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天才的导演什么都拍得好,也没有天才的作品,什么都面面俱到。”
张艺谋——最新的话题人物当之无愧。
《长城》上映之后,关于张艺谋到底是应该做影视导演,还是晚会导演,的确是一个问题。
但没有问题的是,不论是作为电影还是晚会导演,张艺谋动用顶尖技术和人海战术完成的大场面调度,都给观众留下了大印象。
这一次,《长城》更是带我们领略了更为极致的“大写张艺谋”。
手笔大:团队1300多人来自37个国家
《长城》中引发争议的地方的确有很多,先撇去“老鲜肉”等IP们引发的种种争议,
小十君觉得,《长城》中的确有很多张艺谋的影子,可是,看完又觉得不完全是张艺谋的作品。
老谋子最为人称道的,毫无争议,就是他的出神入化的色彩运用。
《长城》中,五军将领们不同战盔的颜色代表了鹿军、鹤军、熊军、虎军、鹰军。
其实这个设定并不陌生,在《英雄》中,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战衣颜色,也暗示了四位主角的不同命运。
第二个不是亮点的亮点,就是著名的彩色玻璃。
在最后的“饕餮围城”中,马特达蒙和景甜从一个高塔中跳出,阳光从高塔的彩色玻璃中射进来,逆光下的马特达蒙显得更高大了。
然而,小十君又要拆穿了,这个梗早在《金陵十三钗》中就用过了。
但这些张艺谋印记,在《长城》里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方便辨识的符号存在,除此之外,我们似乎再难寻觅到那个印象·张艺谋。
如果说《英雄》是开启华语大片的里程碑,那么《长城》起码在张艺谋的野心里,是“全球大片”的新起点。
“因为这是一个给全世界看的电影,不完全是给中国人看的,所以这是一个既定目标。”
有这么大的野心,当然背后的制作团队也是大到史无前例。
张艺谋自己介绍,这次团队有1300多人,来自37个国家,几乎清一色的“雇佣兵”,为此剧组配备了几十名翻译,群演就多达500个。
这部耗资1.5亿美元的大制作,堪称奢华的演员阵容自不必说。据统计,《长城》幕后技术团队获得了103个奥斯卡相关奖项及提名。
比如与其合作的特效制作公司工业光魔的维塔工作室,制作过《魔兽》、《星球大战》、《指环王》等顶级视效大片,曾获57个奥斯卡奖项及提名。
▲维塔工作室官网截图,这些海报只是一小部分
将全球最顶级资源调集于一身,中国导演里,只能是张艺谋。
分歧大:晚会叫好电影叫骂
除了让人大跌眼镜的《三枪拍案惊奇》,
《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也都是饱受争议的。
这三部电影国内评分方面都在及格线的边缘,奇怪的是,在IMDb上的打分却很高。
▲豆瓣评分
▲IMDb评分
相比较《长城》的漫天差评,《英雄》在国际上赞誉一片,
不仅在美国英国等电影大国上映,欧洲、远在南半球的土澳都上映了。
全球票房1.77亿美元,创下中国电影全球票房最高纪录,
内地票房2.5亿元人民币,2004年8月《英雄》在美国上映时蝉联两周票房冠军。
同时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4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一名,并且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十面埋伏》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提名、波士顿影评学会最佳导演奖、英国电影学院奖的9项提名。
甚至《满城尽带黄金甲》都很“为国争光”——
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提名,美国影视美术指导工会古装类影片最佳美术指导奖、美国第33届“土星奖”最佳服装设计奖、美国《时代》周刊2004年十佳电影之一。
但是国内的观众认为仅仅是“音乐风光三级片 ”而已。
同时,张艺谋近年来作为晚会导演,没人敢说他不好。
2008年,张艺谋担任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总导演。他的奥运导演团队,也被评为当年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他本人也被国务院评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
▲奥运总结表彰大会胡锦涛向获奖的张艺谋表示了祝贺。
多少人因为2008奥运开幕式,才知道了“缶”这个古典乐器。
2016年,张艺谋又一次执导G20峰会的开幕式。
月光皎洁,波光粼粼,一把从水中伸起的折扇,幻化出青花的纹样,又幻化出细腻的花鸟画,灵动的蝶儿飞舞。
北京奥运开幕式核心创意小组蔡国强说:“艺谋有很多创造力,大家都低估了他。”
张艺谋本身的知名度也能把各个团队都凝聚起来,演员们都爱抢着和导演合影。
奥运开闭幕式工作部部长张和平也说:“艺谋精力过人,他可以用十几个小时侃侃而谈创意方案。在团队里,张艺谋有着极高的威信。”
老谋子自己说:“我觉得我们文艺工作者,其实要有这样的责任,对世界讲出中国故事,对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
一方面,他是中国电影开风气的先驱,另一方面,他也是大国气象输出的使命担当,担子之大,非议之多,也是找不出第二个人。
担子大:除了导演他还代表更多
别看老谋子早期的电影都是土掉渣的农村题材,其实他的家底很好。
张艺谋的爷爷是陕西临潼的大户,后来父亲看了儿子拍摄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乔家大院,就说爷爷家当年就是这样,只大不小。
民国时期,张艺谋的大伯曾官居国民革命军参谋长,1948年撤往台湾。
二伯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分校,入职军统。张艺谋的父亲张秉钧亦拥有国民党军籍,曾经担任国民党军需官,解放后在陕西省农林局工作。
▲张艺谋父亲,左一
最厉害的是张艺谋的母亲。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母亲张孝友在1952年考上了西安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
老谋子除了导演的身份外,还有别的工作。1998年1月,全国政协通过第九届政协委员名单,张艺谋在列。自后,老谋子连续担任三届政协委员长达15年时间。
张艺谋的两会提案,除了关注电影老本行,住房和食品安全等社会话题也是他关心的内容。
2009年的全国两会,张艺谋的提案了住房问题,建议政府应成立专门机构,从用地、规划、设计、审批、资金、建设等环节,协调、解决保障性和安居性住房问题。
既是政协委员的他,又为国家在2008年奥运开幕式立下了“战功”,应该不该有太多的“负面”新闻。
可是在2014年,来自张伟平的一记重创,曝光了张艺谋在没和新女友领证的情况下,超生3个孩子。高达700多万的天价罚款张导也认了。
保密工作做得这么好,也许和张艺谋从小性格内向有直接关系。
张艺谋曾说:“我们家我妈要不回来,就我爸在家,我们弟兄三个谁都不说话,闷着,什么事也不动,全都搁那儿。”
这些里里外外的大动作和大是大非,也为张艺谋带来了巨大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凭借成功执导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张艺谋,被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提名。
即便是不被大多数人看好的《山楂树之恋》,也入围了柏林电影节水晶熊奖和香港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
▲如果没有当年的《山楂树之恋》,今年的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双黄”之一肯定不会是这个叫周冬雨的小姑娘。
最重要的,政协委员的身份也是其他人所没有的光环之一。
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大概说的就是老谋子吧。
在这些盛名之下,真实的张艺谋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在普通观众的想象里,这位被人言必称“国师”、能够谈笑间调动千军万马拍出恢弘大片的导演,私下里,一定大牌到不可想象。
但事实是,他随和的令人吃惊。
在备战08奥运开幕式之间,张摄影师还给大伙拍起了证件照,
别人要给他拍,还要抓一把头发。
在《张艺谋的作业》这本书里,曾提到张艺谋做过一个叫 RtCatch 的个人价值诊断测评。
RtCatch:这是欧美研发机构在两千万以上的科学样本基础上设计的系统。把人大致分成老虎、孔雀、猫头鹰和考拉几个类型。
老虎代表主权控制;孔雀代表乐于炫耀;猫头鹰代表谨慎务实;考拉代表懒惰、惧怕挑战和冲突。
普通人基本上会占其中一项或两项,但张艺谋四项数值全部上线。这是极为罕见的,专家断定这是著名人士,上网搜索无果,因为老谋子用的化名。
如果拿这个测评结果来解读盛名之下的张艺谋,我们或许能了解到一个与我们的想象脱节的“小写张艺谋”。
小不忍则乱大谋
毫无疑问,张艺谋是这一古老信条坚定的执行者。
老谋子的谨慎务实,首先体现在对私生活的沉默隐忍。
有段时间,媒体指责张艺谋不孝顺,不管老母亲。本来,张艺谋母亲爱看戏,经常和他一起到北京各个地方溜达着看戏。两人只要坐一起谣言就不攻自破了,但张艺谋从不这么干。
他怕母亲暴露在聚光灯下影响她平静的生活,这是他做儿子的谨慎。
张艺谋强调:“孝顺不是作秀,它是你内心的情感,用不着证明给别人看。”这就是他做儿子的务实了。
再然后就是张艺谋“超生”这事,他藏的比谁都严实。按平常人的理解,一个老婆加仨孩子,身边长期的心腹能不知道?
还真绝了,他的现任文学策划周晓枫,和他当时已共事五年多。首先从来没见过他夫人陈婷,更别提孩子们了。她甚至都没感觉到张艺谋有家庭生活。
我们几乎可以想象,除了工作,张艺谋是从不会和员工提及私事的,这嘴巴严的!
▲张艺谋母亲和张末夫妇给张艺谋小儿子过八岁生日。
而老谋子对工作的严谨务实,更是到了让人发指的地步。
有的人怕误事,将手表调快几分钟,这可以理解吧?但是张艺谋的表,被他调快了半个小时。后来在身边的讨伐下,他恋恋不舍的调快了十分钟。似乎时间往前调点,他就能比别人多占有点时间似的。
▲心疼张艺谋的表
这么有时间观念,和他合作的人也很崩溃。拍《活着》的时候,编剧是芦苇。每天拍摄完之后,张艺谋会把主创留下,继续讨论剧情。
聊到最后,芦苇是编剧,没办法偷溜,但两眼已经僵直,又怕漏了什么。只能木呆呆地控制两根手指,将老谋子说的话录下来。等自己清醒的时候,再慢慢消化。
▲《活着》片场
拍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时,这回的编剧是毕飞宇。张艺谋爱讨论的习惯,已经名声在外了。剧组工作人员都躲着他走,毕飞宇自然是最惨的。有时候他困得不行,就回宾馆躺一下。张艺谋直接追杀而来,对着坐在床上已是半梦半醒,半死不活的毕飞宇接着说。一直说到他活活的昏死过去,才算完事儿。
▲作家毕飞宇
《长城》分配到他头上后,张艺谋通常晚上七点到工作室,修改剧本到凌晨是很正常的事。
张艺谋一年也会休息,而且很固定:每年的大年初一。常年每天只睡2-3小时,合作者无不崩溃。
奥运会策划期间,张艺谋越策越勇,废寝忘食。每天就吃一顿,其余基本不吃饭。副导演张继刚有次饿急眼了,给大家群发短信:“哪位好心的同志勇敢的站出来,和导演说一声,让咱们去吃晚饭吧。”
▲奥运策划中的张艺谋与张继刚
私生活与工作的两种处理方式,实在不得不说:张艺谋这人,实在太猫头鹰了。
除了工作其他都是小事
考拉代表懒惰、惧怕挑战和冲突,上面的张艺谋简直无所不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家庭和工作都维持的井井有条,一点儿不乱。
张艺谋惧怕处理人际关系,谈工作的时候万夫莫开。但你嘘寒问暖,插科打诨,他显得十分笨拙。
上文提到的毕飞宇曾经感慨:张艺谋拍《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和他合作了半年,没聊过一句家常话。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工作完之后还是工作,没别的。
文学策划周晓枫和张艺谋密切合作了八年,她也从没听过老谋子哪怕一声的嘘寒问暖,她家几口人住哪一概不知。毕飞宇还能理解,几乎天天见面的人,除了工作一无所知,令人震惊。难道,张艺谋根本没有情商这一功能?
这也倒能理解,无非是合作者和员工,不关心也罢了。对喜欢的人也是这样,张艺谋很欣赏陈丹青,多次夸赞他。但自从奥运会合作完,全无交流。
有次身边的工作人员鼓励张艺谋给陈丹青打个电话,老谋子拒绝,理由是:不知道说什么。不知道是怕寒暄,还是他根本就不知道和别人怎么沟通。
▲陈丹青评价张艺谋
这种惧怕甚至是懒于和别人交往,同样体现在他的家庭里。张艺谋有次摸着长子的头:“壹男啊,都长这么高了,你上几年级了?”这也可以理解,工作忙对家庭疏于照顾。
但到了下周,张艺谋摸着长子的头:“壹男啊,都长...”同样的话又问了一边,孩子无言以对默默离开。这就有点伤人心了,这不是忙,这是对孩子根本不上心。
不善于人际交往,慢慢变成了惧怕与人交往,到最后就变成了懒于和别人交往。长久而久之,不管是身边的人,或者是普罗大众,都觉得这人冷漠无情。
▲张艺谋长子张壹男近照
人际交往的蹩脚最多落个冷漠的评价,那么他和张伟平之间,则因为他的考拉性格,遭受了巨大的打击。
张伟平的妻子最初是巩俐的忠实影迷,通过巩俐与张艺谋相识。和老谋子的沉默寡言不同,张伟平特别能说。文化不高,莽夫一个。属于那种喝醉了,就会痛苦流涕诉说自己多把你当兄弟的人。
▲张伟平与张艺谋合影
除了电影创作,张艺谋的口头禅是:我不管。说白了,就是我嫌烦,我也处理不来。所以就认了张伟平这个熟人做老板,老谋子给他打工。
张艺谋的父亲生前多次和儿子表达过对张伟平的看法:别和他走太近,这种人城府深,你玩儿不过他。
▲张艺谋父亲十八岁像
甚至好友高仓健也曾在给张艺谋的信里,说过一段话,大意是:要坚持自己内心对艺术的追求,不要被制片人束缚和控制。
▲高仓健与张艺谋
拍摄《满城尽带黄金甲》时,巩俐合同里有这么一条:整个拍摄和宣传过程中拒与张伟平夫妇见面。
上到父母,下到好友,还有曾经的恋人,都对张伟平持反对态度。
原因小十君闹不明白,但“超生”的事情发生以后,张艺谋的收入也透明了。十年多的合作,张艺谋从《英雄》到《三枪》连着五部电影,只拿了1000多万片酬。敲黑板:《英雄》和《十面埋伏》这两部全球票房是破了20亿的。
张艺谋甚至和张伟平连合同都不签,懒癌晚期有木有?有点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的意思。
《金陵十三钗》张伟平对外宣称投资了6.5亿,张艺谋则选择在公众前沉默。因为老谋子苦不堪言:这部电影本身花了1.3亿,加上宣传,再多也就2亿。
但他不想和张伟平论辩,起冲突,只能自己忍着。其实这么做对张艺谋损失很大:本来就没签合同,张伟平说投资了6.5亿,最后《金陵十三钗》的票房是6亿多,那就相当于亏本了。
最后,《金陵十三钗》张艺谋的片酬是0,还不如片场端茶的倒水的订盒饭的小工混的好。
总之,只要能避免与人冲突,张艺谋就任忍。哪怕人家剥削他,还顺手挑拨了曾经的恋人和他分手,他都能忍下去。说忍都客气了,说白了就是怂。
不是能忍么?那为什么两人还是决裂了?因为张伟平终于越界了:他突破了张艺谋的艺术底线。
《金陵十三钗》宣传期,张伟平揪着倪妮和克里斯蒂安·贝尔的床戏大加宣传。这回,张艺谋勃然大怒:电影题材是抗日,题材本身就敏感,费尽千辛万苦拍出来过了审。你拿这么低俗的点宣传,无耻么不是?
行吧,那就绝交吧。张艺谋下了决心后,还是惧怕面对面的碰撞。就是这种肉包子的性格,明明就是别人欺负他,他倒是先怂了。没有质问还是争吵,老谋子写了一封绝交信给张伟平,两人就这么分道扬镳了。
奇怪的是张艺谋始终也没站出来说什么,张伟平倒是时不时出来说些有的没的。除了作品,对于私事,找不到任何张艺谋的公开言论或采访,这得是多能憋的一个人?这事儿要摊小钢炮头上,不知道他能憋得住不。
总之,管他张艺谋是老虎孔雀还是猫头鹰考拉,我们都不予评说。作为观众,我们要做的就是:撇开作品背后的故事,只谈作品本身。
《长城》是张艺谋签约乐视后的首秀。又是和好莱坞合作的大片,剧本也是国外筹备的。对他来说,本身就是一种限制下的自由。既然是商业片,就别要求那么多,不是么?
无论张艺谋私下是不是个好丈夫好父亲,但对于电影他从没懈怠,再加上精力过人。说“张艺谋已死”绝对是过分了,至少对于小十君来说,对他未来的电影质量,还是持乐观态度的。
捧杀也好,骂杀也罢,张艺谋本人其实是不大在意的,也在意不过来。万人捧场,或者千夫所指,都来得太容易,也去得太快。宠辱不惊,用心拍出好作品才是正经。
本文为第十放映室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ID:dsfysweixin。微信搜索关注:第十放映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