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课难求的夜校,何以让年轻人蜂拥而至?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课难求的夜校,何以让年轻人蜂拥而至?

夜校成了人们治愈生活的新途径。

文|文化产业评论 化橙

编辑 | 半岛

上海夜校今年秋季班1万个学习名额,超过65万人在线争抢,12门课1分钟满员,大多数是年轻人。在微博词条#年轻人为什么抢着上夜校#背后,固然有夜校满足民众艺术教育、兴趣探索的需求,更有上海夜校500元12门课的白菜价,却能换来名师教导、同好交流等纯粹学习体验,及技能提升的满足感。

这份获得感,对于走向工作岗位、孤身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格外有吸引力。而这,恰恰是上海夜校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给人带来的启示:要想让年轻人融入城市文化,就需要以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做连接,在细节上做足功夫,提升体验感。

近日,央视新闻在微博发起的#年轻人为什么抢着上夜校#词条上了热搜。上一次关于年轻人上夜校的讨论还是7月份,该微博词条#上海年轻人为啥都开始上夜校了#阅读量已破亿。

在探寻年轻人抛弃“灯红酒绿”夜生活,捡起发源于新中国扫盲的夜校生活,“发展兴趣”“提升自我”“重燃生活热情”“高性价比的艺术教育”等成了动机的关键词。而这多建设一线大城市的夜校,与乡镇共享自习室、直播自习等寻找学习氛围的现象共同成就了一种可能:年轻人不止嚷嚷着内卷难受要躺平,去上香、看星盘、测MIBT人格实现自我确认,还善于在主流叙事与现实处境中寻找生活平衡,今年上海万圣节的“发疯”实况是途径,夜校亦然。

而在年轻人蜂拥而至之际,我们更应该看到夜校从知识扫盲到艺术教育普及课堂的变与不变,去思考如何更好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让夜校不仅成为“成年人的少年宫”,更成为终身学习社会化支持的重要场所。

△有关夜校的微博词条

500元12节课的大师好课,成了搭子社交的新场所?

问这届年轻人有多爱学习,前脚挤进老年大学,后脚便抢起了夜校名额。要论这两者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课程零基础、付费门槛低,且师资队伍有保障、课程有体系。

上海夜校从2016年发展至今已经7年,2018年将第一年的6门课增设到15门,并实现了生活时尚与传统文化两个版块的开发,随后持续发力,与社会优质培训机构、专业院团、院校等合作,2022年实现了线上直播课、线下课双线发展。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微信公众号夜校相关信息

2022年,更是被市政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多方努力之下,上海夜校终于成就了今年大热现状:“秋季班1万个学习名额,超过65万人在线争抢,零基础手工皮具体验课和烘焙课 16 秒便被抢光,沪语体验班 17 秒告罄……12 门课程在 1 分钟内满员。仅仅 1 小时,八成名额被占据。”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微信公众号推文信息

那么这一课难求的上海夜校价格有多亲民?课程收费标准多为12次课500元,少数如烘焙等课程需额外收取材料费,也在300元上下。相比于在老年大学与退休长辈抢名额、还不一定有资格,夜校面向18-55岁开发课程,同样涉及音舞美、摄影戏剧等兴趣课程,同好相聚的低成本兴趣班自是成了年轻人的心头好。

△小红书分享的上海夜校报班教程

从这个意义上,让年轻人爱上夜校的,不只有木艺、插画、中式点心、非洲鼓等小众爱好课程的兴趣点亮,还有结识学习搭子的三个月限时快乐。

期刊“中国青年研究”刊登了一篇关于搭子社交的讨论,作者王昕迪、胡鹏辉将搭子定义为“精准陪伴而又互不打扰”,既能有分寸的相处,又能享受到临时性的群体性快乐,实用性拉满。而夜校学员多为女性的事实,则进一步减弱了找对象心态,让短暂性陪伴的搭子社交更为明显。

△关于夜校能否成为找对象场所的讨论

事实上,搭子社交本身便是由兴趣生发的趣缘群体抱团而成的,组团去露营等户外活动是一种选择,如今市民夜校也成了搭子社交的好出处,白菜价的高体验,何乐而不为?更重要的是,相比于社交平台上寻找的搭子,或有可能导向“低成本社交的虚假骗局”,在夜校发展搭子社交的线下相处,被骗的可能性会少很多。

从这个意义上,夜校课程已经不仅仅是低成本兴趣班那么简单,还成了大城市原子化个体融入城市的重要场所。毕竟,工作之外的交友成本太高,而以同好相聚而来的学习搭子,或能成为日后的饭搭子,乃至于更亲密的朋友。对社恐人士而言,这的确是不用怕尴尬的过于友好的环境。

夜校的艺术教育空间,成了人们治愈生活的新途径?

夜校在满足民众兴趣发展与同好社交的需求之外,也成了人们逃离琐碎日常、在无功利的艺术教育中享受生活乐趣的新途径。一方面,年轻人学生时代应付考试、工作后疲于事业,夜校为“想躺、躺不了,想卷、卷不动”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出口,“学点有用的、自己真感兴趣的东西”;另一方面,受限于发展条件与观念影响,部分中年人曾渴望艺术教育而无法实现,夜校为这群人提供了圆梦的机会。

△有关为何要上夜校的讨论

正如夜校学员所表达的,“上完后累并幸福满满”,能够在戏剧、舞蹈、书法、音乐等课程里远离外界的喧嚣,“专注于自己的热爱”,很值得。这也揭示了夜校能成为专注当下、陶冶心灵的好去处的内核本质,不只有艺术教育本身的魅力,还有那份追寻生活感动蠢蠢欲动的心。

这有两点原因:其一,职业倦怠成为常态,社交媒体随便一搜、随便一看便是被工作捶打、完全没有个人生活的不满,人们渴望在工作之外寻找新的自留地;其二,习惯于独居生活的年轻人,对于亲密关系等议题越发疏离,搭子社交的“快餐式社交”火热与结婚率下降的事实都验证着这一现象,相比于长辈家庭羁绊,这一代年轻人更需要兴趣来充实生活。

夜校不仅为年轻人提供了远离工作、专注兴趣发展的空间,更承载了点亮生活热情、重燃对世界好奇的希望。从这个意义上,年轻人热衷于夜校,与返乡年轻人挤进县城付费自习室现象并无不同:城市的年轻人,在发展兴趣爱好与暂时远离生活压力中选择了艺术教育的夜校;小镇的年轻人,在追逐稳定发展的上升机会与暂时躲避家人唠叨中走向了付费自习室。

△县城付费自习室的讨论

看似不同的现象,却是同样的症结。显然,囿于经济发展水平与自身条件,人们选择排解生活苦闷的差异也许多种多样,但终身学习、力争上游,治愈生活的期许却是一致的。如今,继上海之后,广州、杭州等城市开设了夜校,乡村的公益自习室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公共设施跟上民众所需,恰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成果的重要表现。

从学技术到学艺术,夜校功能性价值再一次放大?

夜校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知识扫盲,到八十年代夜大的学技术,再到如今火热的美育教育,正如“北京日报”评价所言,看似突然爆火的夜校,实际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夜校功能和年轻人知识需求的又一次精准对接”。

从这个意义上,夜校的功能从未改变——满足民众的学习热情。这份满足,只是从上个世纪的物质需求满足,到如今的精神需求满足。这一转变,表现的是我国社会矛盾变化,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到十九大提出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而上海市群众艺术馆能成为全国最火的公办夜校机构,正是发现了这一亟待满足的精神文化需求满足,早早布局而后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正如新民周刊解释夜校打败“灯红酒绿”的原因,给出的答案:课程缺勤3次就无法报名下次课程,有能力还负责的老师、选举班长来督促、并建立班级群加强沟通,纯粹的学习氛围令人心动;中式点心、面塑等课程有趣,且老师讲解看似基础,却很会引导学员延伸进一步思考,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在享受乐趣中完成技能的学习,体验感好。

这也验证了北京日报对上海夜校出圈的判断,“让年轻人的好奇心有解答,求知欲有归宿,精神家园有安放,让艺术文化抚慰心灵”。从这个意义上,年轻人爱上夜校是打造学习型社会的良好开端。

上海夜校的火爆,更给公共文化服务带来了启发:要想让人们乐于走进非遗等传统文化,需要慢下来的功夫,更需要多方努力共同搭建体系化的培养模式,在激发全民学习热情中,助力全民美育发展,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结语

上海夜校能吸引大量年轻人的秘诀在于,课程设置有趣且干货满满,用纯粹的学习氛围来满足其终身学习的需求,更用艺术教育治愈心灵。在此基础之上的非遗传统文化传播,与“全民艺术普及”“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在夜校这一形式上交融。

在上海夜校火热的背后,不仅要看到中青年艺术教育供给不足的现实,更要推行诸如夜校这般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模式,从课程寓教于乐、服务精细有序等细节上下功夫,增强学员的体验感与收获感,进一步打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的学习诉求。

部分参考文献:

1、夜校的相关报道

2、王昕迪,胡鹏辉.搭子社交:当代社会青年新型社交趋势与形成逻辑[J].中国青年研究

2023(08):90-95+119.DOI:10.19633/j.cnki.11-2579/d.2023.0116.

3、北京日报:《夜校重归,让求知欲有归宿》

4、新民周刊:《上海,夜校打败“灯红酒绿”》

5、人民时评:《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课难求的夜校,何以让年轻人蜂拥而至?

夜校成了人们治愈生活的新途径。

文|文化产业评论 化橙

编辑 | 半岛

上海夜校今年秋季班1万个学习名额,超过65万人在线争抢,12门课1分钟满员,大多数是年轻人。在微博词条#年轻人为什么抢着上夜校#背后,固然有夜校满足民众艺术教育、兴趣探索的需求,更有上海夜校500元12门课的白菜价,却能换来名师教导、同好交流等纯粹学习体验,及技能提升的满足感。

这份获得感,对于走向工作岗位、孤身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格外有吸引力。而这,恰恰是上海夜校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给人带来的启示:要想让年轻人融入城市文化,就需要以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做连接,在细节上做足功夫,提升体验感。

近日,央视新闻在微博发起的#年轻人为什么抢着上夜校#词条上了热搜。上一次关于年轻人上夜校的讨论还是7月份,该微博词条#上海年轻人为啥都开始上夜校了#阅读量已破亿。

在探寻年轻人抛弃“灯红酒绿”夜生活,捡起发源于新中国扫盲的夜校生活,“发展兴趣”“提升自我”“重燃生活热情”“高性价比的艺术教育”等成了动机的关键词。而这多建设一线大城市的夜校,与乡镇共享自习室、直播自习等寻找学习氛围的现象共同成就了一种可能:年轻人不止嚷嚷着内卷难受要躺平,去上香、看星盘、测MIBT人格实现自我确认,还善于在主流叙事与现实处境中寻找生活平衡,今年上海万圣节的“发疯”实况是途径,夜校亦然。

而在年轻人蜂拥而至之际,我们更应该看到夜校从知识扫盲到艺术教育普及课堂的变与不变,去思考如何更好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让夜校不仅成为“成年人的少年宫”,更成为终身学习社会化支持的重要场所。

△有关夜校的微博词条

500元12节课的大师好课,成了搭子社交的新场所?

问这届年轻人有多爱学习,前脚挤进老年大学,后脚便抢起了夜校名额。要论这两者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课程零基础、付费门槛低,且师资队伍有保障、课程有体系。

上海夜校从2016年发展至今已经7年,2018年将第一年的6门课增设到15门,并实现了生活时尚与传统文化两个版块的开发,随后持续发力,与社会优质培训机构、专业院团、院校等合作,2022年实现了线上直播课、线下课双线发展。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微信公众号夜校相关信息

2022年,更是被市政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多方努力之下,上海夜校终于成就了今年大热现状:“秋季班1万个学习名额,超过65万人在线争抢,零基础手工皮具体验课和烘焙课 16 秒便被抢光,沪语体验班 17 秒告罄……12 门课程在 1 分钟内满员。仅仅 1 小时,八成名额被占据。”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微信公众号推文信息

那么这一课难求的上海夜校价格有多亲民?课程收费标准多为12次课500元,少数如烘焙等课程需额外收取材料费,也在300元上下。相比于在老年大学与退休长辈抢名额、还不一定有资格,夜校面向18-55岁开发课程,同样涉及音舞美、摄影戏剧等兴趣课程,同好相聚的低成本兴趣班自是成了年轻人的心头好。

△小红书分享的上海夜校报班教程

从这个意义上,让年轻人爱上夜校的,不只有木艺、插画、中式点心、非洲鼓等小众爱好课程的兴趣点亮,还有结识学习搭子的三个月限时快乐。

期刊“中国青年研究”刊登了一篇关于搭子社交的讨论,作者王昕迪、胡鹏辉将搭子定义为“精准陪伴而又互不打扰”,既能有分寸的相处,又能享受到临时性的群体性快乐,实用性拉满。而夜校学员多为女性的事实,则进一步减弱了找对象心态,让短暂性陪伴的搭子社交更为明显。

△关于夜校能否成为找对象场所的讨论

事实上,搭子社交本身便是由兴趣生发的趣缘群体抱团而成的,组团去露营等户外活动是一种选择,如今市民夜校也成了搭子社交的好出处,白菜价的高体验,何乐而不为?更重要的是,相比于社交平台上寻找的搭子,或有可能导向“低成本社交的虚假骗局”,在夜校发展搭子社交的线下相处,被骗的可能性会少很多。

从这个意义上,夜校课程已经不仅仅是低成本兴趣班那么简单,还成了大城市原子化个体融入城市的重要场所。毕竟,工作之外的交友成本太高,而以同好相聚而来的学习搭子,或能成为日后的饭搭子,乃至于更亲密的朋友。对社恐人士而言,这的确是不用怕尴尬的过于友好的环境。

夜校的艺术教育空间,成了人们治愈生活的新途径?

夜校在满足民众兴趣发展与同好社交的需求之外,也成了人们逃离琐碎日常、在无功利的艺术教育中享受生活乐趣的新途径。一方面,年轻人学生时代应付考试、工作后疲于事业,夜校为“想躺、躺不了,想卷、卷不动”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出口,“学点有用的、自己真感兴趣的东西”;另一方面,受限于发展条件与观念影响,部分中年人曾渴望艺术教育而无法实现,夜校为这群人提供了圆梦的机会。

△有关为何要上夜校的讨论

正如夜校学员所表达的,“上完后累并幸福满满”,能够在戏剧、舞蹈、书法、音乐等课程里远离外界的喧嚣,“专注于自己的热爱”,很值得。这也揭示了夜校能成为专注当下、陶冶心灵的好去处的内核本质,不只有艺术教育本身的魅力,还有那份追寻生活感动蠢蠢欲动的心。

这有两点原因:其一,职业倦怠成为常态,社交媒体随便一搜、随便一看便是被工作捶打、完全没有个人生活的不满,人们渴望在工作之外寻找新的自留地;其二,习惯于独居生活的年轻人,对于亲密关系等议题越发疏离,搭子社交的“快餐式社交”火热与结婚率下降的事实都验证着这一现象,相比于长辈家庭羁绊,这一代年轻人更需要兴趣来充实生活。

夜校不仅为年轻人提供了远离工作、专注兴趣发展的空间,更承载了点亮生活热情、重燃对世界好奇的希望。从这个意义上,年轻人热衷于夜校,与返乡年轻人挤进县城付费自习室现象并无不同:城市的年轻人,在发展兴趣爱好与暂时远离生活压力中选择了艺术教育的夜校;小镇的年轻人,在追逐稳定发展的上升机会与暂时躲避家人唠叨中走向了付费自习室。

△县城付费自习室的讨论

看似不同的现象,却是同样的症结。显然,囿于经济发展水平与自身条件,人们选择排解生活苦闷的差异也许多种多样,但终身学习、力争上游,治愈生活的期许却是一致的。如今,继上海之后,广州、杭州等城市开设了夜校,乡村的公益自习室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公共设施跟上民众所需,恰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成果的重要表现。

从学技术到学艺术,夜校功能性价值再一次放大?

夜校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知识扫盲,到八十年代夜大的学技术,再到如今火热的美育教育,正如“北京日报”评价所言,看似突然爆火的夜校,实际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夜校功能和年轻人知识需求的又一次精准对接”。

从这个意义上,夜校的功能从未改变——满足民众的学习热情。这份满足,只是从上个世纪的物质需求满足,到如今的精神需求满足。这一转变,表现的是我国社会矛盾变化,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到十九大提出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而上海市群众艺术馆能成为全国最火的公办夜校机构,正是发现了这一亟待满足的精神文化需求满足,早早布局而后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正如新民周刊解释夜校打败“灯红酒绿”的原因,给出的答案:课程缺勤3次就无法报名下次课程,有能力还负责的老师、选举班长来督促、并建立班级群加强沟通,纯粹的学习氛围令人心动;中式点心、面塑等课程有趣,且老师讲解看似基础,却很会引导学员延伸进一步思考,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在享受乐趣中完成技能的学习,体验感好。

这也验证了北京日报对上海夜校出圈的判断,“让年轻人的好奇心有解答,求知欲有归宿,精神家园有安放,让艺术文化抚慰心灵”。从这个意义上,年轻人爱上夜校是打造学习型社会的良好开端。

上海夜校的火爆,更给公共文化服务带来了启发:要想让人们乐于走进非遗等传统文化,需要慢下来的功夫,更需要多方努力共同搭建体系化的培养模式,在激发全民学习热情中,助力全民美育发展,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结语

上海夜校能吸引大量年轻人的秘诀在于,课程设置有趣且干货满满,用纯粹的学习氛围来满足其终身学习的需求,更用艺术教育治愈心灵。在此基础之上的非遗传统文化传播,与“全民艺术普及”“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在夜校这一形式上交融。

在上海夜校火热的背后,不仅要看到中青年艺术教育供给不足的现实,更要推行诸如夜校这般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模式,从课程寓教于乐、服务精细有序等细节上下功夫,增强学员的体验感与收获感,进一步打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的学习诉求。

部分参考文献:

1、夜校的相关报道

2、王昕迪,胡鹏辉.搭子社交:当代社会青年新型社交趋势与形成逻辑[J].中国青年研究

2023(08):90-95+119.DOI:10.19633/j.cnki.11-2579/d.2023.0116.

3、北京日报:《夜校重归,让求知欲有归宿》

4、新民周刊:《上海,夜校打败“灯红酒绿”》

5、人民时评:《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