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时评|“优”无止境,青岛书写优化营商环境新篇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时评|“优”无止境,青岛书写优化营商环境新篇章

青岛全市上下将继续把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稳增长稳预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

文|徐雅琳

国无商不兴,城无商不荣。

志在争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的青岛,已明确提出要“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2023年以来,青岛把营商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全市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并聚焦“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目标,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系列“组合拳”,进一步明确了优化营商环境的青岛路径。

从市委市政府的领衔部署,到专项行动大会的定调布局,从经验做法的推广学习,再到各领域政策的日渐完善……无疑,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青岛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词。

厚植法治土壤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也必须发挥好法治的保障作用。

今年以来,青岛以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为契机,持续推进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厚植“法治土壤”,让广大企业在青岛投资放心、发展安心。

据公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青岛法院共执结各类案件5.5万件,为市场主体回笼资金229亿元,占全省执行到位总金额的近四分之一。其中执结拖欠民营、中小微企业案件3200余件,为中小企业回笼账款20.5亿元。屏蔽被执行企业失信信息7935条,帮扶4618家企业重获新生。

图片来源:摄图网

具体而言,近年来,青岛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领域制度建设,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出台了一系列法规规章制度。

为了更好地汇聚“助企”发展动能,青岛市仲裁办发布实施《金融仲裁规则》,联合出台《关于发挥仲裁法律制度优势优化提升金家岭金融区营商环境的意见》;发布《国际商事调解规则》,满足境内外企业争议解决需求。

今年以来,青岛将推动优化营商环境领域立法作为政府立法工作的重点之一,进一步加大制度供给,如围绕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推动制定《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围绕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修订《青岛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围绕推进数字青岛建设推动制定《青岛市公共数据管理办法》等等。

不仅如此,各相关部门聚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结合各自实际推出了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真管用”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市委依法治市办印发《青岛市优化法治环境工作协调机制2023年项目清单和责任清单》;市公安局出台《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32条措施》;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青岛法院优化法治营商环境20条措施》……

如此看来,青岛以法治保障营商环境正在不断优化,进一步通过“法治力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创新惠企政策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犹如引凤来栖的梧桐,营商环境与社会发展休戚与共,不仅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也是决定未来全局的“软实力”。

近年来,青岛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营商环境建设怎么样,企业最有发言权。

在李沧区,为实现政企沟通零障碍、惠企服务零距离,搭建“审批服务直通车”。

一方面,创新实施“初创企业服务制度”,邀请 3128家初创企业加入企业微信群,抽调8名“首席审批服务官”和21名高频涉企部门专家组建“顾问团”, 为企业提供最专业、最权威的政策解答,日均处理各类咨询问题100余条。

另一方面,强化政策系统集成,按照筹备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阶段,分类梳理194条助企纾困政策,形成《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营商环境服务手册》,为企业提供一目了然的政策指南。在11个街道和12个重点产业园区开设“审批服务流动窗口”。

2023年以来,累计为12个重点项目、381家企业提供现场审批服务,真正做到“送政策上门、送服务到家”。

无独有偶。在西海岸新区,推行政务服务“云踏勘”,破解现场踏勘制约审批提速瓶颈。搭建全程电子化踏勘平台,企业通过小程序发起申请,即可预约进行电子化远程踏勘,通过在线定位、图像保存、报告生成、电子签名等功能,实 现当天申请、当天踏勘、当天出证,累计服务企业项目356件,节约踏勘路程24000公里、往返时间1000多小时。

针对审批环节多、验收周期长等影响企业快速投产见效的痛点堵点问题,即墨区在省内率先推行改革,创新验收模式,推动企业尽早投产。

缩短企业验收周期,加快企业投产速度,率先推行“预验收”改革。在项目正式竣工验收前,各参建单位可进行预验收。对预验收期间发现的问题建档标号、限期整改。预验收期间,允许企业同步进行设备搬运、安装、调试等生产准备工作,预验收通过即可试生产,为正式投产节省更多时间。

目前,该项改革已在奇瑞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开展试点,推动16 个汽车零部件项目加快投产。

各区各显身手,缩短企业和项目审批时间,正是青岛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直观展现。

建设统一平台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城市的营商环境需要全面的保障,需要在细节上的“绣花功夫”。

8月2日,青岛市“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会议暨全市服务企业统一平台建设部署会议召开。

会议中指出,为进一步整合各类涉企服务平台,提升服务企业效率和质量,不断完善服务企业的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青岛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全市统一的政策发布兑现、融资服务、诉求办理三个平台。

三个平台中,政策发布兑现平台将不断加大惠企政策宣贯力度,提升惠企政策兑现质效,增强企业政策获得感,实现全市惠企政策“一口发布、一口解读、一口兑现、一口服务、一口评价”。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将整合政府侧融资服务,凝聚全市金融服务合力,打通政银数据壁垒,为企业、金融机构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企业诉求办理平台将打通各部门的企业诉求平台信息,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优化企业诉求直通车机制,精准高效解决各类企业诉求,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于青岛而言,今日“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的浓厚氛围,是长久以来持续深化营商环境领域改革创新的必然结果。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众所周知,人才、资金、项目等要素只会向营商环境好的地区聚集。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优化营商环境这条路上,青岛一直在行进着。

未来,青岛全市上下将继续把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稳增长稳预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以深化作风能力为抓手,以招商引资质量和市场主体满意度为检验,对标国内最优、国际一流,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举措,努力让营商环境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对外开放的新标识、区域竞争的新优势。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起步之年。在新的时期,被赋予“强龙头”地位的青岛,更需要以实干作答、用实绩交卷,以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为城市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助力青岛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在全球彰显特色,奋力谱写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篇章。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时评|“优”无止境,青岛书写优化营商环境新篇章

青岛全市上下将继续把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稳增长稳预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

文|徐雅琳

国无商不兴,城无商不荣。

志在争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的青岛,已明确提出要“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2023年以来,青岛把营商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全市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并聚焦“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目标,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系列“组合拳”,进一步明确了优化营商环境的青岛路径。

从市委市政府的领衔部署,到专项行动大会的定调布局,从经验做法的推广学习,再到各领域政策的日渐完善……无疑,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青岛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词。

厚植法治土壤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也必须发挥好法治的保障作用。

今年以来,青岛以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为契机,持续推进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厚植“法治土壤”,让广大企业在青岛投资放心、发展安心。

据公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青岛法院共执结各类案件5.5万件,为市场主体回笼资金229亿元,占全省执行到位总金额的近四分之一。其中执结拖欠民营、中小微企业案件3200余件,为中小企业回笼账款20.5亿元。屏蔽被执行企业失信信息7935条,帮扶4618家企业重获新生。

图片来源:摄图网

具体而言,近年来,青岛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领域制度建设,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出台了一系列法规规章制度。

为了更好地汇聚“助企”发展动能,青岛市仲裁办发布实施《金融仲裁规则》,联合出台《关于发挥仲裁法律制度优势优化提升金家岭金融区营商环境的意见》;发布《国际商事调解规则》,满足境内外企业争议解决需求。

今年以来,青岛将推动优化营商环境领域立法作为政府立法工作的重点之一,进一步加大制度供给,如围绕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推动制定《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围绕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修订《青岛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围绕推进数字青岛建设推动制定《青岛市公共数据管理办法》等等。

不仅如此,各相关部门聚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结合各自实际推出了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真管用”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市委依法治市办印发《青岛市优化法治环境工作协调机制2023年项目清单和责任清单》;市公安局出台《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32条措施》;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青岛法院优化法治营商环境20条措施》……

如此看来,青岛以法治保障营商环境正在不断优化,进一步通过“法治力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创新惠企政策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犹如引凤来栖的梧桐,营商环境与社会发展休戚与共,不仅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也是决定未来全局的“软实力”。

近年来,青岛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营商环境建设怎么样,企业最有发言权。

在李沧区,为实现政企沟通零障碍、惠企服务零距离,搭建“审批服务直通车”。

一方面,创新实施“初创企业服务制度”,邀请 3128家初创企业加入企业微信群,抽调8名“首席审批服务官”和21名高频涉企部门专家组建“顾问团”, 为企业提供最专业、最权威的政策解答,日均处理各类咨询问题100余条。

另一方面,强化政策系统集成,按照筹备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阶段,分类梳理194条助企纾困政策,形成《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营商环境服务手册》,为企业提供一目了然的政策指南。在11个街道和12个重点产业园区开设“审批服务流动窗口”。

2023年以来,累计为12个重点项目、381家企业提供现场审批服务,真正做到“送政策上门、送服务到家”。

无独有偶。在西海岸新区,推行政务服务“云踏勘”,破解现场踏勘制约审批提速瓶颈。搭建全程电子化踏勘平台,企业通过小程序发起申请,即可预约进行电子化远程踏勘,通过在线定位、图像保存、报告生成、电子签名等功能,实 现当天申请、当天踏勘、当天出证,累计服务企业项目356件,节约踏勘路程24000公里、往返时间1000多小时。

针对审批环节多、验收周期长等影响企业快速投产见效的痛点堵点问题,即墨区在省内率先推行改革,创新验收模式,推动企业尽早投产。

缩短企业验收周期,加快企业投产速度,率先推行“预验收”改革。在项目正式竣工验收前,各参建单位可进行预验收。对预验收期间发现的问题建档标号、限期整改。预验收期间,允许企业同步进行设备搬运、安装、调试等生产准备工作,预验收通过即可试生产,为正式投产节省更多时间。

目前,该项改革已在奇瑞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开展试点,推动16 个汽车零部件项目加快投产。

各区各显身手,缩短企业和项目审批时间,正是青岛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直观展现。

建设统一平台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城市的营商环境需要全面的保障,需要在细节上的“绣花功夫”。

8月2日,青岛市“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会议暨全市服务企业统一平台建设部署会议召开。

会议中指出,为进一步整合各类涉企服务平台,提升服务企业效率和质量,不断完善服务企业的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青岛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全市统一的政策发布兑现、融资服务、诉求办理三个平台。

三个平台中,政策发布兑现平台将不断加大惠企政策宣贯力度,提升惠企政策兑现质效,增强企业政策获得感,实现全市惠企政策“一口发布、一口解读、一口兑现、一口服务、一口评价”。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将整合政府侧融资服务,凝聚全市金融服务合力,打通政银数据壁垒,为企业、金融机构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企业诉求办理平台将打通各部门的企业诉求平台信息,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优化企业诉求直通车机制,精准高效解决各类企业诉求,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于青岛而言,今日“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的浓厚氛围,是长久以来持续深化营商环境领域改革创新的必然结果。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众所周知,人才、资金、项目等要素只会向营商环境好的地区聚集。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优化营商环境这条路上,青岛一直在行进着。

未来,青岛全市上下将继续把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稳增长稳预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以深化作风能力为抓手,以招商引资质量和市场主体满意度为检验,对标国内最优、国际一流,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举措,努力让营商环境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对外开放的新标识、区域竞争的新优势。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起步之年。在新的时期,被赋予“强龙头”地位的青岛,更需要以实干作答、用实绩交卷,以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为城市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助力青岛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在全球彰显特色,奋力谱写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篇章。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