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全球最大核聚变反应堆投入运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全球最大核聚变反应堆投入运行

JT-60SA又被称为ITER的卫星托卡马克项目,只使用氢和氘开展离子体控制实验。

图片来源:欧洲聚变能组织(F4E)

界面新闻记者 | 戴晶晶

全球核聚变产业又有新突破。

12月1日,欧洲聚变能组织(F4E)发布消息称,欧洲和日本共同建造和运营的核聚变反应堆JT-60SA投入运行。

JT-60SA为托卡马克装置,位于日本量子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QST)那珂研究所,高15.5米,可以容纳135立方米的等离子体。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建成之前,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核聚变反应堆。

欧盟能源委员卡德里·西姆森(Kadri Simson)在启动仪式上表示,JT-60SA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托卡马克”,其启动运行是“核聚变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该装置将使我们离聚变能更近一步。”JT-60SA项目副负责人萨姆·戴维斯(Sam Davis)称。

核聚变是指轻原子核(例如氘和氚)结合成较重原子核,同时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其原材料资源丰富,且无污染排放。因此可控核聚变被一直认为是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出路,视为人类“终极能源”。

当前可控核聚变技术路线主要有三种,分别为重力场约束核聚变、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和磁约束核聚变。其中,磁约束核聚变目前研究的装置包括托卡马克、仿星器、反向场箍缩及磁镜等。

托卡马克被誉为“人造太阳”,其装置的中央是一个环形的真空室,外面缠绕着线圈,在通电时内部会产生巨大的螺旋形磁场,将其中的等离子体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以达到核聚变的目的。

JT-60SA的工作始于2007年,于2020年完成组装,是欧盟和日本之间的《更广泛的方法协议》(Broad Approach Agreement)下的成果。该协议旨在通过各种项目促进核聚变技术的发展。

F4E表示,该项目建设阶段的总成本估计为5.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3亿元)。

今年10月,JT-60SA在试验运行时,首次产生了核聚变必需的等离子体

JT-60SA又被称为ITER的卫星(satellite)托卡马克项目,意图通过一个互补的研究和开发计划,来支持ITER和其他聚变装置的运行。

ITER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大科学工程,联合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七方共同参与建造。中国于2006年正式签约加入该计划。

不同于ITER计划聚变氘和氚,JT-60SA只使用氢和氘开展离子体控制实验,目标是将气体加热到2亿摄氏度成为等离子体,再使用由28个超导线圈组成的强大磁铁系统将等离子体限制约100秒。

F4E资料显示,JT-60SA将具有这样的性能——如果使用氘和氚,可以使其达到或超过“收支平衡”,即聚变反应释放的功率,将等于或超过加热功率。

不过,QST项目负责人表示,JT-60SA还需要两年才能产生有意义的物理实验所需的持久等离子体。

中国目前已运行全球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

今年4月12日21时,EAST装置实现了高功率温度下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稳态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去年12月5日,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科学家首次成功在核聚变实验中实现“净能量增益(Net Energy Gain)”,即受控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超过驱动反应发生的激光能量(Q>1),这一时刻被称为“聚变点火”。

不同于托卡马克,美国的设施采用惯性约束聚变技术路线,即用超大功率激光器产生激光束,射向一个含氘氚的氢球形靶丸上使其崩溃,并产生1亿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从而触发氢原子聚变,释放大量能量。

今年7月和10月,LLNL累计三次重现了聚变点火。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全球最大核聚变反应堆投入运行

JT-60SA又被称为ITER的卫星托卡马克项目,只使用氢和氘开展离子体控制实验。

图片来源:欧洲聚变能组织(F4E)

界面新闻记者 | 戴晶晶

全球核聚变产业又有新突破。

12月1日,欧洲聚变能组织(F4E)发布消息称,欧洲和日本共同建造和运营的核聚变反应堆JT-60SA投入运行。

JT-60SA为托卡马克装置,位于日本量子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QST)那珂研究所,高15.5米,可以容纳135立方米的等离子体。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建成之前,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核聚变反应堆。

欧盟能源委员卡德里·西姆森(Kadri Simson)在启动仪式上表示,JT-60SA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托卡马克”,其启动运行是“核聚变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该装置将使我们离聚变能更近一步。”JT-60SA项目副负责人萨姆·戴维斯(Sam Davis)称。

核聚变是指轻原子核(例如氘和氚)结合成较重原子核,同时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其原材料资源丰富,且无污染排放。因此可控核聚变被一直认为是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出路,视为人类“终极能源”。

当前可控核聚变技术路线主要有三种,分别为重力场约束核聚变、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和磁约束核聚变。其中,磁约束核聚变目前研究的装置包括托卡马克、仿星器、反向场箍缩及磁镜等。

托卡马克被誉为“人造太阳”,其装置的中央是一个环形的真空室,外面缠绕着线圈,在通电时内部会产生巨大的螺旋形磁场,将其中的等离子体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以达到核聚变的目的。

JT-60SA的工作始于2007年,于2020年完成组装,是欧盟和日本之间的《更广泛的方法协议》(Broad Approach Agreement)下的成果。该协议旨在通过各种项目促进核聚变技术的发展。

F4E表示,该项目建设阶段的总成本估计为5.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3亿元)。

今年10月,JT-60SA在试验运行时,首次产生了核聚变必需的等离子体

JT-60SA又被称为ITER的卫星(satellite)托卡马克项目,意图通过一个互补的研究和开发计划,来支持ITER和其他聚变装置的运行。

ITER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大科学工程,联合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七方共同参与建造。中国于2006年正式签约加入该计划。

不同于ITER计划聚变氘和氚,JT-60SA只使用氢和氘开展离子体控制实验,目标是将气体加热到2亿摄氏度成为等离子体,再使用由28个超导线圈组成的强大磁铁系统将等离子体限制约100秒。

F4E资料显示,JT-60SA将具有这样的性能——如果使用氘和氚,可以使其达到或超过“收支平衡”,即聚变反应释放的功率,将等于或超过加热功率。

不过,QST项目负责人表示,JT-60SA还需要两年才能产生有意义的物理实验所需的持久等离子体。

中国目前已运行全球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

今年4月12日21时,EAST装置实现了高功率温度下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稳态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去年12月5日,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科学家首次成功在核聚变实验中实现“净能量增益(Net Energy Gain)”,即受控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超过驱动反应发生的激光能量(Q>1),这一时刻被称为“聚变点火”。

不同于托卡马克,美国的设施采用惯性约束聚变技术路线,即用超大功率激光器产生激光束,射向一个含氘氚的氢球形靶丸上使其崩溃,并产生1亿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从而触发氢原子聚变,释放大量能量。

今年7月和10月,LLNL累计三次重现了聚变点火。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