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千亿“镍王”首个IPO:瑞浦兰钧赴港上市,年营收超140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千亿“镍王”首个IPO:瑞浦兰钧赴港上市,年营收超140亿

青山集团已为其“输血”80亿。

文|华夏能源网   蒋波

编辑|杨亦

低调千亿身家“镍王”项光达,即将迎来创业生涯第一个IPO。

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获悉,11月30日,瑞浦兰钧通过港交所的上市聆讯,由摩根士丹利及中信证券担任其联席保荐人。

约一年前,瑞浦兰钧曾于2022年12月14日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终因招股书“失效”而落空;今年6月二度递交招股书五个月后,瑞浦兰钧终于通过了港交所的聆讯。

截止IPO前最后一轮融资,瑞浦兰钧投后估值已达303亿元。投资方包括上汽、中伟股份、深创投等产业链资方与专业基金。如成功上市,将成为其母公司青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青山集团”)旗下首家公开募股企业。

“含着金钥匙”诞生的储能新秀

瑞浦兰钧的上市之所以倍受关注,原因之一是这家公司“来头不小”,背靠“镍王”项光达的青山集团。

瑞浦兰钧成立于2017年,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是青山集团在新能源产业的两大布局之一(另一布局是光伏领域的户用储能及光伏逆变器制造商“麦田能源”)。

另一方面,作为一家储能新秀企业,发展速度上也足够迅猛。

经营业绩上,招股书显示,其年度总营收由2020年的9.07亿元大幅增加至2021年的21.09亿元,并进一步增加至2022年的146.4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300%。

电池产品总产能上,从2020年初的2.3GWh增长至2022年底的35.2GWh,增长超10倍。

同一年,青山集团营收攀升至3680亿,位居《财富》世界500强第238位。凭借实力强大的青山集团,瑞浦兰钧成立仅仅两个月,就拿下一块地,当月动工、半年后设备进厂;成立仅两年后,就实现了锂离子电池的批量交付。(详情可见华夏能源网此前报道《左手光储,右手锂电:千亿低调温州富豪的新生意》)

此外,瑞浦兰钧还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以及供应链优势。

招股书显示,公司已经和青山集团的附属公司永青科技签署了框架协议,保证原材料供应的长期稳定。此外,还计划借力青山集团在东南亚、南美洲、欧洲等地建厂,以扩大产能。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自成立以来,瑞浦兰钧产能扩张所需资金主要依靠青山集团“输血”。截止目前,集团累计对其投入资金已高达80亿元。

“高光”背后三大风险点

分析招股书信息来看,瑞浦兰钧在“跑步”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不可回避的风险点。

首先,负债逐年攀升。招股书显示,2020、2021及2022年,瑞浦兰钧亏损分别为5327万元、8.04亿元及4.51亿元,3年累计亏损超13亿元;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77亿元、-19.57亿元、-22.30亿元;有息负债分别为2.81亿元、5.79亿元和46.51亿元;历年资产负债比分别为293.0%、142.5%和40.9%,2023年数据未披露。

其次,市占率不足2%。锂离子电池行业市场集中程度很高,尤其是动力电池市场。2022年,前十大生产商占中国总装机量的90%以上,其中,排名第一的宁德时代(SZ:300750)市场份额48.2%,排名第二的比亚迪(SZ:002594)市场份额23.5%,瑞浦兰钧虽然在2022年跻身前十,但仅占1.7%的市场份额。

行业人士预测,锂电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加强。瑞浦兰钧面临来自强劲对手蜂巢能源、亿纬锂能等企业的竞争,未来能获得多大的市场增量,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第三,利润空间被挤压。招股书显示,2022年,瑞浦兰钧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产品售价分别为0.76元/Wh、0.80元/Wh。瑞浦兰钧称业绩亏损的原因是“储能电池产品的亏本出售”。

当下的储能行业已进入新一轮产能周期,电芯价格持续走低,业内已经出现了低于0.5元/Wh的报价,行业整体利润空间都遭遇挤压的情况下,瑞浦兰钧如果不能进一步控制电池成本,扭亏为盈的空间微乎其微。

不过,在如此“内卷”形势下,瑞浦兰钧扩张产能的脚步仍未停止。仅一个月前的10月30日,瑞浦兰钧就宣布斥资70亿元在广东佛山南海投建一锂离子电池项目。

迟迟未能盈利且处于负债压力之下,仍大手笔扩产,钱从哪里来?上市后能否实现合理的增长?在行业周期与上市时机的两重因素下,这家储能新秀将面临极大挑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千亿“镍王”首个IPO:瑞浦兰钧赴港上市,年营收超140亿

青山集团已为其“输血”80亿。

文|华夏能源网   蒋波

编辑|杨亦

低调千亿身家“镍王”项光达,即将迎来创业生涯第一个IPO。

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获悉,11月30日,瑞浦兰钧通过港交所的上市聆讯,由摩根士丹利及中信证券担任其联席保荐人。

约一年前,瑞浦兰钧曾于2022年12月14日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终因招股书“失效”而落空;今年6月二度递交招股书五个月后,瑞浦兰钧终于通过了港交所的聆讯。

截止IPO前最后一轮融资,瑞浦兰钧投后估值已达303亿元。投资方包括上汽、中伟股份、深创投等产业链资方与专业基金。如成功上市,将成为其母公司青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青山集团”)旗下首家公开募股企业。

“含着金钥匙”诞生的储能新秀

瑞浦兰钧的上市之所以倍受关注,原因之一是这家公司“来头不小”,背靠“镍王”项光达的青山集团。

瑞浦兰钧成立于2017年,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是青山集团在新能源产业的两大布局之一(另一布局是光伏领域的户用储能及光伏逆变器制造商“麦田能源”)。

另一方面,作为一家储能新秀企业,发展速度上也足够迅猛。

经营业绩上,招股书显示,其年度总营收由2020年的9.07亿元大幅增加至2021年的21.09亿元,并进一步增加至2022年的146.4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300%。

电池产品总产能上,从2020年初的2.3GWh增长至2022年底的35.2GWh,增长超10倍。

同一年,青山集团营收攀升至3680亿,位居《财富》世界500强第238位。凭借实力强大的青山集团,瑞浦兰钧成立仅仅两个月,就拿下一块地,当月动工、半年后设备进厂;成立仅两年后,就实现了锂离子电池的批量交付。(详情可见华夏能源网此前报道《左手光储,右手锂电:千亿低调温州富豪的新生意》)

此外,瑞浦兰钧还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以及供应链优势。

招股书显示,公司已经和青山集团的附属公司永青科技签署了框架协议,保证原材料供应的长期稳定。此外,还计划借力青山集团在东南亚、南美洲、欧洲等地建厂,以扩大产能。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自成立以来,瑞浦兰钧产能扩张所需资金主要依靠青山集团“输血”。截止目前,集团累计对其投入资金已高达80亿元。

“高光”背后三大风险点

分析招股书信息来看,瑞浦兰钧在“跑步”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不可回避的风险点。

首先,负债逐年攀升。招股书显示,2020、2021及2022年,瑞浦兰钧亏损分别为5327万元、8.04亿元及4.51亿元,3年累计亏损超13亿元;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77亿元、-19.57亿元、-22.30亿元;有息负债分别为2.81亿元、5.79亿元和46.51亿元;历年资产负债比分别为293.0%、142.5%和40.9%,2023年数据未披露。

其次,市占率不足2%。锂离子电池行业市场集中程度很高,尤其是动力电池市场。2022年,前十大生产商占中国总装机量的90%以上,其中,排名第一的宁德时代(SZ:300750)市场份额48.2%,排名第二的比亚迪(SZ:002594)市场份额23.5%,瑞浦兰钧虽然在2022年跻身前十,但仅占1.7%的市场份额。

行业人士预测,锂电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加强。瑞浦兰钧面临来自强劲对手蜂巢能源、亿纬锂能等企业的竞争,未来能获得多大的市场增量,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第三,利润空间被挤压。招股书显示,2022年,瑞浦兰钧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产品售价分别为0.76元/Wh、0.80元/Wh。瑞浦兰钧称业绩亏损的原因是“储能电池产品的亏本出售”。

当下的储能行业已进入新一轮产能周期,电芯价格持续走低,业内已经出现了低于0.5元/Wh的报价,行业整体利润空间都遭遇挤压的情况下,瑞浦兰钧如果不能进一步控制电池成本,扭亏为盈的空间微乎其微。

不过,在如此“内卷”形势下,瑞浦兰钧扩张产能的脚步仍未停止。仅一个月前的10月30日,瑞浦兰钧就宣布斥资70亿元在广东佛山南海投建一锂离子电池项目。

迟迟未能盈利且处于负债压力之下,仍大手笔扩产,钱从哪里来?上市后能否实现合理的增长?在行业周期与上市时机的两重因素下,这家储能新秀将面临极大挑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