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冷档期提档,有必要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冷档期提档,有必要吗?

大规模点映后遗症vs冷档期恐惧症。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范剑磊

文|犀牛娱乐 小福

编辑|朴芳

虽说今年冷档期项目不少,但真能撑起大盘的,还是屈指可数。

上周上映的《拯救嫌疑人》就是为数不多的这么一根救命稻草。

这部冷档期影片自上周三首映以来已经拿下超过2.5亿元票房,按照目前猫眼、灯塔平台的预测走势,该片最终有望突破4亿元大关,成为国庆档以来表现最好的一部影片。

不过比起该片的票房成绩,其实让我们更加关注的是该片先点映后提档的特殊发行策略。特别是从市场角度来看,此次点映后提档其实并没有为《拯救嫌疑人》带来足够幅度的热度上升。我们不由得发出疑问,如此提档,意义何在?

点映提档两步走

在看到《拯救嫌疑人》宣布提档的那一刻,犀牛君就感受到了强烈的既视感。连续多日点映开局,获得积极市场反馈后立刻紧急提档——这样的发行策略,与暑期档票房冠军《孤注一掷》的套路几乎如出一辙。

可惜冷档期终归难以媲美暑期档。相较《孤注一掷》点映阶段的轰轰烈烈、提档时的恰到好处,《拯救嫌疑人》的这轮流程总让人觉得差了口气。

《拯救嫌疑人》的点映原定于10月28日-11月2日四天开启,采用了每天12点至21点全国范围内不限场次的大规模点映方式。在同期没有有力竞对项目的情况下,该片在点映首日就拿下了将近1800万元票房,直接超越了当周新片《二手杰作》高居日榜第二位。紧接着,在点映第二天,该片继续发力,成功超越《河边的错误》空降日榜冠军。

口碑与票房的双重提振,不断堆高着片方对项目的信心。因此在点映进入到10月31日时,《拯救嫌疑人》片方作出了决定提档公映的决定。

市场在上映前给予了这部影片充分的期待,却在上映后没能给予足够高的反馈。

可以看到,在进入正式公映阶段后,《拯救嫌疑人》的首日票房仅有1699.88万元,相较前一天点映只多了不足600万,次日逆跌幅度也不足百万,这意味着公映阶段更大量的场次设置其实并没能为影片带来太多加成。

而随着影片热度的继续发酵,在正式公映后的首个周六,《拯救嫌疑人》才迎来了真正的票房高点。

如果要追溯影片提档的低效原因,其实无非是片子热度、口碑、话题有限这三点。相较暑期档大爆项目,《拯救嫌疑人》底色仍是一部标准的冷档期影片。影片虽有强悬疑、多反转、女性议题等buff护体,却也改变不了品质有限,豆瓣评分仅有6.4的事实。在这种自身条件下,无论是点映还是提档,效果都存在着明显的上限。

但我们仍然无法否认,相较于按照原有档期上映这样按部就班的策略,在点映过程中提档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影片的潜在市场势能。

大规模点映后遗症vs冷档期恐惧症

其实早在《拯救嫌疑人》反复提档时就曾有行业人士疑惑,在冷档期如此“折腾”,真的有必要吗?至少犀牛君觉得,对于《拯救嫌疑人》这部影片而言,提档仍是及时的,也是必要的。

我们不妨从内因和外因两个维度来拆解《拯救嫌疑人》此次选择的发行策略。

内部因素方面,首先还是离不开点映阶段的积极反馈。

在映前早期阶段,这部出自张艺谋导演之女张末之手的犯罪电影并未被行业广泛看好,早期预测票房大多处于1亿+左右体量。然而随着影片进入点映阶段,超出预期的点映成绩与影片话题持续释出,这才彻底激起了影片的热度。

此时,该片已经具备了可以提档的硬件基础。

其次,在热度的另一面,《拯救嫌疑人》点映所带来的争议也在无形中增加了片方压力。

在近期有争议的三部大规模点映影片中,《拯救嫌疑人》的点映范围大于《孤注一掷》,小于《八角笼中》,但对于反感的网友们而言,这三部影片的“恶劣”程度其实没有本质区别。

然而究竟到底多大的点映规模才是合情合理?关于这个问题,当下行业只能给出暧昧的定义。

按照现有电影市场状态,项目在官宣定档并取得龙标和发行许可证后基本都具备一定的点映自主权。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片方可以自由选定范围推出点映。而点映原本就是一种市场属性极强的发行销售手段,能够实现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由市场决定。这也就意味着,在上级部门监管层面,点映在现阶段几乎无法通过行政手段加以限制。

但争议却一直存在。从暑期档《八角笼中》起,随着越来越多影片采用大规模、长时段点映,导致了很多同期项目影迷乃至从业者都开始质疑如此手段是否已涉及“不正当竞争”。

而点映时间并不算太长的《拯救嫌疑人》,也仅仅是由于数次变更发行策略与超出预期的点映表现,就早早挑起争议。好在,在舆论发散之前及时喊停点映直接公映,这一招危机公关,《孤注一掷》用得了,《拯救嫌疑人》也用得了。

只是不知道,在这些影片吃尽大规模点映红利后,还有多少影片能够继续效仿下去。

当然,《拯救嫌疑人》的提档也离不开外部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宽松的档期环境赋予了这部影片更强信心。

《拯救嫌疑人》身处冷档期腹地,前一周《二手杰作》《困兽》两部国产新片体量有些表现平平,同周又仅有由张国立、韩庚主演的《我爸没说的那件事》一部竞对影片,且对手体量远低于自身。

这种得天独厚的档期环境,不仅足以容纳《拯救嫌疑人》的大规模点映,提档几日也不在话下。

另一方面,能够留给冷档期影片发挥的时间本就非常有限。

每年年末冷档期只有十月下旬到十一月底这一个半月时间,一旦踏入十二月,就宣告进入了贺岁档片海。而今年是存货大规模释出之年,贺岁档强片云集,冷档期影片能够享受的市场空间更加告急。一定程度上说,《拯救嫌疑人》提前一天上映,就为自己多预留了几百万市场空间。

恐怕也正因如此,看清了市场环境的《拯救嫌疑人》选择了点映和提档,同样看清了市场环境的《红毯先生》则决定默默撤档,转战明年。

而这一波临期洗牌,也召唤来了衔接贺岁档的种子选手们。这不,有消息称原本定档11月25日的《涉过愤怒的海》《我来自高山》两部票房潜力之作,已经走在了准备点映的路上。

跟实实在在的票房比起来,那点根本找不到答案的点映争议,早就变得更可有可无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冷档期提档,有必要吗?

大规模点映后遗症vs冷档期恐惧症。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范剑磊

文|犀牛娱乐 小福

编辑|朴芳

虽说今年冷档期项目不少,但真能撑起大盘的,还是屈指可数。

上周上映的《拯救嫌疑人》就是为数不多的这么一根救命稻草。

这部冷档期影片自上周三首映以来已经拿下超过2.5亿元票房,按照目前猫眼、灯塔平台的预测走势,该片最终有望突破4亿元大关,成为国庆档以来表现最好的一部影片。

不过比起该片的票房成绩,其实让我们更加关注的是该片先点映后提档的特殊发行策略。特别是从市场角度来看,此次点映后提档其实并没有为《拯救嫌疑人》带来足够幅度的热度上升。我们不由得发出疑问,如此提档,意义何在?

点映提档两步走

在看到《拯救嫌疑人》宣布提档的那一刻,犀牛君就感受到了强烈的既视感。连续多日点映开局,获得积极市场反馈后立刻紧急提档——这样的发行策略,与暑期档票房冠军《孤注一掷》的套路几乎如出一辙。

可惜冷档期终归难以媲美暑期档。相较《孤注一掷》点映阶段的轰轰烈烈、提档时的恰到好处,《拯救嫌疑人》的这轮流程总让人觉得差了口气。

《拯救嫌疑人》的点映原定于10月28日-11月2日四天开启,采用了每天12点至21点全国范围内不限场次的大规模点映方式。在同期没有有力竞对项目的情况下,该片在点映首日就拿下了将近1800万元票房,直接超越了当周新片《二手杰作》高居日榜第二位。紧接着,在点映第二天,该片继续发力,成功超越《河边的错误》空降日榜冠军。

口碑与票房的双重提振,不断堆高着片方对项目的信心。因此在点映进入到10月31日时,《拯救嫌疑人》片方作出了决定提档公映的决定。

市场在上映前给予了这部影片充分的期待,却在上映后没能给予足够高的反馈。

可以看到,在进入正式公映阶段后,《拯救嫌疑人》的首日票房仅有1699.88万元,相较前一天点映只多了不足600万,次日逆跌幅度也不足百万,这意味着公映阶段更大量的场次设置其实并没能为影片带来太多加成。

而随着影片热度的继续发酵,在正式公映后的首个周六,《拯救嫌疑人》才迎来了真正的票房高点。

如果要追溯影片提档的低效原因,其实无非是片子热度、口碑、话题有限这三点。相较暑期档大爆项目,《拯救嫌疑人》底色仍是一部标准的冷档期影片。影片虽有强悬疑、多反转、女性议题等buff护体,却也改变不了品质有限,豆瓣评分仅有6.4的事实。在这种自身条件下,无论是点映还是提档,效果都存在着明显的上限。

但我们仍然无法否认,相较于按照原有档期上映这样按部就班的策略,在点映过程中提档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影片的潜在市场势能。

大规模点映后遗症vs冷档期恐惧症

其实早在《拯救嫌疑人》反复提档时就曾有行业人士疑惑,在冷档期如此“折腾”,真的有必要吗?至少犀牛君觉得,对于《拯救嫌疑人》这部影片而言,提档仍是及时的,也是必要的。

我们不妨从内因和外因两个维度来拆解《拯救嫌疑人》此次选择的发行策略。

内部因素方面,首先还是离不开点映阶段的积极反馈。

在映前早期阶段,这部出自张艺谋导演之女张末之手的犯罪电影并未被行业广泛看好,早期预测票房大多处于1亿+左右体量。然而随着影片进入点映阶段,超出预期的点映成绩与影片话题持续释出,这才彻底激起了影片的热度。

此时,该片已经具备了可以提档的硬件基础。

其次,在热度的另一面,《拯救嫌疑人》点映所带来的争议也在无形中增加了片方压力。

在近期有争议的三部大规模点映影片中,《拯救嫌疑人》的点映范围大于《孤注一掷》,小于《八角笼中》,但对于反感的网友们而言,这三部影片的“恶劣”程度其实没有本质区别。

然而究竟到底多大的点映规模才是合情合理?关于这个问题,当下行业只能给出暧昧的定义。

按照现有电影市场状态,项目在官宣定档并取得龙标和发行许可证后基本都具备一定的点映自主权。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片方可以自由选定范围推出点映。而点映原本就是一种市场属性极强的发行销售手段,能够实现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由市场决定。这也就意味着,在上级部门监管层面,点映在现阶段几乎无法通过行政手段加以限制。

但争议却一直存在。从暑期档《八角笼中》起,随着越来越多影片采用大规模、长时段点映,导致了很多同期项目影迷乃至从业者都开始质疑如此手段是否已涉及“不正当竞争”。

而点映时间并不算太长的《拯救嫌疑人》,也仅仅是由于数次变更发行策略与超出预期的点映表现,就早早挑起争议。好在,在舆论发散之前及时喊停点映直接公映,这一招危机公关,《孤注一掷》用得了,《拯救嫌疑人》也用得了。

只是不知道,在这些影片吃尽大规模点映红利后,还有多少影片能够继续效仿下去。

当然,《拯救嫌疑人》的提档也离不开外部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宽松的档期环境赋予了这部影片更强信心。

《拯救嫌疑人》身处冷档期腹地,前一周《二手杰作》《困兽》两部国产新片体量有些表现平平,同周又仅有由张国立、韩庚主演的《我爸没说的那件事》一部竞对影片,且对手体量远低于自身。

这种得天独厚的档期环境,不仅足以容纳《拯救嫌疑人》的大规模点映,提档几日也不在话下。

另一方面,能够留给冷档期影片发挥的时间本就非常有限。

每年年末冷档期只有十月下旬到十一月底这一个半月时间,一旦踏入十二月,就宣告进入了贺岁档片海。而今年是存货大规模释出之年,贺岁档强片云集,冷档期影片能够享受的市场空间更加告急。一定程度上说,《拯救嫌疑人》提前一天上映,就为自己多预留了几百万市场空间。

恐怕也正因如此,看清了市场环境的《拯救嫌疑人》选择了点映和提档,同样看清了市场环境的《红毯先生》则决定默默撤档,转战明年。

而这一波临期洗牌,也召唤来了衔接贺岁档的种子选手们。这不,有消息称原本定档11月25日的《涉过愤怒的海》《我来自高山》两部票房潜力之作,已经走在了准备点映的路上。

跟实实在在的票房比起来,那点根本找不到答案的点映争议,早就变得更可有可无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