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李东荣:数字普惠金融面临三大挑战,应着力加强数据安全规范管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李东荣:数字普惠金融面临三大挑战,应着力加强数据安全规范管理

数字普惠金融未来的发展之路还需要进一步科学规划。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刘晨光

“对中国而言,普惠金融可以从2013年这个时间来说起,到今年刚好是十年。”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在1029日国际金融论坛(IFF20周年全球年会上表示。

今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刚好这十年里面又做了一个更新、更高层次的布置。为了构建高水平的普惠金融体系,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明确提出要求要有序地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这里包括提升普惠金融的科技水平,打造健康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以及健全数字普惠金融监管体系。

李东荣指出,近年来,我国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各个金融机构,还有各个行业领域、企业里面都积极推进。

“目前,中国的电商金融、移动金融、在线供应链金融等数字普惠金融业务不断创新发展,实现了普惠金融服务在直达性、适当性和匹配性上的边际改善。”他认为,在各种发展成果里面,数字普惠金融的迅速崛起是值得关注和思考。

李东荣对数字普惠金融进行了深刻阐释,一是它可以破解普惠金融发展中“普”的问题。通过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进行操作,克服了过去的很多局限性,可以不受时间、地点、气候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金融的血液持续流向更深、更广的经济末梢神经。即使在中国的农村、山区,也包括在海上这些边远的地方,金融基础设施尽管还不是很发达,显得稍微薄弱,但是通过利用现代的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使得金融服务通过移动金融来打通网点、人力无法到达的“最后一公里”的制约,这为解决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服务不足问题还是起了很好的作用,注入了活力。

 第二,它可以破解普惠金融中“惠”的问题。数字技术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提高金融的交易效率,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从而有效地降低金融服务的边际成本,使得小微企业、三农等服务动向能够获取价格合理、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

第三,可以有效地提升普惠金融的服务质量。依托数字技术和移动终端实现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场景与流程有效整合,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服务要素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实际上,数字金融在帮助解决普惠金融成本高、效率低、供需不配等老问题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一些新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李东荣认为,第一个就是风险治理的挑战。他指出,金融业与生俱来就是一个跟风险打交道的行业,它是基于信用风险。因此,防范与化解风险是金融业永恒的主题,即使在数字时代这个命题也永远不会改变。所以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会改变金融风险的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和负外部性的特征,在多维开放和多项互动的网络空间跟过去产生很大变化了。在这样的一个新的时代背景下或者技术背景下,金融风险、技术风险、网络风险这几个风险还是更容易产生叠加和扩散的效应,使得风险的传递更快,波及面更广,这是第一个挑战。

第二个是数字鸿沟的挑战。他认为,数字时代数字技术的应用,金融服务的改进方面不同人士的感受和需求还是不一样的,一些教育程度不高农村地区的人群,还有一些低收入的人群,他们如果缺乏足够的数字技术和技能,容易在数字技术金融应用上造成一些数字鸿沟,导致他们在金融服务中获取收益的能力有所分化,甚至产生一些恐惧。

“必须要深刻认识到一些弱势群体他对物理网点的依赖性还是存在的,一旦数字技术越来越多代替物理网点,也可能引发一些技术性的金融排斥,这些问题都不容忽视。”李东荣说道。

 三是监管适应性的挑战。李东荣认为,金融因为涉众性广,经济利益直接等特点,所以它是一个需要强监管的行业。在监管体制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行业的相互融合,目前数字普惠金融的跨界、跨业的特征愈发明显,这就更需要完善综合监管和穿透式监管,加强监管协作与信息共享,在监管资源方面数字普惠金融模式众多、创新速度快,给监管人员、监管工具、监管体制、监管机制都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李东荣认为,数字普惠金融未来的发展之路还需要进一步科学规划。一是要着力推动数字技术支持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金融机构要更深入了解农村地区的特点和广大农户的金融诉求,积极探索应用先进技术,实现更高效的风险评估、信用评估和客户服务,了解农户的金融需求和行为特征,开发适合他们实际需求的各种风险评估模型和信用评估工具。

二是着力丰富适老化和无障碍金融服务。

三是着力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数据安全规范管理。在数字技术的应用之后,它更大量会涉及到用户的个人信息、商户信息及市场信息。特别是随着算法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样化的数据算法会带来更为复杂的数据安全管理要求,因此金融机构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安全保障措施,保障数据安全性和防止个人隐私泄露。

四是着力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监管体系。李东荣认为,下一步要重点从业务规范、技术安全和消费者保护等纬度加强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的监管规则、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监管科技,实现规则数字化翻译,数据实时化采集,风险智能化分析,结果自动化处置等功能,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李东荣:数字普惠金融面临三大挑战,应着力加强数据安全规范管理

数字普惠金融未来的发展之路还需要进一步科学规划。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刘晨光

“对中国而言,普惠金融可以从2013年这个时间来说起,到今年刚好是十年。”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在1029日国际金融论坛(IFF20周年全球年会上表示。

今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刚好这十年里面又做了一个更新、更高层次的布置。为了构建高水平的普惠金融体系,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明确提出要求要有序地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这里包括提升普惠金融的科技水平,打造健康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以及健全数字普惠金融监管体系。

李东荣指出,近年来,我国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各个金融机构,还有各个行业领域、企业里面都积极推进。

“目前,中国的电商金融、移动金融、在线供应链金融等数字普惠金融业务不断创新发展,实现了普惠金融服务在直达性、适当性和匹配性上的边际改善。”他认为,在各种发展成果里面,数字普惠金融的迅速崛起是值得关注和思考。

李东荣对数字普惠金融进行了深刻阐释,一是它可以破解普惠金融发展中“普”的问题。通过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进行操作,克服了过去的很多局限性,可以不受时间、地点、气候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金融的血液持续流向更深、更广的经济末梢神经。即使在中国的农村、山区,也包括在海上这些边远的地方,金融基础设施尽管还不是很发达,显得稍微薄弱,但是通过利用现代的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使得金融服务通过移动金融来打通网点、人力无法到达的“最后一公里”的制约,这为解决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服务不足问题还是起了很好的作用,注入了活力。

 第二,它可以破解普惠金融中“惠”的问题。数字技术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提高金融的交易效率,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从而有效地降低金融服务的边际成本,使得小微企业、三农等服务动向能够获取价格合理、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

第三,可以有效地提升普惠金融的服务质量。依托数字技术和移动终端实现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场景与流程有效整合,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服务要素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实际上,数字金融在帮助解决普惠金融成本高、效率低、供需不配等老问题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一些新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李东荣认为,第一个就是风险治理的挑战。他指出,金融业与生俱来就是一个跟风险打交道的行业,它是基于信用风险。因此,防范与化解风险是金融业永恒的主题,即使在数字时代这个命题也永远不会改变。所以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会改变金融风险的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和负外部性的特征,在多维开放和多项互动的网络空间跟过去产生很大变化了。在这样的一个新的时代背景下或者技术背景下,金融风险、技术风险、网络风险这几个风险还是更容易产生叠加和扩散的效应,使得风险的传递更快,波及面更广,这是第一个挑战。

第二个是数字鸿沟的挑战。他认为,数字时代数字技术的应用,金融服务的改进方面不同人士的感受和需求还是不一样的,一些教育程度不高农村地区的人群,还有一些低收入的人群,他们如果缺乏足够的数字技术和技能,容易在数字技术金融应用上造成一些数字鸿沟,导致他们在金融服务中获取收益的能力有所分化,甚至产生一些恐惧。

“必须要深刻认识到一些弱势群体他对物理网点的依赖性还是存在的,一旦数字技术越来越多代替物理网点,也可能引发一些技术性的金融排斥,这些问题都不容忽视。”李东荣说道。

 三是监管适应性的挑战。李东荣认为,金融因为涉众性广,经济利益直接等特点,所以它是一个需要强监管的行业。在监管体制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行业的相互融合,目前数字普惠金融的跨界、跨业的特征愈发明显,这就更需要完善综合监管和穿透式监管,加强监管协作与信息共享,在监管资源方面数字普惠金融模式众多、创新速度快,给监管人员、监管工具、监管体制、监管机制都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李东荣认为,数字普惠金融未来的发展之路还需要进一步科学规划。一是要着力推动数字技术支持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金融机构要更深入了解农村地区的特点和广大农户的金融诉求,积极探索应用先进技术,实现更高效的风险评估、信用评估和客户服务,了解农户的金融需求和行为特征,开发适合他们实际需求的各种风险评估模型和信用评估工具。

二是着力丰富适老化和无障碍金融服务。

三是着力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数据安全规范管理。在数字技术的应用之后,它更大量会涉及到用户的个人信息、商户信息及市场信息。特别是随着算法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样化的数据算法会带来更为复杂的数据安全管理要求,因此金融机构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安全保障措施,保障数据安全性和防止个人隐私泄露。

四是着力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监管体系。李东荣认为,下一步要重点从业务规范、技术安全和消费者保护等纬度加强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的监管规则、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监管科技,实现规则数字化翻译,数据实时化采集,风险智能化分析,结果自动化处置等功能,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