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人工智能的第一场“宫斗”大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人工智能的第一场“宫斗”大戏

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那你是谁?

文|BT财经数据通  张津京 

从上周六开始,关于ChatGPT以及母公司OpenAI控制权的宫斗大戏,于昨天落下了帷幕。

当地时间周五,突发的一则新闻炸醒了很多关心科技圈人士的美梦。OpenAI的创始人也是ChatGPT之父,山姆·奥特曼,居然被OpenAI的董事会解雇,并除去了CEO和联合创始人的职位。

而且整个OpenAI清除奥特曼的行为是在非常粗暴的环境下诞生,所有的过程仅是口头和邮件通知。

根据奥特曼密友,也是OpenAI前总裁格雷格·布洛克曼在推特上的讲述,11月16日晚,山姆.奥特曼收到OpenAI首席科技家伊利亚·萨斯克韦尔的短信,邀请其第二天中午参加一个Google Meet会议,除了格雷格之外,整个董事会成员都在场,伊利亚告知奥特曼他被解雇的消息。随后,格雷格也被邀请参加了一个Google Meet会议,他被告知他将被从董事会除名,但鉴于他对于OpenAI公司的重要性,仍保留他的职位。

OpenAI在博客中表示:“董事会经过深思熟虑的审查程序后,开除奥特曼。董事会审查程序得出的结论是,他在与董事会的沟通中始终不坦诚,阻碍了董事会履行职责的能力。董事会不再相信他有能力继续领导OpenAI。” 并且,OpenAI正在寻找长期继任者,过渡期间则由CTO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临时接任。

然后,这场风波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蔓延开来,情节激荡让吃瓜群众应接不暇。

反转到反转

周五奥特曼被开除,其实不是这件事最让人担心。因为奥特曼的强大号召力和他一手建起OpenAI的伟大功绩,让他在公司具备了超大的影响力,并有一群核心的研发人员愿意追随他的脚步。

于是人们发现在奥特曼被解雇的24小时之内,包括OpenAI研究主管、风险预测主管等核心研发管理岗位和相关团队近40名核心工程师纷纷宣布离职。

这一下子把推动奥特曼离职的OpenAI首席科学家伊利亚弄懵了。据相关人士透露,目前可以确认,现已离职的这40名工程师,绝大多数都是OpenAI最核心的研发人员。他们的离职不仅仅是个人职业生涯变动这么简单。

据说目前OpenAI内部近20个项目研发停滞,甚至有的研发小组集体离职。

这还不是伊利亚遇到最严重的打击。

不为人知的是,奥特曼在OpenAI的定位是管理者和首席产品经理与首席融资官。换句话说,所有的产品研发是通过他这里部署和执行的,对外的融资也是奥特曼全力去维持的。

甚至很多后续签约的投资完全是投资给奥特曼本人的。

于是伊利亚作为首席科学家,鼓动董事会作出解聘奥特曼的决定,让很多刚刚签约完成的投资人异常愤怒。原本伊利亚以为投资人看中的是OpenAI乃至ChatGPT的发展前景,高管的变动不会影响已经落实的投资。

但据实际情况显示,已经有投资方明确通知OpenAI在11月底即将进行的融资款发放将暂缓。

这成为压倒整个事件的最后一棵稻草。

作为OpenAI最大的投资方和扶持者,微软的态度非常绝妙。一方面,有知情人士表示,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一直与奥特曼保持联系,并承诺无论他下一步采取什么措施,都会支持他。另一方面,有意思的是微软又拒绝了其他投资人要求直接向OpenAI董事会施压的建议。

这些压力扑面而来,让一贯不准备在周末加班的美国人,不得不紧急提升自己的办公效率。OpenAI的董事会在周日又紧急向奥特曼发送了邀请,希望他于19日,也就是周日前来OpenAI的董事会详谈重任CEO事宜。

在19日清晨,奥特曼信心满满地发布了一个推特。在配发的图中,他佩戴了OpenAI的“访客名签”,表示这是自己用“访客”的身份来拜访OpenAI。这组照片背后,凸显着奥特曼心理上具备的优势。

然后谈判细节不得而知,但双方肯定非常激烈,条件差距很大。伊利亚在晚上不得不发布讲话表明,与奥特曼的谈判破裂,他将不会回到OpenAI担任CEO。

同时奥特曼宣布,自己会成立一家新公司来继续AI方面的研究和产品的开发。然后就在19日当晚,OpenAI剩余不多的核心研发工程师也几乎全部递交了辞呈,而且已经有更多的员工在推特等社交媒体发文威胁,如果奥特曼不复职,他们也将离开。

紧接着就是美国当地周一上班,微软迅速发表声明,将聘任奥特曼和OpenAI前总裁布洛克曼领导一个新的高级人工智能研究团队,为这个动荡不安的周末画上句号。

这场人工智能领域最引人关注的宫斗大戏,就此落下帷幕。

为什么是奥特曼出局?

这件事情让很多熟悉公司架构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按照传统公司的构成,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一般会在董事会拥有绝对的控制和投票权,哪怕股份不够,但投票权一定会压倒多数,保证自己的权威。

但很好玩的是,正是对这种权威的公司架构不满意,想挑战权威的奥特曼和伊利亚在创造OpenAI这家公司的时候,就为他匹配了一个非常奇葩的管理模式和董事会。

因为最早OpenAI作为一个非盈利公司注册,主要是接受捐款进行人工智能方面的研发。所以董事会重要的职责其实是审批相关研究的项目可行性,并对此进行拨款和管理相关研究项目的进度。

为了让这种工作推动的顺利,并摆脱所有捐款人的影响,在奥特曼和伊利亚的推动下,整个OpenAI设立了一个脱离股权架构的非盈利性董事会。

根据公司章程,只有少数董事会成员可以在某个时候拥有公司的财务股份。而作为创始人,奥特曼本人在公司中没有任何股权,一开始他只是想利用这种方式表明自己跟传统企业理论的切割,但其实这进一步削弱了他在董事会中的影响力。

然而在非盈利公司时代,这种董事会可以完全从专业性角度出发决策,反而大大加快了公司发展的速度。

但在GPT3.0出现之前,之前硅谷各位大佬捐赠的研究资金已经不够用了,OpenAI准备开始进行商业化的融资。为了迎合投资人的入股需求,OpenAI设立了一家盈利性的子公司,以便承接融资和投资人的股权。但这家子公司是完全由OpenAI董事会直接管理。

这意味着,哪怕微软作为OpenAI最大的金主,前后投入了将近130亿美元的巨资,但它也只占到这家盈利性子公司49%的股权,并不可能像OpenAI的董事会派出任何一名董事,也不具备在OpenAI任何事务上的投票权。

这种奇葩的管理模式,一方面摒除了所有投资人对OpenAI日常业务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将所有商业化事件规范到这一家商业子公司的范围内,可以保证所有投资人分享商业营收的红利。曾经被奥特曼认为是自己在商业设计领域的一个创举。

然后这种被奥特曼认为简直“太棒了”的架构,虽然屏蔽了所有投资人对OpenAI日常工作的指手画脚,但也在OpenAI这个奇葩董事会想把奥特曼清理出局的时候,无法施加真正的压力。

某种程度上,OpenAI的董事会更像是一群科学家坐在一起研究某项事件时的讨论组,所有人都有相关的票权,每人一票,超过半数即可推动决议的生成。而奥特曼被逼离职的相关决议,就是在董事会以4:2的方式通过。

大概率估计,那两张反对票可能就是奥特曼和他的总裁投下的。而这种脱离公司股权和经营利益的董事会架构以及投票权设定,最终让自诩最懂经济的科学家奥特曼,吃了最大的亏。

微软扮演什么角色?

其实微软在这件事情中的角色,引人深思。

一方面微软,一直通过各种方式向奥特曼表达着自己的支持,并承诺他做任何决定都会得到微软全力的扶持。另一方面,微软并没有像其他人预想的那样对OpenAI的董事会施压,甚至相关的表述都没有做出过。

而在OpenAI跟奥特曼的谈判破裂后几个小时,微软就成功与奥特曼达成了合作协议,并正式邀请他加入微软。

这似乎终结了这场大戏。

但更精彩的其实还正在发生中。

周一晚间,OpenAI的700多位员工中有505位,一起签署联名信,明确表示董事会解雇奥特曼以来的行为危及公司,被视为并不再有能力履行责任。联名信的结尾,这500多名员工说他们全都得到了微软的承诺,可以无缝跳槽到微软为奥特曼成立的新公司,他们都愿意追随过去,除非董事会全体辞职,并恢复奥特曼的一切职务。

在社交网络上,大把OpenAI员工都在发送同一条信息:OpenAI is nothing without its people(意思为:没了员工的OpenAI啥也不是)。

从现在这封公开信可以看出,绝大多数OpenAI的员工可能都将平移到微软为奥特曼成立的新公司。而微软不费一兵一卒,就将实现挖空OpenAI,并重建一个在微软体系下ChatGPT的事实。

实际上微软看似是OpenAI最大的赞助人,但其实在OpenAI推动ChatGPT商业化之后,微软也成为OpenAI最大的竞争者。

对于OpenAI来说,当下必须实现自己商业化的闭环是重中之重。哪怕微软给的相关投资,也是有很多条件才能启动;而在上半年刚刚完成的最新一轮百亿美元融资,微软的份额已经降到了最低,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外在投资基金的热钱涌入。

这其实从另一个方向说明,很多微软的投资现在根本动不了,OpenAI只能另寻他路。

另一方面,商业化的势在必行,原因就在于OpenAI的资源越来越不够用。年初刚刚上线,日活超1亿甚至近10亿的规模,OpenAI都没有发生ChatGPT频繁宕机的行为。但到了最近,ChatGPT的周活在1亿左右,宕机却频繁发生。

这固然有之前发售的Plus用户,大部分都是重度使用者带来资源耗费的因素,当然也跟OpenAI开始将大量算力用作ChatGPT进一步的发展有关。

但这样的事实背后就是资源不够用,而资源必须依靠资金的投入来解决。所以11月6日奥特曼发布的一系列产品,与其说是ChatGPT的进化,不如说是ChatGPT为商业化准备的各种可行方案。

但很可惜的是,这些方案中很大部分是与微软的相关产品在微软体系下的定义相冲突。而且OpenAI很多对外提供的服务是架构在微软云的基础上,当然微软也必须从内部调取OpenAI的接口更多的展示给用户,这两方实际上都有着互相依存的关系。

但微软对OpenAI相关服务的定义和价格早已确认,Office365和Windows即将整合相关的能力推出。

就在这样的节骨眼上,OpenAI发生了宫斗大戏。而山姆·奥特曼的离开并带领几乎最核心的研发团队加盟微软,会迅速让微软掌握ChatGPT核心的技术和能力,并在微软体系下建出另外一个ChatGPT。

这对微软来说就是形成一个自洽的商业和技术闭环,不再各种相关业务需要寻求OpenAI的支持。

也许这才是微软的态度,如此微妙的重要原因。

ChatGPT未来会咋样?

作为大模型的应用开创者, ChatGPT一直被视为美国技术发展的一个标杆。

但其实从奥特曼开始,所有的OpenAI高管都后悔一件事,就是在ChatGPT刚刚上线的时候,他们急于商业化推出一个月费20美元的Plus套餐。

因为这种接口的套餐不限制调取的次数和能力,使用时所有的用户都可以频繁使用相关能力,虽然在人数少的时候是吸引市场的一个利器,但是到现在固定的应用数量增长,让OpenAI对这种低价值客户却高中度使用的状态非常无奈。

这让OpenAI无法把更多的算力用于服务更具收入价值的客户。

某种程度上,这种矛盾可能才是这场宫斗出现的一个导火索。现在OpenAI任命了一位从视频流媒体网站Twitch出来的新CEO,一个商业上的天才入驻OpenAI,其实结果已经说明了一切。

当然伴随着奥特曼的离开,可能很多融资的协议会暂停或无法继续维持。这必然逼迫OpenAI的董事会更多关注商业造血行为,有可能会在Plus套餐的上面做文章,大幅拉升相关的费用,以便屏蔽掉绝大多数薅羊毛的玩家。

这是商业逻辑,不是社会道德。

另外OpenAI有可能会让ChatGPT的功能,更多向大客户倾斜,甚至会让ChatGPT能力分成三六九等,根据付费的标准不同提供不同的能力。

这些动作都是猜测,但建立在OpenAI需要快速在商业上实现收支平衡的基础上,有可能成为他们的选择。

而现在这种低费用玩家占多数的局面,很有可能会平移到微软的相关产品上。因为对于OpenAI最担心的算力和基础设施费用,微软已经建立了庞大的云服务可以分摊。

微软需要的实际上是利用这种武器,快速将同等类型的服务在微软这样的理念普及开来。而相关大批量调用产生的数据,可以更快加速微软版ChatGPT的进化。

所以很有可能OpenAI未来会推动ChatGPT越来越精品化,而微软引入奥特曼建立的新公司,则会把微软版的ChatGPT改成一个普及的渠道。

这两者将在商业上完美实现互补。

这可能就是这场宫斗大戏最后的结局。

现在最炸裂的消息是,那封直指OpenAI董事会的联名信,推动这件事情发生的OpenAI首席科学家伊利亚也签署了。并且在周一的晚上,伊利亚发了一条推文,说对自己参与董事会的行为深表遗憾,他从来没有想过要伤害OpenAI,也将尽一切努力重新团结所有人。

而这篇推文得到了奥特曼的三颗小红心推荐。

也许,这件事情可能还有后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OpenAI

  • 科技早报 | 苹果正与OpenAI谈判在iOS中加入AI功能;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4月份游戏版号
  • OpenAI:已对ChatGPT错误率升高的问题实施修复

微软

4.9k
  • 谷歌、微软财报亮眼,盘后股价飙升11%和4%,低费率的纳指100ETF(159660)大涨近2%,连续6日吸金!
  • 重磅数据出炉,标普500ETF(513500)规模超123亿元,微软业绩超预期,股价盘后一度涨近6%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人工智能的第一场“宫斗”大戏

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那你是谁?

文|BT财经数据通  张津京 

从上周六开始,关于ChatGPT以及母公司OpenAI控制权的宫斗大戏,于昨天落下了帷幕。

当地时间周五,突发的一则新闻炸醒了很多关心科技圈人士的美梦。OpenAI的创始人也是ChatGPT之父,山姆·奥特曼,居然被OpenAI的董事会解雇,并除去了CEO和联合创始人的职位。

而且整个OpenAI清除奥特曼的行为是在非常粗暴的环境下诞生,所有的过程仅是口头和邮件通知。

根据奥特曼密友,也是OpenAI前总裁格雷格·布洛克曼在推特上的讲述,11月16日晚,山姆.奥特曼收到OpenAI首席科技家伊利亚·萨斯克韦尔的短信,邀请其第二天中午参加一个Google Meet会议,除了格雷格之外,整个董事会成员都在场,伊利亚告知奥特曼他被解雇的消息。随后,格雷格也被邀请参加了一个Google Meet会议,他被告知他将被从董事会除名,但鉴于他对于OpenAI公司的重要性,仍保留他的职位。

OpenAI在博客中表示:“董事会经过深思熟虑的审查程序后,开除奥特曼。董事会审查程序得出的结论是,他在与董事会的沟通中始终不坦诚,阻碍了董事会履行职责的能力。董事会不再相信他有能力继续领导OpenAI。” 并且,OpenAI正在寻找长期继任者,过渡期间则由CTO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临时接任。

然后,这场风波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蔓延开来,情节激荡让吃瓜群众应接不暇。

反转到反转

周五奥特曼被开除,其实不是这件事最让人担心。因为奥特曼的强大号召力和他一手建起OpenAI的伟大功绩,让他在公司具备了超大的影响力,并有一群核心的研发人员愿意追随他的脚步。

于是人们发现在奥特曼被解雇的24小时之内,包括OpenAI研究主管、风险预测主管等核心研发管理岗位和相关团队近40名核心工程师纷纷宣布离职。

这一下子把推动奥特曼离职的OpenAI首席科学家伊利亚弄懵了。据相关人士透露,目前可以确认,现已离职的这40名工程师,绝大多数都是OpenAI最核心的研发人员。他们的离职不仅仅是个人职业生涯变动这么简单。

据说目前OpenAI内部近20个项目研发停滞,甚至有的研发小组集体离职。

这还不是伊利亚遇到最严重的打击。

不为人知的是,奥特曼在OpenAI的定位是管理者和首席产品经理与首席融资官。换句话说,所有的产品研发是通过他这里部署和执行的,对外的融资也是奥特曼全力去维持的。

甚至很多后续签约的投资完全是投资给奥特曼本人的。

于是伊利亚作为首席科学家,鼓动董事会作出解聘奥特曼的决定,让很多刚刚签约完成的投资人异常愤怒。原本伊利亚以为投资人看中的是OpenAI乃至ChatGPT的发展前景,高管的变动不会影响已经落实的投资。

但据实际情况显示,已经有投资方明确通知OpenAI在11月底即将进行的融资款发放将暂缓。

这成为压倒整个事件的最后一棵稻草。

作为OpenAI最大的投资方和扶持者,微软的态度非常绝妙。一方面,有知情人士表示,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一直与奥特曼保持联系,并承诺无论他下一步采取什么措施,都会支持他。另一方面,有意思的是微软又拒绝了其他投资人要求直接向OpenAI董事会施压的建议。

这些压力扑面而来,让一贯不准备在周末加班的美国人,不得不紧急提升自己的办公效率。OpenAI的董事会在周日又紧急向奥特曼发送了邀请,希望他于19日,也就是周日前来OpenAI的董事会详谈重任CEO事宜。

在19日清晨,奥特曼信心满满地发布了一个推特。在配发的图中,他佩戴了OpenAI的“访客名签”,表示这是自己用“访客”的身份来拜访OpenAI。这组照片背后,凸显着奥特曼心理上具备的优势。

然后谈判细节不得而知,但双方肯定非常激烈,条件差距很大。伊利亚在晚上不得不发布讲话表明,与奥特曼的谈判破裂,他将不会回到OpenAI担任CEO。

同时奥特曼宣布,自己会成立一家新公司来继续AI方面的研究和产品的开发。然后就在19日当晚,OpenAI剩余不多的核心研发工程师也几乎全部递交了辞呈,而且已经有更多的员工在推特等社交媒体发文威胁,如果奥特曼不复职,他们也将离开。

紧接着就是美国当地周一上班,微软迅速发表声明,将聘任奥特曼和OpenAI前总裁布洛克曼领导一个新的高级人工智能研究团队,为这个动荡不安的周末画上句号。

这场人工智能领域最引人关注的宫斗大戏,就此落下帷幕。

为什么是奥特曼出局?

这件事情让很多熟悉公司架构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按照传统公司的构成,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一般会在董事会拥有绝对的控制和投票权,哪怕股份不够,但投票权一定会压倒多数,保证自己的权威。

但很好玩的是,正是对这种权威的公司架构不满意,想挑战权威的奥特曼和伊利亚在创造OpenAI这家公司的时候,就为他匹配了一个非常奇葩的管理模式和董事会。

因为最早OpenAI作为一个非盈利公司注册,主要是接受捐款进行人工智能方面的研发。所以董事会重要的职责其实是审批相关研究的项目可行性,并对此进行拨款和管理相关研究项目的进度。

为了让这种工作推动的顺利,并摆脱所有捐款人的影响,在奥特曼和伊利亚的推动下,整个OpenAI设立了一个脱离股权架构的非盈利性董事会。

根据公司章程,只有少数董事会成员可以在某个时候拥有公司的财务股份。而作为创始人,奥特曼本人在公司中没有任何股权,一开始他只是想利用这种方式表明自己跟传统企业理论的切割,但其实这进一步削弱了他在董事会中的影响力。

然而在非盈利公司时代,这种董事会可以完全从专业性角度出发决策,反而大大加快了公司发展的速度。

但在GPT3.0出现之前,之前硅谷各位大佬捐赠的研究资金已经不够用了,OpenAI准备开始进行商业化的融资。为了迎合投资人的入股需求,OpenAI设立了一家盈利性的子公司,以便承接融资和投资人的股权。但这家子公司是完全由OpenAI董事会直接管理。

这意味着,哪怕微软作为OpenAI最大的金主,前后投入了将近130亿美元的巨资,但它也只占到这家盈利性子公司49%的股权,并不可能像OpenAI的董事会派出任何一名董事,也不具备在OpenAI任何事务上的投票权。

这种奇葩的管理模式,一方面摒除了所有投资人对OpenAI日常业务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将所有商业化事件规范到这一家商业子公司的范围内,可以保证所有投资人分享商业营收的红利。曾经被奥特曼认为是自己在商业设计领域的一个创举。

然后这种被奥特曼认为简直“太棒了”的架构,虽然屏蔽了所有投资人对OpenAI日常工作的指手画脚,但也在OpenAI这个奇葩董事会想把奥特曼清理出局的时候,无法施加真正的压力。

某种程度上,OpenAI的董事会更像是一群科学家坐在一起研究某项事件时的讨论组,所有人都有相关的票权,每人一票,超过半数即可推动决议的生成。而奥特曼被逼离职的相关决议,就是在董事会以4:2的方式通过。

大概率估计,那两张反对票可能就是奥特曼和他的总裁投下的。而这种脱离公司股权和经营利益的董事会架构以及投票权设定,最终让自诩最懂经济的科学家奥特曼,吃了最大的亏。

微软扮演什么角色?

其实微软在这件事情中的角色,引人深思。

一方面微软,一直通过各种方式向奥特曼表达着自己的支持,并承诺他做任何决定都会得到微软全力的扶持。另一方面,微软并没有像其他人预想的那样对OpenAI的董事会施压,甚至相关的表述都没有做出过。

而在OpenAI跟奥特曼的谈判破裂后几个小时,微软就成功与奥特曼达成了合作协议,并正式邀请他加入微软。

这似乎终结了这场大戏。

但更精彩的其实还正在发生中。

周一晚间,OpenAI的700多位员工中有505位,一起签署联名信,明确表示董事会解雇奥特曼以来的行为危及公司,被视为并不再有能力履行责任。联名信的结尾,这500多名员工说他们全都得到了微软的承诺,可以无缝跳槽到微软为奥特曼成立的新公司,他们都愿意追随过去,除非董事会全体辞职,并恢复奥特曼的一切职务。

在社交网络上,大把OpenAI员工都在发送同一条信息:OpenAI is nothing without its people(意思为:没了员工的OpenAI啥也不是)。

从现在这封公开信可以看出,绝大多数OpenAI的员工可能都将平移到微软为奥特曼成立的新公司。而微软不费一兵一卒,就将实现挖空OpenAI,并重建一个在微软体系下ChatGPT的事实。

实际上微软看似是OpenAI最大的赞助人,但其实在OpenAI推动ChatGPT商业化之后,微软也成为OpenAI最大的竞争者。

对于OpenAI来说,当下必须实现自己商业化的闭环是重中之重。哪怕微软给的相关投资,也是有很多条件才能启动;而在上半年刚刚完成的最新一轮百亿美元融资,微软的份额已经降到了最低,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外在投资基金的热钱涌入。

这其实从另一个方向说明,很多微软的投资现在根本动不了,OpenAI只能另寻他路。

另一方面,商业化的势在必行,原因就在于OpenAI的资源越来越不够用。年初刚刚上线,日活超1亿甚至近10亿的规模,OpenAI都没有发生ChatGPT频繁宕机的行为。但到了最近,ChatGPT的周活在1亿左右,宕机却频繁发生。

这固然有之前发售的Plus用户,大部分都是重度使用者带来资源耗费的因素,当然也跟OpenAI开始将大量算力用作ChatGPT进一步的发展有关。

但这样的事实背后就是资源不够用,而资源必须依靠资金的投入来解决。所以11月6日奥特曼发布的一系列产品,与其说是ChatGPT的进化,不如说是ChatGPT为商业化准备的各种可行方案。

但很可惜的是,这些方案中很大部分是与微软的相关产品在微软体系下的定义相冲突。而且OpenAI很多对外提供的服务是架构在微软云的基础上,当然微软也必须从内部调取OpenAI的接口更多的展示给用户,这两方实际上都有着互相依存的关系。

但微软对OpenAI相关服务的定义和价格早已确认,Office365和Windows即将整合相关的能力推出。

就在这样的节骨眼上,OpenAI发生了宫斗大戏。而山姆·奥特曼的离开并带领几乎最核心的研发团队加盟微软,会迅速让微软掌握ChatGPT核心的技术和能力,并在微软体系下建出另外一个ChatGPT。

这对微软来说就是形成一个自洽的商业和技术闭环,不再各种相关业务需要寻求OpenAI的支持。

也许这才是微软的态度,如此微妙的重要原因。

ChatGPT未来会咋样?

作为大模型的应用开创者, ChatGPT一直被视为美国技术发展的一个标杆。

但其实从奥特曼开始,所有的OpenAI高管都后悔一件事,就是在ChatGPT刚刚上线的时候,他们急于商业化推出一个月费20美元的Plus套餐。

因为这种接口的套餐不限制调取的次数和能力,使用时所有的用户都可以频繁使用相关能力,虽然在人数少的时候是吸引市场的一个利器,但是到现在固定的应用数量增长,让OpenAI对这种低价值客户却高中度使用的状态非常无奈。

这让OpenAI无法把更多的算力用于服务更具收入价值的客户。

某种程度上,这种矛盾可能才是这场宫斗出现的一个导火索。现在OpenAI任命了一位从视频流媒体网站Twitch出来的新CEO,一个商业上的天才入驻OpenAI,其实结果已经说明了一切。

当然伴随着奥特曼的离开,可能很多融资的协议会暂停或无法继续维持。这必然逼迫OpenAI的董事会更多关注商业造血行为,有可能会在Plus套餐的上面做文章,大幅拉升相关的费用,以便屏蔽掉绝大多数薅羊毛的玩家。

这是商业逻辑,不是社会道德。

另外OpenAI有可能会让ChatGPT的功能,更多向大客户倾斜,甚至会让ChatGPT能力分成三六九等,根据付费的标准不同提供不同的能力。

这些动作都是猜测,但建立在OpenAI需要快速在商业上实现收支平衡的基础上,有可能成为他们的选择。

而现在这种低费用玩家占多数的局面,很有可能会平移到微软的相关产品上。因为对于OpenAI最担心的算力和基础设施费用,微软已经建立了庞大的云服务可以分摊。

微软需要的实际上是利用这种武器,快速将同等类型的服务在微软这样的理念普及开来。而相关大批量调用产生的数据,可以更快加速微软版ChatGPT的进化。

所以很有可能OpenAI未来会推动ChatGPT越来越精品化,而微软引入奥特曼建立的新公司,则会把微软版的ChatGPT改成一个普及的渠道。

这两者将在商业上完美实现互补。

这可能就是这场宫斗大戏最后的结局。

现在最炸裂的消息是,那封直指OpenAI董事会的联名信,推动这件事情发生的OpenAI首席科学家伊利亚也签署了。并且在周一的晚上,伊利亚发了一条推文,说对自己参与董事会的行为深表遗憾,他从来没有想过要伤害OpenAI,也将尽一切努力重新团结所有人。

而这篇推文得到了奥特曼的三颗小红心推荐。

也许,这件事情可能还有后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