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重庆农商行:以数字化全面提升线上渠道惠民便民金融服务能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重庆农商行:以数字化全面提升线上渠道惠民便民金融服务能力

重庆农商行矢志加强金融科技创新,通过“三管齐下”务实举措大力拓展适应老年人、农民、新市民等各类群体的金融创新应用场景,切实弥合“数字鸿沟”。

数字化转型不仅是银行满足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其金融为民利民、便民惠民的重要手段。作为重庆本土资产规模最大、存款余额第一、营业网点最多的地方金融机构——近年来,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下称“重庆农商行”)矢志加强金融科技创新,通过“三管齐下”务实举措大力拓展适应老年人、农民、新市民等各类群体的金融创新应用场景,切实弥合“数字鸿沟”,旨在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智能、更接地气、更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三管齐下之一:加强金融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在传统金融服务基础上,重庆农商行应用数字金融技术手段,创新金融服务形式,全面提升数字化金融服务能力。据悉,该行已参与国家七部委金融科技赋能乡村示范项目建设,视频银行、方言银行、“一站式”便民缴费等5个项目成功纳入示范工程。如,该行打造的“空中银行”覆盖智能柜台、便民自助终端、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等四大渠道,已逐步在全辖推广,有效解决了老年客户操作自助设备困难、线上办理业务种类受限等问题,极大提升了农村地区客户金融服务获得率、满足感。

再如,针对农村金融服务基础信息弱、有效担保少、管理难度大等痛点,该行依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打造的“金渝网”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于2022年成功推出“乡村振兴数字金融服务平台”。据悉,该平台在既定的大数据模型和画像基础上,充分发挥覆盖全市的机构网点和熟知乡情的信贷队伍优势,由客户经理通过移动工作设备进村逐户开展数字化信息采集,通过“线下信息采集+背靠背评议+数据风控模型”服务路径,实现对农户的主动批量授信,农户不需提交纸质资料、“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办贷所有环节和流程。截至目前,该行“整村授信”已覆盖全市6160余个行政村社,为超过100万户农户预授信超过175亿元,农户获贷率和获得感大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1月,在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重庆市总工会联合举办的“2023年重庆市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劳动和技能竞赛”中,重庆农商行“乡村振兴数字金融服务平台”项目荣获团体一等奖、主创人万燕燕荣获个人一等奖。

三管齐下之二:优化智慧金融服务场景。近年来,重庆农商行持续加强智慧金融服务场景建设,积极运用人脸、图像、语音、语义等金融科技技术,形成了包括感知引擎、认知引擎、自动化在内的7大科技能力平台、21项标准化能力,支撑数十个金融业务场景应用。以“方言银行”服务为例,该行在营业网点、手机银行App、电话银行等渠道提供各类方言语音服务,覆盖方言智能导航、智能填单、对话机器人、员工智能辅助、智能呼叫等共9大类几十种应用场景,可以为重庆地区不同社会群体,尤其是中老年客户提供更精准、更便捷的智能语音服务,以充分满足普惠金融服务需求。同时,客户还可通过自助式方言语音呼叫“云柜员”,体验“临柜式”综合服务,并支持24小时高清视频服务,真正实现了金融服务“零距离”“有温度”。

三管齐下之三:拓宽数字普惠覆盖范围。近年来,重庆农商行深度聚焦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领域金融服务薄弱环节,依托金融科技手段,持续拓宽普惠金融服务渠道,以数字普惠倾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截至目前,重庆农商行在农村及县域地区设立网点1446个,并广泛布设智能综合柜台、自助存取款机等银行自助终端,建成并上线运行农村便民金融自助服务点429个;推出“流动银行服务车”服务,推广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移动展业金融服务等,移动金融用户数突破1400万户,有效建成了“乡镇有实体网点、村社有自助服务、家有手机银行”的现代化、智能化,多层次、多渠道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下一步,重庆农商行将认真践行‘金融为民’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力落实重庆市委、市政府及上级监管部门各项工作要求,进一步大力推进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进一步丰富金融服务渠道,持续完善金融产品矩阵,全力推动金融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运用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普惠社会民生,为推动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金融活水’。”重庆农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重庆农商行

150
  • 渝农商行:一季度归母净利润35.24亿元,同比下降10.81%
  • 上市银行担纲A股“分红大户”,六大行合计分红金额再创新高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重庆农商行:以数字化全面提升线上渠道惠民便民金融服务能力

重庆农商行矢志加强金融科技创新,通过“三管齐下”务实举措大力拓展适应老年人、农民、新市民等各类群体的金融创新应用场景,切实弥合“数字鸿沟”。

数字化转型不仅是银行满足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其金融为民利民、便民惠民的重要手段。作为重庆本土资产规模最大、存款余额第一、营业网点最多的地方金融机构——近年来,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下称“重庆农商行”)矢志加强金融科技创新,通过“三管齐下”务实举措大力拓展适应老年人、农民、新市民等各类群体的金融创新应用场景,切实弥合“数字鸿沟”,旨在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智能、更接地气、更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三管齐下之一:加强金融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在传统金融服务基础上,重庆农商行应用数字金融技术手段,创新金融服务形式,全面提升数字化金融服务能力。据悉,该行已参与国家七部委金融科技赋能乡村示范项目建设,视频银行、方言银行、“一站式”便民缴费等5个项目成功纳入示范工程。如,该行打造的“空中银行”覆盖智能柜台、便民自助终端、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等四大渠道,已逐步在全辖推广,有效解决了老年客户操作自助设备困难、线上办理业务种类受限等问题,极大提升了农村地区客户金融服务获得率、满足感。

再如,针对农村金融服务基础信息弱、有效担保少、管理难度大等痛点,该行依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打造的“金渝网”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于2022年成功推出“乡村振兴数字金融服务平台”。据悉,该平台在既定的大数据模型和画像基础上,充分发挥覆盖全市的机构网点和熟知乡情的信贷队伍优势,由客户经理通过移动工作设备进村逐户开展数字化信息采集,通过“线下信息采集+背靠背评议+数据风控模型”服务路径,实现对农户的主动批量授信,农户不需提交纸质资料、“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办贷所有环节和流程。截至目前,该行“整村授信”已覆盖全市6160余个行政村社,为超过100万户农户预授信超过175亿元,农户获贷率和获得感大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1月,在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重庆市总工会联合举办的“2023年重庆市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劳动和技能竞赛”中,重庆农商行“乡村振兴数字金融服务平台”项目荣获团体一等奖、主创人万燕燕荣获个人一等奖。

三管齐下之二:优化智慧金融服务场景。近年来,重庆农商行持续加强智慧金融服务场景建设,积极运用人脸、图像、语音、语义等金融科技技术,形成了包括感知引擎、认知引擎、自动化在内的7大科技能力平台、21项标准化能力,支撑数十个金融业务场景应用。以“方言银行”服务为例,该行在营业网点、手机银行App、电话银行等渠道提供各类方言语音服务,覆盖方言智能导航、智能填单、对话机器人、员工智能辅助、智能呼叫等共9大类几十种应用场景,可以为重庆地区不同社会群体,尤其是中老年客户提供更精准、更便捷的智能语音服务,以充分满足普惠金融服务需求。同时,客户还可通过自助式方言语音呼叫“云柜员”,体验“临柜式”综合服务,并支持24小时高清视频服务,真正实现了金融服务“零距离”“有温度”。

三管齐下之三:拓宽数字普惠覆盖范围。近年来,重庆农商行深度聚焦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领域金融服务薄弱环节,依托金融科技手段,持续拓宽普惠金融服务渠道,以数字普惠倾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截至目前,重庆农商行在农村及县域地区设立网点1446个,并广泛布设智能综合柜台、自助存取款机等银行自助终端,建成并上线运行农村便民金融自助服务点429个;推出“流动银行服务车”服务,推广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移动展业金融服务等,移动金融用户数突破1400万户,有效建成了“乡镇有实体网点、村社有自助服务、家有手机银行”的现代化、智能化,多层次、多渠道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下一步,重庆农商行将认真践行‘金融为民’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力落实重庆市委、市政府及上级监管部门各项工作要求,进一步大力推进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进一步丰富金融服务渠道,持续完善金融产品矩阵,全力推动金融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运用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普惠社会民生,为推动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金融活水’。”重庆农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