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社科院: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家庭人口占全国37.4%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社科院: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家庭人口占全国37.4%

根据他们在北上广三个地方进行的6000多个样本调查并推算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新社会阶层人士群体规模分别为,北京市8.4%、上海14.8%,广州13.6%。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社科院今天在北京发布2017年《社会蓝皮书》,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表示,中国调查失业率保持在约5%,当前阶段中等收入群体家庭人口占全国家庭总人口的37.4%,并且,中国目前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

2017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社会形势报告会于12月21日举行。李培林在会上表示,社科院采用的国际社会学界通常采用的相对标准,并基于全国社会调查数据测算,当前阶段中等收入群体家庭人口占全国家庭总人口的比例为37.4%,其中中上收入群体占18.5%,中下收入群体占18.9%,所以说如果到2020年,想使中等收入群体占多数还需要付出很大努力。

李培林指出,我们国家目前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当然,现在有利条件是,我国以基尼系数衡量的收入差距,近若干年来呈现缩小的趋势,无论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还是学界的全国社会调查数据,都显示了这种趋势,主要得益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但这并不表明社会成员个人之间差距也在缩小,”,李培林称。

新社会阶层人士仅30%左右认为属于中产阶层

上海大学教授张海东介绍,根据他们在北上广三个地方进行的6000多个样本调查并推算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新社会阶层人士群体规模分别为,北京市8.4%、上海14.8%,广州13.6%。

什么是新社会阶层?张海东表示,在这项研究中,新社会阶层新就新在它是体制外进行创业或者就业的人员,从阶层位置上来讲,新社会阶层大约相当于中间阶层的位置,用一举简单的话来讲,新社会阶层就相当于“体制外的中产阶层”或者叫“中间阶层”。

在这个新社会阶层中,完全自有的比例在新社会阶层里大约占60.8%。而且从住房的面积和住房等级来看,新社会阶层的住房面积更大,住房等级的感受性更高,而且新社会阶层人士拥有的住房市值更高,比如近50%的新社会阶层人士拥有大约100-500万以上的住房,8.5%拥有价值1000万的住房。

在经济状况方面,可以发现新社会阶层的高收入、高消费特征非常明显,从个人收入上来看,新社会阶层在去年上一年的平均收入大约是166000多元,远远高于社会平均的7万多元,是其2.19倍。在家庭收入层面,新社会阶层上一年度的家庭总收入的均值达到28万元,是社会平均收入14万元的1.96倍。

收入高了消费支出自然增加。张海东介绍,消费情况来看,三地新社会阶层上一年的家庭总支出的平均数达到13万元,而三地居民的平均家庭总支出达到7.6万元,所以是整个社会平均水平的1.71倍。从支出的构成放像饮食、服饰、医疗方面的支出都显著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尤其在教育和住房方面的支出更是非常明显的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分别是1.68和1.40倍。

从区域比较情况来看,家庭收入方面上海的新社会阶层收入是最高,接近37万元,北京次之,大约是26万元,广州最少,是20万元左右。新社会阶层的工作强度比较大,生活节奏快,用于家务的时间比较少,这一点从具体数字可以看,新社会阶层人士用于工作和学习的时间达到了7.76小时,远远高于社会平均值5.90小时,在家务方面的时间,新社会阶层人士用于家务的时间大约是64分钟,低于社会平均82分钟的水平。

尽管如此,在主观阶层认同方面,新社会阶层人士中只有30%左右的受访者认为他所在的家庭属于中产阶层,64%的受访者认为他的家庭不属于中产阶层。政治参与方面,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主要集中在政治事务的讨论方面,比如说38%的新社会阶层表示曾经与周围人讨论过政治问题,11.7%的人曾经在互联网上讨论过政治问题,这两项比例略高于社会的平均水平。

新社会阶层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参与公益活动的比例非常高,41.6%的受访者表示过去一年曾经向慈善机构捐款捐物,参加环境保护的活动比例大约为20%。在义务献血、义务参加专业咨询活动、义务打扫卫生,义务照顾社区孤寡老人的参与率也分别是17.1%,11.7%,10.6%和7.3%。从地区差异来看,北京新社会阶层人士,义务献血比例高达20.2%,明显高于广州的13.5%,上海慈善参与率达到50%,明显高于北京和广州。

在社会公平感方面,部分新社会阶层人士认为当前社会总体公平程度较低,绝大多数新社会阶层受访者认为家庭背景是当今社会成功的关键因素,远远的超过选择受教育水平、个人天赋和努力工作是成功因素的比例。新社会阶层整体上对外来移民的看法是比较包容的,比如超过60%的新社会阶层表示不太赞同或者非常不赞同本地人普遍排斥外来移民这种说法,超过70%的人赞同外来移民应该享受跟本地人一样的机会和福利。

医改使得看病贵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社会学所社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房莉杰在谈到医改问题时指出,从数据上来看,改革其实是希望强基层,希望鼓励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但从我们的数据来看,其实并没有很好的实现这个目标,基层医疗机构无论在人员、卫生资源的方面,没有医院增长的更快,越是高级的医院资源的增长就越迅速,越是级别比较低的医院资源增长越差一些。

不过房莉杰也表示,看病贵问题,客观来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比如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去年增长率7.7%,但是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8.9%,所以个人现金卫生支出这一块低于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所以这一块看病贵问题得到了缓解,而且从手段上来说,药品费用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还没有去达到一个腾空间的目标。

新型城镇化并不意味着把农民都迁到城镇居住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今天还表示,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中,投资和出口的拉动作用在明显收缩,而国内消费拉动作用日益增强。2016年,我国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约70%,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国内消费支撑,经济增长下滑的可能更加严重。

关于城镇化问题,李培林指出,2016年我国城镇化率超过57%,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60%,但是从目前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来看,乡村人口大规模向城镇集中的阶段已经过去。城镇化的速度今后可能会放缓,进城农民工的数量增长已经大力减弱。

他表示,我国农民决大多数是耕地家小的小农,户均耕地只有0.5公顷,我国农民不会像发达国家那样,农民总数最终下降到5%以下。所以未来我国城镇化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势,需要认真观察和研究逆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乡村生活的重新复兴,我想是今后新型城镇化的一种大趋势”

李培林认为,新型城镇化并不意味着把农民都迁到城镇居住,也意味着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好,让生活在乡村的人也能达到城镇的生活品质,同时还能体会到乡间的绿色、休闲和泥土的清香。当然要高度关注返乡青年农民工的再就业,如果返乡农民青年找不到工作,又不愿再干农活,成为无业青年,会对农村的和谐稳定产生很大的影响。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但同比增速明显下降

另据《证券时报》报道,今天发布的蓝皮书指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出现新的态势。总的来说,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但同比增速明显下降。

数据显示,今年1-9月,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17735元,同比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后实际增长6.3%。分常住地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37元,同比名义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后实际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98元,同比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后实际增长6.5%。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陈光金表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继续缩小,1-9月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82倍,比上年同期缩小0.01倍。同时结合历年的数据来看,全国收入分配基尼系数持续微幅下调。

蓝皮书指出,中国社会的总体收入差距2009年以来不断缩小,全国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从2008年的0.491下降到2015年的0.462。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从社会阶层结构来说,意味着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扩大。

陈光金表示,还有一个趋势是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增速快于其收入增速和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速,同时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速则继续慢于其家庭人均收入增速。这样的趋势延续近5年时间,表明现阶段农村居民消费是增长比较快的时期。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社科院: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家庭人口占全国37.4%

根据他们在北上广三个地方进行的6000多个样本调查并推算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新社会阶层人士群体规模分别为,北京市8.4%、上海14.8%,广州13.6%。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社科院今天在北京发布2017年《社会蓝皮书》,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表示,中国调查失业率保持在约5%,当前阶段中等收入群体家庭人口占全国家庭总人口的37.4%,并且,中国目前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

2017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社会形势报告会于12月21日举行。李培林在会上表示,社科院采用的国际社会学界通常采用的相对标准,并基于全国社会调查数据测算,当前阶段中等收入群体家庭人口占全国家庭总人口的比例为37.4%,其中中上收入群体占18.5%,中下收入群体占18.9%,所以说如果到2020年,想使中等收入群体占多数还需要付出很大努力。

李培林指出,我们国家目前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当然,现在有利条件是,我国以基尼系数衡量的收入差距,近若干年来呈现缩小的趋势,无论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还是学界的全国社会调查数据,都显示了这种趋势,主要得益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但这并不表明社会成员个人之间差距也在缩小,”,李培林称。

新社会阶层人士仅30%左右认为属于中产阶层

上海大学教授张海东介绍,根据他们在北上广三个地方进行的6000多个样本调查并推算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新社会阶层人士群体规模分别为,北京市8.4%、上海14.8%,广州13.6%。

什么是新社会阶层?张海东表示,在这项研究中,新社会阶层新就新在它是体制外进行创业或者就业的人员,从阶层位置上来讲,新社会阶层大约相当于中间阶层的位置,用一举简单的话来讲,新社会阶层就相当于“体制外的中产阶层”或者叫“中间阶层”。

在这个新社会阶层中,完全自有的比例在新社会阶层里大约占60.8%。而且从住房的面积和住房等级来看,新社会阶层的住房面积更大,住房等级的感受性更高,而且新社会阶层人士拥有的住房市值更高,比如近50%的新社会阶层人士拥有大约100-500万以上的住房,8.5%拥有价值1000万的住房。

在经济状况方面,可以发现新社会阶层的高收入、高消费特征非常明显,从个人收入上来看,新社会阶层在去年上一年的平均收入大约是166000多元,远远高于社会平均的7万多元,是其2.19倍。在家庭收入层面,新社会阶层上一年度的家庭总收入的均值达到28万元,是社会平均收入14万元的1.96倍。

收入高了消费支出自然增加。张海东介绍,消费情况来看,三地新社会阶层上一年的家庭总支出的平均数达到13万元,而三地居民的平均家庭总支出达到7.6万元,所以是整个社会平均水平的1.71倍。从支出的构成放像饮食、服饰、医疗方面的支出都显著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尤其在教育和住房方面的支出更是非常明显的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分别是1.68和1.40倍。

从区域比较情况来看,家庭收入方面上海的新社会阶层收入是最高,接近37万元,北京次之,大约是26万元,广州最少,是20万元左右。新社会阶层的工作强度比较大,生活节奏快,用于家务的时间比较少,这一点从具体数字可以看,新社会阶层人士用于工作和学习的时间达到了7.76小时,远远高于社会平均值5.90小时,在家务方面的时间,新社会阶层人士用于家务的时间大约是64分钟,低于社会平均82分钟的水平。

尽管如此,在主观阶层认同方面,新社会阶层人士中只有30%左右的受访者认为他所在的家庭属于中产阶层,64%的受访者认为他的家庭不属于中产阶层。政治参与方面,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主要集中在政治事务的讨论方面,比如说38%的新社会阶层表示曾经与周围人讨论过政治问题,11.7%的人曾经在互联网上讨论过政治问题,这两项比例略高于社会的平均水平。

新社会阶层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参与公益活动的比例非常高,41.6%的受访者表示过去一年曾经向慈善机构捐款捐物,参加环境保护的活动比例大约为20%。在义务献血、义务参加专业咨询活动、义务打扫卫生,义务照顾社区孤寡老人的参与率也分别是17.1%,11.7%,10.6%和7.3%。从地区差异来看,北京新社会阶层人士,义务献血比例高达20.2%,明显高于广州的13.5%,上海慈善参与率达到50%,明显高于北京和广州。

在社会公平感方面,部分新社会阶层人士认为当前社会总体公平程度较低,绝大多数新社会阶层受访者认为家庭背景是当今社会成功的关键因素,远远的超过选择受教育水平、个人天赋和努力工作是成功因素的比例。新社会阶层整体上对外来移民的看法是比较包容的,比如超过60%的新社会阶层表示不太赞同或者非常不赞同本地人普遍排斥外来移民这种说法,超过70%的人赞同外来移民应该享受跟本地人一样的机会和福利。

医改使得看病贵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社会学所社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房莉杰在谈到医改问题时指出,从数据上来看,改革其实是希望强基层,希望鼓励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但从我们的数据来看,其实并没有很好的实现这个目标,基层医疗机构无论在人员、卫生资源的方面,没有医院增长的更快,越是高级的医院资源的增长就越迅速,越是级别比较低的医院资源增长越差一些。

不过房莉杰也表示,看病贵问题,客观来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比如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去年增长率7.7%,但是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8.9%,所以个人现金卫生支出这一块低于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所以这一块看病贵问题得到了缓解,而且从手段上来说,药品费用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还没有去达到一个腾空间的目标。

新型城镇化并不意味着把农民都迁到城镇居住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今天还表示,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中,投资和出口的拉动作用在明显收缩,而国内消费拉动作用日益增强。2016年,我国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约70%,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国内消费支撑,经济增长下滑的可能更加严重。

关于城镇化问题,李培林指出,2016年我国城镇化率超过57%,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60%,但是从目前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来看,乡村人口大规模向城镇集中的阶段已经过去。城镇化的速度今后可能会放缓,进城农民工的数量增长已经大力减弱。

他表示,我国农民决大多数是耕地家小的小农,户均耕地只有0.5公顷,我国农民不会像发达国家那样,农民总数最终下降到5%以下。所以未来我国城镇化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势,需要认真观察和研究逆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乡村生活的重新复兴,我想是今后新型城镇化的一种大趋势”

李培林认为,新型城镇化并不意味着把农民都迁到城镇居住,也意味着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好,让生活在乡村的人也能达到城镇的生活品质,同时还能体会到乡间的绿色、休闲和泥土的清香。当然要高度关注返乡青年农民工的再就业,如果返乡农民青年找不到工作,又不愿再干农活,成为无业青年,会对农村的和谐稳定产生很大的影响。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但同比增速明显下降

另据《证券时报》报道,今天发布的蓝皮书指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出现新的态势。总的来说,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但同比增速明显下降。

数据显示,今年1-9月,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17735元,同比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后实际增长6.3%。分常住地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37元,同比名义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后实际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98元,同比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后实际增长6.5%。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陈光金表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继续缩小,1-9月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82倍,比上年同期缩小0.01倍。同时结合历年的数据来看,全国收入分配基尼系数持续微幅下调。

蓝皮书指出,中国社会的总体收入差距2009年以来不断缩小,全国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从2008年的0.491下降到2015年的0.462。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从社会阶层结构来说,意味着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扩大。

陈光金表示,还有一个趋势是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增速快于其收入增速和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速,同时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速则继续慢于其家庭人均收入增速。这样的趋势延续近5年时间,表明现阶段农村居民消费是增长比较快的时期。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