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政府今年未放行核电项目审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政府今年未放行核电项目审批

出于安全考虑,加上电力整体需求不旺盛,核电设备利用小时下降,中国政府对新增核电项目的审批更趋于谨慎。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6年即将过去,核电企业向中国政府申报的多个新核电项目,一个都未能获批。

“企业都希望尽快有新项目获批,但决策层仍然对核电安全性存有所顾虑。”国家核电专委会专家梁建生(化名)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从不同渠道反映上来的质疑意见,已经影响到中央决策。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最新印发的电力发展五年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国核电将投产约3000万千瓦、开工3000万千瓦以上,2020年装机达到5800万千瓦。这与此前国务院在《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的提法保持一致。要达到上述规模,业内预计每年将要开工6-8台核电机组。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加上今年前三季度新投入商业运行的5台核电机组,截至2016年9月底,中国在运核电机组33台,装机3146万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比例不到2%,发电量约占全国3%,远低于核电在全球电力供应中10%的比例。

由此,“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发展先进核电,并在沿海地区开工建设一批新项目。然而,对于新增核电项目的审批,中国政府却更趋于谨慎。

核电项目审批停滞一年,与宏观经济形势也不无关系。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核电投资同比下降1.4%,全国核电设备利用小时5235小时,同比降低290小时,降幅比上半年扩大181小时。主要原因是近两年用电增长放缓而装机容量快速增长,尤其是多台核电机组陆续投产导致部分核电机组降负荷运行甚至停机备用。

上述国家核电专委会专家称,目前国家电力整体需求不旺盛,使得新增电力项目的需求也变得“不那么急迫”。

核电项目审批停摆,在国内并非首次。自从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以来,中国政府一度暂停了新增核电项目审批,直到2012年12月才核准江苏田湾核电二期工程。然而,此后两年多,再无新项目获批。

随着2015年2月17日,辽宁红沿河核电站5、6号机组正式在国务院办公厅会议上获得核准开工,中国核电才重新开启了密集审批的一年。去年,中国共核准8台核电机组。除中广核红沿河5、6号机组外,还有该集团旗下的广西防城港3、4号机组,以及中核集团旗下的福建福清5、6号机组和江苏田湾5、6号机组。其中,防城港3、4号机组和福清5、6机组为中国唯一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落地项目。

出于安全性考虑,此前中国政府已决定,新建核电项目将不再采用二代或二代改进型核电技术,将以从美国引进的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为主。但这项技术至今尚未得到验证。更重要的是,作为全世界范围内的第一台AP1000核电项目,浙江三门核电站1号机组因为技术故障等原因,建设进度延误了至少三年,导致业内对该项技术成熟度质疑进一步加深。

一位不愿具名的核电业权威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AP1000首堆还在调试过程中,尚未进入运行状态,是导致今年新核电项目审批搁浅的诸多因素之一。

不过,据央视报道,浙江三门核电站1号机组已在12月15日正式进入性能测试的最后阶段。这也是该机组在装入核燃料前的最后一项工作,投产运行进入倒计时。业内预计,这台机组的投运,或将加速国内核电新项目审批。

“明年一定会有新项目获批。”梁建生对界面新闻记者称,政府会考虑到核电项目建设周期较长的问题,设备制造厂既不能“无米下锅”,也无法扎堆生产,必须保持稳定、均衡的审批节奏。

按照核电项目的工期,比如“华龙一号”首堆整体建造工期预计62个月,CAP1400示范工程工期初步评估控制在50-56个月。倘若新项目迟迟不开工,“十三五”规划恐将无法按期完成。

界面新闻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目前已申报的新核电项目不少,包括采用AP1000技术的辽宁徐大堡、广东陆丰,采用CAP1400技术的山东荣成石岛湾、浙江三门二期和山东海阳二期。

其中,作为CAP1400示范工程的石岛湾项目已通过国家核安全局的安全评审。央视称,该项目预计2017年一季度获批开工建设。但其他申报项目大多尚未进入审批程序。

“业内对于核安全性的担忧有些过度。”梁建生认为,“国内的核电建设,包括最初的大亚湾、秦山核电站,都碰到了很多问题,但都顺利解决了。业内很多人认为核电建设要确保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为零,这是不科学的,只要在一定的容忍范围内就行。”

国务院此前发布的《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对核事故发生概率的安全目标提出要求。其中,堆芯损伤概率小于十万分之一,大规模放射性释放概率小于百万分之一。

国家核安全局于今年10月底修订发布的《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在为核动力厂状态确定安全准则时也提出,“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核动力厂状态的发生频率必须很低”,而并非“为零”。

技术路线的分歧也成为核电项目安全性的关注点之一。

三代核电技术中,AP1000采用的是完全非能动设计,即依靠自然力驱动,无需外部电源和能动部件,基本依靠高位或加压的水箱实现安全功能。

“华龙一号”则采用“能动+非能动”设计。根据中核集团的介绍,该技术既有能动系统的高效、成熟可靠,又有非能动系统无需电源的优势,能提供“多样化的手段”实现安全功能。

主推AP1000技术的梁建生认为,完全非能动设计比“能动+非能动”设计具有更高的安全等级。因为前者完全不依赖于外部和内部的交流电源,能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实现72小时的自动操作,确保电厂正常应对严重事故,而后者的自动安全操作仅能达到半个小时,相对更依赖内部的交流电源。

主推“华龙一号”技术、供职于中广核的一位核电专家则有不同意见。“(非能动时间)不是越长越好,足够用就行了。比如说出现起火事故后,五分钟内可以灭火已经达到了目,为何还要设计那么长的非能动时间?”他对界面新闻记者说。

目前,中国的核电投资开发商仅有中核、中广核和国电投三家央企。“企业在向国家申报新项目时,都会采用自己的技术,哪怕是‘华龙一号’,中核和中广核也会采用自己的版本。”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核电产业研究员对界面新闻记者说,目前国家重点考虑的是核电出口,因此对自主品牌“华龙一号”的支持力度可能会加大。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政府今年未放行核电项目审批

出于安全考虑,加上电力整体需求不旺盛,核电设备利用小时下降,中国政府对新增核电项目的审批更趋于谨慎。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6年即将过去,核电企业向中国政府申报的多个新核电项目,一个都未能获批。

“企业都希望尽快有新项目获批,但决策层仍然对核电安全性存有所顾虑。”国家核电专委会专家梁建生(化名)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从不同渠道反映上来的质疑意见,已经影响到中央决策。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最新印发的电力发展五年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国核电将投产约3000万千瓦、开工3000万千瓦以上,2020年装机达到5800万千瓦。这与此前国务院在《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的提法保持一致。要达到上述规模,业内预计每年将要开工6-8台核电机组。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加上今年前三季度新投入商业运行的5台核电机组,截至2016年9月底,中国在运核电机组33台,装机3146万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比例不到2%,发电量约占全国3%,远低于核电在全球电力供应中10%的比例。

由此,“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发展先进核电,并在沿海地区开工建设一批新项目。然而,对于新增核电项目的审批,中国政府却更趋于谨慎。

核电项目审批停滞一年,与宏观经济形势也不无关系。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核电投资同比下降1.4%,全国核电设备利用小时5235小时,同比降低290小时,降幅比上半年扩大181小时。主要原因是近两年用电增长放缓而装机容量快速增长,尤其是多台核电机组陆续投产导致部分核电机组降负荷运行甚至停机备用。

上述国家核电专委会专家称,目前国家电力整体需求不旺盛,使得新增电力项目的需求也变得“不那么急迫”。

核电项目审批停摆,在国内并非首次。自从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以来,中国政府一度暂停了新增核电项目审批,直到2012年12月才核准江苏田湾核电二期工程。然而,此后两年多,再无新项目获批。

随着2015年2月17日,辽宁红沿河核电站5、6号机组正式在国务院办公厅会议上获得核准开工,中国核电才重新开启了密集审批的一年。去年,中国共核准8台核电机组。除中广核红沿河5、6号机组外,还有该集团旗下的广西防城港3、4号机组,以及中核集团旗下的福建福清5、6号机组和江苏田湾5、6号机组。其中,防城港3、4号机组和福清5、6机组为中国唯一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落地项目。

出于安全性考虑,此前中国政府已决定,新建核电项目将不再采用二代或二代改进型核电技术,将以从美国引进的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为主。但这项技术至今尚未得到验证。更重要的是,作为全世界范围内的第一台AP1000核电项目,浙江三门核电站1号机组因为技术故障等原因,建设进度延误了至少三年,导致业内对该项技术成熟度质疑进一步加深。

一位不愿具名的核电业权威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AP1000首堆还在调试过程中,尚未进入运行状态,是导致今年新核电项目审批搁浅的诸多因素之一。

不过,据央视报道,浙江三门核电站1号机组已在12月15日正式进入性能测试的最后阶段。这也是该机组在装入核燃料前的最后一项工作,投产运行进入倒计时。业内预计,这台机组的投运,或将加速国内核电新项目审批。

“明年一定会有新项目获批。”梁建生对界面新闻记者称,政府会考虑到核电项目建设周期较长的问题,设备制造厂既不能“无米下锅”,也无法扎堆生产,必须保持稳定、均衡的审批节奏。

按照核电项目的工期,比如“华龙一号”首堆整体建造工期预计62个月,CAP1400示范工程工期初步评估控制在50-56个月。倘若新项目迟迟不开工,“十三五”规划恐将无法按期完成。

界面新闻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目前已申报的新核电项目不少,包括采用AP1000技术的辽宁徐大堡、广东陆丰,采用CAP1400技术的山东荣成石岛湾、浙江三门二期和山东海阳二期。

其中,作为CAP1400示范工程的石岛湾项目已通过国家核安全局的安全评审。央视称,该项目预计2017年一季度获批开工建设。但其他申报项目大多尚未进入审批程序。

“业内对于核安全性的担忧有些过度。”梁建生认为,“国内的核电建设,包括最初的大亚湾、秦山核电站,都碰到了很多问题,但都顺利解决了。业内很多人认为核电建设要确保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为零,这是不科学的,只要在一定的容忍范围内就行。”

国务院此前发布的《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对核事故发生概率的安全目标提出要求。其中,堆芯损伤概率小于十万分之一,大规模放射性释放概率小于百万分之一。

国家核安全局于今年10月底修订发布的《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在为核动力厂状态确定安全准则时也提出,“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核动力厂状态的发生频率必须很低”,而并非“为零”。

技术路线的分歧也成为核电项目安全性的关注点之一。

三代核电技术中,AP1000采用的是完全非能动设计,即依靠自然力驱动,无需外部电源和能动部件,基本依靠高位或加压的水箱实现安全功能。

“华龙一号”则采用“能动+非能动”设计。根据中核集团的介绍,该技术既有能动系统的高效、成熟可靠,又有非能动系统无需电源的优势,能提供“多样化的手段”实现安全功能。

主推AP1000技术的梁建生认为,完全非能动设计比“能动+非能动”设计具有更高的安全等级。因为前者完全不依赖于外部和内部的交流电源,能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实现72小时的自动操作,确保电厂正常应对严重事故,而后者的自动安全操作仅能达到半个小时,相对更依赖内部的交流电源。

主推“华龙一号”技术、供职于中广核的一位核电专家则有不同意见。“(非能动时间)不是越长越好,足够用就行了。比如说出现起火事故后,五分钟内可以灭火已经达到了目,为何还要设计那么长的非能动时间?”他对界面新闻记者说。

目前,中国的核电投资开发商仅有中核、中广核和国电投三家央企。“企业在向国家申报新项目时,都会采用自己的技术,哪怕是‘华龙一号’,中核和中广核也会采用自己的版本。”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核电产业研究员对界面新闻记者说,目前国家重点考虑的是核电出口,因此对自主品牌“华龙一号”的支持力度可能会加大。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