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居家养老领域人才缺乏等痛点待解,上门服务规范、“护联体”等逐步落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居家养老领域人才缺乏等痛点待解,上门服务规范、“护联体”等逐步落地

我国养老护理从业人员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专业技能上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

(图片来源:ICphoto)

养老议题,长热不衰。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康护服务的相关需求也日益旺盛。在我国“9073”的养老格局中。90%以上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居家养老及康复护理方面的政策性文件,以助力居家养老及康护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近日,《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基本规范》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针对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发布的首个国家标准。同时,由寿险机构、医疗机构以及康复护理服务商等共同推出的“护联体”也在近期发布,含纳《居家康护护理服务管理规范》团体标准、专业人员认证体系等,协力助推居家养老的长足发展。

居家养老痛点:专业人员缺口、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欠缺标准化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破4亿。根据目前的生育率,预计到2057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达到4.25亿人的峰值,占总人口比重32.9%-37.5%,接近甚至超过日本。

较大老龄人口基数下,高居家养老比例,也即意味着对“提高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的考验。但从现状而言,居家康护服务的供给现状不容乐观。

“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和心理需求较为复杂,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要求高,如果再加上疾病后需要康护的人群,这个需求会更大、要求会更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兼书记郝燕燕指出,“康护服务不仅包括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还包括心理疏导、康复训练等,但我国养老护理从业人员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专业技能上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

专业人才缺口巨大的同时,服务资源的匮乏、分布不均、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流程缺乏统一标准等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护理服务供给与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服务内涵也需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刘均娥认为,行业应着力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创新护理服务模式,优化康复护理服务流程,逐步实现康复护理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精致化。

“我们需要不断拓展康护服务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的康护服务。”,郝燕燕同时指出。

协力助推居家养老发展:出台服务规范、机构协同发布“护联体”

针对痛点,各方在逐步推进居家养老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从规范标准角度来说,近日,《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基本规范》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针对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发布的首个国家标准,为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内容、组织实施条件及相关流程要求等提供基本指引。

如对服务人员的要求,《规范》提及,应符合身体健康,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上岗;应熟悉有关居家养老服务的法律法规和基础知识;应具备与老年人良好沟通的能力;应掌握基本的安全保护知识与应急处置方法;应尊重老年人的民族风俗、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保护老年人隐私;评估人员和制定服务方案的人员应接受过相关业务培训;养老护理员、老年社会工作者等提供专业化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的人员应取得相关资质或达到相应职业标准要求。

从行业动向来说,近日,中国平安融合北大医疗康复服务标准,联合40多家康复护理服务商以及行业内产学研专家,推出“平安居家养老康复护理联盟体”(以下简称“护联体”),建立标准-系统-服务-履约闭环。

以“护联体”的内涵来看,一是品牌互认,将优质的康护服务提供商纳入其中,形成一个战略联盟,实现品牌互相认证。二是标准统一,平安牵头联盟成员、深度参与共建统一的管理标准,并积极推动申报。三是服务规范。平安形成无忧护产品体系的同时,联盟成员将在客户服务链路上,真正依照统一的标准开展合作。四是质量监督。

具体来说护联体推进的《居家康护护理服务管理规范》团体标准,据北大医疗康复医院院长吴东亮介绍,该标准基于当前患者基数最多的神经疾病、骨骼疾病、心肺疾病、疼痛疾病4大类、15个病种含85子项服务,针对服务提供商规范了服务流程、服务内容。

“在推动居家养老发展的过程中,既需要与家庭、社区、机构等各方合作,也需要与学术界、行业协会等合作,共同研究康护服务的发展方向和问题解决方案,来进一步推动康护服务的发展”,郝燕燕总结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居家养老领域人才缺乏等痛点待解,上门服务规范、“护联体”等逐步落地

我国养老护理从业人员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专业技能上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

(图片来源:ICphoto)

养老议题,长热不衰。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康护服务的相关需求也日益旺盛。在我国“9073”的养老格局中。90%以上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居家养老及康复护理方面的政策性文件,以助力居家养老及康护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近日,《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基本规范》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针对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发布的首个国家标准。同时,由寿险机构、医疗机构以及康复护理服务商等共同推出的“护联体”也在近期发布,含纳《居家康护护理服务管理规范》团体标准、专业人员认证体系等,协力助推居家养老的长足发展。

居家养老痛点:专业人员缺口、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欠缺标准化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破4亿。根据目前的生育率,预计到2057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达到4.25亿人的峰值,占总人口比重32.9%-37.5%,接近甚至超过日本。

较大老龄人口基数下,高居家养老比例,也即意味着对“提高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的考验。但从现状而言,居家康护服务的供给现状不容乐观。

“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和心理需求较为复杂,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要求高,如果再加上疾病后需要康护的人群,这个需求会更大、要求会更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兼书记郝燕燕指出,“康护服务不仅包括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还包括心理疏导、康复训练等,但我国养老护理从业人员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专业技能上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

专业人才缺口巨大的同时,服务资源的匮乏、分布不均、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流程缺乏统一标准等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护理服务供给与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服务内涵也需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刘均娥认为,行业应着力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创新护理服务模式,优化康复护理服务流程,逐步实现康复护理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精致化。

“我们需要不断拓展康护服务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的康护服务。”,郝燕燕同时指出。

协力助推居家养老发展:出台服务规范、机构协同发布“护联体”

针对痛点,各方在逐步推进居家养老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从规范标准角度来说,近日,《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基本规范》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针对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发布的首个国家标准,为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内容、组织实施条件及相关流程要求等提供基本指引。

如对服务人员的要求,《规范》提及,应符合身体健康,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上岗;应熟悉有关居家养老服务的法律法规和基础知识;应具备与老年人良好沟通的能力;应掌握基本的安全保护知识与应急处置方法;应尊重老年人的民族风俗、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保护老年人隐私;评估人员和制定服务方案的人员应接受过相关业务培训;养老护理员、老年社会工作者等提供专业化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的人员应取得相关资质或达到相应职业标准要求。

从行业动向来说,近日,中国平安融合北大医疗康复服务标准,联合40多家康复护理服务商以及行业内产学研专家,推出“平安居家养老康复护理联盟体”(以下简称“护联体”),建立标准-系统-服务-履约闭环。

以“护联体”的内涵来看,一是品牌互认,将优质的康护服务提供商纳入其中,形成一个战略联盟,实现品牌互相认证。二是标准统一,平安牵头联盟成员、深度参与共建统一的管理标准,并积极推动申报。三是服务规范。平安形成无忧护产品体系的同时,联盟成员将在客户服务链路上,真正依照统一的标准开展合作。四是质量监督。

具体来说护联体推进的《居家康护护理服务管理规范》团体标准,据北大医疗康复医院院长吴东亮介绍,该标准基于当前患者基数最多的神经疾病、骨骼疾病、心肺疾病、疼痛疾病4大类、15个病种含85子项服务,针对服务提供商规范了服务流程、服务内容。

“在推动居家养老发展的过程中,既需要与家庭、社区、机构等各方合作,也需要与学术界、行业协会等合作,共同研究康护服务的发展方向和问题解决方案,来进一步推动康护服务的发展”,郝燕燕总结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