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财说 | 单季度增速创历史新低,股价距高点跌掉77%,中伟股份陷入滞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财说 | 单季度增速创历史新低,股价距高点跌掉77%,中伟股份陷入滞涨

股价接近新低。

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陶知闲

界面新闻编辑 | 陈菲遐

中伟股份(300919.SZ)似乎交出了一份优秀的三季报答卷。今年前三季度中伟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61.91亿元,同比增加17.52%,归属净利润13.87亿元,同比增长27.83%。

但这份成绩单恐怕难以挽回投资者的信心。单季度来看,中伟股份第三季度实现营收89.24亿元,同比增长10.78%,创出上市以来最差增长业绩;归属净利润6.18亿元,同比增长45.8%。10月16日公司股价一度达到历史新低的49.51元/股,相较历史高点的214.35元/股已跌去近77%,而今年以来公司股价也已跌去22%。

业绩大涨股价大跌,是什么让投资者对中伟股份失去信心?

陷入滞涨

中伟股份主要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加工及销售。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三元/磷酸铁前驱体、四氧化三钴,分别用于生产三元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钴酸锂正极材料。以上正极材料进一步加工后可制造成锂电池,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及消费电子等领域。从产业链来看,公司的上游行业为公司生产前驱体所需的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氯化钴等原材料,公司的直接下游行业主要为正极材料行业。

中伟股份是三元前驱体市场的绝对龙头。根据鑫椤资讯数据,今年上半年,公司三元前驱体市场占有率为 27%,持续保持行业第一,在其身后的第二梯队主要是格林美、华友钴业和邦普循环,市占率在10%至20%之间。

与此同时,中伟股份还在不断扩产以拉开和身后者的差距。根据公司现有产能、在建及规划产能,预计今年末将建成近40万吨/年的三元前驱体产能、2.5万吨/年四氧化三钴产能、20万吨/年磷酸铁产能。

表面光鲜难掩背后危机。中伟股份最为核心的三元前驱体业务是在萎缩的。

从全行业来看,上游新能源车市增速正在放缓。根据Clean Technica统计,2023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583.19万辆,同比增长40.2%,相应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为304.3GWH,同比增长50.1%。而2022年全球新能源车年增长55%,销量为1010万辆。

比新能源车增速放缓更为严重的是三元前驱体,该产业已进入滞涨阶段。鑫椤资讯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球三元前驱体产量为46.3万吨,同比仅增长5.7%。而2022年,全球三元前驱体总产量为100.62万吨,增速高达34.6%。

作为龙头,中伟股份不仅没有跟上行业整体表现,还出现下降迹象。公司第三季度单季度营收环比下滑4.69%,这已经是近三个季度以来第二次(2023Q1环比下滑1.93)营收环比下滑,也是公司上市以来仅有的两次。由于公司三季报并未透露三元前驱体具体销售情况,以今年上半年为例,公司三元前驱体实现营收112.84亿元,同比下滑3.64%。

巨额失血

陷入滞涨的中伟股份即将迎来因失血而导致的新一轮危机。

年年盈利的中伟新材近年来连连失血。自2021年以来,中伟新材连续三年经营性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合计呈现净流出状态,净流出累计金额高达281.41亿元,已接近公司市值。

中伟股份的资金主要用于扩产。2021年至今公司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合计增长186亿元,存货增长68.53亿元。

扩产并没有给中伟股份带来明显的规模效益,反而使得公司毛利率低于同行。公司今年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仅为13.17%。对比行业主要竞争对手的毛利率,中伟新材显得竞争力不足。华友钴业(603799.SH)锂电新材料业务毛利率为14.91%(2023H1),而格林美(002340.SZ)同样为14.88%(2023H1),均高出中伟股份近2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所谓的多轮扩张之后,公司本次三季报毛利率依旧低于上市初(2020Q3)的毛利率。

中伟股份的低毛利率和其高比例的客户依赖度有关。2022年中伟新材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总营收比例为58%,其中前三大客户合计占比已超40%,公司头部客户占比较高。

危机来临

中伟股份所面临的更大问题是前驱体行业低下的护城河。

由于整个行业的进入门槛低,缺乏对下游客户的话语权,因此毛利率普遍不高,这一点从诸多主流电池厂商都有自己的三元前驱体生产子公司可以看出。以邦普循环为例,公司为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300750.SZ)的控股子公司,产品主供宁德时代,今年上半年三元前驱体全球市占率排名第四;而另一家科创板动力电池头部公司容百科技(688005.SH)也自产自用三元前驱体。此外,为了控制成本三元正极材料厂商也纷纷向上扩张。2022年长远锂科(688779.SH)总出货量约为6.7万吨,前驱体的自供比例已经达到了50%左右。

产品竞争力低、缺少护城河也可以从中伟股份的研发投入看出。中伟股份宣称公司“前瞻性探索前驱体产品的发展方向,引领行业技术突破”。然而近几年来,公司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逐年走低,2023年三季报研发费用占比已下滑至2.93%,创出历史新低。

中伟股份的危机已经来了。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产业链,由此带来行业内外竞争者扩产,影响产业利润。今年1月,厦钨新能(688778.SH)公司投资28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7月容百科技年产8万吨三元前驱体及配套硫酸盐生产基地获批;9月格林美公告投资11亿元建设年产3万吨高镍动力电池三元前驱体材料项目。

更令人担心的是,整个新能源电池产业已进入红海。新能源电池行业正逐渐成熟,产业链各企业纷纷快速扩产,作为电池龙头的宁德时代第三季度营收增速也已跌至个位数(8.28%),这势必将导致整个产业市场竞争的加剧,由此带来价格端的竞争压力,从而压缩各个环节的毛利率。年初,中伟股份的竞争对手也曾表示“作为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的利润空间将会受到压缩”。这对于本身毛利率就低、研发投入又少、缺少话语权的中伟股份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产业增速放缓、同业对手纷纷扩产、客户为了控制成本将产业链向上延伸,三元前驱体行业的竞争内卷将更为激烈。而已经失血超250亿元的中伟股份,这份三季报成绩单并没有打消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前景的疑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伟股份

237
  • 中伟股份(300919.SZ):2024年前一季度净利润为3.79亿元,同比增长11.19%
  • 中伟股份(300919.SZ):2023年全年净利润为19.47亿元,同比增长26.15%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财说 | 单季度增速创历史新低,股价距高点跌掉77%,中伟股份陷入滞涨

股价接近新低。

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陶知闲

界面新闻编辑 | 陈菲遐

中伟股份(300919.SZ)似乎交出了一份优秀的三季报答卷。今年前三季度中伟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61.91亿元,同比增加17.52%,归属净利润13.87亿元,同比增长27.83%。

但这份成绩单恐怕难以挽回投资者的信心。单季度来看,中伟股份第三季度实现营收89.24亿元,同比增长10.78%,创出上市以来最差增长业绩;归属净利润6.18亿元,同比增长45.8%。10月16日公司股价一度达到历史新低的49.51元/股,相较历史高点的214.35元/股已跌去近77%,而今年以来公司股价也已跌去22%。

业绩大涨股价大跌,是什么让投资者对中伟股份失去信心?

陷入滞涨

中伟股份主要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加工及销售。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三元/磷酸铁前驱体、四氧化三钴,分别用于生产三元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钴酸锂正极材料。以上正极材料进一步加工后可制造成锂电池,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及消费电子等领域。从产业链来看,公司的上游行业为公司生产前驱体所需的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氯化钴等原材料,公司的直接下游行业主要为正极材料行业。

中伟股份是三元前驱体市场的绝对龙头。根据鑫椤资讯数据,今年上半年,公司三元前驱体市场占有率为 27%,持续保持行业第一,在其身后的第二梯队主要是格林美、华友钴业和邦普循环,市占率在10%至20%之间。

与此同时,中伟股份还在不断扩产以拉开和身后者的差距。根据公司现有产能、在建及规划产能,预计今年末将建成近40万吨/年的三元前驱体产能、2.5万吨/年四氧化三钴产能、20万吨/年磷酸铁产能。

表面光鲜难掩背后危机。中伟股份最为核心的三元前驱体业务是在萎缩的。

从全行业来看,上游新能源车市增速正在放缓。根据Clean Technica统计,2023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583.19万辆,同比增长40.2%,相应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为304.3GWH,同比增长50.1%。而2022年全球新能源车年增长55%,销量为1010万辆。

比新能源车增速放缓更为严重的是三元前驱体,该产业已进入滞涨阶段。鑫椤资讯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球三元前驱体产量为46.3万吨,同比仅增长5.7%。而2022年,全球三元前驱体总产量为100.62万吨,增速高达34.6%。

作为龙头,中伟股份不仅没有跟上行业整体表现,还出现下降迹象。公司第三季度单季度营收环比下滑4.69%,这已经是近三个季度以来第二次(2023Q1环比下滑1.93)营收环比下滑,也是公司上市以来仅有的两次。由于公司三季报并未透露三元前驱体具体销售情况,以今年上半年为例,公司三元前驱体实现营收112.84亿元,同比下滑3.64%。

巨额失血

陷入滞涨的中伟股份即将迎来因失血而导致的新一轮危机。

年年盈利的中伟新材近年来连连失血。自2021年以来,中伟新材连续三年经营性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合计呈现净流出状态,净流出累计金额高达281.41亿元,已接近公司市值。

中伟股份的资金主要用于扩产。2021年至今公司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合计增长186亿元,存货增长68.53亿元。

扩产并没有给中伟股份带来明显的规模效益,反而使得公司毛利率低于同行。公司今年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仅为13.17%。对比行业主要竞争对手的毛利率,中伟新材显得竞争力不足。华友钴业(603799.SH)锂电新材料业务毛利率为14.91%(2023H1),而格林美(002340.SZ)同样为14.88%(2023H1),均高出中伟股份近2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所谓的多轮扩张之后,公司本次三季报毛利率依旧低于上市初(2020Q3)的毛利率。

中伟股份的低毛利率和其高比例的客户依赖度有关。2022年中伟新材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总营收比例为58%,其中前三大客户合计占比已超40%,公司头部客户占比较高。

危机来临

中伟股份所面临的更大问题是前驱体行业低下的护城河。

由于整个行业的进入门槛低,缺乏对下游客户的话语权,因此毛利率普遍不高,这一点从诸多主流电池厂商都有自己的三元前驱体生产子公司可以看出。以邦普循环为例,公司为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300750.SZ)的控股子公司,产品主供宁德时代,今年上半年三元前驱体全球市占率排名第四;而另一家科创板动力电池头部公司容百科技(688005.SH)也自产自用三元前驱体。此外,为了控制成本三元正极材料厂商也纷纷向上扩张。2022年长远锂科(688779.SH)总出货量约为6.7万吨,前驱体的自供比例已经达到了50%左右。

产品竞争力低、缺少护城河也可以从中伟股份的研发投入看出。中伟股份宣称公司“前瞻性探索前驱体产品的发展方向,引领行业技术突破”。然而近几年来,公司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逐年走低,2023年三季报研发费用占比已下滑至2.93%,创出历史新低。

中伟股份的危机已经来了。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产业链,由此带来行业内外竞争者扩产,影响产业利润。今年1月,厦钨新能(688778.SH)公司投资28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7月容百科技年产8万吨三元前驱体及配套硫酸盐生产基地获批;9月格林美公告投资11亿元建设年产3万吨高镍动力电池三元前驱体材料项目。

更令人担心的是,整个新能源电池产业已进入红海。新能源电池行业正逐渐成熟,产业链各企业纷纷快速扩产,作为电池龙头的宁德时代第三季度营收增速也已跌至个位数(8.28%),这势必将导致整个产业市场竞争的加剧,由此带来价格端的竞争压力,从而压缩各个环节的毛利率。年初,中伟股份的竞争对手也曾表示“作为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的利润空间将会受到压缩”。这对于本身毛利率就低、研发投入又少、缺少话语权的中伟股份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产业增速放缓、同业对手纷纷扩产、客户为了控制成本将产业链向上延伸,三元前驱体行业的竞争内卷将更为激烈。而已经失血超250亿元的中伟股份,这份三季报成绩单并没有打消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前景的疑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