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化妆品界年度十大外企风云人物都有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化妆品界年度十大外企风云人物都有谁?

在中国本土化妆品企业加速崛起、中国消费升级的2016年,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的外资企业中国区掌门人,又放了哪些大招搅动着中国化妆品市场风云?

作者:甘露

在中国化妆品市场,外资企业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在盘完今年本土化妆品企业十大风云人物后,今天再一起看看,2016年,中国化妆品界十大外企风云人物都放了哪些大招?

作为多家全球日化巨头的第二大市场以及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之一,中国市场的战略意义毋庸置疑,任命一位“靠谱”的中国区掌门人更显得尤为关键。而无法拿捏好渠道特殊的中国市场,也成为这些外资巨头在中国频繁换帅的原因之一。

因此,能否把握“中国特色”并创新的吸引越来越挑剔的中国消费者,也成为衡量一位外资企业中国区将领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

而在中国本土化妆品企业加速崛起、中国消费升级的2016年,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的外资企业中国区掌门人,又放了哪些大招搅动着中国化妆品市场风云?

小编以“外资企业2016年在中国市场推出重大性战略以及其2016年在华业绩表现”作为评选标准选出十位入围“2016年化妆品界外企年度风云中国区掌门人”,据小编估算,今年他们在中国市场共计掘金近1000亿元!

1斯伯涵 欧莱雅中国CEO

上任时间:2016年2月

入围理由:积极创变 引领未来

全球最大化妆品集团欧莱雅今年2月25日宣布,其中国市场迎来了第三位首席执行官——斯伯涵(Stephane Rinderknech),接替贝瀚青成为中国市场“一把手”。

在欧莱雅公今年的财报中显示,2015年,欧莱雅中国市场销售总额达149.6亿元,较前年增长4.6%(除去汇率因素)。至此,中国市场超越法国,成为集团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但欧莱雅的目标是,将其打造成全球第一大市场,对于新任中国CEO来讲,这个目标极具压力。

斯伯涵于2001年加入欧莱雅,相继在日本和韩国负责高档化妆品业务,于2011年6月升任欧莱雅中国副总裁,并在2015年初执掌大众化妆品部。在接任欧莱雅中国CEO后,斯伯涵还将继续领导大众化妆品部。

新上任的斯伯涵已为续写欧莱雅中国辉煌的崭新篇章做好充分准备,他曾在上任后对媒体表示:“我将和团队并肩携手,不断适应来自消费者、渠道、接触点以及地域的千变万化,带领欧莱雅中国迈向全新高度,以最好的创新为中国消费者打造挚爱品牌。”

新官上任后的斯伯涵,今年的第一把火便是向中国市场引入新品牌,例如5月,欧莱雅集团将ROGER&GALLET(香邂格蕾)引入中国。9月,欧莱雅又正式宣告将淳萃(Ultra DOUX)引入中国。相对而言,淳萃的进驻,意义巨大,这是欧莱雅继2009年在中国首推巴黎欧莱雅洗发水搅局大众洗护发市场后,再次在洗护发领域有新动作。

当然,除了引进新品牌,斯伯涵今年5月还考察了中国百强名店——福建浓妆淡抹,倾听渠道商的声音,了解CS店消费者的需求和竞争对手品牌。

尽管刚刚接任欧莱雅中国区CEO不到一年,但斯伯涵已对中国市场了然于心。未来的欧莱雅中国,也更待他领航发力,为其创造更漂亮的业绩。

2马睿思 宝洁大中华区总裁

上任时间:2015年1月

入围理由:高端突围 业绩回暖

近年来宝洁高管的频繁出走与调任,总能抢占化妆品行业“头条”。

2015年1月1日起,从1987年就加入宝洁的马睿思 (Matthew Price)接替施文圣 (Shannan Stevenson)出任宝洁大中华区总裁一职,成为宝洁中国市场新掌门人。在担任大中华区总裁之前,马睿思担任过包括市场营销和综合管理等领域多种职务,并在西欧、东欧、中东、非洲等不同区域市场负责过多个不同品类的业务。

已主管中国市场两年的马睿思,其承受的压力应该不小,2016财年,宝洁在中国市场有机销售录得5%的跌幅,加之此前宝洁在中国出现的一系列战略失误,使其中国市场业绩屡屡受挫。

但令马睿思欣慰的是,今年10月底宝洁发布的2017财年第一财季财报显示,宝洁业绩终于回暖,品牌瘦身以及强化品牌之路政策初见成效,且财报中强调,该季度美容部门受益于SK-II的提振。其中SK-II在中国市场表现尤其抢眼,已在中国连续多个季度销售增幅高达20%。

高端品牌业绩虽然喜人,但2016年,曾经的护肤市场霸主玉兰油在中国市场依然呈现出难以挽回的下滑趋势。接下来,玉兰油将关闭在中国30%的专柜,以期在产品包装、美容顾问和柜台运营等方面降低成本。

作为宝洁集团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中国市场的作用毋庸置疑。最新一季的业绩回暖已经释放出宝洁销售正在积极增长的信号,居于宝洁最重要海外市场的核心领导地位的马睿思,能否带领宝洁在中国市场实现漂亮转身?小编拭目以待。

3藤原宪太郎 资生堂中国区总经理

上任时间:2015年11月

入围理由:改革创新 成效显著

2015年11月1日,已在资生堂工作24年的藤原宪太郎被任命为资生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这是2015年资生堂中国二度换帅。来自资生堂方面的信息显示,这位资生堂“老兵”海外工作经验丰富,且长于经营策略的制定和执行。

不过彼时,摆在藤原宪太郎面前的是其前任激进改革留下的“烂摊子”——资生堂中国市场业绩严重下滑且与渠道商关系十分“紧张”。

2016年,“新官”藤原宪太郎迅速在中国开启了一系列变革:高端品牌SHISEIDO更换Logo及升级柜台;高端定制级品牌IPSA(茵芙莎)中国首家全新形象概念店开进南京德基广场;对拥有15年历史的“泊美”进行大“革新”,更换产品包装、延伸产品线并优化柜台形象,以小清新的“Cosmetic Marche泊美鲜肌荟”品牌定位力求年轻化。

“很亲民、很接地气”,这是资生堂广西代理商聂峰辉给予藤原宪太郎的评价,彼时的藤原宪太郎刚刚用两天时间走访了广西第一化妆品连锁店惠之林。“这一年,他主动走访了很多市场,了解代理商与连锁店的需求,并提出了‘接力’一词来形容品牌方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这里的“接力”,聂峰辉的理解是,一个好产品需要找到好“选手”将其传递给消费者,这就需要产业链从上到下的默契配合。

一年的努力终见成效。根据资生堂集团最新发布的前三季度财报,中国区SHISEIDO、CPB、IPSA等高端品牌切实推动了销售额的增长,且个人护理品牌的电商销售增长十分显著,最终总销售额达885亿日元,同比增长16.7%;营业利润扭亏为盈,达到43亿日元,同比增加62亿日元。

且在藤原宪太郎的主导下,资生堂(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新办公楼于今年11月建成。这也意味着,资生堂已在中国形成能快速研发顾客高满意度产品的研发体制。

由此可见,这位助力资生堂在中国市场力挽狂澜的“新官”,也一定会带着这个日本化妆品巨头守住中国市场份额,并带领这家百年公司散发出更多青春活力。

4高祥钦 爱茉莉太平洋中国总裁

上任时间:2013年10月

入围理由:引领韩妆 狂奔三年

近十年来,爱茉莉太平洋在中国的销售额始终保持40%以上的年均增长。作为爱茉莉太平洋海外市场“重地”,为中国市场挑选一位“接地气”的管理“一把手”,要慎之又慎。

2013年10月,拥有超20年化妆品行业从业经验且曾就职于宝洁、雅诗兰黛等国际化妆品公司的高祥钦,出任爱茉莉太平洋中国总经理,2015年1月,又任爱茉莉太平洋中国总裁。与一般外资高管的拘谨不同,“接地气”是爱茉莉太平洋中国经销商给予高祥钦的评价。

在高祥钦担任爱茉莉太平洋中国市场“一把手”的这三年里,也恰是爱茉莉太平洋“疯狂”发展的三年。有业内人士曾做出预计,2015年爱茉莉太平洋在华总销售额应该超过40亿元,而这一数字已经较其2013年3387亿韩元(约合2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数字完成了翻番。相较之下,包括欧莱雅、资生堂等外资巨头2015年在华销售增速已跌至个位数甚至有所倒退。

即便在今年整体零售环境不景气之下,爱茉莉太平洋依然在中国市场保持着强劲增速,从其前三季度集团营收来看,其在亚洲市场仍保持着平均不低于40%的增速。这一年,在中国的单品牌店、百货店、购物中心以及电商平台等多渠道表现都可圈可点。

作为爱茉莉太平洋攻占高端化妆品市场的拳头品牌,雪花秀在中国发展迅猛。截至今年10月25日雪花秀中国首家旗舰店开幕,该品牌已在中国布局了100家店。

而根据悦诗风吟中国官网显示,目前悦诗风吟单品牌店数量在中国内地已达310家,连续三年,这个主打小清新的品牌几乎是以年开100家直营店的速度进行扩张,引领着中国单品牌渠道蓬勃发展。

除了线下渠道高速扩张,今年2月,高祥钦代表爱茉莉太平洋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雪花秀和IOPE(艾诺碧)引入天猫。至此,该公司旗下七大品牌全部完成天猫旗舰店的开设。据悉,2016年,电商在爱茉莉太平洋中国的业绩占比已达20%。

进一步完善爱茉莉太平洋在中国市场品牌布局的“金字塔”结构,也是高祥钦2016年在中国市场落下的重要一子。除了推动集团旗下雪花秀、兰芝、梦妆、伊蒂之屋和悦诗风吟稳步增长外,继2015年引入高端洗发品牌吕和“气垫鼻祖”IOPE后,今年7月,爱茉莉太平洋又将主力高端品牌“HERA赫妍”引入中国,并于11月在南京德基广场开出了首家旗舰店。

5洪性河  LG生活健康中国区董事长

上任时间:2015年

入围理由:蛰伏两年 低调赶超

近年来,“韩妆”日盛,韩国两大化妆品集团爱茉莉太平洋和LG生活健康也不断向中国输入品牌,继今年上半年将旗下中高端品牌SU:M37°和生活日用品部共计72款进口品引进中国后,LG生活健康在中国的品牌数量已经赶超爱茉莉太平洋。

这对于近年来在中国市场发展速度总弱于“老对手”的LG生活健康来说,总算可以稍微松口气。而推动LG生活健康近两年在中国市场得里程碑式增长的,则是于两年前新上任的LG生活健康中国区董事长洪性河。

“低调”、“随性”如他,在网上几乎难找到他的个人单照。据LG生活健康内部人员透露,无论出席何种场合,洪性河也几乎不穿西装。即使如此“低调”,也不能够掩盖LG生活健康今年在中国一鸣惊人的表现。

2016年,在洪性河掌权的中国市场,Whoo(后)和SU:M37°新增55家专柜。其中高端品牌Whoo在今年进入中国第十个年头里,布局专柜数达150多个,并呈现爆发式增长,年销量过千万的专柜已有20余个,杭州武林银泰Whoo专柜已成该品牌中国“第一柜”,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以Whoo、SU:M37°以及秀雅韩组成的LG生活健康高端品牌阵营,2016年在中国销售额增长预计能达40%左右。此外,集旗下菲诗小铺截至2016年10月在全国的直营单品牌店总数已达76家。

据悉,2017年,LG生活健康将继续拓展网点并深化现有专柜的服务,销售额增长目标在30%-40%左右;集团旗下另两个品牌——VDL和Belif(比尔里夫)也将于2017年正式进入中国,“菲诗小铺+”模式的品牌集合店也开业在即。

6吴越  LVMH集团大中华区总裁

上任时间:不详

入围理由:引领高端 拥抱年轻人

他是世界最大奢侈品集团LVMH有史以来第一位亚裔高管。

根据其履历显示,1993年,吴越出任迪奥香水化妆品首任中国区总经理,是迪奥香水开拓中国市场的最大功臣。从1993年至今的23年里,吴越曾在2000年离开LVMH集团转向了世界五大唱片之一的索尼音乐国际集团(Sony Music)担任亚洲区国际业务拓展副总裁。但五年后,吴越又回到了老东家,担任LVMH集团的中国区总监。

然而,吴越具体是什么时间坐上了LVMH集团大中华区总裁的位置小编无从考证,但从可查的资料显示,早在2011年吴越就以LVMH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

能够入选年度最受关注的美妆外企“一把手”,也正得益于奢侈化妆品市场正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之势。“我很难想象全球奢侈品市场还会有第二个像中国市场这样的体量和爆发力。”吴越曾说。

尤其在今年,吴越代表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巨头LVMH高调宣布,开始全力拥抱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平台。今年9月7日,LVMH携旗下奢侈品牌娇兰GUERLAIN正式登陆天猫开启预售,188岁的娇兰牵手90后杨洋,用直播的创新形式开启天猫娇兰官方旗舰店。此外,LVMH集团旗下Make up forever(玫珂菲)以及丝芙兰等也组团开始拥抱天猫。

据了解,在高端化妆品市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LVMH集团,现如今拥有迪奥、纪梵希、娇兰、KENZO、贝玲妃、fresh、Make up for ever、帕尔马之水8个化妆品品牌及遍布于全球的高端化妆品精品店丝芙兰。

入驻天猫,是吴越助力LVMH集团旗下老牌高端品牌实现“年轻化”,并试图俘获更多中国年轻消费群体迈出的关键一步。

7樊嘉煜 雅诗兰黛中国区总经理

上任时间:2012年9月

入围理由:本土高管 低调坐镇

作为全球高端美妆市场里的领军集团,雅诗兰黛集团却尤其偏爱“女帅”坐镇中国市场。

2012年9月,原担任雅诗兰黛及Tom Ford品牌亚太区副总裁的樊嘉煜接替沈祥梅担任中国区总经理一职,成为雅诗兰黛中国区的新一任女掌门人。于2005年加入雅诗兰黛的樊嘉煜有着丰富的日化行业从业履历,曾在强生、英威达(原E.I杜邦)及联合利华中国公司任职。

上海人樊嘉煜,至此成为雅诗兰黛第一位完全本土化的中国区掌门人,任职至今行事十分低调。尤其在近两年来,小编在可查资料里,樊嘉煜几乎不出席任何行业会议,仅在今年雅诗兰黛2016粉红丝带运动发布会上作为品牌方出席并简短发言。

这一年,樊嘉煜带领雅诗兰黛品牌加速年轻化,其标志性事件就是签约“国民男神”王凯成为雅诗兰黛中国区品牌大使,邀请王凯与雅诗兰黛一起倡导“年轻向前”的品牌理念。

但在今年各大日化巨头向中国引入更多美妆品牌之时,雅诗兰黛中国却未新增品牌。距离上一次最近的品牌引进,是2015年7月,雅诗兰黛把收购而来的彩妆品牌Tom Ford引进中国市场。

8谢冰  强生(中国)有限公司总裁

上任时间:2015年8月

入围理由:破釜沉舟 力挽狂澜

强生今年最受关注的便是美国的几次“致癌门”事件。而备受中国市场关注的是,强生(中国)迎来了新任总裁谢冰,一位曾在宝洁工作多年,曾任职大中华区品牌运营总裁并拥有高学历的漂亮女高管。

面对接连不断的负面新闻和品牌老化的僵局,谢冰领衔的强生中国今年最受关注的无疑是被其收购的大宝迎来了全面升级。大宝不仅升级了明星产品SOD蜜,还推出了男士系列,掀起了一阵迎合年轻消费者的营销活动,品牌更显年轻化。

另外,令中国消费者惊喜的是,今年9月,强生将中高端天然洗护品牌AVEENO引入中国,并开设天猫旗舰店。

此外,与众多关注CS渠道的外资企业高管一样,谢冰于今年3月走访了娇兰佳人,以了解强生在娇兰佳人的销售情况。

据相关报道显示,11月,强生(中国)有限公司与上海闵行联合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强生投入超过3000万美元,将消费品产品组合从现有的个人护肤用品扩展至李施德林漱口水、强生婴儿洗衣液等。原先位于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液体类个人护肤品种将逐步向上海厂区归拢。旗下“嗳呵洗衣液”的生产也会从代加工厂转入强生中国工厂进行生产。

作为少有的女高管之一,谢冰领衔强生中国的这一年多,力挽狂澜,足以证明其是少有的年度外企风云人物之一。

9张顺元 拜尔斯道夫中国区总经理

上任时间:2014年

入围理由:稳定局势 征服中国

于2014年担任拜尔斯道夫中国区“一把手”的张顺元是拜尔斯道夫中国区第二任总经理。在此之前,他曾担任拜尔斯道夫远东区的销售总监以及中国区COO,且在他上任之前,拜尔斯道夫中国市场业务一直饱受人事动荡的诟病。

“相对于以往,新团队在沟通上更务实,提出了切实有效的终端动销方案,对市场的打法也更加灵活,更接地气。”彼时仅在张顺元负责中国区业务的一个月,其运作风格就渐渐开始被经销商认可。

在张顺元主导拜尔斯道夫中国区市场时,拜尔斯道夫“高高在上”的跨国公司形象也变得更加“接地气”。就在去年,张顺元还将妮维雅经典“小蓝罐”引入中国,并横跨卸妆品类推出“卸妆大白罐”,以突破中国日益增长的彩妆市场。

按照张顺元的规划,2016年,拜尔斯道夫中国区要做好提高运作效率、提升品牌口碑、加强组织建设三件事。据最新发布的前三季度财报显示,拜尔斯道夫旗下的妮维雅、优色林及莱伯妮均实现增长。

但张顺元认为,旗下妮维雅、舒蕾、美涛等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的大众品牌在中国市场仍有很大的空间。他也将继续斗志昂扬的去征服中国市场。

10张旭明  雅芳中国总经理

上任时间:2016年1月

入围理由:临危受命 道阻且长

2016年初,在“雅芳将退出中国市场”的传言不绝于耳中,1月,“空降”雅芳的张旭明成为雅芳中国新任总经理。曾经在欧莱雅、联合利华等多个外资公司工作过的他,也是雅芳中国自2010年以来的第四任中国掌门人。

雅芳曾强调,非常看中张旭明履历中曾实现过其就职公司营收扭转的出色经历。但与资生堂、宝洁在中国市场业绩下滑相比,雅芳在中国市场的现状显得更加棘手。

在进入中国市场26年后,如今雅芳中国的业绩甚至可以用“衰退”来形容,2011年至2014年,雅芳(中国)的销售额依次为10亿元、7亿元、6亿元和3.5亿元,2015年中国营收依旧呈下滑之势,同比下滑29%,且已连续三年亏损。然而,竞争对手安利中国2014年的销售额达287亿元。

于“新官”张旭明而言,挽回雅芳衰退的业绩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016年,张旭明雅芳开始改造门店形象,力图促进品牌的年轻化,且在经历了专营直销、直销+专营店等多种销售模式转型后,张旭明重启会员制度,又重新回到了对专营店的销售渠道探索上。

改革一年,两大举措并未奏效。有业内人士分析,要想摆脱亏损的经营状态、重振中国市场,雅芳除需要时间外,改变老化的品牌形象、巩固核心销售模式更为关键。要让“正在老去”的雅芳重回“年轻”,张旭明显然还要为品牌动一场更大的“手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化妆品界年度十大外企风云人物都有谁?

在中国本土化妆品企业加速崛起、中国消费升级的2016年,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的外资企业中国区掌门人,又放了哪些大招搅动着中国化妆品市场风云?

作者:甘露

在中国化妆品市场,外资企业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在盘完今年本土化妆品企业十大风云人物后,今天再一起看看,2016年,中国化妆品界十大外企风云人物都放了哪些大招?

作为多家全球日化巨头的第二大市场以及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之一,中国市场的战略意义毋庸置疑,任命一位“靠谱”的中国区掌门人更显得尤为关键。而无法拿捏好渠道特殊的中国市场,也成为这些外资巨头在中国频繁换帅的原因之一。

因此,能否把握“中国特色”并创新的吸引越来越挑剔的中国消费者,也成为衡量一位外资企业中国区将领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

而在中国本土化妆品企业加速崛起、中国消费升级的2016年,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的外资企业中国区掌门人,又放了哪些大招搅动着中国化妆品市场风云?

小编以“外资企业2016年在中国市场推出重大性战略以及其2016年在华业绩表现”作为评选标准选出十位入围“2016年化妆品界外企年度风云中国区掌门人”,据小编估算,今年他们在中国市场共计掘金近1000亿元!

1斯伯涵 欧莱雅中国CEO

上任时间:2016年2月

入围理由:积极创变 引领未来

全球最大化妆品集团欧莱雅今年2月25日宣布,其中国市场迎来了第三位首席执行官——斯伯涵(Stephane Rinderknech),接替贝瀚青成为中国市场“一把手”。

在欧莱雅公今年的财报中显示,2015年,欧莱雅中国市场销售总额达149.6亿元,较前年增长4.6%(除去汇率因素)。至此,中国市场超越法国,成为集团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但欧莱雅的目标是,将其打造成全球第一大市场,对于新任中国CEO来讲,这个目标极具压力。

斯伯涵于2001年加入欧莱雅,相继在日本和韩国负责高档化妆品业务,于2011年6月升任欧莱雅中国副总裁,并在2015年初执掌大众化妆品部。在接任欧莱雅中国CEO后,斯伯涵还将继续领导大众化妆品部。

新上任的斯伯涵已为续写欧莱雅中国辉煌的崭新篇章做好充分准备,他曾在上任后对媒体表示:“我将和团队并肩携手,不断适应来自消费者、渠道、接触点以及地域的千变万化,带领欧莱雅中国迈向全新高度,以最好的创新为中国消费者打造挚爱品牌。”

新官上任后的斯伯涵,今年的第一把火便是向中国市场引入新品牌,例如5月,欧莱雅集团将ROGER&GALLET(香邂格蕾)引入中国。9月,欧莱雅又正式宣告将淳萃(Ultra DOUX)引入中国。相对而言,淳萃的进驻,意义巨大,这是欧莱雅继2009年在中国首推巴黎欧莱雅洗发水搅局大众洗护发市场后,再次在洗护发领域有新动作。

当然,除了引进新品牌,斯伯涵今年5月还考察了中国百强名店——福建浓妆淡抹,倾听渠道商的声音,了解CS店消费者的需求和竞争对手品牌。

尽管刚刚接任欧莱雅中国区CEO不到一年,但斯伯涵已对中国市场了然于心。未来的欧莱雅中国,也更待他领航发力,为其创造更漂亮的业绩。

2马睿思 宝洁大中华区总裁

上任时间:2015年1月

入围理由:高端突围 业绩回暖

近年来宝洁高管的频繁出走与调任,总能抢占化妆品行业“头条”。

2015年1月1日起,从1987年就加入宝洁的马睿思 (Matthew Price)接替施文圣 (Shannan Stevenson)出任宝洁大中华区总裁一职,成为宝洁中国市场新掌门人。在担任大中华区总裁之前,马睿思担任过包括市场营销和综合管理等领域多种职务,并在西欧、东欧、中东、非洲等不同区域市场负责过多个不同品类的业务。

已主管中国市场两年的马睿思,其承受的压力应该不小,2016财年,宝洁在中国市场有机销售录得5%的跌幅,加之此前宝洁在中国出现的一系列战略失误,使其中国市场业绩屡屡受挫。

但令马睿思欣慰的是,今年10月底宝洁发布的2017财年第一财季财报显示,宝洁业绩终于回暖,品牌瘦身以及强化品牌之路政策初见成效,且财报中强调,该季度美容部门受益于SK-II的提振。其中SK-II在中国市场表现尤其抢眼,已在中国连续多个季度销售增幅高达20%。

高端品牌业绩虽然喜人,但2016年,曾经的护肤市场霸主玉兰油在中国市场依然呈现出难以挽回的下滑趋势。接下来,玉兰油将关闭在中国30%的专柜,以期在产品包装、美容顾问和柜台运营等方面降低成本。

作为宝洁集团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中国市场的作用毋庸置疑。最新一季的业绩回暖已经释放出宝洁销售正在积极增长的信号,居于宝洁最重要海外市场的核心领导地位的马睿思,能否带领宝洁在中国市场实现漂亮转身?小编拭目以待。

3藤原宪太郎 资生堂中国区总经理

上任时间:2015年11月

入围理由:改革创新 成效显著

2015年11月1日,已在资生堂工作24年的藤原宪太郎被任命为资生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这是2015年资生堂中国二度换帅。来自资生堂方面的信息显示,这位资生堂“老兵”海外工作经验丰富,且长于经营策略的制定和执行。

不过彼时,摆在藤原宪太郎面前的是其前任激进改革留下的“烂摊子”——资生堂中国市场业绩严重下滑且与渠道商关系十分“紧张”。

2016年,“新官”藤原宪太郎迅速在中国开启了一系列变革:高端品牌SHISEIDO更换Logo及升级柜台;高端定制级品牌IPSA(茵芙莎)中国首家全新形象概念店开进南京德基广场;对拥有15年历史的“泊美”进行大“革新”,更换产品包装、延伸产品线并优化柜台形象,以小清新的“Cosmetic Marche泊美鲜肌荟”品牌定位力求年轻化。

“很亲民、很接地气”,这是资生堂广西代理商聂峰辉给予藤原宪太郎的评价,彼时的藤原宪太郎刚刚用两天时间走访了广西第一化妆品连锁店惠之林。“这一年,他主动走访了很多市场,了解代理商与连锁店的需求,并提出了‘接力’一词来形容品牌方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这里的“接力”,聂峰辉的理解是,一个好产品需要找到好“选手”将其传递给消费者,这就需要产业链从上到下的默契配合。

一年的努力终见成效。根据资生堂集团最新发布的前三季度财报,中国区SHISEIDO、CPB、IPSA等高端品牌切实推动了销售额的增长,且个人护理品牌的电商销售增长十分显著,最终总销售额达885亿日元,同比增长16.7%;营业利润扭亏为盈,达到43亿日元,同比增加62亿日元。

且在藤原宪太郎的主导下,资生堂(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新办公楼于今年11月建成。这也意味着,资生堂已在中国形成能快速研发顾客高满意度产品的研发体制。

由此可见,这位助力资生堂在中国市场力挽狂澜的“新官”,也一定会带着这个日本化妆品巨头守住中国市场份额,并带领这家百年公司散发出更多青春活力。

4高祥钦 爱茉莉太平洋中国总裁

上任时间:2013年10月

入围理由:引领韩妆 狂奔三年

近十年来,爱茉莉太平洋在中国的销售额始终保持40%以上的年均增长。作为爱茉莉太平洋海外市场“重地”,为中国市场挑选一位“接地气”的管理“一把手”,要慎之又慎。

2013年10月,拥有超20年化妆品行业从业经验且曾就职于宝洁、雅诗兰黛等国际化妆品公司的高祥钦,出任爱茉莉太平洋中国总经理,2015年1月,又任爱茉莉太平洋中国总裁。与一般外资高管的拘谨不同,“接地气”是爱茉莉太平洋中国经销商给予高祥钦的评价。

在高祥钦担任爱茉莉太平洋中国市场“一把手”的这三年里,也恰是爱茉莉太平洋“疯狂”发展的三年。有业内人士曾做出预计,2015年爱茉莉太平洋在华总销售额应该超过40亿元,而这一数字已经较其2013年3387亿韩元(约合2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数字完成了翻番。相较之下,包括欧莱雅、资生堂等外资巨头2015年在华销售增速已跌至个位数甚至有所倒退。

即便在今年整体零售环境不景气之下,爱茉莉太平洋依然在中国市场保持着强劲增速,从其前三季度集团营收来看,其在亚洲市场仍保持着平均不低于40%的增速。这一年,在中国的单品牌店、百货店、购物中心以及电商平台等多渠道表现都可圈可点。

作为爱茉莉太平洋攻占高端化妆品市场的拳头品牌,雪花秀在中国发展迅猛。截至今年10月25日雪花秀中国首家旗舰店开幕,该品牌已在中国布局了100家店。

而根据悦诗风吟中国官网显示,目前悦诗风吟单品牌店数量在中国内地已达310家,连续三年,这个主打小清新的品牌几乎是以年开100家直营店的速度进行扩张,引领着中国单品牌渠道蓬勃发展。

除了线下渠道高速扩张,今年2月,高祥钦代表爱茉莉太平洋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雪花秀和IOPE(艾诺碧)引入天猫。至此,该公司旗下七大品牌全部完成天猫旗舰店的开设。据悉,2016年,电商在爱茉莉太平洋中国的业绩占比已达20%。

进一步完善爱茉莉太平洋在中国市场品牌布局的“金字塔”结构,也是高祥钦2016年在中国市场落下的重要一子。除了推动集团旗下雪花秀、兰芝、梦妆、伊蒂之屋和悦诗风吟稳步增长外,继2015年引入高端洗发品牌吕和“气垫鼻祖”IOPE后,今年7月,爱茉莉太平洋又将主力高端品牌“HERA赫妍”引入中国,并于11月在南京德基广场开出了首家旗舰店。

5洪性河  LG生活健康中国区董事长

上任时间:2015年

入围理由:蛰伏两年 低调赶超

近年来,“韩妆”日盛,韩国两大化妆品集团爱茉莉太平洋和LG生活健康也不断向中国输入品牌,继今年上半年将旗下中高端品牌SU:M37°和生活日用品部共计72款进口品引进中国后,LG生活健康在中国的品牌数量已经赶超爱茉莉太平洋。

这对于近年来在中国市场发展速度总弱于“老对手”的LG生活健康来说,总算可以稍微松口气。而推动LG生活健康近两年在中国市场得里程碑式增长的,则是于两年前新上任的LG生活健康中国区董事长洪性河。

“低调”、“随性”如他,在网上几乎难找到他的个人单照。据LG生活健康内部人员透露,无论出席何种场合,洪性河也几乎不穿西装。即使如此“低调”,也不能够掩盖LG生活健康今年在中国一鸣惊人的表现。

2016年,在洪性河掌权的中国市场,Whoo(后)和SU:M37°新增55家专柜。其中高端品牌Whoo在今年进入中国第十个年头里,布局专柜数达150多个,并呈现爆发式增长,年销量过千万的专柜已有20余个,杭州武林银泰Whoo专柜已成该品牌中国“第一柜”,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以Whoo、SU:M37°以及秀雅韩组成的LG生活健康高端品牌阵营,2016年在中国销售额增长预计能达40%左右。此外,集旗下菲诗小铺截至2016年10月在全国的直营单品牌店总数已达76家。

据悉,2017年,LG生活健康将继续拓展网点并深化现有专柜的服务,销售额增长目标在30%-40%左右;集团旗下另两个品牌——VDL和Belif(比尔里夫)也将于2017年正式进入中国,“菲诗小铺+”模式的品牌集合店也开业在即。

6吴越  LVMH集团大中华区总裁

上任时间:不详

入围理由:引领高端 拥抱年轻人

他是世界最大奢侈品集团LVMH有史以来第一位亚裔高管。

根据其履历显示,1993年,吴越出任迪奥香水化妆品首任中国区总经理,是迪奥香水开拓中国市场的最大功臣。从1993年至今的23年里,吴越曾在2000年离开LVMH集团转向了世界五大唱片之一的索尼音乐国际集团(Sony Music)担任亚洲区国际业务拓展副总裁。但五年后,吴越又回到了老东家,担任LVMH集团的中国区总监。

然而,吴越具体是什么时间坐上了LVMH集团大中华区总裁的位置小编无从考证,但从可查的资料显示,早在2011年吴越就以LVMH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

能够入选年度最受关注的美妆外企“一把手”,也正得益于奢侈化妆品市场正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之势。“我很难想象全球奢侈品市场还会有第二个像中国市场这样的体量和爆发力。”吴越曾说。

尤其在今年,吴越代表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巨头LVMH高调宣布,开始全力拥抱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平台。今年9月7日,LVMH携旗下奢侈品牌娇兰GUERLAIN正式登陆天猫开启预售,188岁的娇兰牵手90后杨洋,用直播的创新形式开启天猫娇兰官方旗舰店。此外,LVMH集团旗下Make up forever(玫珂菲)以及丝芙兰等也组团开始拥抱天猫。

据了解,在高端化妆品市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LVMH集团,现如今拥有迪奥、纪梵希、娇兰、KENZO、贝玲妃、fresh、Make up for ever、帕尔马之水8个化妆品品牌及遍布于全球的高端化妆品精品店丝芙兰。

入驻天猫,是吴越助力LVMH集团旗下老牌高端品牌实现“年轻化”,并试图俘获更多中国年轻消费群体迈出的关键一步。

7樊嘉煜 雅诗兰黛中国区总经理

上任时间:2012年9月

入围理由:本土高管 低调坐镇

作为全球高端美妆市场里的领军集团,雅诗兰黛集团却尤其偏爱“女帅”坐镇中国市场。

2012年9月,原担任雅诗兰黛及Tom Ford品牌亚太区副总裁的樊嘉煜接替沈祥梅担任中国区总经理一职,成为雅诗兰黛中国区的新一任女掌门人。于2005年加入雅诗兰黛的樊嘉煜有着丰富的日化行业从业履历,曾在强生、英威达(原E.I杜邦)及联合利华中国公司任职。

上海人樊嘉煜,至此成为雅诗兰黛第一位完全本土化的中国区掌门人,任职至今行事十分低调。尤其在近两年来,小编在可查资料里,樊嘉煜几乎不出席任何行业会议,仅在今年雅诗兰黛2016粉红丝带运动发布会上作为品牌方出席并简短发言。

这一年,樊嘉煜带领雅诗兰黛品牌加速年轻化,其标志性事件就是签约“国民男神”王凯成为雅诗兰黛中国区品牌大使,邀请王凯与雅诗兰黛一起倡导“年轻向前”的品牌理念。

但在今年各大日化巨头向中国引入更多美妆品牌之时,雅诗兰黛中国却未新增品牌。距离上一次最近的品牌引进,是2015年7月,雅诗兰黛把收购而来的彩妆品牌Tom Ford引进中国市场。

8谢冰  强生(中国)有限公司总裁

上任时间:2015年8月

入围理由:破釜沉舟 力挽狂澜

强生今年最受关注的便是美国的几次“致癌门”事件。而备受中国市场关注的是,强生(中国)迎来了新任总裁谢冰,一位曾在宝洁工作多年,曾任职大中华区品牌运营总裁并拥有高学历的漂亮女高管。

面对接连不断的负面新闻和品牌老化的僵局,谢冰领衔的强生中国今年最受关注的无疑是被其收购的大宝迎来了全面升级。大宝不仅升级了明星产品SOD蜜,还推出了男士系列,掀起了一阵迎合年轻消费者的营销活动,品牌更显年轻化。

另外,令中国消费者惊喜的是,今年9月,强生将中高端天然洗护品牌AVEENO引入中国,并开设天猫旗舰店。

此外,与众多关注CS渠道的外资企业高管一样,谢冰于今年3月走访了娇兰佳人,以了解强生在娇兰佳人的销售情况。

据相关报道显示,11月,强生(中国)有限公司与上海闵行联合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强生投入超过3000万美元,将消费品产品组合从现有的个人护肤用品扩展至李施德林漱口水、强生婴儿洗衣液等。原先位于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液体类个人护肤品种将逐步向上海厂区归拢。旗下“嗳呵洗衣液”的生产也会从代加工厂转入强生中国工厂进行生产。

作为少有的女高管之一,谢冰领衔强生中国的这一年多,力挽狂澜,足以证明其是少有的年度外企风云人物之一。

9张顺元 拜尔斯道夫中国区总经理

上任时间:2014年

入围理由:稳定局势 征服中国

于2014年担任拜尔斯道夫中国区“一把手”的张顺元是拜尔斯道夫中国区第二任总经理。在此之前,他曾担任拜尔斯道夫远东区的销售总监以及中国区COO,且在他上任之前,拜尔斯道夫中国市场业务一直饱受人事动荡的诟病。

“相对于以往,新团队在沟通上更务实,提出了切实有效的终端动销方案,对市场的打法也更加灵活,更接地气。”彼时仅在张顺元负责中国区业务的一个月,其运作风格就渐渐开始被经销商认可。

在张顺元主导拜尔斯道夫中国区市场时,拜尔斯道夫“高高在上”的跨国公司形象也变得更加“接地气”。就在去年,张顺元还将妮维雅经典“小蓝罐”引入中国,并横跨卸妆品类推出“卸妆大白罐”,以突破中国日益增长的彩妆市场。

按照张顺元的规划,2016年,拜尔斯道夫中国区要做好提高运作效率、提升品牌口碑、加强组织建设三件事。据最新发布的前三季度财报显示,拜尔斯道夫旗下的妮维雅、优色林及莱伯妮均实现增长。

但张顺元认为,旗下妮维雅、舒蕾、美涛等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的大众品牌在中国市场仍有很大的空间。他也将继续斗志昂扬的去征服中国市场。

10张旭明  雅芳中国总经理

上任时间:2016年1月

入围理由:临危受命 道阻且长

2016年初,在“雅芳将退出中国市场”的传言不绝于耳中,1月,“空降”雅芳的张旭明成为雅芳中国新任总经理。曾经在欧莱雅、联合利华等多个外资公司工作过的他,也是雅芳中国自2010年以来的第四任中国掌门人。

雅芳曾强调,非常看中张旭明履历中曾实现过其就职公司营收扭转的出色经历。但与资生堂、宝洁在中国市场业绩下滑相比,雅芳在中国市场的现状显得更加棘手。

在进入中国市场26年后,如今雅芳中国的业绩甚至可以用“衰退”来形容,2011年至2014年,雅芳(中国)的销售额依次为10亿元、7亿元、6亿元和3.5亿元,2015年中国营收依旧呈下滑之势,同比下滑29%,且已连续三年亏损。然而,竞争对手安利中国2014年的销售额达287亿元。

于“新官”张旭明而言,挽回雅芳衰退的业绩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016年,张旭明雅芳开始改造门店形象,力图促进品牌的年轻化,且在经历了专营直销、直销+专营店等多种销售模式转型后,张旭明重启会员制度,又重新回到了对专营店的销售渠道探索上。

改革一年,两大举措并未奏效。有业内人士分析,要想摆脱亏损的经营状态、重振中国市场,雅芳除需要时间外,改变老化的品牌形象、巩固核心销售模式更为关键。要让“正在老去”的雅芳重回“年轻”,张旭明显然还要为品牌动一场更大的“手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