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带一路”十载:开放之路越走越宽,山东济南舞动世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带一路”十载:开放之路越走越宽,山东济南舞动世界

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济南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开放的步伐越走越实,深度融入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开放发展的宏大棋局。

文丨孟宝乐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间,“一带一路”合作网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站在十周年的节点上回眸,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共建“一带一路”不仅重塑了全球经济格局,更构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理念,为开放的中国与开放的世界提供了桥梁纽带。

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支点、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主要节点,十年来,济南积极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扎实推进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经济、贸易、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往来,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数据显示,济南外贸进出口总规模实现三年翻番,外贸备案企业达到9800家,实绩企业达到6000家。今年1-9月,济南外贸进出口1606.8亿元,同比增长3%,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济南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开放的步伐越走越实,深度融入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开放发展的宏大棋局。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以开放的胸襟拥抱世界

济南,一座融通中外的开放之城,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主动自开商埠的内陆城市,开放包容早已写入这座城市的“基因”。

在济南“十四五”蓝图中,对外开放被作为“七个新跨越”之一来布局谋划。济南提出,要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开放大局,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达成的契机,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全力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提高全球资源要素集聚配置能力。

清晰的规划引领之下,济南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全面深化对外开放合作,从贸易促进到人文交流,再到多领域合作,济南逐渐汇集起国内外各类资源,务实合作也越来越精彩。

在刚刚过去的9月份,2023世界友城论坛暨友好省州领导人大会在济南开幕,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嘉宾齐聚一堂,开展国际交流与经验互享、推动城市友好互利合作,再次掀起国际友城交往新高潮。

当前,这样的国际盛会在济南频频落地。从“世界先进制造业大会”到“跨国公司高层对话会”,从 2023国际青年交流大会到第四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济南扩展国际朋友圈的步伐愈加稳健有力。

自1983年缔结第一个国际友好城市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济南市已与47个国家的86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其中与26个国家的29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与32个国家的57个城市结为友好合作城市。

在此背景下,已有86家世界500强企业来济投资,全市经营主体超150万户。

既要“请进来”,更要“走出去”,深谙此理的济南主动出击,加快“走出去”步伐。今年来,济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带队分赴日本、韩国和德国、瑞士、匈牙利开展招商引资,并先后在日本东京、德国法兰克福设立济南国际投资促进联络站,助力济南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

一组数字,是济南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全面深化对外开放合作的生动写照:今年1-9月,济南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93家,同比增长14.2%;合同外资37.5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1.52亿美元,总量规模居山东全省第二。

在与世界深度互动互促中,济南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全球优质要素集聚,产业红利持续释放,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澎湃力量加速奔涌。

图片来源:摄图网

互联互通,经贸合作持续深化

开放发展,通道先行。

中欧班列是济南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载体。

论时间,在中欧班列起步上,济南不算太早。2017年,济南中欧班列(齐鲁号)全年开行数量仅12列。但济南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到2022年班列开行已突破800列。

目前,济南中欧班列已相继打通满洲里、二连浩特、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和绥芬河等口岸线路,通达20个国家、47个城市,累计开行近3000列,服务进出口外贸企业超过3000家,引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国际货代、国际贸易、跨境电商30余家。

根据10月15日泉城海关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济南开行中欧班列(齐鲁号)660列,同比增长46.66%。济南市共有701家企业货物搭载中欧班列进出口,新增81家,中国重汽、费斯托、玫德集团等济南知名企业的产品通过班列走出国门畅销海外。

如今,济南已形成多口岸、多线路、多目的站点的国际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在国家战略、腹地优势、枢纽效能等方面优势突出,影响力不断扩大。

当中欧班列汽笛鸣响,一列列集装箱班列从济南起程,踏上“一带一路”路线图,一批批产品由济南走向海外,济南对外开放的速度、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和延展。

值得一提的是,断航26年的小清河今年成功复航,有效放大了中欧班列的通道作用。

济南董家铁路货运中心距离济南港不远,加上小清河复航串联起来济南、滨州、淄博等省内五市,载满他国货物沿陆上丝绸之路返程的中欧班列(齐鲁号)辐射山东腹地有了更多新选择。

而除了连接陆上丝绸之路,小清河复航后,济南进入河海联运时代,船舶从内河港口可直达近海,再由节点港口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由此为济南开辟出一条开放新通道。

在空中航线方面,目前济南208条航线通达海内外120个城市。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顺利推进,项目建成后年吞吐旅客5500万人次、货邮50万吨。

畅物流,促贸易,助产业。济南进一步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更好地实现开放发展的新未来令人倍感期待。

图片来源:界面山东

释放平台效应,构建高水平开放体系

作为内陆城市,济南发展进出口贸易并没有太多先天优势。自贸试验区、综保区的设立,为济南打造对外开放高地,发展外向型经济打开了一扇窗。

2019年8月,《国务院关于印发6个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印发实施,标志着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设立。同年8月31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以下简称济南片区)揭牌,揭开了泉城济南迈向自贸试验区新时代的序幕。

自成立以来,济南片区累计新设企业5.8万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6.9亿美元,累计完成进出口2320.7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济南片区深耕“试验田”,创新构建出高水平开放体系,如推出“网络货运平台涉税服务管理‘票e真’模式”,以全国首创性制度创新服务网络货运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获国家税务总局、交通部、商务部调研肯定,支持深化创新并全国推广,为产业发展贡献了“济南经验”。

再如,围绕跨境易货业态创新,济南片区牵头建设国内首个跨境易货数字贸易平台,完成全省首单跨境易货通关测试,打造新型跨境易货贸易模式,推动山东自贸试验区内跨境易货贸易试单常态化。

截至目前,济南片区已推出了700余项改革创新举措,形成320余个创新案例和成果,其中19项首创性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53项在全省复制推广。

一系列务实举措,促使投资贸易便利化红利加快释放,济南对外开放优势愈加明显。   

与此同时,在济南综保区的基础上,2020年济南章锦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济南开启双综保区时代,逐步形成两个保税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有序衔接的良性发展格局,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

随着济南综合保税区、章锦综合保税区功能持续升级,济南构筑起“一中心”“三园区”“三基地”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链上自贸”保税展示交易平台,“设计-芯片封测-器件-整机-维修”智能终端全产业链逐步形成,保税维修、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高地,从区域门户到创建国际性交通枢纽城市,从全国性中心城市到进阶国际大都市……“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济南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和我国对外开放新要求,开放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努力把共建“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风扬帆奋者先。

一个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开放大势,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塑造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济南正聚势而强,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更多自身力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带一路”十载:开放之路越走越宽,山东济南舞动世界

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济南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开放的步伐越走越实,深度融入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开放发展的宏大棋局。

文丨孟宝乐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间,“一带一路”合作网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站在十周年的节点上回眸,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共建“一带一路”不仅重塑了全球经济格局,更构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理念,为开放的中国与开放的世界提供了桥梁纽带。

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支点、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主要节点,十年来,济南积极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扎实推进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经济、贸易、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往来,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数据显示,济南外贸进出口总规模实现三年翻番,外贸备案企业达到9800家,实绩企业达到6000家。今年1-9月,济南外贸进出口1606.8亿元,同比增长3%,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济南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开放的步伐越走越实,深度融入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开放发展的宏大棋局。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以开放的胸襟拥抱世界

济南,一座融通中外的开放之城,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主动自开商埠的内陆城市,开放包容早已写入这座城市的“基因”。

在济南“十四五”蓝图中,对外开放被作为“七个新跨越”之一来布局谋划。济南提出,要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开放大局,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达成的契机,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全力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提高全球资源要素集聚配置能力。

清晰的规划引领之下,济南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全面深化对外开放合作,从贸易促进到人文交流,再到多领域合作,济南逐渐汇集起国内外各类资源,务实合作也越来越精彩。

在刚刚过去的9月份,2023世界友城论坛暨友好省州领导人大会在济南开幕,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嘉宾齐聚一堂,开展国际交流与经验互享、推动城市友好互利合作,再次掀起国际友城交往新高潮。

当前,这样的国际盛会在济南频频落地。从“世界先进制造业大会”到“跨国公司高层对话会”,从 2023国际青年交流大会到第四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济南扩展国际朋友圈的步伐愈加稳健有力。

自1983年缔结第一个国际友好城市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济南市已与47个国家的86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其中与26个国家的29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与32个国家的57个城市结为友好合作城市。

在此背景下,已有86家世界500强企业来济投资,全市经营主体超150万户。

既要“请进来”,更要“走出去”,深谙此理的济南主动出击,加快“走出去”步伐。今年来,济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带队分赴日本、韩国和德国、瑞士、匈牙利开展招商引资,并先后在日本东京、德国法兰克福设立济南国际投资促进联络站,助力济南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

一组数字,是济南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全面深化对外开放合作的生动写照:今年1-9月,济南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93家,同比增长14.2%;合同外资37.5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1.52亿美元,总量规模居山东全省第二。

在与世界深度互动互促中,济南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全球优质要素集聚,产业红利持续释放,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澎湃力量加速奔涌。

图片来源:摄图网

互联互通,经贸合作持续深化

开放发展,通道先行。

中欧班列是济南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载体。

论时间,在中欧班列起步上,济南不算太早。2017年,济南中欧班列(齐鲁号)全年开行数量仅12列。但济南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到2022年班列开行已突破800列。

目前,济南中欧班列已相继打通满洲里、二连浩特、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和绥芬河等口岸线路,通达20个国家、47个城市,累计开行近3000列,服务进出口外贸企业超过3000家,引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国际货代、国际贸易、跨境电商30余家。

根据10月15日泉城海关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济南开行中欧班列(齐鲁号)660列,同比增长46.66%。济南市共有701家企业货物搭载中欧班列进出口,新增81家,中国重汽、费斯托、玫德集团等济南知名企业的产品通过班列走出国门畅销海外。

如今,济南已形成多口岸、多线路、多目的站点的国际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在国家战略、腹地优势、枢纽效能等方面优势突出,影响力不断扩大。

当中欧班列汽笛鸣响,一列列集装箱班列从济南起程,踏上“一带一路”路线图,一批批产品由济南走向海外,济南对外开放的速度、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和延展。

值得一提的是,断航26年的小清河今年成功复航,有效放大了中欧班列的通道作用。

济南董家铁路货运中心距离济南港不远,加上小清河复航串联起来济南、滨州、淄博等省内五市,载满他国货物沿陆上丝绸之路返程的中欧班列(齐鲁号)辐射山东腹地有了更多新选择。

而除了连接陆上丝绸之路,小清河复航后,济南进入河海联运时代,船舶从内河港口可直达近海,再由节点港口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由此为济南开辟出一条开放新通道。

在空中航线方面,目前济南208条航线通达海内外120个城市。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顺利推进,项目建成后年吞吐旅客5500万人次、货邮50万吨。

畅物流,促贸易,助产业。济南进一步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更好地实现开放发展的新未来令人倍感期待。

图片来源:界面山东

释放平台效应,构建高水平开放体系

作为内陆城市,济南发展进出口贸易并没有太多先天优势。自贸试验区、综保区的设立,为济南打造对外开放高地,发展外向型经济打开了一扇窗。

2019年8月,《国务院关于印发6个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印发实施,标志着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设立。同年8月31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以下简称济南片区)揭牌,揭开了泉城济南迈向自贸试验区新时代的序幕。

自成立以来,济南片区累计新设企业5.8万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6.9亿美元,累计完成进出口2320.7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济南片区深耕“试验田”,创新构建出高水平开放体系,如推出“网络货运平台涉税服务管理‘票e真’模式”,以全国首创性制度创新服务网络货运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获国家税务总局、交通部、商务部调研肯定,支持深化创新并全国推广,为产业发展贡献了“济南经验”。

再如,围绕跨境易货业态创新,济南片区牵头建设国内首个跨境易货数字贸易平台,完成全省首单跨境易货通关测试,打造新型跨境易货贸易模式,推动山东自贸试验区内跨境易货贸易试单常态化。

截至目前,济南片区已推出了700余项改革创新举措,形成320余个创新案例和成果,其中19项首创性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53项在全省复制推广。

一系列务实举措,促使投资贸易便利化红利加快释放,济南对外开放优势愈加明显。   

与此同时,在济南综保区的基础上,2020年济南章锦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济南开启双综保区时代,逐步形成两个保税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有序衔接的良性发展格局,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

随着济南综合保税区、章锦综合保税区功能持续升级,济南构筑起“一中心”“三园区”“三基地”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链上自贸”保税展示交易平台,“设计-芯片封测-器件-整机-维修”智能终端全产业链逐步形成,保税维修、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高地,从区域门户到创建国际性交通枢纽城市,从全国性中心城市到进阶国际大都市……“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济南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和我国对外开放新要求,开放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努力把共建“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风扬帆奋者先。

一个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开放大势,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塑造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济南正聚势而强,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更多自身力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