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反转接着反转,OpenAI内斗,微软赢麻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反转接着反转,OpenAI内斗,微软赢麻了?

微软搅局、伊利亚反水、奥特曼大概率回归。

文|零态LT 吴狄

编辑|胡展嘉

OpenAI“宫斗大戏”最新反转又又又来了!

据美国福布斯新闻网报道,当地时间20日,美国OpenAI公司超过700名员工签署联名信,要求该公司董事会辞职。

信中称,除非董事会辞职并恢复前CEO山姆·奥特曼和前总裁格雷格·布罗克曼的职位,不然他们将加入微软的人工智能研究部门。据介绍,OpenAI的员工总数约为770名。

​▲图:网上公开的700多名员工联名信

700多名员工集体反水,要求董事会必须、马上、全体辞职,只为向一个被董事会刚刚开除人,讨一个公道。

这不是抖音都市剧,而是正在上演的一场“逼宫”闹剧。

两周前,OpenAI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伊利亚·苏茨克维在一次采访中深情地说,AI将不会让人失业。结果就在上周五,他的同事——OpenAI联合创始人、前CEO奥特曼毫无征兆的被突然开除了。

幕后的主导者虽然尚待查明,但该公司首席科学家伊利亚是“作案动机”最大的那个。

11月18日,奥特曼在告别发言中,将i love you all单独列为一行,从藏头诗的逻辑来看,首字母连起来刚好就是ILYA,矛头直指伊利亚。

这次,金主微软也没比奥特曼强多少,在决策将被执行的前几分钟才得到消息,导致微软CEO纳德拉整个周末都没顾上休息,一直在试图让奥特曼重回岗位。

然而,无论对奥特曼,还是开除他的董事会成员来说,他们中间的裂缝既然已经撕开,那么就算奥特曼最终回归,和董事会的关系也会变得无比微妙。

一个集体,却再也无法成为一个整体。

既不能放奥特曼单飞,又临时在微软找不到合适位置,逼得纳德拉最终在11月20日,发文表示“先让奥特曼来微软,负责一个新的高级人工智能团队”。

往好的方面想,微软即将拥有一个全新的“OpenAI”,还不是二手的,而且更听话。但实际情况是,微软估计已经在心里把难听的话都想了一遍。

▲图:纳德拉声明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

谁能想到,OpenAI内斗还在继续!

从11月20日开始,陆续有员工公开表示反对此次决策,当天就有500多名员工签署联名信,要求OpenAI董事会集体辞职,并重新聘请奥特曼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截至目前,签名人数已超过700名。这剧情可真是一天三折,作为一家AI公司,公司内部无心搞科研,全员上演宫斗剧,这就很离谱。

此外,签署联名信的员工还称,他们辞职后会追随奥特曼前往微软任职。

OpenAI内斗,微软赢麻了?

面对此次内斗,有人认为“胳膊拧不过大腿”,也有人认为“资本不会战胜人民群众的力量”。其实,如果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不如问问ChatGPT吧。

与此同时,一度被指控为幕后黑手的伊利亚,却突然角色转换成了污点证人。根据最新消息,有知情人表示,伊利亚向员工给出了两个董事会开除奥特曼的理由:一个理由是,据说奥特曼把同一个项目交给了两名不同的员工;另一个理由是,对同一名员工,奥特曼给了两位董事会成员不同评价。

这个伊利亚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能掀起如此大的浪涛?

1、举世无双的“不知名”AI专家

如果把OpenAI比作一个军团,奥特曼负责对外征战,那么伊利亚就是负责制造装备和弹药。

作为OpenAI首席科学家,伊利亚眼神坚定,发量稀疏,经常板着脸目视前方,似乎脑子里有一颗不停运转的GPU。谈到AI相关的问题,他可以滔滔不绝的讲上几个钟头,而对他不感兴趣的领域则表现的缺乏热情。

和耀眼的奥特曼相比,伊利亚在公众眼中就是一个小透明。如果不是此次“逼宫”行动,伊利亚很可能长期深居幕后而不为人知。

但在AI圈内,伊利亚的知名度不仅不低,甚至在某些技术人员心目中,奥特曼这种大学一年就辍学、长期做投资人、直到2019正式担任OpenAI CEO的人,顶多勉强算得上一名全职AI从业者,根本不能和科班出身的伊利亚相比。

伊利亚师从人工智能三巨头之一的Geoffrey Hinton,在2012年和导师Hinton、同学Alex Krizhevsky一起,提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卷积神经网络AlexNet,直接引燃了后续深度学习大爆发。

此后几乎每一次的AI浪潮中,如战胜柯洁的AlphaGo,引爆AI作画热潮的DALL-E,全民追捧的GPT…伊利亚都功不可没。

马斯克将OpenAI成功的关键归因于伊利亚。

马斯克声称,在他还是OpenAI创始团队成员时,为了抢夺伊利亚,他和谷歌旗下DeepMind创始人戴密斯·哈萨比斯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期间伊利亚一直摇摆不定,但最终还是被他拉入了OpenAI的阵营,马斯克也将整个过程形容为最艰难的“挖人战”之一。

奥特曼对伊利亚的评价同样很高,称其为举世无双、无可替代的OpenAI首席科学家。

同样是曾经的同事,马斯克和奥特曼的分手闹得很不愉快,但对伊利亚态度友善,经常在评论区和伊利亚互动,尽管大部分时间都得不到对方的回应,马斯克依然乐此不疲地想引起对方的注意。当被问到对伊利亚的看法时,马斯克说他是人类里面好的那一个,聪明且有一副好心肠。

而这样一个“好心人”,正在成为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高情商的说法建议他先去读一读爱德华·鲁瓦克的《完全政变手册》;低情商的说法则直接开喷:愚蠢、疯狂、傻。

狂热的网友甚至跑到伊利亚的视频下骂他,还迁怒于被提名的新CEO,认为其远不及奥特曼和临时CEO米拉。

这么牛的顶级科学家,为何会遭受落得如此处境?

2、不得人心的好心人

因为,虽然董事会成功赶走了奥特曼,同时也引发了一波离职潮。

数十名员工,包括OpenAI联合创始人、前董事长兼总裁Greg Brockman,GPT-4负责人兼OpenAI研究总监Jakub Pachocki、人工智能风险评估团队负责人Aleksander Madry和开源基线研究员Szymon Sidor等核心成员,当即愤而离开。

而被任命临时顶替奥特曼职位的现任CTO米拉,随后发布了一条只有一句话的动态“没了自己的人民,OpenAI啥也不是”,表达对本次决策的不满。在米拉的带头下,OpenAI团队十多名成员集体发布同样的内容,奥特曼进行转发并附上了❤️。

▲图:奥特曼为同事点赞

毫无疑问,那些已经离职的科学家,是OpenAI亲自为竞争对手送去的生力军;而留在OpenAI的员工,也无法心安理得继续将自己的理想,寄托于一家如此“任性”的公司。

显然董事会没有预料到这样的结果,以至于伊利亚被迫无奈站出来公开道歉,表示无意伤害公司(指大量员工尤其是核心人员离职),并将倾其所有让公司团结起来。

▲图:奥特曼转发伊利亚的道歉

公司确实团结起来了,只不过是团结起来要求董事会立刻全体辞职。

超过700名员工声称,OpenAI必须召回奥特曼,否则就给董事会表演一个集体跳槽到微软,而微软似乎也很配合。

同时,伊利亚确实也实现了他的承诺,因为,他是第十二个签署该公开信的。不仅如此,他还发表了强硬的声明,表示如果董事会不收回决议,他将辞职。毫不夸张的说,伊利亚一旦辞职,OpenAI很可能也将因此画上句号。

剧情的发展再一次扑朔迷离起来,人们此前的看法开始出现一些动摇。有人觉得,伊利亚这么用力的表态,幕后黑手一定不是他了;但我认为,就目前的证据来看,伊利亚的嫌疑还没洗清。

没有消除嫌疑的伊利亚

6月5日,伊利亚和奥特曼罕见地,同时出席了特拉维夫大学的采访。

整个采访过程中,两个人各讲各话,并没有太多的互动。奥特曼表现和很平常没什么两样,而伊利亚的表现,正如下面评论所说,显得有些“强硬、心不在焉”,和平时视频中的表现判若两人。

当被问到为什么加入OpenAI时,伊利亚表示源自奥特曼的一封邮件。信中,奥特曼说自己和一些很酷的家伙组了个局,邀请伊利亚过来。伊利亚觉得很好奇,就去了。

但伊利亚用了cold email这个术语。这个词通常用于电子营销行为中,指的是向不熟悉、甚至是陌生人发送邮件,并期望获得对方的回复。采访一开始,伊利亚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显了。

尽管很多人认为,奥特曼和伊利亚的决裂,是因为两人走向了不同的阵营。

奥特曼是“有效加速主义”,而伊利亚是“超级对齐主义”。但实际上,两人之间的共识远大于分歧。但不要小瞧分歧,套用伊利亚在节目中的一句话来形容,大概就是5%的差异。

这5%至关重要。到了奥特曼和伊利亚这个级别,为了消除这5%的差异而做出极端的决策,不是不可能。

在解释为什么钱多、模型大、资源广的大厂没搞成生成式AI,却被小小的OpenAI搞定、使其一跃成为业界领袖的原因时,两个人都提到了信念。但伊利亚口中的信念,更确切的说,是信仰。他强调AI发展的快慢,取决于信念有多坚定:“这话听起来像是个玩笑,但并不是!你越坚信,AI的进展就越大”,讲到激动处,伊利亚攥紧了拳头。

而奥特曼本质上是个商人,对AI充满了乐观,认为AI终将走向美好的明天;而伊利亚则对AI安全充满忧虑,计划在未来4年用20%的算力,让AI在价值观、情感、伦理等层面和人类“对齐”,以防超越人类智能的AI脱离人类控制,变成像黑客帝国中Matrix一样的存在。

种种迹象表明,伊利亚对奥特曼的不满,已经积累很久了。

或许,伊利亚最大的不满,源自于驾驭OpenAI的是一个商人,而非科学家。

这场闹剧显然还会继续发展下去,但奥特曼回归的可能性正在逐渐加码。

因为,如果奥特曼真的加入微软,这700员工就“不得不”跟着一起跳槽。虽然微软表示已经有新的高级人工智能项目,但事发这么突然,要一下子安置这么多员工也是件头疼的事。

更关键的是,伊利亚也不得不跟着一起辞职。

可想而知,此时竞争对手的心里话已经震耳欲聋:你辞啊,你倒是快辞啊!

如今看来,奥特曼回归是一个当事各方都能接受的结果。但最终会不会再次迎来反转,现在依旧充满变数,而最希望看到OpenAI剧情再反转的,除了吃瓜群众,恐怕就是竞争对手了。

也许尘埃落定时,谁对谁错已经没有意义,但可以预见的是,这件事将会对当前人工智能的行业格局产生巨大影响,并以其无与伦比的狗血程度,永久载入人工智能发展的史册。

运营|陈佳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OpenAI

  • 苹果公司据悉与OpenAI就iPhone生成式人工智能功能重启谈判
  • 科技早报 | 苹果正与OpenAI谈判在iOS中加入AI功能;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4月份游戏版号

微软

4.9k
  • 谷歌、微软财报亮眼,盘后股价飙升11%和4%,低费率的纳指100ETF(159660)大涨近2%,连续6日吸金!
  • 重磅数据出炉,标普500ETF(513500)规模超123亿元,微软业绩超预期,股价盘后一度涨近6%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反转接着反转,OpenAI内斗,微软赢麻了?

微软搅局、伊利亚反水、奥特曼大概率回归。

文|零态LT 吴狄

编辑|胡展嘉

OpenAI“宫斗大戏”最新反转又又又来了!

据美国福布斯新闻网报道,当地时间20日,美国OpenAI公司超过700名员工签署联名信,要求该公司董事会辞职。

信中称,除非董事会辞职并恢复前CEO山姆·奥特曼和前总裁格雷格·布罗克曼的职位,不然他们将加入微软的人工智能研究部门。据介绍,OpenAI的员工总数约为770名。

​▲图:网上公开的700多名员工联名信

700多名员工集体反水,要求董事会必须、马上、全体辞职,只为向一个被董事会刚刚开除人,讨一个公道。

这不是抖音都市剧,而是正在上演的一场“逼宫”闹剧。

两周前,OpenAI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伊利亚·苏茨克维在一次采访中深情地说,AI将不会让人失业。结果就在上周五,他的同事——OpenAI联合创始人、前CEO奥特曼毫无征兆的被突然开除了。

幕后的主导者虽然尚待查明,但该公司首席科学家伊利亚是“作案动机”最大的那个。

11月18日,奥特曼在告别发言中,将i love you all单独列为一行,从藏头诗的逻辑来看,首字母连起来刚好就是ILYA,矛头直指伊利亚。

这次,金主微软也没比奥特曼强多少,在决策将被执行的前几分钟才得到消息,导致微软CEO纳德拉整个周末都没顾上休息,一直在试图让奥特曼重回岗位。

然而,无论对奥特曼,还是开除他的董事会成员来说,他们中间的裂缝既然已经撕开,那么就算奥特曼最终回归,和董事会的关系也会变得无比微妙。

一个集体,却再也无法成为一个整体。

既不能放奥特曼单飞,又临时在微软找不到合适位置,逼得纳德拉最终在11月20日,发文表示“先让奥特曼来微软,负责一个新的高级人工智能团队”。

往好的方面想,微软即将拥有一个全新的“OpenAI”,还不是二手的,而且更听话。但实际情况是,微软估计已经在心里把难听的话都想了一遍。

▲图:纳德拉声明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

谁能想到,OpenAI内斗还在继续!

从11月20日开始,陆续有员工公开表示反对此次决策,当天就有500多名员工签署联名信,要求OpenAI董事会集体辞职,并重新聘请奥特曼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截至目前,签名人数已超过700名。这剧情可真是一天三折,作为一家AI公司,公司内部无心搞科研,全员上演宫斗剧,这就很离谱。

此外,签署联名信的员工还称,他们辞职后会追随奥特曼前往微软任职。

OpenAI内斗,微软赢麻了?

面对此次内斗,有人认为“胳膊拧不过大腿”,也有人认为“资本不会战胜人民群众的力量”。其实,如果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不如问问ChatGPT吧。

与此同时,一度被指控为幕后黑手的伊利亚,却突然角色转换成了污点证人。根据最新消息,有知情人表示,伊利亚向员工给出了两个董事会开除奥特曼的理由:一个理由是,据说奥特曼把同一个项目交给了两名不同的员工;另一个理由是,对同一名员工,奥特曼给了两位董事会成员不同评价。

这个伊利亚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能掀起如此大的浪涛?

1、举世无双的“不知名”AI专家

如果把OpenAI比作一个军团,奥特曼负责对外征战,那么伊利亚就是负责制造装备和弹药。

作为OpenAI首席科学家,伊利亚眼神坚定,发量稀疏,经常板着脸目视前方,似乎脑子里有一颗不停运转的GPU。谈到AI相关的问题,他可以滔滔不绝的讲上几个钟头,而对他不感兴趣的领域则表现的缺乏热情。

和耀眼的奥特曼相比,伊利亚在公众眼中就是一个小透明。如果不是此次“逼宫”行动,伊利亚很可能长期深居幕后而不为人知。

但在AI圈内,伊利亚的知名度不仅不低,甚至在某些技术人员心目中,奥特曼这种大学一年就辍学、长期做投资人、直到2019正式担任OpenAI CEO的人,顶多勉强算得上一名全职AI从业者,根本不能和科班出身的伊利亚相比。

伊利亚师从人工智能三巨头之一的Geoffrey Hinton,在2012年和导师Hinton、同学Alex Krizhevsky一起,提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卷积神经网络AlexNet,直接引燃了后续深度学习大爆发。

此后几乎每一次的AI浪潮中,如战胜柯洁的AlphaGo,引爆AI作画热潮的DALL-E,全民追捧的GPT…伊利亚都功不可没。

马斯克将OpenAI成功的关键归因于伊利亚。

马斯克声称,在他还是OpenAI创始团队成员时,为了抢夺伊利亚,他和谷歌旗下DeepMind创始人戴密斯·哈萨比斯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期间伊利亚一直摇摆不定,但最终还是被他拉入了OpenAI的阵营,马斯克也将整个过程形容为最艰难的“挖人战”之一。

奥特曼对伊利亚的评价同样很高,称其为举世无双、无可替代的OpenAI首席科学家。

同样是曾经的同事,马斯克和奥特曼的分手闹得很不愉快,但对伊利亚态度友善,经常在评论区和伊利亚互动,尽管大部分时间都得不到对方的回应,马斯克依然乐此不疲地想引起对方的注意。当被问到对伊利亚的看法时,马斯克说他是人类里面好的那一个,聪明且有一副好心肠。

而这样一个“好心人”,正在成为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高情商的说法建议他先去读一读爱德华·鲁瓦克的《完全政变手册》;低情商的说法则直接开喷:愚蠢、疯狂、傻。

狂热的网友甚至跑到伊利亚的视频下骂他,还迁怒于被提名的新CEO,认为其远不及奥特曼和临时CEO米拉。

这么牛的顶级科学家,为何会遭受落得如此处境?

2、不得人心的好心人

因为,虽然董事会成功赶走了奥特曼,同时也引发了一波离职潮。

数十名员工,包括OpenAI联合创始人、前董事长兼总裁Greg Brockman,GPT-4负责人兼OpenAI研究总监Jakub Pachocki、人工智能风险评估团队负责人Aleksander Madry和开源基线研究员Szymon Sidor等核心成员,当即愤而离开。

而被任命临时顶替奥特曼职位的现任CTO米拉,随后发布了一条只有一句话的动态“没了自己的人民,OpenAI啥也不是”,表达对本次决策的不满。在米拉的带头下,OpenAI团队十多名成员集体发布同样的内容,奥特曼进行转发并附上了❤️。

▲图:奥特曼为同事点赞

毫无疑问,那些已经离职的科学家,是OpenAI亲自为竞争对手送去的生力军;而留在OpenAI的员工,也无法心安理得继续将自己的理想,寄托于一家如此“任性”的公司。

显然董事会没有预料到这样的结果,以至于伊利亚被迫无奈站出来公开道歉,表示无意伤害公司(指大量员工尤其是核心人员离职),并将倾其所有让公司团结起来。

▲图:奥特曼转发伊利亚的道歉

公司确实团结起来了,只不过是团结起来要求董事会立刻全体辞职。

超过700名员工声称,OpenAI必须召回奥特曼,否则就给董事会表演一个集体跳槽到微软,而微软似乎也很配合。

同时,伊利亚确实也实现了他的承诺,因为,他是第十二个签署该公开信的。不仅如此,他还发表了强硬的声明,表示如果董事会不收回决议,他将辞职。毫不夸张的说,伊利亚一旦辞职,OpenAI很可能也将因此画上句号。

剧情的发展再一次扑朔迷离起来,人们此前的看法开始出现一些动摇。有人觉得,伊利亚这么用力的表态,幕后黑手一定不是他了;但我认为,就目前的证据来看,伊利亚的嫌疑还没洗清。

没有消除嫌疑的伊利亚

6月5日,伊利亚和奥特曼罕见地,同时出席了特拉维夫大学的采访。

整个采访过程中,两个人各讲各话,并没有太多的互动。奥特曼表现和很平常没什么两样,而伊利亚的表现,正如下面评论所说,显得有些“强硬、心不在焉”,和平时视频中的表现判若两人。

当被问到为什么加入OpenAI时,伊利亚表示源自奥特曼的一封邮件。信中,奥特曼说自己和一些很酷的家伙组了个局,邀请伊利亚过来。伊利亚觉得很好奇,就去了。

但伊利亚用了cold email这个术语。这个词通常用于电子营销行为中,指的是向不熟悉、甚至是陌生人发送邮件,并期望获得对方的回复。采访一开始,伊利亚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显了。

尽管很多人认为,奥特曼和伊利亚的决裂,是因为两人走向了不同的阵营。

奥特曼是“有效加速主义”,而伊利亚是“超级对齐主义”。但实际上,两人之间的共识远大于分歧。但不要小瞧分歧,套用伊利亚在节目中的一句话来形容,大概就是5%的差异。

这5%至关重要。到了奥特曼和伊利亚这个级别,为了消除这5%的差异而做出极端的决策,不是不可能。

在解释为什么钱多、模型大、资源广的大厂没搞成生成式AI,却被小小的OpenAI搞定、使其一跃成为业界领袖的原因时,两个人都提到了信念。但伊利亚口中的信念,更确切的说,是信仰。他强调AI发展的快慢,取决于信念有多坚定:“这话听起来像是个玩笑,但并不是!你越坚信,AI的进展就越大”,讲到激动处,伊利亚攥紧了拳头。

而奥特曼本质上是个商人,对AI充满了乐观,认为AI终将走向美好的明天;而伊利亚则对AI安全充满忧虑,计划在未来4年用20%的算力,让AI在价值观、情感、伦理等层面和人类“对齐”,以防超越人类智能的AI脱离人类控制,变成像黑客帝国中Matrix一样的存在。

种种迹象表明,伊利亚对奥特曼的不满,已经积累很久了。

或许,伊利亚最大的不满,源自于驾驭OpenAI的是一个商人,而非科学家。

这场闹剧显然还会继续发展下去,但奥特曼回归的可能性正在逐渐加码。

因为,如果奥特曼真的加入微软,这700员工就“不得不”跟着一起跳槽。虽然微软表示已经有新的高级人工智能项目,但事发这么突然,要一下子安置这么多员工也是件头疼的事。

更关键的是,伊利亚也不得不跟着一起辞职。

可想而知,此时竞争对手的心里话已经震耳欲聋:你辞啊,你倒是快辞啊!

如今看来,奥特曼回归是一个当事各方都能接受的结果。但最终会不会再次迎来反转,现在依旧充满变数,而最希望看到OpenAI剧情再反转的,除了吃瓜群众,恐怕就是竞争对手了。

也许尘埃落定时,谁对谁错已经没有意义,但可以预见的是,这件事将会对当前人工智能的行业格局产生巨大影响,并以其无与伦比的狗血程度,永久载入人工智能发展的史册。

运营|陈佳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