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周星驰的方式讲一个王家卫的故事,这是张嘉佳执导《摆渡人》的初心,不过遗憾的是,张嘉佳不是周星驰也不是王家卫,从目前的口碑来看,这位新人导演并没有讲好这个自己小说里的故事。
自上周五上映以来,《摆渡人》首周票房为2.8亿元,截至目前上映6天的票房为3.44亿元。单从票房上来看,已经超越了在其之前上映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和《血战钢锯岭》,但该片的口碑却无法与前两部相比。在豆瓣上,截至12月27日,4万多人给出的评分为4.3分,超过40%的人甚至给出了一星的评价。
正在人们为《摆渡人》的极端差评感到惊愕之时,豆瓣疑似为其恶意刷一星事件再次掀起轩然大波。有影迷质疑,《摆渡人》23号凌晨开始公映,影片长达128分钟,可在第一场还未结束放映之时,豆瓣上就出现了上千个一星评分,影片疑似惨遭水军恶意攻击。更为蹊跷的是,一些高权限真实账号的4星、5星的好评“被”消失,1星却完整被保留,共有200-300条电影评论被清理且封号。
有影评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摆渡人》的分数明显不正常,很多人都是刚刚注册的新手,一开场分数就打下来了。豆瓣对于刚注册的账号,不管是几颗星都有可能不被系统认可,但这次不管谁打分都被认可了,这就说明很不正常。
12月28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刊载文章指出,豆瓣、猫眼等电影评分面临信任危机,恶评伤害电影产业。该文迅速引爆新一轮舆论,《摆渡人》的评分更是从白天的4.3分跌至晚间的3.8分。
面对差评,阿里影业官方微博28日回应称:尊重不喜欢的权力……恶意评论和差评是两回事,不客观和有恶意也有本质区别。于人多帮忙,于己多自省。这才是我们的第一步,路还很长。
1、1星差评来自何方?
随着三部国产贺岁档主打影片《长城》、《摆渡人》以及《铁道飞虎》纷纷陷入口碑差的舆论风波,12月28日人民日报转载中国电影报的《豆瓣电影评分,面临信任危机》一文指出,豆瓣、猫眼等电影评分面临信任危机,恶评伤害电影产业。
该文迅速引爆新一轮舆论,甚至激起豆瓣用户的不满和抗议,众多用户在未看影片的情况下直接对《摆渡人》打出1星差评,导致影片评分从白天的4.3分跌至晚间的3.8分。
从《摆渡人》评分的骤降以及部分网友的评价来看,豆瓣在给《摆渡人》的评分上确实有失公允,不过在此之前,影迷们的失望也是真实的。招致诸多差评的《摆渡人》,也许不是因为影片本身有多差,而是因为没有达到影迷们对经典再现的高期待。毕竟这是部有着“王家卫+梁朝伟+金城武”这一黄金组合的影片,而这三位搭档的上一部电影是1994年的《重庆森林》。
22年之后三位男神再聚首,粉丝们心中的期待自然非同一般。也因此,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句话,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影迷们对《摆渡人》的评价之中。不少影迷愤怒地给出一星并且哀叹,心疼梁朝伟和金城武,替他们感到不值。
另一方面则有张嘉佳的粉丝在其微博下留言,希望老张还是安心写文,电影的事留给专业的人去做,毕竟术业有专攻,没必要隐藏优势,非要用短板示人。
当张嘉佳在微博里写下《摆渡人》筹备三年,剧本易稿118次之时,普通大众的反应也许是精益求精和诚意满满,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就意味着不专业。
作家当导演,自然有天然优势,因为作家更能理解自己的作品,更能挖掘故事的深度,但同时也容易碰到文本转化为影像时的障碍。而张嘉佳文艺气息浓厚的小说语言把这一障碍无限放大了。
“离她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当她喝了酒的时候,我知道她心跳的速度”、 “时间一直走,没有尽头,只有路口”“ 真正屬於你的愛情不會是傷人的冰塊,而是一杯能溫暖你的熱茶”……这些书中的文字曾经打动无数张嘉佳的粉丝,但当它们被搬上屏幕,由梁朝伟作为贯穿全剧始终的旁白念出,怎么听都觉得尴尬。
这也成为影片最为人诟病的一点,生硬的鸡汤加上混乱的故事逻辑,将张嘉佳的导演水准推向风口浪尖。
一个作家想要转行做导演有多难?写而优则导的例子国内外皆有,但大部分跨界都难言成功。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自导自编自演的《忧国》因暴力血腥而备受争议,《肖申克的救赎》的作者及电影编剧斯蒂芬·金,也曾自编自导过一部科幻惊悚片《火魔列车》,但影片评价一般,被认为缺乏创意,故事不够吸引人。国内最受关注的要数韩寒和郭敬明,而后者导演的作品全部处于扑街状态。
2、《摆渡人》果真一无是处吗?
那么,除去对偶像过高期望的骤然落空而引起的巨大落差感,以及对略带矫情的鸡汤文的抵触感,《摆渡人》这部影片是否真的那么糟糕?
其实整部影片看下来,可以看出张嘉佳在努力贴合曾经《东成西就》里面的癫狂与胡闹,也会有一些让观众忍俊不禁的点。在豆瓣的评价中,影片渡人渡己的故事设定也引起了不少网友的感慨。
而且,虽然王家卫只是监制,但毕竟是王家卫监制,还是有不少细心的观众从摄影、灯光、美术等角度窥到了影片中王家卫式的美学色彩。
豆瓣用户LOOK认为,王家卫此次成功吸取了香港电影非常重要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用癫狂虐心的方式反向表达温情。在这种前提下那些鸡汤廉价的治愈效力其实已经成为了反讽力量。
也许这正是张嘉佳试图用周星驰的方式讲一个王家卫的故事的表现之一。而影片中小玉只敢用影子拥抱马力的卑微,毛毛和管春少年心性的日漫式演绎等情节令不少观众唏嘘不已。陈奕迅不逊于梁朝伟和金城武的高超演技以及杜鹃的惊艳、张榕容的可爱,都可谓本片的亮点。
3、阿里影业的得与失
作为阿里影业第一个公布的电影项目,《摆渡人》可以说是一次大胆的新手试水。而惨淡口碑也暴露出了阿里影业、淘票票在内的出品方在电影口碑营销和渠道维护方面的经验欠缺。
一个可以作为对别案例是,2016年春节档斩获33亿票房的《美人鱼》,在该部电影上映之初,包括豆瓣、百度贴吧、新浪微博在内的不少网络社区论坛都引起过质疑和论战。
当时许多声音质疑《美人鱼》结尾逻辑混乱、桥段低俗、根本不是适合作为家庭合家欢电影去观看,更有甚者还将其列为星爷最差的一部电影。但《美人鱼》的口碑很快得到扭转,大批的支持声音火速驰援,尽管在上映之初产生了两极分化的口碑,但该片依然吸引了大量观众走进电影院一探究竟,并创下了华语电影的票房纪录。
在如今众口难调的中国电影市场,有许多影片本身以外会影响票房的因素存在,口碑营销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在贺岁档、春节档等重要档期,面临前有狼后有虎,影片扎堆上映抢夺排片的时候尤其显得格外重要。
纵观此次《摆渡人》上映的时间,同档期的大片有《铁道飞虎》、还有早上映一周的《长城》和《罗曼蒂克消亡史》,竞争不可谓不激烈。而中国电影公司之间的竞争早已过了自耕自收的年代了,而是刺刀见红、寸土必争的惨烈环境。
作为一家2015年才正式运作的电影公司(2014年主要忙于收购和资产梳理),阿里影业可以说还是个电影行业的新兵。《摆渡人》作为其第一个启动的项目,一定程度上来讲,象征意义远远大过于实际意义。虽然口碑欠佳,但通过此次试水,也会让阿里影业将对国内的电影市场有个更清晰更准确的认知和判断。
抛开《摆渡人》以外,这两年阿里影业在电影发行和投资方面的运作却是值得称道的,不仅参与了《七月与安生》、《火锅英雄》、《追凶者也》、《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一系列票房或口碑不错的国产片,还先后投资了《碟中谍5》、《星际迷航3》、《忍者神龟2》等国际项目。
正如阿里影业28日在官微上表示的那样:于人多帮忙,于己多自省。这才是我们的第一步,路还很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