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实控人炒股亏损3000多万引关注,青岛1企业终止沪市主板IPO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实控人炒股亏损3000多万引关注,青岛1企业终止沪市主板IPO

11月16日,上交所官网信息显示,一家山东企业折戟A股IPO:青岛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提交了撤回申请,IPO审核终止。

本周一11月13日,北交所官网更新信息,潍坊企业山东祥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祥生科技,代码:871643)提交申请撤回上市申请文件,北交所终止对其IPO上市的审核。

11月16日,上交所官网信息显示,又一家山东企业折戟A股IPO:青岛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简称:海力威)也提交了撤回申请,IPO审核终止。

海力威是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度营业收入40,572.83万元、扣非净利润7,044.12万元。有意思的是,其上市尝试经历“故事性”很强,实控人炒股巨亏引发关注,也成为了审核关注的重点。

有一项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海力威是1家从证监会平移至交易所的主板IPO项目。

2022年6月29日,证监会受理了海力威IPO申请,2023年3月4日平移至上交所接续审核;今年3月28日海力威接受问询,6月20日上交所公布了问询回复意见;9月30日因财务资料过期中止审核过程,在此次终止信息发布前没有其他动态出现。

招股书显示,海力威的股份公司于2010年5月31日成立,有限公司于2004年7月13日成立,注册地址位于青岛市红岛经济区河套街道上疃社区;实际控制人为张万明、李素滨夫妇,持有37.78%股份。

张万明,男,1968年生,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长江商学院EMBA,高级工程师。自1991年历任天津市胶鞋厂技术员,深圳正佳厂技术科长,深圳市龙岗区布吉星威制品厂技术部、厂务部经理,任青岛基珀密封工业有限公司技术员,任青岛环海密封件厂厂长;1998年10月,创办青岛环力密封有限公司,历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董事长兼总经理、董事长;2004年7月创办海力威,至今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据披露,海力威主营业务围绕橡胶、聚氨酯、复合材料等高分子材料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涵盖汽车和轨道交通两大应用领域,实现密封、防水、减振等功能。

其汽车领域产品主要为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密封件,主要应用在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和车桥等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包括动密封和静密封等。通过不断地自主研发和市场拓展,公司目前已成为潍柴集团、康明斯、云内集团、中国一汽等知名的发动机生产企业和商用车整车厂的配套供应商。公司是商用车动力系统总成密封件主要供应商之一,报告期内,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约为10%左右。

其轨道交通领域产品主要为高铁工务工程防水、减振类产品,包括弹性体梁端防水装置、扣件垫板、复合轨枕、止水带等。主要客户包括国内各铁路建设单位及铁路施工单位。报告期内,公司的轨道交通产品已成功应用于鲁南高铁、赣深高铁、潍莱高铁、川藏铁路等多条国家重点铁路线。公司是国内弹性体梁端防水装置产品原研单位之一,据统计,报告期内,公司弹性体梁端防水装置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26.88%,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海力威主营业务的收入情况,招股书截图

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海力威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9,976.87万元、36,568.21万元、40,572.83万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7,827.55万元、5,553.52万元、7,044.12万元。

报告期内,海力威主营业务收入总体保持稳定,汽车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由74.54%下降至43.93%,轨道交通类产品收入比重由24.59%上升至54.62%,轨道交通类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增幅较大。

上市历程“故事性”很强

海力威对接资本市场的历程很有故事性。

2015年12月21日,海力威在股转系统挂牌,股票代码:834835。

2017年12月27日终止在新三板挂牌。

2018年6月,海力威与国元证券签署协议,约定海力威聘请国元证券作为保荐机构的保荐费为人民币400万元,如海力威无故终止协议,国元证券已收的费用不予退还,且海力威需向国元证券支付与保荐费用等额的违约金。

2020年5月,海力威与国元证券签署了《股票发行与上市辅导协议》,次月国元证券向中国证监会青岛监管局报送了海力威辅导备案材料。

2020年7月,海力威在与东亚前海证券多次接触、商讨后,决定将上市申报板块由国元证券建议的创业板变更为科创板,并另行聘请东亚前海证券作为上市辅导机构;同月,海力威与东亚前海证券签订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辅导协议》,与国元证券签署了《终止上市辅导协议》,向国元证券支付了违约金400万元及辅导费用20万元。

不过,海力威更换辅导机构后,在后续的辅导过程中,随着科创板相关规则不断出台,科创板对企业的科创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海力威对照科创板相关规则审慎评估并与相关中介机构沟通后,最终决定将上市申报板块由科创板调整为主板。

高达400万元的“分手费”,引起审核问询也引发了关注,在问询函中名列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同样令人“意外”:

 

问询函截图

总结来说,海力威实控人张万明证券投资亏损3277.88万、个人借款1.271亿元。

问询回复函中披露,2015年张万明开始借款进行证券交易,借款对象为公司员工、朋友和民间借贷机构。2014年至2020年期间,张万明证券交易产生较大金额的亏损,亏损金额合计3,277.38万元,借款产生利息共计支付4,997.36万元。至报告期初,张万明个人借款余额共计11,271.00万元。

报告期内张万明净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合计8,228.16万元,其中本金7,357.00万元和利息871.16万元,以房抵债1,100.00万元。截至报告期末,剩余借款余额为2,814.00万元。报告期内净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的资金主要来源包括:转让海力威股权净额4,537.64万元、现金分红净额2,493.10万元、收回期初出借给朋友的借款877.70万元、出售房产给债权人的收入700.00万元。

 

来源:齐鲁资本通

原标题:实控人炒股亏损3000多万引关注!青岛1企业终止沪市主板IPO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实控人炒股亏损3000多万引关注,青岛1企业终止沪市主板IPO

11月16日,上交所官网信息显示,一家山东企业折戟A股IPO:青岛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提交了撤回申请,IPO审核终止。

本周一11月13日,北交所官网更新信息,潍坊企业山东祥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祥生科技,代码:871643)提交申请撤回上市申请文件,北交所终止对其IPO上市的审核。

11月16日,上交所官网信息显示,又一家山东企业折戟A股IPO:青岛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简称:海力威)也提交了撤回申请,IPO审核终止。

海力威是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度营业收入40,572.83万元、扣非净利润7,044.12万元。有意思的是,其上市尝试经历“故事性”很强,实控人炒股巨亏引发关注,也成为了审核关注的重点。

有一项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海力威是1家从证监会平移至交易所的主板IPO项目。

2022年6月29日,证监会受理了海力威IPO申请,2023年3月4日平移至上交所接续审核;今年3月28日海力威接受问询,6月20日上交所公布了问询回复意见;9月30日因财务资料过期中止审核过程,在此次终止信息发布前没有其他动态出现。

招股书显示,海力威的股份公司于2010年5月31日成立,有限公司于2004年7月13日成立,注册地址位于青岛市红岛经济区河套街道上疃社区;实际控制人为张万明、李素滨夫妇,持有37.78%股份。

张万明,男,1968年生,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长江商学院EMBA,高级工程师。自1991年历任天津市胶鞋厂技术员,深圳正佳厂技术科长,深圳市龙岗区布吉星威制品厂技术部、厂务部经理,任青岛基珀密封工业有限公司技术员,任青岛环海密封件厂厂长;1998年10月,创办青岛环力密封有限公司,历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董事长兼总经理、董事长;2004年7月创办海力威,至今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据披露,海力威主营业务围绕橡胶、聚氨酯、复合材料等高分子材料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涵盖汽车和轨道交通两大应用领域,实现密封、防水、减振等功能。

其汽车领域产品主要为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密封件,主要应用在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和车桥等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包括动密封和静密封等。通过不断地自主研发和市场拓展,公司目前已成为潍柴集团、康明斯、云内集团、中国一汽等知名的发动机生产企业和商用车整车厂的配套供应商。公司是商用车动力系统总成密封件主要供应商之一,报告期内,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约为10%左右。

其轨道交通领域产品主要为高铁工务工程防水、减振类产品,包括弹性体梁端防水装置、扣件垫板、复合轨枕、止水带等。主要客户包括国内各铁路建设单位及铁路施工单位。报告期内,公司的轨道交通产品已成功应用于鲁南高铁、赣深高铁、潍莱高铁、川藏铁路等多条国家重点铁路线。公司是国内弹性体梁端防水装置产品原研单位之一,据统计,报告期内,公司弹性体梁端防水装置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26.88%,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海力威主营业务的收入情况,招股书截图

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海力威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9,976.87万元、36,568.21万元、40,572.83万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7,827.55万元、5,553.52万元、7,044.12万元。

报告期内,海力威主营业务收入总体保持稳定,汽车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由74.54%下降至43.93%,轨道交通类产品收入比重由24.59%上升至54.62%,轨道交通类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增幅较大。

上市历程“故事性”很强

海力威对接资本市场的历程很有故事性。

2015年12月21日,海力威在股转系统挂牌,股票代码:834835。

2017年12月27日终止在新三板挂牌。

2018年6月,海力威与国元证券签署协议,约定海力威聘请国元证券作为保荐机构的保荐费为人民币400万元,如海力威无故终止协议,国元证券已收的费用不予退还,且海力威需向国元证券支付与保荐费用等额的违约金。

2020年5月,海力威与国元证券签署了《股票发行与上市辅导协议》,次月国元证券向中国证监会青岛监管局报送了海力威辅导备案材料。

2020年7月,海力威在与东亚前海证券多次接触、商讨后,决定将上市申报板块由国元证券建议的创业板变更为科创板,并另行聘请东亚前海证券作为上市辅导机构;同月,海力威与东亚前海证券签订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辅导协议》,与国元证券签署了《终止上市辅导协议》,向国元证券支付了违约金400万元及辅导费用20万元。

不过,海力威更换辅导机构后,在后续的辅导过程中,随着科创板相关规则不断出台,科创板对企业的科创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海力威对照科创板相关规则审慎评估并与相关中介机构沟通后,最终决定将上市申报板块由科创板调整为主板。

高达400万元的“分手费”,引起审核问询也引发了关注,在问询函中名列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同样令人“意外”:

 

问询函截图

总结来说,海力威实控人张万明证券投资亏损3277.88万、个人借款1.271亿元。

问询回复函中披露,2015年张万明开始借款进行证券交易,借款对象为公司员工、朋友和民间借贷机构。2014年至2020年期间,张万明证券交易产生较大金额的亏损,亏损金额合计3,277.38万元,借款产生利息共计支付4,997.36万元。至报告期初,张万明个人借款余额共计11,271.00万元。

报告期内张万明净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合计8,228.16万元,其中本金7,357.00万元和利息871.16万元,以房抵债1,100.00万元。截至报告期末,剩余借款余额为2,814.00万元。报告期内净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的资金主要来源包括:转让海力威股权净额4,537.64万元、现金分红净额2,493.10万元、收回期初出借给朋友的借款877.70万元、出售房产给债权人的收入700.00万元。

 

来源:齐鲁资本通

原标题:实控人炒股亏损3000多万引关注!青岛1企业终止沪市主板IPO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