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泉眼·视界丨项目突破迸发动力,什么是济南起步区跃升的答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泉眼·视界丨项目突破迸发动力,什么是济南起步区跃升的答案?

当越来越多的龙头项目以精准的目光看好起步区、选择起步区,起步区的发展动能越发强劲,俨然成为吸引行业佼佼者的产业高地。

文丨孟宝乐

于城市而言,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牵引器”和“动力源”。

今年伊始,济南市委书记刘强在济南2023年“项目突破年”工作动员大会上指出,项目投资、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项目突破年”之下,济南持续掀起重点项目攻坚热潮,以项目建设的主动轮带动经济高质量运行。

将目光投向黄河之北,一片片工地厂房中、一声声机械轰鸣里、一座座钢铁塔吊旁,随处可见项目建设的火热场景,处处跳动着强劲的发展脉搏,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这座未来希望之城正拔节生长。 

从高新技术企业的不断落地,到全面加速的项目招引,从拔地而起的商务楼宇,到日益壮大的产业布局,再到不断优化的宜居生态,济南这座希望之城的发展路径愈加清晰,一场从“大明湖时代”转向“黄河时代”的宏大叙事加快铺陈开来。

加快高端产业链布局,筑牢城市发展之基

起步区位于济南市北部,西起济南德州界,东至小清河—白云湖湿地,南起黄河—济青高速,北至徒骇河,面积约798平方公里。

翻开起步区的发展脉络,2020年10月5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济南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

2021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济南起步区建设全面启动。

承担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两大国家战略使命,起步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济南而言,起步区横跨黄河两岸,将在黄河北岸形成新的“主城区”,使济南成为跨黄河发展的省会城市,真切关系到济南的未来。

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两大重点,济南起步区着力打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体,高端服务业与现代高效农业为支撑的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

清晰的产业规划之下,精准招商是关键。济南起步区主动对接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瞄准总部企业、上市公司等发布5大领域1222.7亿元合作机会清单。

紧盯目标、精准发力,起步区取得的合作成果颇丰,已累计签约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园、爱旭太阳能高效电池组件等优质项目162个,总投资约4000亿元 。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项目实现整车下线,今年上半年生产新能源车突破10万辆。

当越来越多的龙头项目以精准的目光看好起步区、选择起步区,起步区的发展动能越发强劲,俨然成为吸引行业佼佼者的产业高地。

按照“片区带动、组团发展”理念,济南起步区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新建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国际招商产业园等多个高端平台启动运营。

其中,黄河大数据中心、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入选省级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固定式供能燃料电池、空冷燃料电池生产线项目列入“2022年世界制造业先进领航项目”。

随着一批产业园区顺利推进和众多产业项目落地生根,济南起步区产业链加速集聚,处处涌动着蓬勃的发展活力和创新创造的热潮。

良好的发展态势很快体现在经济数据之上——2023年上半年,起步区(直管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6.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比增长503.7%,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这个备受瞩目和期待的未来希望之城,正一步一个脚印,在黄河岸边跃然起势。

以绿为底,激活发展新动能

起步区是产业新城,更是绿色新城。

作为城市副中心建设的主阵地,济南起步区示范区定位为生态商务区(EBD),规划总面积12平方公里,包含4.8平方公里集中开发建设区、7.2平方公里生态功能区。

从设立之初,起步区就聚焦高端高质高效、集聚集群集约的产业发展方向,制定“四张清单”,从根本上杜绝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项目落地。

同时,起步区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氢能、太阳能和储能等主导产业链,推进产业低碳化清洁化发展。

以起步区的济南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为例,在这里,零碳智慧创新运营中心应用多元耦合能源系统等10余项创新技术,打造出超低能耗建筑;所有外层窗户将能根据室外气象条件智能开启,每个房间可实时采集室内二氧化碳、PM2.5等浓度;所有能耗均来自可再生能源……

这样的实践正在起步区内全面涌现,也成为济南起步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诠释。

而梳理起步区在建项目清单不难发现,“绿色低碳”的理念贯穿始终。如黄河生态廊道防护林及苗圃工程二期,通过高标准推进绿色生态类项目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风貌廊道,塑造城市公园和郊野公园功能互动、相得益彰的北部城市园林新格局。

当前,起步区正沿着《济南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规划路径”,加速推进黄河北岸济南城市副中心建设,生态商务区(EBD)每年开工一批重点项目,2025年前区域内项目全部开工,镶嵌在绿色生态底图上的“未来之城”渐次展开。

黄河北岸是济南黄河生态廊道的重要承载区,济南起步区在谋划之初就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黄河沿线生态保护提升放在首要位置。

据了解,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内水系湿地、公园绿地和农田林地等蓝绿空间占比达70%,并且每一个项目都体现绿色理念,每一栋建筑都是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绿色成为这里最鲜明的底色。一幅令人向往的现代版《鹊华秋色图》在黄河沿岸徐徐铺展。

城市承载力跃升,崛起的“品质新城”

起步区是济南在黄河北岸打造的一座功能完备、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城,而不仅仅是一个产业主导的功能区。

根据《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济南提出起步区全域被划为中心城区,其中大桥组团作为唯一城市副中心区位优势尤为突出,不仅处于“双十字轴带”泉城特色风貌轴和北部新城动能轴的枢纽位置,并且与城市主中心南北呼应。

这意味着,在推进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前提下,起步区的建设再一次与济南城市的发展脉动精准契合,以符合城市发展逻辑的综合承载力,实现城市能级与品质的“双跃升”。

眼下,随着落地项目越来越多,起步区的城市配套逐渐丰满。

在济南起步区安置西区,小区内部建设有健身步道、全龄活动场地、室外健身场地;小区附近配套建设医院、中小学、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为居民打造15分钟生活圈。

在孙耿街道智慧城市运营指挥分中心,辖区1.4万栋住宅、5.2万人口信息同步至系统平台,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工单处置、火警信息监测、网格员管理都能实现“智慧管理”。

教育是民生之基,牵动着千家万户。起步区先后落户济南起步区起航实验小学,山东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都市阳台国际学校等高端优质教育资源。

根据《2019-2030起步区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规划》,到2030年,起步区直管区内规划新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职教育等学校将达到260余所,同时,新建中小学、幼儿园将严格按照省定最高标准进行规划建设。

值得关注的是,山东省首个6万座专业足球场——黄河体育中心将于2024年竣工,建成后将成为集“体育竞技、体育训练、体育旅游、文化交流、娱乐休闲、科技创新”于一体的地标性专业场馆,有望成为未来泰山队新主场。

此外,正在建设的大桥组团也规划布局图书馆、文化美术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科技智坊等一系列公共配套服务设施。

按照计划,十四五”期间,起步区境内的跨河通道将达到19条,跨河密度与南京、杭州和上海等拥河发展城市相当,大大缩短南北主城区间通勤时间,跨越黄河最少只需3分钟。

如今,行走在济南起步区,基础设施齐头并进,城市发展框架初现;一批高品质学校、医院全面启动;11处安置区成为济南标杆……这座城市对于发展的用心与扎实尽显。

济南起步区的发展路径十分明确:到2025年,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突破,现代化新城区框架基本形成;到2035年,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绿色智慧宜居城区基本建成,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信在稳步发展之下,济南起步区的崛起,指日可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泉眼·视界丨项目突破迸发动力,什么是济南起步区跃升的答案?

当越来越多的龙头项目以精准的目光看好起步区、选择起步区,起步区的发展动能越发强劲,俨然成为吸引行业佼佼者的产业高地。

文丨孟宝乐

于城市而言,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牵引器”和“动力源”。

今年伊始,济南市委书记刘强在济南2023年“项目突破年”工作动员大会上指出,项目投资、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项目突破年”之下,济南持续掀起重点项目攻坚热潮,以项目建设的主动轮带动经济高质量运行。

将目光投向黄河之北,一片片工地厂房中、一声声机械轰鸣里、一座座钢铁塔吊旁,随处可见项目建设的火热场景,处处跳动着强劲的发展脉搏,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这座未来希望之城正拔节生长。 

从高新技术企业的不断落地,到全面加速的项目招引,从拔地而起的商务楼宇,到日益壮大的产业布局,再到不断优化的宜居生态,济南这座希望之城的发展路径愈加清晰,一场从“大明湖时代”转向“黄河时代”的宏大叙事加快铺陈开来。

加快高端产业链布局,筑牢城市发展之基

起步区位于济南市北部,西起济南德州界,东至小清河—白云湖湿地,南起黄河—济青高速,北至徒骇河,面积约798平方公里。

翻开起步区的发展脉络,2020年10月5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济南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

2021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济南起步区建设全面启动。

承担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两大国家战略使命,起步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济南而言,起步区横跨黄河两岸,将在黄河北岸形成新的“主城区”,使济南成为跨黄河发展的省会城市,真切关系到济南的未来。

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两大重点,济南起步区着力打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体,高端服务业与现代高效农业为支撑的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

清晰的产业规划之下,精准招商是关键。济南起步区主动对接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瞄准总部企业、上市公司等发布5大领域1222.7亿元合作机会清单。

紧盯目标、精准发力,起步区取得的合作成果颇丰,已累计签约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园、爱旭太阳能高效电池组件等优质项目162个,总投资约4000亿元 。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项目实现整车下线,今年上半年生产新能源车突破10万辆。

当越来越多的龙头项目以精准的目光看好起步区、选择起步区,起步区的发展动能越发强劲,俨然成为吸引行业佼佼者的产业高地。

按照“片区带动、组团发展”理念,济南起步区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新建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国际招商产业园等多个高端平台启动运营。

其中,黄河大数据中心、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入选省级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固定式供能燃料电池、空冷燃料电池生产线项目列入“2022年世界制造业先进领航项目”。

随着一批产业园区顺利推进和众多产业项目落地生根,济南起步区产业链加速集聚,处处涌动着蓬勃的发展活力和创新创造的热潮。

良好的发展态势很快体现在经济数据之上——2023年上半年,起步区(直管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6.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比增长503.7%,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这个备受瞩目和期待的未来希望之城,正一步一个脚印,在黄河岸边跃然起势。

以绿为底,激活发展新动能

起步区是产业新城,更是绿色新城。

作为城市副中心建设的主阵地,济南起步区示范区定位为生态商务区(EBD),规划总面积12平方公里,包含4.8平方公里集中开发建设区、7.2平方公里生态功能区。

从设立之初,起步区就聚焦高端高质高效、集聚集群集约的产业发展方向,制定“四张清单”,从根本上杜绝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项目落地。

同时,起步区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氢能、太阳能和储能等主导产业链,推进产业低碳化清洁化发展。

以起步区的济南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为例,在这里,零碳智慧创新运营中心应用多元耦合能源系统等10余项创新技术,打造出超低能耗建筑;所有外层窗户将能根据室外气象条件智能开启,每个房间可实时采集室内二氧化碳、PM2.5等浓度;所有能耗均来自可再生能源……

这样的实践正在起步区内全面涌现,也成为济南起步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诠释。

而梳理起步区在建项目清单不难发现,“绿色低碳”的理念贯穿始终。如黄河生态廊道防护林及苗圃工程二期,通过高标准推进绿色生态类项目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风貌廊道,塑造城市公园和郊野公园功能互动、相得益彰的北部城市园林新格局。

当前,起步区正沿着《济南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规划路径”,加速推进黄河北岸济南城市副中心建设,生态商务区(EBD)每年开工一批重点项目,2025年前区域内项目全部开工,镶嵌在绿色生态底图上的“未来之城”渐次展开。

黄河北岸是济南黄河生态廊道的重要承载区,济南起步区在谋划之初就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黄河沿线生态保护提升放在首要位置。

据了解,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内水系湿地、公园绿地和农田林地等蓝绿空间占比达70%,并且每一个项目都体现绿色理念,每一栋建筑都是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绿色成为这里最鲜明的底色。一幅令人向往的现代版《鹊华秋色图》在黄河沿岸徐徐铺展。

城市承载力跃升,崛起的“品质新城”

起步区是济南在黄河北岸打造的一座功能完备、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城,而不仅仅是一个产业主导的功能区。

根据《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济南提出起步区全域被划为中心城区,其中大桥组团作为唯一城市副中心区位优势尤为突出,不仅处于“双十字轴带”泉城特色风貌轴和北部新城动能轴的枢纽位置,并且与城市主中心南北呼应。

这意味着,在推进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前提下,起步区的建设再一次与济南城市的发展脉动精准契合,以符合城市发展逻辑的综合承载力,实现城市能级与品质的“双跃升”。

眼下,随着落地项目越来越多,起步区的城市配套逐渐丰满。

在济南起步区安置西区,小区内部建设有健身步道、全龄活动场地、室外健身场地;小区附近配套建设医院、中小学、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为居民打造15分钟生活圈。

在孙耿街道智慧城市运营指挥分中心,辖区1.4万栋住宅、5.2万人口信息同步至系统平台,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工单处置、火警信息监测、网格员管理都能实现“智慧管理”。

教育是民生之基,牵动着千家万户。起步区先后落户济南起步区起航实验小学,山东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都市阳台国际学校等高端优质教育资源。

根据《2019-2030起步区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规划》,到2030年,起步区直管区内规划新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职教育等学校将达到260余所,同时,新建中小学、幼儿园将严格按照省定最高标准进行规划建设。

值得关注的是,山东省首个6万座专业足球场——黄河体育中心将于2024年竣工,建成后将成为集“体育竞技、体育训练、体育旅游、文化交流、娱乐休闲、科技创新”于一体的地标性专业场馆,有望成为未来泰山队新主场。

此外,正在建设的大桥组团也规划布局图书馆、文化美术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科技智坊等一系列公共配套服务设施。

按照计划,十四五”期间,起步区境内的跨河通道将达到19条,跨河密度与南京、杭州和上海等拥河发展城市相当,大大缩短南北主城区间通勤时间,跨越黄河最少只需3分钟。

如今,行走在济南起步区,基础设施齐头并进,城市发展框架初现;一批高品质学校、医院全面启动;11处安置区成为济南标杆……这座城市对于发展的用心与扎实尽显。

济南起步区的发展路径十分明确:到2025年,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突破,现代化新城区框架基本形成;到2035年,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绿色智慧宜居城区基本建成,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信在稳步发展之下,济南起步区的崛起,指日可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