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撕《长城》已成为一种安全的政治正确?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撕《长城》已成为一种安全的政治正确?

如果观众说某部影片画面精美,就有影评人说它是“加长版MV”;观众说某部电影故事精彩,影评人就说导演已放弃艺术追求;但如果观众说某部电影晦涩难懂,一定有影评人高冷地告诉你,看不懂是因为你艺术素养不够……

老谋子导演的新片《长城》上映几天以来,票房接近5亿,从票房来看,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有消息称,《长城》的制作成本高达10亿,编剧、制片和后期全都是好莱坞团队制作,主角为好莱坞巨星马特·达蒙。所以这部电影是名符其实的好莱坞大制作。

但这部电影上映之初就饱受质疑,一来是“有景甜,必烂片”的魔咒光环;二来是“好莱坞出品,商业片无疑”的惯例;第三点,则是这几年甚嚣尘上的一种声音:“老谋子江郎才尽了”。

手撕商业片已成一种安全的“政治正确”

对于影评人撕《长城》这类大片,媒体人杨时旸曾在一篇文章中概括过——“嘲讽张艺谋已经变成了一种政治正确,嘲讽中国式大片,更加安全无虞”。影评人对电影的评判标准高于普通人,视角更有批判性,这毋庸置疑。但影评人的专业性,如果要通过与普通观众唱反调来体现,就很值得思考了。

现在的一个趋势是:如果观众说某部影片画面精美,就有影评人说它是“加长版MV”;观众说某部电影故事精彩,影评人就说导演已放弃艺术追求;但如果观众说某部电影晦涩难懂,一定有影评人高冷地告诉你,看不懂是因为你艺术素养不够……

对于《长城》这类片子,影评人更是只看了预告片就已定论为“爆米花商业片”,更遑论主角是景甜,人肉背景是鹿晗、彭于晏等一类还在吃青春饭,演技尚未见端倪的小鲜肉了。商业片无论如何都带有资本的痕迹,自然不能要求它同时有多强的艺术性和情怀。喷一部商业片的商业性,就好比说“梨子是一种水果”一样,属于正确的废话。

忽然之间,洗白景甜代表着“独立思考”

最近景甜很热闹。应豆瓣之邀,参加了“瓣嘴”脱口秀,一条条阅读网友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并做出自己的回应;各大发布会也穿得美美地去参加,与马特·达蒙的搭戏更是让吸引了不少眼球。一时之间,抢占话题榜首。不少网友表示,景甜没有玻璃心,大大方方自黑,路人转粉;也有声音说,景甜的演技从2分进步到3分,满分100分。

在这种热闹的表象之下,有一股为景甜洗白的暗涌突然而至。本来黑景甜的演技已成为影评圈玩滥了的梗,对这部电影里景甜的演技的一丢丢进步也并非视而不见,但突然之间,莫名其妙多了许多为她鸣不平的声音,诸如:景甜的演技突飞猛进,论好导演的重要性;景甜拍戏刻苦导致片场受伤;多年之后,景甜终于有了自己的代表作;批评景甜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的事情……

这些标题在传递一个讯息:景甜的招黑时代已经过去,再黑她就是“无脑黑”、“跟风黑”,而洗白景甜才是“独立思考”。

WTF?

关于这位神奇的女演员景甜,虽然有扑天盖地的八卦飞来,她的真实背景,她的身份的暧昧不明都不去讨论,单说演技。无论一个人怎样努力,演技这东西还是靠灵性与领悟力。不能说一个人努力了,她就是有演技的。

公正地说,景甜在《长城》里的确进步很大,与以往的傻白甜女主角不同,这一部戏她是演一名女将,英气逼人,沉着冷静。眼神也开始有了锐气,演出了几分这个角色应有的凌厉。据说为拍长城,景甜在好莱坞待了整整一年,学习武术和英语,或许正是这种磨砺让她有所成长,但从《长城》的表现来看,她依然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长城》究竟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长城》此片是商业片没错,但它其实是由西方人写的剧本。外国人想拍出中国题材的电影,这种尝试不是第一次。像《末代皇帝》、《龙种》、《敦煌》这类大片,都是不错的作品。这一部因为其较为浓烈的商业片氛围,故事情节上较为单一,主要靠酷炫的打斗场面吸引观众。

该片的主要反派是一只叫饕餮的怪兽,它每60年降临一次人间,它们并非无意识的野兽,而是有组织有计划地“掠食人类”。在预告中,饕餮首度以群像现身,速度极快,有组织的疯狂地攻击人类、摧毁建筑物,战力极其恐怖。而景甜和马特·达蒙为主的人类军队展开了一系列击败饕餮的战争。

故事情节就这么简单,值得点赞的是,本来编剧把马特·达蒙和景甜写成天经地义地成为恋人了,老谋子觉得过于俗套,坚持改为战友之情,或许带着一丝丝暧昧和互相倾慕的意味,但影片没有直接交代他们俩成为恋人。这一点让整部影片清丽了不少,可以说是好莱坞商业大片的一股清流,破除了好莱坞大片“男女主角必滚床单”的魔咒。

这部影片有诸多亮点,神秘的长城关城、《山海经》里的上古神兽、精锐的无影禁军、瑰丽的皇宫、如画的五彩山、神奇的中国火药和中国功夫,还有炫酷的中国冷兵器作战方式等,为我们呈现了一场有关古代中国的视觉盛宴,槽点是——这些手法都有些眼熟,莫名带有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影子。

《长城》上映之后,外媒的态度则是有褒有贬,不少专业媒体都把这部电影看成是“中美电影界开创式的革命性尝试”。即便它是商业片,它也是一部极有价值的商业片。老谋子的电影以写实著称,但好莱坞大制作的特效是中国电影所缺乏的,技术上的短板是中国电影短期内难以跨越的一个门槛。而张艺谋与好莱坞合拍《长城》,让这部电影同时具备了好莱坞的精美特效和中国的历史氛围,短板补齐以后,这将是一部不再那么“五毛特效”的中国神话。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很难说是好莱坞把这部电影外包给了中国,还是中国把这部电影外包给了好莱坞。

一个多月后,《长城》还将史无前例地在全球多个国家大规模上映——这或许是海外观众自《英雄》以来,最能近距离感受中国文化的一次契机。无论是好莱坞、老谋子还是景甜,都没法彻头彻尾地决定一部作品是烂片还是好片。艺术无国界,影视作品的跨国、跨文化合作值得提倡,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的互相影响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为何不能渗透到影视作品中呢?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http://news.vsochina.com)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撕《长城》已成为一种安全的政治正确?

如果观众说某部影片画面精美,就有影评人说它是“加长版MV”;观众说某部电影故事精彩,影评人就说导演已放弃艺术追求;但如果观众说某部电影晦涩难懂,一定有影评人高冷地告诉你,看不懂是因为你艺术素养不够……

老谋子导演的新片《长城》上映几天以来,票房接近5亿,从票房来看,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有消息称,《长城》的制作成本高达10亿,编剧、制片和后期全都是好莱坞团队制作,主角为好莱坞巨星马特·达蒙。所以这部电影是名符其实的好莱坞大制作。

但这部电影上映之初就饱受质疑,一来是“有景甜,必烂片”的魔咒光环;二来是“好莱坞出品,商业片无疑”的惯例;第三点,则是这几年甚嚣尘上的一种声音:“老谋子江郎才尽了”。

手撕商业片已成一种安全的“政治正确”

对于影评人撕《长城》这类大片,媒体人杨时旸曾在一篇文章中概括过——“嘲讽张艺谋已经变成了一种政治正确,嘲讽中国式大片,更加安全无虞”。影评人对电影的评判标准高于普通人,视角更有批判性,这毋庸置疑。但影评人的专业性,如果要通过与普通观众唱反调来体现,就很值得思考了。

现在的一个趋势是:如果观众说某部影片画面精美,就有影评人说它是“加长版MV”;观众说某部电影故事精彩,影评人就说导演已放弃艺术追求;但如果观众说某部电影晦涩难懂,一定有影评人高冷地告诉你,看不懂是因为你艺术素养不够……

对于《长城》这类片子,影评人更是只看了预告片就已定论为“爆米花商业片”,更遑论主角是景甜,人肉背景是鹿晗、彭于晏等一类还在吃青春饭,演技尚未见端倪的小鲜肉了。商业片无论如何都带有资本的痕迹,自然不能要求它同时有多强的艺术性和情怀。喷一部商业片的商业性,就好比说“梨子是一种水果”一样,属于正确的废话。

忽然之间,洗白景甜代表着“独立思考”

最近景甜很热闹。应豆瓣之邀,参加了“瓣嘴”脱口秀,一条条阅读网友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并做出自己的回应;各大发布会也穿得美美地去参加,与马特·达蒙的搭戏更是让吸引了不少眼球。一时之间,抢占话题榜首。不少网友表示,景甜没有玻璃心,大大方方自黑,路人转粉;也有声音说,景甜的演技从2分进步到3分,满分100分。

在这种热闹的表象之下,有一股为景甜洗白的暗涌突然而至。本来黑景甜的演技已成为影评圈玩滥了的梗,对这部电影里景甜的演技的一丢丢进步也并非视而不见,但突然之间,莫名其妙多了许多为她鸣不平的声音,诸如:景甜的演技突飞猛进,论好导演的重要性;景甜拍戏刻苦导致片场受伤;多年之后,景甜终于有了自己的代表作;批评景甜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的事情……

这些标题在传递一个讯息:景甜的招黑时代已经过去,再黑她就是“无脑黑”、“跟风黑”,而洗白景甜才是“独立思考”。

WTF?

关于这位神奇的女演员景甜,虽然有扑天盖地的八卦飞来,她的真实背景,她的身份的暧昧不明都不去讨论,单说演技。无论一个人怎样努力,演技这东西还是靠灵性与领悟力。不能说一个人努力了,她就是有演技的。

公正地说,景甜在《长城》里的确进步很大,与以往的傻白甜女主角不同,这一部戏她是演一名女将,英气逼人,沉着冷静。眼神也开始有了锐气,演出了几分这个角色应有的凌厉。据说为拍长城,景甜在好莱坞待了整整一年,学习武术和英语,或许正是这种磨砺让她有所成长,但从《长城》的表现来看,她依然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长城》究竟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长城》此片是商业片没错,但它其实是由西方人写的剧本。外国人想拍出中国题材的电影,这种尝试不是第一次。像《末代皇帝》、《龙种》、《敦煌》这类大片,都是不错的作品。这一部因为其较为浓烈的商业片氛围,故事情节上较为单一,主要靠酷炫的打斗场面吸引观众。

该片的主要反派是一只叫饕餮的怪兽,它每60年降临一次人间,它们并非无意识的野兽,而是有组织有计划地“掠食人类”。在预告中,饕餮首度以群像现身,速度极快,有组织的疯狂地攻击人类、摧毁建筑物,战力极其恐怖。而景甜和马特·达蒙为主的人类军队展开了一系列击败饕餮的战争。

故事情节就这么简单,值得点赞的是,本来编剧把马特·达蒙和景甜写成天经地义地成为恋人了,老谋子觉得过于俗套,坚持改为战友之情,或许带着一丝丝暧昧和互相倾慕的意味,但影片没有直接交代他们俩成为恋人。这一点让整部影片清丽了不少,可以说是好莱坞商业大片的一股清流,破除了好莱坞大片“男女主角必滚床单”的魔咒。

这部影片有诸多亮点,神秘的长城关城、《山海经》里的上古神兽、精锐的无影禁军、瑰丽的皇宫、如画的五彩山、神奇的中国火药和中国功夫,还有炫酷的中国冷兵器作战方式等,为我们呈现了一场有关古代中国的视觉盛宴,槽点是——这些手法都有些眼熟,莫名带有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影子。

《长城》上映之后,外媒的态度则是有褒有贬,不少专业媒体都把这部电影看成是“中美电影界开创式的革命性尝试”。即便它是商业片,它也是一部极有价值的商业片。老谋子的电影以写实著称,但好莱坞大制作的特效是中国电影所缺乏的,技术上的短板是中国电影短期内难以跨越的一个门槛。而张艺谋与好莱坞合拍《长城》,让这部电影同时具备了好莱坞的精美特效和中国的历史氛围,短板补齐以后,这将是一部不再那么“五毛特效”的中国神话。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很难说是好莱坞把这部电影外包给了中国,还是中国把这部电影外包给了好莱坞。

一个多月后,《长城》还将史无前例地在全球多个国家大规模上映——这或许是海外观众自《英雄》以来,最能近距离感受中国文化的一次契机。无论是好莱坞、老谋子还是景甜,都没法彻头彻尾地决定一部作品是烂片还是好片。艺术无国界,影视作品的跨国、跨文化合作值得提倡,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的互相影响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为何不能渗透到影视作品中呢?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http://news.vsochina.com)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