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四年蝶变 成都影视城扬帆起航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四年蝶变 成都影视城扬帆起航

计划到2025年实现片区文创产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

11月9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指导,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演员工作委员会、成都市电视电影家协会主办,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成都市郫都区影视城管理委员会和四川传媒学院支持的“我心中的人民”—“经典人物形象荣誉盛典”在成都影视城内的四川传媒学院艺体中心一号演播厅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星光闪耀,陈宝国、丁柳元、王志飞、刘劲等一众表演艺术家出席活动,共话影视产业发展,共谈新时代下的艺人担当,表达了文艺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展示了文艺工作者们对艺术追求的初心敬畏和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决心勇气。

 

今年是“我心中的人民”连续第四年成功在影视城举办活动。短短的四年时间,成都影视城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人才聚集等方面成果凸显,已逐步成为了中国西部地区建设规模最大,数字化程度最高的影视产业发展聚集区。

资源本底优厚 成都影视城佳作频出

2016年5月府河源影视科教产业园项目被纳入四川省“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

为更好地整合区域土地、资金、技术、平台及人才等资源要素。2019年3月,郫都区依托四川传媒学院“府河源影视科教产业园”项目,规划建设“成都影视城”,同年12月,被确定为全成都市级产业功能区,全省影视产业发展“一核多极”格局中的一核所在地。

 

成都影视硅谷项目

并被国家广电总局批复为全国首批国家级超高清创新应用产业基地和国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基地。

 

中国(成都)超高清创新应用产业基地

经历四年的发展,成都影视城已建成光影街区、大数据中心、产教融合大楼等产业载体30万平方米,正在加快建设的超高清科技创新园、影视主题酒店、艺术家村、香脂湖生态公园打造等一批“功能型、基础型、产业型”重大项目,加快成都影视硅谷综合大楼、成都广电影视产业基地等一批项目的前期工作。

 

建设中的超高清制作中心

 

 

即将投用的春天花乐园春肆

成都影视城在学习借鉴全国影视文创产业发展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以数字化为特色,科幻+动漫内容为突破口,主动构建影视文创产业链,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影视内容生产能力。

除了今年来热映的《公诉》、《八角笼中》、《困兽》、《故乡 别来无恙》等大作,网络大电影《九眼天珠》、网剧《可是我想你》也预计将于年内开机拍摄。

早些时候,成都影视城还摄制了《哪吒之魔童降世》《我的父亲焦裕禄》《藏地奇兵》《你是我的英雄》《了不起的我们》《亦舞之城》《虎啸图》等影视剧、综艺作品近30部。其中,《我的父亲焦裕禄》获得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成都造”影视城项目逐步出圈。

此外,成都影视城还成功举办了中国电视好演员年度颁奖典礼、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等节庆活动20余场,并在今年的世界科幻大会上签约了成都科幻影视创制中心、中国故事·科幻情景剧孵化基地项目等极具科幻特色的优质项目,产业资源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

 

突出科技引领 奠定数字拍摄独一无二优势

随着科幻、神话、仙侠等幻想题材的流行,虚构幻想场景、大型战争场面等拍摄任务越来越多,实景拍摄无法实现,传统布景耗时费力,棚内造景拍摄加上电脑技术合成,就成了主流拍摄手法。现代摄影棚不仅是不受环境影响的拍摄片场,还是具有创意概念的造景工坊。

成都影视城以超高清视频内容制作和创新研发为核心,以5G+4K/8K为发展方向,将“全类型棚拍+全流程制作”作为建设目标。

成都影视城建成“1+16+108”高科技摄影棚群落。布局规划全球单体面积最大的高科技摄影棚,总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可以满足结构复杂、规模庞大的布景需求。16个500~1300平方米的小型棚,完全可以满足大小剧组的拍摄需求,除此之外,52个特效棚,可以提供VR、综艺、实景、广告、绿幕等拍摄条件。

 

数字化摄影大棚

 

 

数字化摄影大棚内部

 

影视城内拥有近3000台3D、4K/8K超高清摄影摄像设备;4000多台后期编辑设备;落地索尼、索贝、华为、苹果等10余个高清重点实验室;配套了图形工作站、百余间专业录音棚、音频制作工作室、全景式电视新闻演播厅、广播直播间和虚拟演播室等支持设施……这样的基础条件,使得成都影视城可以一站完成“摄录演、采编播、服化道、音美造”12个环节,每年满足5-6部院线大片、上百集电视剧,以及各类超高清4K、8K视听内容的拍摄制作。辖区内四川传媒学院作为全国在校人数最多的民办艺术院校更是为影视城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与技术加持。

 

影视摄制全系列设备

 

 

超高清演播厅

下一步,成都影视城还将建设一批XR棚、动捕棚、综艺棚等,进一步巩固科技领先的优势,满足多元化的拍摄需求。

狠抓建圈强链 奋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影视文创高地

“建圈强链”,即围绕产业生态“建圈”,针对重点产业“强链”,在尊重产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更加健全产业发展生态,不断提升重点产业的竞争力和对周边经济的辐射带动效应。

据了解,成都影视城下一步将从“生产、生态、生活”三个层面优化空间布局。以现有产业功能区为枝干,实现“人城产”的有机统一,构建集影视科技研发、文化创意、影视拍摄制作、田园旅游为一体的产业生态圈。

在技术方面,5G+4K/8K+AR的高新数字技术,搭配全流程后期制作能力,推动视听内容生产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新型显示等技术交融,将让成都影视城在技术方面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在人才方面,成都影视城将实现“全产业链人才同城配置”的目标。周边电子科技大学、西华大学等19所高校开设科技影视文创相关院系33个,拥有产学研专业人才10万余名,为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支撑。

在政策方面,成都影视城出台《成都市郫都区促进影视文创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已发布),该政策瞄准企业发展难点、痛点、支撑点,真真正正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影视城打通上下联动渠道,协助争取《四川省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办法(试行)》基金。

 

在拍摄服务方面,成都影视城面向全市、全省整合“创意创作、拍摄生产、后期制作、宣传发行”等的优质资源,搭建影视拍摄服务“一站式”服务平台(涵盖影视器材、服化道、布景、特种车辆、款项代付、合同与法律咨询、群演及外联等服务),真正让企业实现“带着剧本来,拿着作品走”。

 

 

 

未来的成都影视城,将聚焦内容制作、宣传发行、IP孵化、版权运营等重点环节,积极探索超高清视频、科幻影视等前沿细分领域。全面打造的影视内容“策源地”、拍摄制作“首选地”、影视科技“新高地”,影视文旅“目的地”,打造“西部领先、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西部数字影都,计划到2025年实现片区文创产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四年蝶变 成都影视城扬帆起航

计划到2025年实现片区文创产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

11月9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指导,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演员工作委员会、成都市电视电影家协会主办,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成都市郫都区影视城管理委员会和四川传媒学院支持的“我心中的人民”—“经典人物形象荣誉盛典”在成都影视城内的四川传媒学院艺体中心一号演播厅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星光闪耀,陈宝国、丁柳元、王志飞、刘劲等一众表演艺术家出席活动,共话影视产业发展,共谈新时代下的艺人担当,表达了文艺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展示了文艺工作者们对艺术追求的初心敬畏和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决心勇气。

 

今年是“我心中的人民”连续第四年成功在影视城举办活动。短短的四年时间,成都影视城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人才聚集等方面成果凸显,已逐步成为了中国西部地区建设规模最大,数字化程度最高的影视产业发展聚集区。

资源本底优厚 成都影视城佳作频出

2016年5月府河源影视科教产业园项目被纳入四川省“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

为更好地整合区域土地、资金、技术、平台及人才等资源要素。2019年3月,郫都区依托四川传媒学院“府河源影视科教产业园”项目,规划建设“成都影视城”,同年12月,被确定为全成都市级产业功能区,全省影视产业发展“一核多极”格局中的一核所在地。

 

成都影视硅谷项目

并被国家广电总局批复为全国首批国家级超高清创新应用产业基地和国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基地。

 

中国(成都)超高清创新应用产业基地

经历四年的发展,成都影视城已建成光影街区、大数据中心、产教融合大楼等产业载体30万平方米,正在加快建设的超高清科技创新园、影视主题酒店、艺术家村、香脂湖生态公园打造等一批“功能型、基础型、产业型”重大项目,加快成都影视硅谷综合大楼、成都广电影视产业基地等一批项目的前期工作。

 

建设中的超高清制作中心

 

 

即将投用的春天花乐园春肆

成都影视城在学习借鉴全国影视文创产业发展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以数字化为特色,科幻+动漫内容为突破口,主动构建影视文创产业链,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影视内容生产能力。

除了今年来热映的《公诉》、《八角笼中》、《困兽》、《故乡 别来无恙》等大作,网络大电影《九眼天珠》、网剧《可是我想你》也预计将于年内开机拍摄。

早些时候,成都影视城还摄制了《哪吒之魔童降世》《我的父亲焦裕禄》《藏地奇兵》《你是我的英雄》《了不起的我们》《亦舞之城》《虎啸图》等影视剧、综艺作品近30部。其中,《我的父亲焦裕禄》获得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成都造”影视城项目逐步出圈。

此外,成都影视城还成功举办了中国电视好演员年度颁奖典礼、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等节庆活动20余场,并在今年的世界科幻大会上签约了成都科幻影视创制中心、中国故事·科幻情景剧孵化基地项目等极具科幻特色的优质项目,产业资源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

 

突出科技引领 奠定数字拍摄独一无二优势

随着科幻、神话、仙侠等幻想题材的流行,虚构幻想场景、大型战争场面等拍摄任务越来越多,实景拍摄无法实现,传统布景耗时费力,棚内造景拍摄加上电脑技术合成,就成了主流拍摄手法。现代摄影棚不仅是不受环境影响的拍摄片场,还是具有创意概念的造景工坊。

成都影视城以超高清视频内容制作和创新研发为核心,以5G+4K/8K为发展方向,将“全类型棚拍+全流程制作”作为建设目标。

成都影视城建成“1+16+108”高科技摄影棚群落。布局规划全球单体面积最大的高科技摄影棚,总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可以满足结构复杂、规模庞大的布景需求。16个500~1300平方米的小型棚,完全可以满足大小剧组的拍摄需求,除此之外,52个特效棚,可以提供VR、综艺、实景、广告、绿幕等拍摄条件。

 

数字化摄影大棚

 

 

数字化摄影大棚内部

 

影视城内拥有近3000台3D、4K/8K超高清摄影摄像设备;4000多台后期编辑设备;落地索尼、索贝、华为、苹果等10余个高清重点实验室;配套了图形工作站、百余间专业录音棚、音频制作工作室、全景式电视新闻演播厅、广播直播间和虚拟演播室等支持设施……这样的基础条件,使得成都影视城可以一站完成“摄录演、采编播、服化道、音美造”12个环节,每年满足5-6部院线大片、上百集电视剧,以及各类超高清4K、8K视听内容的拍摄制作。辖区内四川传媒学院作为全国在校人数最多的民办艺术院校更是为影视城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与技术加持。

 

影视摄制全系列设备

 

 

超高清演播厅

下一步,成都影视城还将建设一批XR棚、动捕棚、综艺棚等,进一步巩固科技领先的优势,满足多元化的拍摄需求。

狠抓建圈强链 奋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影视文创高地

“建圈强链”,即围绕产业生态“建圈”,针对重点产业“强链”,在尊重产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更加健全产业发展生态,不断提升重点产业的竞争力和对周边经济的辐射带动效应。

据了解,成都影视城下一步将从“生产、生态、生活”三个层面优化空间布局。以现有产业功能区为枝干,实现“人城产”的有机统一,构建集影视科技研发、文化创意、影视拍摄制作、田园旅游为一体的产业生态圈。

在技术方面,5G+4K/8K+AR的高新数字技术,搭配全流程后期制作能力,推动视听内容生产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新型显示等技术交融,将让成都影视城在技术方面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在人才方面,成都影视城将实现“全产业链人才同城配置”的目标。周边电子科技大学、西华大学等19所高校开设科技影视文创相关院系33个,拥有产学研专业人才10万余名,为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支撑。

在政策方面,成都影视城出台《成都市郫都区促进影视文创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已发布),该政策瞄准企业发展难点、痛点、支撑点,真真正正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影视城打通上下联动渠道,协助争取《四川省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办法(试行)》基金。

 

在拍摄服务方面,成都影视城面向全市、全省整合“创意创作、拍摄生产、后期制作、宣传发行”等的优质资源,搭建影视拍摄服务“一站式”服务平台(涵盖影视器材、服化道、布景、特种车辆、款项代付、合同与法律咨询、群演及外联等服务),真正让企业实现“带着剧本来,拿着作品走”。

 

 

 

未来的成都影视城,将聚焦内容制作、宣传发行、IP孵化、版权运营等重点环节,积极探索超高清视频、科幻影视等前沿细分领域。全面打造的影视内容“策源地”、拍摄制作“首选地”、影视科技“新高地”,影视文旅“目的地”,打造“西部领先、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西部数字影都,计划到2025年实现片区文创产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