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复旦碳价指数:11月全国碳市场交易降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复旦碳价指数:11月全国碳市场交易降温

本月市场日均成交量为207.15万吨,仅为上月的三分之一,同时上下半月成交量差距明显,研究中心表示市场高涨的交易情绪已出现褪减迹象。

来源:视觉中国

11月29日,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公布了2023年8月复旦碳价指数结果。此次公布的复旦碳价指数包括六项价格指数,涉及CEA、CCER和I-REC三种碳资产,具体如下图所示:

2023年12月复旦碳价指数结果;来源: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2023年12月I-REC价格指数;来源: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指出,本月全国和试点碳市场的CCER价格指数普遍下跌,其中广州CCER跌幅最大,其他CCER跌幅最小,各地价格逐步收拢。

11月16日,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规则(试行)》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与实施指南》;同日,北京绿色交易所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和结算规则(试行)》。

研究中心表示这三项制度是《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的重要配套制度,它们的发布进一步夯实了市场交易的制度基础,有利于规范市场交易活动,维护交易市场秩序和各参与方合法权益。

在发布环节,研究中心表示11月全国CEA的日均收盘价为73.23元/吨,相较于10月的日均收盘价80.19元/吨显著下跌约9%,基本与九月份持平。本月碳配额终止了自四月开始的价格“六连涨”,企业看空预期或在逐渐增强。

此外,本月市场日均成交量为207.15万吨,仅为上月的三分之一,同时上下半月成交量差距明显,研究中心表示,市场高涨的交易情绪已出现褪减迹象。

就全球碳市场11月运行而言,研究中心指出,本月全球主要碳市场成交量均呈上升态势。值得注意的是韩国碳市场11月日均成交量增长巨大,环比上升596.55%。

研究中心表示,11月1日-24日,韩国市场交易量迎来了自9月份配额品种变化以来首次巨额反弹,日均交易量为10.28万吨,接近今年3月的月度交易水平。

但与交易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断下跌的碳价,一方面是由于投资者对韩国碳市场改革和宏观经济形势仍缺乏一定信心,另一方面则体现了尽管交易量激增,但韩国市场仍存在较为严重的供给过剩问题。

研究中心还公布了2022-2026年生产的I-REC价格预期,覆盖了水电、小水电、风/光三类I-REC。

对比2023年11月I-REC价格指数,本月市场预期2022年-2026年间生产的各项I-REC价格指数走势分化,跌多涨少。

研究中心表示,近期我国绿证的国际认可度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10月1日开始,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已正式进入过渡期,而据有关部门介绍,欧盟不认可绿证,只认可绿电购电协议。

国家能源局对此表示,当前我国绿色电力证书已获得RE100组织认可,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在不影响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实现的前提下,积极推动国际组织的绿色消费、碳减排体系与国内绿证衔接,加强绿证核发、计量、交易等国际标准研究制定,提高绿证的国际影响力。

在分享环节,中国银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栩染也提到,中国碳市场作为全球碳市场中覆盖碳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在复杂的国际博弈中,中国应全力紧抓“绿色经济”的风口,争取碳资产定价权,构建成熟的碳资产价格发现机制将是必然选择,亦将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机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复旦碳价指数:11月全国碳市场交易降温

本月市场日均成交量为207.15万吨,仅为上月的三分之一,同时上下半月成交量差距明显,研究中心表示市场高涨的交易情绪已出现褪减迹象。

来源:视觉中国

11月29日,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公布了2023年8月复旦碳价指数结果。此次公布的复旦碳价指数包括六项价格指数,涉及CEA、CCER和I-REC三种碳资产,具体如下图所示:

2023年12月复旦碳价指数结果;来源: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2023年12月I-REC价格指数;来源: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指出,本月全国和试点碳市场的CCER价格指数普遍下跌,其中广州CCER跌幅最大,其他CCER跌幅最小,各地价格逐步收拢。

11月16日,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规则(试行)》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与实施指南》;同日,北京绿色交易所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和结算规则(试行)》。

研究中心表示这三项制度是《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的重要配套制度,它们的发布进一步夯实了市场交易的制度基础,有利于规范市场交易活动,维护交易市场秩序和各参与方合法权益。

在发布环节,研究中心表示11月全国CEA的日均收盘价为73.23元/吨,相较于10月的日均收盘价80.19元/吨显著下跌约9%,基本与九月份持平。本月碳配额终止了自四月开始的价格“六连涨”,企业看空预期或在逐渐增强。

此外,本月市场日均成交量为207.15万吨,仅为上月的三分之一,同时上下半月成交量差距明显,研究中心表示,市场高涨的交易情绪已出现褪减迹象。

就全球碳市场11月运行而言,研究中心指出,本月全球主要碳市场成交量均呈上升态势。值得注意的是韩国碳市场11月日均成交量增长巨大,环比上升596.55%。

研究中心表示,11月1日-24日,韩国市场交易量迎来了自9月份配额品种变化以来首次巨额反弹,日均交易量为10.28万吨,接近今年3月的月度交易水平。

但与交易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断下跌的碳价,一方面是由于投资者对韩国碳市场改革和宏观经济形势仍缺乏一定信心,另一方面则体现了尽管交易量激增,但韩国市场仍存在较为严重的供给过剩问题。

研究中心还公布了2022-2026年生产的I-REC价格预期,覆盖了水电、小水电、风/光三类I-REC。

对比2023年11月I-REC价格指数,本月市场预期2022年-2026年间生产的各项I-REC价格指数走势分化,跌多涨少。

研究中心表示,近期我国绿证的国际认可度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10月1日开始,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已正式进入过渡期,而据有关部门介绍,欧盟不认可绿证,只认可绿电购电协议。

国家能源局对此表示,当前我国绿色电力证书已获得RE100组织认可,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在不影响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实现的前提下,积极推动国际组织的绿色消费、碳减排体系与国内绿证衔接,加强绿证核发、计量、交易等国际标准研究制定,提高绿证的国际影响力。

在分享环节,中国银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栩染也提到,中国碳市场作为全球碳市场中覆盖碳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在复杂的国际博弈中,中国应全力紧抓“绿色经济”的风口,争取碳资产定价权,构建成熟的碳资产价格发现机制将是必然选择,亦将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机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