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崔健要上《我是歌手2017》?姜文、冯小刚、于谦有话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崔健要上《我是歌手2017》?姜文、冯小刚、于谦有话说

众所周知,这些年来,崔健招致了不少责难,是位有争议的歌星,骂他,轻视他,甚至刁难他的更不乏其人。但他终于熬过了数年的艰辛岁月,以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舞台形象赢得了社会的承认。

不久前,还未更名的《歌手2017》栏目,用《我是歌手》的官方微博,转发了音乐自媒体民谣故事的一条微博。

这条微博题为《那些你认为牛逼的人,都认为崔健最牛逼》。一时间,网友们纷纷在微博底下猜测:难道说崔健要上我是歌手了吗?

此事是否当真,相信很快就要揭晓答案。但从此前公布的疑似2017年参演歌手的名单来看,似乎没有找到崔健的名字。

但是这篇首发在民谣故事的崔健文章,仍然引起了广大歌迷的注意。全文如下:

当我们谈论崔健的时候,我该谈论什么?

我想起崔健的那句话,只要XXXXXXXXX(此处省略九个字),我们就都是一代人。

崔健的中年危机,同我和你的青春期危机,始终是一样的,我们共有的使命也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会觉得庆幸,我们始终活在同一个时代的晚上。

这些我们,不光有我和你,还有那些我们认为牛逼的人,比如姜文、冯小刚、李宗盛、王朔,……还有汪峰。

无一例外,二十多位文化人,涵盖了导演、演员、歌手、作家等多个职业,都在过去的不同时期,持有一种同样的观点。 那便是,真正牛逼的人是崔健。

众所周知,这些年来,崔健招致了不少责难,是位有争议的歌星,骂他,轻视他,甚至刁难他的更不乏其人。但他终于熬过了数年的艰辛岁月,以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舞台形象赢得了社会的承认。

这句话是《人民日报》评论的。

崔健是中国第一位获得世界性声誉的摇滚艺术家,他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之一。三十年来,崔健一直坚守艺术家的社会责任,站在摇滚乐的最前沿,用音乐作为武器,向生活中的虚伪、丑恶和不公正开火。他用十年时间发起真唱运动,使真唱成为中国社会普通认可的道德准则。

这句话是《南方周末》说的。

接下来,听听那些你认为牛逼的人,当他们谈论崔健的时候,会怎么说。

姜文(导演,曾和崔健多次合作):“ 我是听崔健长大的一代。崔健是穿旧军装的新诗人,他用嗓子把诗唱出来,用小号把诗吹出去,他的摇滚撼动了几代人。

冯小刚(导演,给予崔健最高评价):“ 第一次听崔健的歌我印象是在1987年,在首体,第一次听感觉鸡皮疙瘩都起来了,那冲击力,特别的震撼。我记得那时候在拍《便衣警察》,我是美术,和赵宝刚还有我们那个剧组的人,在宿舍里头,扯着脖子喊了一宿,觉得好像自己也可以唱了,第二天早上起来嗓子特哑,说不出话来。而后的这三十年当中,每一次朋友聚会,都会唱这首歌。我听到过很多版本的“鬼哭狼嚎”。我喜欢崔健的歌,这三十年来我有两个人的歌百听不厌,一个是崔健,一个是邓丽君。这是两个中国音乐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后来我认识了崔健,再后来崔健也拍了电影,而且在中国导演协会的年度奖里得了奖。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而且时至今日,我们是同代人,我们都成了老头儿了,我们头发都白了,但是崔健还是保持着他音乐上艺术上的先锋性。他不仅音乐旋律厉害,他的歌词也写得非常好。 就我认识的崔健,概括来说: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音乐的人。

管虎(导演,电影《老炮儿》选用崔健歌曲):“ 第一次听到崔健,一下就晕了,才知道歌是可以这样唱的。他那会儿历经重重艰难险阻,终于走上舞台了,挽着个裤腿儿,穿一军装的样子。现在想,说实话,你要知道1986年的人演唱是什么样,现在上来一个这样的人,张嘴第一句,那种个性,足以用迷人来说。歌也好听,当时都傻了,我们几个人后来骑着自行车出来,老想找人打架似的,那感觉,形容不了。 《老炮儿》我用的是《花房姑娘》,这肯定是我最喜欢的歌,他当时基本上是无偿似给我用了,特别感动。因为我处女作的时候也用过一次《花房姑娘》,那时候是背景音乐。 他之朴实,跟当年在舞台上看到的偶像感完全不是一个人。我们老说崔健是老天爷派下来的神。在这个历史长河中,崔健是绝对绕不过去、磨灭不了的,这个就是意义。他就是永远的精神,民族需要这样的精神。

王小帅(导演):“ 崔健真是“一无所有”,牛B者就是如此牛B。

张一白(导演):“ 因为崔健,那些岁月才不晦暗。

程青松(编剧):“ 崔健的音乐里对现实的介入,对现实的批判,对理想主义的讴歌,以及音乐中的那份可以流芳千古的血性,是国内任何歌手也不能比拟的。

李宗盛(歌手):“ 希望有机会来跟崔健讨教,研究歌曲背后的创作灵感和象征精神。

汪峰(歌手,因为崔健憾失“中国摇滚教父”称号):“ 他开创了中国摇滚乐,启发音乐人群体意识觉醒,老崔功不可没,等于在中国开创了摇滚乐,而且这个“开创”无可争议。 他在音乐上的起点非常高,很多人开始搞摇滚乐,都觉得跟他的水准相差太多,因为大家所能够学习的是他的叛逆、坚决和不妥协,但是核心的东西学不到,基本上学不到的就是他的音乐。 他的第一张和第二张专辑,我个人觉得即使放在全世界的摇滚乐专辑里,也绝对是一流的,而且无论是词曲还是制作,尤其是制作,听他第一张《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感觉特别像听迈克尔杰克逊的《墙外》或是《颤栗》,无论过多少年再听,无论从音质还是音乐,都特棒!

“ 老崔的那几张专辑也是这种感觉,你可以想象他当时对于音乐的鉴赏力、对声音的要求与制作,还有身边和他一起工作的人的整体水准是非常高的,所以我一直觉得老崔开创了一个极高水准的开始,而他带来了“人人都可以玩儿摇滚乐”的启发是最重要的。 那些年,他给中国几乎是每一个对音乐有感知力的年轻人,树立了一个几乎是很难超越又是非常棒的榜样,他超越音乐带来人格和文化上的突破,告诉你年轻人是应该这样生活,年轻人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意识,他至少给你提供了一个可能,而不像过去那么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大家都活成一个样儿。

谢天笑(歌手):“ 我特别尊敬老崔,他是我的朋友。崔健就是崔健,他的实力放在哪里,没办法被超越。

谭维维(歌手,曾在《我是歌手》决赛邀请崔健助唱):“ 崔健在我心里是纯真的少年,是有意思、睿智的爸爸,是喝点小酒就会憨笑怒骂的愤青,是拍戏时温和的像妈妈的导演,是舞台上充满能量的音乐家,主要是一个可爱的人。

侯德健(歌手):“ 崔健是中国摇滚乐第一人,目前还看不到有人稍稍赶上。

张震岳(歌手,曾作为歌迷录制崔健现场视频):“ 其实自己初中时就听崔健的《一无所有》,我自己音乐上的偶像是崔健和李宗盛。

陈建斌(导演):“ 第一次知道崔健是上高中的时候。挺震撼的,以前都是听说过他,但是没听过他的歌,终于买他的歌一放一听,挺震撼的。第一次见他在台下,那是上大学的时候,我们跑到民族大学看他的演唱会。我们学校当时气氛特别浓烈,那时候黑豹乐队各个摇滚乐队的老喜欢去我们学校,崔健也去过,他去找我们一个师哥张有待,他有很多磁带,我们学校经常去这种人,气氛特别浓烈。 我去年碰到老崔了,去年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我是去拿男配角,他去拿新导演奖,在广州。他拿完之后负责给我颁奖,他一上来拿奖就跟我说一句话,他说“我特喜欢你的《人山人海》,我看了两遍。”他很喜欢电影,他拍的电影我也看了,《蓝色骨头》我是专门去电影院看。

我以前说孟京辉、姜文、崔健和王朔是我心中四大杰出青年,我现在依旧觉得他们很了不起。可能现在他们四个人的影响力甚至都没有以前那么大了,但是在我的心目中我觉得他们是不可取代的,因为确实在我年轻的时候,他们曾经深深地影响过我。最重要的倒不是作品,而是他们对待电影、戏剧、摇滚乐还有文学的观念和看法,他给你提供了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我觉得那个特别重要。

黄轩(演员,曾出演崔健电影《蓝色骨头》):“ 崔健在我心里是战士,是诗人。”

王朔(作家):“ 觉得崔健唱歌像吼叫。他揭露了一些真相,最重要的是他让人听到了一个人的心灵。我宁愿崔健和他的音乐代表我存在,代表我斗争,代表我信仰,我把重大的责任都交给他了。

余光中(诗人):“ 崔健、罗大佑他们是中国伟大的音乐诗人。

周国平(作家,曾将崔健对谈实录出版):“ 崔健有一种力量,他很难被打倒。他既不会被批评打倒,也不会被吹捧打倒。是个非常真实的人,他直接立足于生存状态,其间没有阻隔,也不需要过渡,他的音乐和思想的力量都在于此。

俞心樵(诗人):“ 三十余年来,因其强有力的现实针对性、及时到位的良知、和包括审美、思想与精神在内的系统性敏锐,崔健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中国乃至亚洲最伟大的歌手。

杨澜(主持人,曾在十年内三次专访崔健):“ 二十年多过去,中年男女们清晰的记得当年朝圣般的去看崔健演唱会的激动心情…如今他们很多已经退守于现实的人生,遗忘了当初的梦想。只有崔健还是当年那个崔健。

于谦(相声演员):“ 我没有在正式场合跟崔健老师认识,但他的歌影响了我们一代人。但我们也不能算陌生。我从1982年进北京曲艺团学习,他在北京歌舞团,他是吹小号。那时我们两个团的宿舍都在政法大学的校园里,低头不见抬头见,但是互相不认识,直到1985、86年,很多人就开始说,这就是崔健,同时我们也听到了《一无所有》这首歌。 对于崔健歌的认知肯定是《一无所有》。当时听到的时候也特别震撼,冲击力特别强,那时候大家都觉得说哎呀歌还能这么唱。后来陆续听到了他的很多歌曲,团里很多同学也在宿舍里拿着吉他弹他的歌,一直到在电视上看到他那场演唱会,整个的乐队以演出,服装、舞美,乐器,那时候才知道,这叫摇滚乐,非常非常喜欢。后来所有他的音乐,我都很着迷。

李国庆(当当网CEO,曾邀请崔健在北大演出):“ 1986年我大三,之前我没听到过崔健。北大的时候,我们成立了首届北大艺术节,底下有人报说请崔健来唱,我说崔健是谁?后来说是谁是谁,不过他那时候正在被封杀,我说北大我说了算。 不管有什么封杀,结果他就来演唱了。当时在北大一场晚会,他的经典歌都唱了,晚会结束后,《一无所有》就飘遍了北大。第二天就成立了崔健北大后援会。当时我是学生会副主席,学代会会长。那是第一次看到崔健的表演。我因为这个还犯错误了,当时领导批评我了,说你们也不报,也不让我知道。我说我们请个人唱歌儿不用你批了。

那时候对摇滚乐的感官就是,可能比如对现状的一些不满,就希望能用摇滚的方式踢一脚,因为本身也并没有什么用。1986年大家正在反腐败,我们觉得特别有共鸣。另外那个时候我们很多人其实都处于青春期反叛,那时候流行出国热,我们想追的女孩儿都忙着出国,所以也追不到女孩子,一听那个歌,就真的感觉是一无所有了。我最喜欢的老崔的歌,大概《一无所有》吧,还有《新长征路上的摇滚》。 他拍《蓝色的骨头》,因为投资人的关系,我们才认识,坐下来聊天,聊起那次北大的演出细节。我们当时跟总工会租的音响设备,他去了我们就请他们吃了顿包子,他就说,诶呦你这个器材够专业的,哥儿几个好好演。后来就交往起来了,还有前年他当选时尚先生,我给他颁奖,我们也聊了聊。崔健这个人很难得,他这么多年是拒绝跟这个社会妥协的,他那个年代的摇滚,就真的是像一把匕首,也不媚俗。他不愿意混演艺圈吃喝圈儿,他一直按照他的理想在做音乐,很纯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崔健要上《我是歌手2017》?姜文、冯小刚、于谦有话说

众所周知,这些年来,崔健招致了不少责难,是位有争议的歌星,骂他,轻视他,甚至刁难他的更不乏其人。但他终于熬过了数年的艰辛岁月,以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舞台形象赢得了社会的承认。

不久前,还未更名的《歌手2017》栏目,用《我是歌手》的官方微博,转发了音乐自媒体民谣故事的一条微博。

这条微博题为《那些你认为牛逼的人,都认为崔健最牛逼》。一时间,网友们纷纷在微博底下猜测:难道说崔健要上我是歌手了吗?

此事是否当真,相信很快就要揭晓答案。但从此前公布的疑似2017年参演歌手的名单来看,似乎没有找到崔健的名字。

但是这篇首发在民谣故事的崔健文章,仍然引起了广大歌迷的注意。全文如下:

当我们谈论崔健的时候,我该谈论什么?

我想起崔健的那句话,只要XXXXXXXXX(此处省略九个字),我们就都是一代人。

崔健的中年危机,同我和你的青春期危机,始终是一样的,我们共有的使命也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会觉得庆幸,我们始终活在同一个时代的晚上。

这些我们,不光有我和你,还有那些我们认为牛逼的人,比如姜文、冯小刚、李宗盛、王朔,……还有汪峰。

无一例外,二十多位文化人,涵盖了导演、演员、歌手、作家等多个职业,都在过去的不同时期,持有一种同样的观点。 那便是,真正牛逼的人是崔健。

众所周知,这些年来,崔健招致了不少责难,是位有争议的歌星,骂他,轻视他,甚至刁难他的更不乏其人。但他终于熬过了数年的艰辛岁月,以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舞台形象赢得了社会的承认。

这句话是《人民日报》评论的。

崔健是中国第一位获得世界性声誉的摇滚艺术家,他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之一。三十年来,崔健一直坚守艺术家的社会责任,站在摇滚乐的最前沿,用音乐作为武器,向生活中的虚伪、丑恶和不公正开火。他用十年时间发起真唱运动,使真唱成为中国社会普通认可的道德准则。

这句话是《南方周末》说的。

接下来,听听那些你认为牛逼的人,当他们谈论崔健的时候,会怎么说。

姜文(导演,曾和崔健多次合作):“ 我是听崔健长大的一代。崔健是穿旧军装的新诗人,他用嗓子把诗唱出来,用小号把诗吹出去,他的摇滚撼动了几代人。

冯小刚(导演,给予崔健最高评价):“ 第一次听崔健的歌我印象是在1987年,在首体,第一次听感觉鸡皮疙瘩都起来了,那冲击力,特别的震撼。我记得那时候在拍《便衣警察》,我是美术,和赵宝刚还有我们那个剧组的人,在宿舍里头,扯着脖子喊了一宿,觉得好像自己也可以唱了,第二天早上起来嗓子特哑,说不出话来。而后的这三十年当中,每一次朋友聚会,都会唱这首歌。我听到过很多版本的“鬼哭狼嚎”。我喜欢崔健的歌,这三十年来我有两个人的歌百听不厌,一个是崔健,一个是邓丽君。这是两个中国音乐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后来我认识了崔健,再后来崔健也拍了电影,而且在中国导演协会的年度奖里得了奖。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而且时至今日,我们是同代人,我们都成了老头儿了,我们头发都白了,但是崔健还是保持着他音乐上艺术上的先锋性。他不仅音乐旋律厉害,他的歌词也写得非常好。 就我认识的崔健,概括来说: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音乐的人。

管虎(导演,电影《老炮儿》选用崔健歌曲):“ 第一次听到崔健,一下就晕了,才知道歌是可以这样唱的。他那会儿历经重重艰难险阻,终于走上舞台了,挽着个裤腿儿,穿一军装的样子。现在想,说实话,你要知道1986年的人演唱是什么样,现在上来一个这样的人,张嘴第一句,那种个性,足以用迷人来说。歌也好听,当时都傻了,我们几个人后来骑着自行车出来,老想找人打架似的,那感觉,形容不了。 《老炮儿》我用的是《花房姑娘》,这肯定是我最喜欢的歌,他当时基本上是无偿似给我用了,特别感动。因为我处女作的时候也用过一次《花房姑娘》,那时候是背景音乐。 他之朴实,跟当年在舞台上看到的偶像感完全不是一个人。我们老说崔健是老天爷派下来的神。在这个历史长河中,崔健是绝对绕不过去、磨灭不了的,这个就是意义。他就是永远的精神,民族需要这样的精神。

王小帅(导演):“ 崔健真是“一无所有”,牛B者就是如此牛B。

张一白(导演):“ 因为崔健,那些岁月才不晦暗。

程青松(编剧):“ 崔健的音乐里对现实的介入,对现实的批判,对理想主义的讴歌,以及音乐中的那份可以流芳千古的血性,是国内任何歌手也不能比拟的。

李宗盛(歌手):“ 希望有机会来跟崔健讨教,研究歌曲背后的创作灵感和象征精神。

汪峰(歌手,因为崔健憾失“中国摇滚教父”称号):“ 他开创了中国摇滚乐,启发音乐人群体意识觉醒,老崔功不可没,等于在中国开创了摇滚乐,而且这个“开创”无可争议。 他在音乐上的起点非常高,很多人开始搞摇滚乐,都觉得跟他的水准相差太多,因为大家所能够学习的是他的叛逆、坚决和不妥协,但是核心的东西学不到,基本上学不到的就是他的音乐。 他的第一张和第二张专辑,我个人觉得即使放在全世界的摇滚乐专辑里,也绝对是一流的,而且无论是词曲还是制作,尤其是制作,听他第一张《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感觉特别像听迈克尔杰克逊的《墙外》或是《颤栗》,无论过多少年再听,无论从音质还是音乐,都特棒!

“ 老崔的那几张专辑也是这种感觉,你可以想象他当时对于音乐的鉴赏力、对声音的要求与制作,还有身边和他一起工作的人的整体水准是非常高的,所以我一直觉得老崔开创了一个极高水准的开始,而他带来了“人人都可以玩儿摇滚乐”的启发是最重要的。 那些年,他给中国几乎是每一个对音乐有感知力的年轻人,树立了一个几乎是很难超越又是非常棒的榜样,他超越音乐带来人格和文化上的突破,告诉你年轻人是应该这样生活,年轻人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意识,他至少给你提供了一个可能,而不像过去那么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大家都活成一个样儿。

谢天笑(歌手):“ 我特别尊敬老崔,他是我的朋友。崔健就是崔健,他的实力放在哪里,没办法被超越。

谭维维(歌手,曾在《我是歌手》决赛邀请崔健助唱):“ 崔健在我心里是纯真的少年,是有意思、睿智的爸爸,是喝点小酒就会憨笑怒骂的愤青,是拍戏时温和的像妈妈的导演,是舞台上充满能量的音乐家,主要是一个可爱的人。

侯德健(歌手):“ 崔健是中国摇滚乐第一人,目前还看不到有人稍稍赶上。

张震岳(歌手,曾作为歌迷录制崔健现场视频):“ 其实自己初中时就听崔健的《一无所有》,我自己音乐上的偶像是崔健和李宗盛。

陈建斌(导演):“ 第一次知道崔健是上高中的时候。挺震撼的,以前都是听说过他,但是没听过他的歌,终于买他的歌一放一听,挺震撼的。第一次见他在台下,那是上大学的时候,我们跑到民族大学看他的演唱会。我们学校当时气氛特别浓烈,那时候黑豹乐队各个摇滚乐队的老喜欢去我们学校,崔健也去过,他去找我们一个师哥张有待,他有很多磁带,我们学校经常去这种人,气氛特别浓烈。 我去年碰到老崔了,去年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我是去拿男配角,他去拿新导演奖,在广州。他拿完之后负责给我颁奖,他一上来拿奖就跟我说一句话,他说“我特喜欢你的《人山人海》,我看了两遍。”他很喜欢电影,他拍的电影我也看了,《蓝色骨头》我是专门去电影院看。

我以前说孟京辉、姜文、崔健和王朔是我心中四大杰出青年,我现在依旧觉得他们很了不起。可能现在他们四个人的影响力甚至都没有以前那么大了,但是在我的心目中我觉得他们是不可取代的,因为确实在我年轻的时候,他们曾经深深地影响过我。最重要的倒不是作品,而是他们对待电影、戏剧、摇滚乐还有文学的观念和看法,他给你提供了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我觉得那个特别重要。

黄轩(演员,曾出演崔健电影《蓝色骨头》):“ 崔健在我心里是战士,是诗人。”

王朔(作家):“ 觉得崔健唱歌像吼叫。他揭露了一些真相,最重要的是他让人听到了一个人的心灵。我宁愿崔健和他的音乐代表我存在,代表我斗争,代表我信仰,我把重大的责任都交给他了。

余光中(诗人):“ 崔健、罗大佑他们是中国伟大的音乐诗人。

周国平(作家,曾将崔健对谈实录出版):“ 崔健有一种力量,他很难被打倒。他既不会被批评打倒,也不会被吹捧打倒。是个非常真实的人,他直接立足于生存状态,其间没有阻隔,也不需要过渡,他的音乐和思想的力量都在于此。

俞心樵(诗人):“ 三十余年来,因其强有力的现实针对性、及时到位的良知、和包括审美、思想与精神在内的系统性敏锐,崔健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中国乃至亚洲最伟大的歌手。

杨澜(主持人,曾在十年内三次专访崔健):“ 二十年多过去,中年男女们清晰的记得当年朝圣般的去看崔健演唱会的激动心情…如今他们很多已经退守于现实的人生,遗忘了当初的梦想。只有崔健还是当年那个崔健。

于谦(相声演员):“ 我没有在正式场合跟崔健老师认识,但他的歌影响了我们一代人。但我们也不能算陌生。我从1982年进北京曲艺团学习,他在北京歌舞团,他是吹小号。那时我们两个团的宿舍都在政法大学的校园里,低头不见抬头见,但是互相不认识,直到1985、86年,很多人就开始说,这就是崔健,同时我们也听到了《一无所有》这首歌。 对于崔健歌的认知肯定是《一无所有》。当时听到的时候也特别震撼,冲击力特别强,那时候大家都觉得说哎呀歌还能这么唱。后来陆续听到了他的很多歌曲,团里很多同学也在宿舍里拿着吉他弹他的歌,一直到在电视上看到他那场演唱会,整个的乐队以演出,服装、舞美,乐器,那时候才知道,这叫摇滚乐,非常非常喜欢。后来所有他的音乐,我都很着迷。

李国庆(当当网CEO,曾邀请崔健在北大演出):“ 1986年我大三,之前我没听到过崔健。北大的时候,我们成立了首届北大艺术节,底下有人报说请崔健来唱,我说崔健是谁?后来说是谁是谁,不过他那时候正在被封杀,我说北大我说了算。 不管有什么封杀,结果他就来演唱了。当时在北大一场晚会,他的经典歌都唱了,晚会结束后,《一无所有》就飘遍了北大。第二天就成立了崔健北大后援会。当时我是学生会副主席,学代会会长。那是第一次看到崔健的表演。我因为这个还犯错误了,当时领导批评我了,说你们也不报,也不让我知道。我说我们请个人唱歌儿不用你批了。

那时候对摇滚乐的感官就是,可能比如对现状的一些不满,就希望能用摇滚的方式踢一脚,因为本身也并没有什么用。1986年大家正在反腐败,我们觉得特别有共鸣。另外那个时候我们很多人其实都处于青春期反叛,那时候流行出国热,我们想追的女孩儿都忙着出国,所以也追不到女孩子,一听那个歌,就真的感觉是一无所有了。我最喜欢的老崔的歌,大概《一无所有》吧,还有《新长征路上的摇滚》。 他拍《蓝色的骨头》,因为投资人的关系,我们才认识,坐下来聊天,聊起那次北大的演出细节。我们当时跟总工会租的音响设备,他去了我们就请他们吃了顿包子,他就说,诶呦你这个器材够专业的,哥儿几个好好演。后来就交往起来了,还有前年他当选时尚先生,我给他颁奖,我们也聊了聊。崔健这个人很难得,他这么多年是拒绝跟这个社会妥协的,他那个年代的摇滚,就真的是像一把匕首,也不媚俗。他不愿意混演艺圈吃喝圈儿,他一直按照他的理想在做音乐,很纯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