正在阅读:

“MLGB”商标被驳回背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MLGB”商标被驳回背后

给那些想蹭网络词语的“有心人”们提个醒。

作者:绵绵

凡事都需要底线,一些无伤大雅的商标可以一笑而过,但是如果触及到了法律的底线,面临的结局只有驳回。网络用语有好有坏,一些比较积极正能量的倒也罢了,如果利用不良用语注册商标,则会产生不良影响,有悖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这是昨天朋友圈流传的一张截图,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不管是商家有心还是无意,这个商标都被赤裸裸的“无情”驳回了。绵绵不得不大笑三声,叫一句好!

本文适用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八)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

今天就以这张不知道真假的截图来给那些想蹭网络词语的“有心人”们提个醒。

互联网时代,总有一批批新的网络热词能够触动网友的G点,掀起一轮小高潮。从“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到“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了”再到“蓝瘦,香菇”,这些词从产生到爆火刷屏直至淡出人们的视线,我们吃瓜群众可能也只是哈哈一笑或者跟个风蹭热度刷个屏,但是在有心人眼里,这些都是“商机”。

凡事都需要底线,一些无伤大雅的商标可以一笑而过,但是如果触及到了法律的底线,面临的结局只有驳回。

网络用语有好有坏,一些比较积极正能量的倒也罢了,如果利用不良用语注册商标,则会产生不良影响,有悖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其次,截图中的案例也为大家敲响了警钟,在注册商标的时候,商标的简称/缩写也需要考虑是否合适、会否造成歧义。

我们是着急的一代,也是没有耐心的一代。一个又一个九零后融资千万的新闻让我们乱了阵脚,似乎所有人都走向人生巅峰,只有我们还在原地打转。而通过工作实现财富自由又是无比漫长的一条路,你不光要不断提高自己还要同时对抗职场的各种潜规则,太慢了,一分一秒的等待都成了不必要。

于是越来越多的“聪明人”有了各种赚钱的门路,在自己认为能发家致富的路上一路勇往直前。

中国在古代一直是一个不疾不徐的国家,所以中国的中医和美食博大精深、扬名天下,讲究的就是一个小火慢炖、慢工出细活。可是现在国人的急功近利都明明白白的写在了脸上。这样抢出来的商标,如果商家不做出售,他们做出的产品又能下多少功夫呢?

反观流传至今屹然不倒的品牌,有哪个又是根据一时的网络红词蹭出来的呢?

以五粮液为例,名字一目了然且便于传播:五种粮食酿制成的酒。公元1368年,宜宾人陈氏继承了姚氏产业,总结出陈氏秘方,时称“杂粮酒”,后由晚清举人杨惠泉改名为“五粮液”。2013年五粮液品牌价值被《食品界月刊》评估达692亿元。

如果当时创始人持有急功急利的心态去做五粮液,想必早就被时代的大浪冲击的连渣渣都不剩,可是至今几百年仍是屹然不倒,是与精于产品、深耕细作的精神分不开的。

同类的品牌还有百雀羚、大宝、谭木匠...这些品牌走到今天靠的不是蹭热点和博眼球,而是踏踏实实的做好产品,打造了积极向上的品牌形象。

在注册商标时与其争一时的热度,倒不如静下心好好思忖,踏踏实实的为一个品牌的诞生动动脑筋。

与截图中案例命运相同的还有一个叫做“臭榴芒”的商标,同样因为违背“商标法第十条(八)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而被驳回。绵绵之前也曾写文“臭榴芒”这类商标娱乐了谁?”分析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MLGB”商标被驳回背后

给那些想蹭网络词语的“有心人”们提个醒。

作者:绵绵

凡事都需要底线,一些无伤大雅的商标可以一笑而过,但是如果触及到了法律的底线,面临的结局只有驳回。网络用语有好有坏,一些比较积极正能量的倒也罢了,如果利用不良用语注册商标,则会产生不良影响,有悖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这是昨天朋友圈流传的一张截图,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不管是商家有心还是无意,这个商标都被赤裸裸的“无情”驳回了。绵绵不得不大笑三声,叫一句好!

本文适用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八)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

今天就以这张不知道真假的截图来给那些想蹭网络词语的“有心人”们提个醒。

互联网时代,总有一批批新的网络热词能够触动网友的G点,掀起一轮小高潮。从“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到“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了”再到“蓝瘦,香菇”,这些词从产生到爆火刷屏直至淡出人们的视线,我们吃瓜群众可能也只是哈哈一笑或者跟个风蹭热度刷个屏,但是在有心人眼里,这些都是“商机”。

凡事都需要底线,一些无伤大雅的商标可以一笑而过,但是如果触及到了法律的底线,面临的结局只有驳回。

网络用语有好有坏,一些比较积极正能量的倒也罢了,如果利用不良用语注册商标,则会产生不良影响,有悖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其次,截图中的案例也为大家敲响了警钟,在注册商标的时候,商标的简称/缩写也需要考虑是否合适、会否造成歧义。

我们是着急的一代,也是没有耐心的一代。一个又一个九零后融资千万的新闻让我们乱了阵脚,似乎所有人都走向人生巅峰,只有我们还在原地打转。而通过工作实现财富自由又是无比漫长的一条路,你不光要不断提高自己还要同时对抗职场的各种潜规则,太慢了,一分一秒的等待都成了不必要。

于是越来越多的“聪明人”有了各种赚钱的门路,在自己认为能发家致富的路上一路勇往直前。

中国在古代一直是一个不疾不徐的国家,所以中国的中医和美食博大精深、扬名天下,讲究的就是一个小火慢炖、慢工出细活。可是现在国人的急功近利都明明白白的写在了脸上。这样抢出来的商标,如果商家不做出售,他们做出的产品又能下多少功夫呢?

反观流传至今屹然不倒的品牌,有哪个又是根据一时的网络红词蹭出来的呢?

以五粮液为例,名字一目了然且便于传播:五种粮食酿制成的酒。公元1368年,宜宾人陈氏继承了姚氏产业,总结出陈氏秘方,时称“杂粮酒”,后由晚清举人杨惠泉改名为“五粮液”。2013年五粮液品牌价值被《食品界月刊》评估达692亿元。

如果当时创始人持有急功急利的心态去做五粮液,想必早就被时代的大浪冲击的连渣渣都不剩,可是至今几百年仍是屹然不倒,是与精于产品、深耕细作的精神分不开的。

同类的品牌还有百雀羚、大宝、谭木匠...这些品牌走到今天靠的不是蹭热点和博眼球,而是踏踏实实的做好产品,打造了积极向上的品牌形象。

在注册商标时与其争一时的热度,倒不如静下心好好思忖,踏踏实实的为一个品牌的诞生动动脑筋。

与截图中案例命运相同的还有一个叫做“臭榴芒”的商标,同样因为违背“商标法第十条(八)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而被驳回。绵绵之前也曾写文“臭榴芒”这类商标娱乐了谁?”分析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