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天前,也就是12月19号,业内瞩目的《电子商务法》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审议,这是我国第一部针对电商制定的专门法律。其中,电商应进行工商登记并依法纳税受到广泛关注,因为这直接影响到电商产业发展。
可能许多人对于征税有抵触,认为只要征税就一定会有价格的变动,但我们需要厘清电商纳税的三个焦点问题:之前电商有没有依法纳税?会对电商平台的卖家和消费者产生何种影响?将会如何征税?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探究竟。
问题一:电商之前纳税吗?
我国的电子商务主流业务分为三种,就是下图所示:
我们一般认为淘宝京东等商家不需要交税,其实,目前京东、苏宁易购等自营B2C电商,包括天猫和京东平台的商家都是工商注册的企业店铺,已在公司注册地纳税。
也就是说,像淘宝和京东等电商平台是有部分缴纳税赋的,而且除了交税,像天猫以及淘宝店家想要参加各种节庆活动也是需要提交和缴纳相应的资质和资金的,所以,电子商务不存在无本买卖。
而现在提电商征税更多的是针对那些未进行工商登记、且销售额不菲的“隐形富豪们”,如淘宝上的部分个人卖家和活跃在朋友圈里的微商等。
问题二:电商全面征税有何影响?
对商家的影响:
第一,电商卖家的“刷单”行为会明显减少。目前,一些不规范的卖家通过“刷单”刷虚假销量和好评,影响了卖家市场间的公平竞争,而现有的征税体系一旦与电商平台后台交易数据对接,对打击“刷单”是很好的一剂猛药,可以使交易数据更加透明化。
如果你身边有做电商的,你应该会遇到帮忙刷单的经历。简单的过程就是,你在你朋友的店里买东西,他会发一个空包裹,然后你写一个五星评价,整个刷单过程就完了。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漏洞增多,许多卖家会选择机器刷单,这样,整个产品都是好评如潮,真实买下来,才发现上当。所以,征税一旦施行,成交数额就会和交税多少挂钩,这样,就会从源头堵住刷单行为。
第二,电商卖家的利润会减少,或将成本转移到消费者身上。电商天使投资人李成东曾在文章中讲到,做淘宝或天猫店,必须要50%以上的毛利润率才能赚钱。
卖出一件商品,需要15%的广告流量费,15%的人力成本,7%的仓储物流费,库存退货损耗至少得10%以上。因此,进货50元的商品,在淘宝零售价100元以上才有可能赚钱。
实际上,卖家漏算了一项,如果零售100元,还需缴纳50*17%=8.5元的增值税。大部分淘宝店家进货,没有增值税抵扣项,实际最终缴纳17元的增值税。
如果要征税的话,50元的进货价,零售100元,减掉17元增值税后,实际的毛利润率是33/83=39.75%,淘宝店家从微利瞬间就变成了亏损10%。淘宝卖家能够做的就是至少涨价10%。
涨价10%会对卖家竞争力产生显著影响,比如,家电3C数码等电子产品涨价10%,基本就没任何价格优势了。
对消费者有何影响:
个人商家在没缴税的时候,愿意薄利多销来换取更多顾客。但是现在他们需要缴税了,利润缩水之后或通过涨价把税收支出转移到消费者身上。这也就意味着,再想用比实体店便宜数倍的价格从电商那里买东西,将是一件困难的事。
问题三:应该如何征税
我国的电商立法已经讨论了很多年,迟迟没有推出与鼓励电商发展有很大关系,政府部门和相关领域的专家担心对电商全面征税会影响公众创业的热情,造成大量个人网店退出。
那么此次立法程序的推动,是否意味着,我国的电商纳税已经成熟,将要全面铺开?
前面我们也说了,一部分电商是已经纳过税的,尚未纳税的是活跃在淘宝或者微商的”隐形富豪”,立法也是针对这些挣大钱不交税的人。
为了防止一刀切,专家建议国家应该采取针对个人卖家、企业卖家、还有平台企业进行差异化征税,比如营业额低于国家法定额度可以继续坚持免征;应渐进式推进征税,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扼杀尚处于发芽状态的小微卖家;此外,电商平台也可应适当减少卖家引流营销成本、交易佣金、服务费等费用,降低中小卖家的交易成本。
本文为“云掌财经”原创内容,云掌财经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