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孟宝乐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唯有厚植文化自信,创新传承千年文脉,谱写中华文化新篇章,方能在新时代的潮流中乘风破浪,扬帆起航。
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济宁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运河文化的集聚兴盛地,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乃至世界文化格局中具有特殊地位。
让源远流长的千年文化底蕴被重新阐发、转化,绽放出耀眼的时代光芒,近年来,在文化“两创”的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济宁立足资源禀赋,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其中,任城区作为济宁的中心城区,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主动扛起文化“两创”的时代使命,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追忆往昔,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融南汇北的运河文化,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独具特色的汉唐文化,交相辉映,世代相传,连绵不绝。
时至今日,这座被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千年的城区,正焕发新时代生机与光彩,“运河之都·仁义任城”的文化品牌亦愈发闪亮。

点亮运河文化,重现古城魅力
素有“运河之都”美誉的任城,是运河孕育而生的城市。千百年来,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哺育着这座因河而兴的古老城市,更为任城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存和丰厚的文化滋养。
沿着历史的脉络寻觅,曾经运河任城段成了一条“黄金水道”,繁忙的货运交通南北,独特的漕运文化孕育出繁华的城镇和乡村,滋养着“运河之都”。
彼时,运河两岸商旅云集、店铺遍布,运道上白天舳舻蔽水、帆樯林立,夜晚桅灯高悬、渔火满天,盛极一时。
时光流转至今,宽阔的河道蜿蜒曲折,清波潺潺,水城一色。泛舟其上,千年秀美风光尽收眼底,两岸烟火气息触手可及。人头攒动,桨声灯影,仿佛穿越时空来到古时盛世,感受着运河两岸的繁华与喧嚣。

在这里,人们白天可以欣赏旖旎风光,夜晚可以在灯光秀中欣赏精彩纷呈的文艺展演。结束了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还可以在两岸的老街巷品美食、逛古街……
而游走在运河两岸,鳞次栉比的商铺,小闸口、东大寺、南门桥、玉堂酱园、太白楼等历史文化景点,串联出一步一景、一步一情的运河记忆……随处一个场景,都能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汩汩流淌的“文化脉动”。
从“漕运之河”到“文化之河”,在任城,运河之所以能长流不绝、绵延至今,文化“两创”可谓功不可没。
近年来,为了让历经沧桑的大运河重新焕发出生机,任城区按照大运河国家公园建设战略要求,自2021年以来,积极组织策划实施“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建设,重塑“百物聚处,舟楫往来”的运河盛景。
通过对“一河两岸、三街六巷、四馆五点”的精心布局和建设,任城区大力培育夜间经济业态,形成了融历史文化遗产、观光旅游、文化体验、时尚休闲、文博购物于一体的特色文化街区,全力打响“运河之都”文化品牌。
如今,“运河记忆”文化街区成为京杭大运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条奔腾不息的老运河愈发生机蓬勃。
城与河共生,人与水和谐。在这里,民俗集萃、文化浓厚,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有了来得了、住得下的理由,成为城市休闲的目的地和展现“济宁运河之都”的文化会客厅。

古今一脉,文韵悠然尽风雅
每一座城市都拥有遥远而独特的记忆。穿过历史的云烟,翻开任城五千年的漫长画卷,不得不提“诗仙”李白。
说到李白与任城的联系,许多人不能相信的是,李白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就是任城。公元736年,时年36岁的李白带着妻女从湖北安陆迁居古任城(今济宁),这一住便是23年。
李白对任城情有独钟,在很多诗文中表达了“我家寄东鲁”的深厚感情,任城被称为李白的第二故乡。
城中贺兰氏经营的酒楼便是李白最常去处。饮酒消遣,挥洒文字,李白在这里留下无数荡气回肠诗篇。如今的贺兰酒楼已成了留存着无数文化瑰宝的太白楼。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千多年前,李白曾经把酒吟诗,在太白楼上举杯邀明月、挥毫抒怀,一代诗仙潇洒狂放、豪情万丈,在这里留下千古佳话。
今天的太白楼,红墙灰瓦、巍峨壮阔,楼内存有李白醉书的《清平调》三首狂草横轴、孔继涑摹李白笔迹刻石《送贺八归越》诗帖、游廊和院内有珍贵石碑碣六十余块,包括李白手书“壮观”斗字方碑。
而屹立在太白楼前的诗仙李白仍持樽望天,肆意快活。登楼远眺便可看见运河两岸的壮丽风景与城市风光。
此外,任城还保存着许多李白的文化符号:浣笔泉、太白楼路、太白广场、太白小区……这一切皆与诗仙李白有关。

近年来,任城区深挖丰厚的李白文化底蕴,整理李白在任城生活脉络和活动轨迹,加强太白楼保护、展示、利用工作,大力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太白楼已成为任城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从悠悠岁月中走来,这座带着历史厚重的城市,正感应着时代的脉搏向新而生,悄然唤醒一座城市的风雅与浪漫。
值得一提的是,以诗仙李白为设计主题,任城区着力推进运河书屋建设,让市民拥有“家门口的图书馆、阅览室”,将文化基因的触角扎根进城市的角角落落。
据了解,运河书屋提供24小时服务,并兼具4点半课堂、城市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志愿者之家等社会功能,时常开展读书活动、公益活动、学术沙龙以及有趣的亲子活动等。

目前全区建成运营运河书屋25处,提供阅读空间1万余平米,阅读座席800余个,藏书18.5万册,全面实现了市、区图书馆及运河书屋图书通借通还。
一座座“运河书屋”如“雨后春笋”般逐渐融入城市血脉,这既是任城创新推动文化“两创”落地生根的生动缩影,也是以优质资源丰富人们文化生活,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写照。
我们可以清晰看见,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任城已然实现传统文化古与今的风雅共生,贡献出具有任城特色的全新探索。
赋能美德建设,文明新风拂面来
儒家文化、运河文化、太白文化、龙山文化……千百年来,任城融汇了四海八方的广博气概,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的精神品质与文化神韵。
迈入新时期,任城将厚积薄发的文化力量传递,深入推进美德社会、文明社会、诚信社会建设,任城大地日益呈现安定有序、文明和谐的美好气象。
在济宁市实验小学任兴校区,每到周一、三、五大课间时间,学生们都会跳由学校老师自编自导的文明礼仪操。礼仪操将国学经典与现代文明礼仪融为一体,既展现了国学传统之美,又融入现代时尚元素,旋律悠扬欢快,动作优美活泼,简单易学,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通过唱、跳的形式熟记国学经典,在律动中感受国学魅力,愉悦身心。

在仙营街道辖区,一条260米长的道路两侧,商户门前写有“尚德明礼”“诚信仙行”字样的大红灯笼光彩夺目,仙营路成长为远近闻名的“诚信路”。近年来,仙营街道还打造了一系列如儒家孝文化小广场、孝善和美文化长廊等集思想性、教育性、观赏性于一体的儒学景观,探索建设“沉浸式”教育阵地。
在张寨村、大李庄村、竹竿巷社区、济宁市永丰街中心小学等多个片区,任城区开展“美丽庭院”“信用+志愿”“学雷锋”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文明家庭、礼仪标兵、“好公婆好媳妇”评选表彰,开展义务植树、泥塑文化节、践行文明礼仪等活动。
透过以上的多个场景,不难看到,让文化“两创”深深根植于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已成为任城区培育时代文明新风尚的强大引擎。
此外,任城区还开展“最美任城人”群像选树,推出一批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运河工匠等先进典型。打造“10分钟志愿服务圈”,组建志愿服务队3000余支,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在城市社区,任城区开展美德信用楼道、文明楼道长评选;在农村村居,建设“幸福食堂”“幸福洗衣房”等文明实践场景。

无形的文化正通过有形之举,走进百姓生活,带来美好和向上、向善的力量。伴随着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持续落地,任城区成功入选“统筹推进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试点县市区”。
传承传统文化,再现文明新风,体现着任城区从根源上释放城市发展温度与活力的眼光和决心。
目前,任城区正全力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先行示范区,在现有35个文化“两创”示范点的基础上,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学生教育、干部政德建设、基层社会治理、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网络建设、城市规划建设”等八个方面,配套制定各项推进实施方案,这也势必为任城区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征程,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草木于地面萌发的一刻,已在土下扎根准备许久。踔厉奋发的任城区正全力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以文化自信自强答好中国式县域现代化的时代命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