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三大变化悄然发生,2017中国电影仍将危机重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三大变化悄然发生,2017中国电影仍将危机重重

2016年11月7日,《电影法》发布,其中表示要依法打击票房造假现象。当票房泡沫被挤出,电影一切回归常态,铁哥是对此持乐观态度的。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公布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总票房为457.12亿元,距离一年前的600亿目标仍有不可企及的距离。除第一季度《美人鱼》33.9亿票房拉动144.7亿总票房外,全年7个月实现负增长。

2016年,或许是整个中国电影从业者心中的痛了,众多大佬纷纷“折”在了2016年,成龙的《绝地逃亡》8.89亿票房,为达到10亿保底发行量,号称投资1.5亿美金的《长城》上映19天累计10.63亿元,王家卫监制的《摆渡人》上映12天累计4.5亿,号称5亿保底的《我不是潘金莲》4.8亿。

在连续5年增速40%之后,中国电影市场突然猛踩刹车,令所有电影人猝不及防。

但坏消息似乎还未停止,2017年元旦三天总票房为5.96亿,较去年的8.53亿下降2.57亿。

虽然各大院线都都2017年电影市场充满信心,王建林更表示2017年中国电影仍然会加速前行,但在2016年总票房下滑的背景之下,整个中国电影产业已经开始发生变化,换言之,今日的中国电影市场与去年的电影市场已大不相同。

其一,四五线城市院线难以为继

在票房飞速增长的去年内,电影院线建设也达到前所未有的力度。如博纳在2014年一共投资建设10个新项目,并表示消灭中国二三线城市的空白点,2015年11月,万达院线10亿元大手笔收购世茂影院旗下15家影院,12月,万达再次牵手步步高扩张三四线城市。

2016年,全国新增影院1612家,新增银幕9552块,以41179块银幕成为世界银幕拥有量最多国家,但院线和银幕数却并未带动票房的同步增长,2016上半年万达国内院线总票房33.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落后于全国21.6%的票房增长。

总部位于伦敦的研究公司——IHS马基特公司认为,尽管中国今年新建影院的速度(每天27家)创下纪录,但新影院的票房预计将仅占全部新增票房的1/5,而2013年的这一比例为1/3。

换句话说,全国绝大多数新增院线的收益将会被摊薄,院线的盈利压力增大。

而与此同时,国内院线的观影人次为13.72亿,同比增长8.89%。这显然意味着以县城以及地级市为代表的区域院线的观影人次开始出现下滑。

总票房降低,总银幕数增长,而观影人数亦降低,这对于正在开拓的县市级院线绝不是个好消息。

在2015年,电影业相当人士认为五线城市的小镇青年将成为新的票房贡献主力,自2012年至2015年,五线城市的观影份额由8%提升至17%。在票房的高速增长背景之下,五线城市成为院线争夺的重要票仓。

但此结论明显有两大致命逻辑缺陷:1.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仅四座城市,而五线城市全国共201个,前者四座城市贡献全国25%左右票房,而后者201个城市贡献17票房;2.四五线城市的银幕需求远大于一线城市,在2016年初县级银幕拥有量为12777块,几乎占到1/3的银幕数量,但票房收入仅为17%。

显然,在票房的飞速发展之下,四五线城市的作用被人为放大,在资本的催化之下,纷纷抢占四五线市场。但当票房冷静下之后,四五线院线建设的投入产出比严重不良,部分院线或发生经营困难问题。

当今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比较明显,四五线居民观影受收入影响较为明显。宏观经济与电影市场的不利因素双双指向将宝押在四五线城市的院线。

2017年,对这些院线将会是新的难关。

其二,电影内容垂直化将成趋势

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上映,中国的大片时代全面开启。在这14年内,中国大片分别经历了古装、香港合拍、喜剧等类型大片阶段。虽然大片成败各有不同,但在内容创作角度看,其基本基于三大逻辑:1.观影基础人群足够多,即与绝大多数的观影用户的三观相符,这是香港导演北上淘金面临的第一大难题;2.大制作、大场面、大演员,以此“三大”吸引用户前往院线观影;3.资本为降低风险,追风明显。

而如今,这一切已经悄然发生变化。淘票票的双十二报告中显示,不同年龄层用户的观影倾向明显不同:80后观影人群重热血,喜欢战争题材电影,例如《血战钢锯岭》;90后观影人群爱奇幻,喜欢奇幻爱情题材电影,例如《28岁未成年》;00后观影人群喜动画,喜欢动画题材电影,例如《你的名字》。

在2016年,切分化已经相当明显。文艺气质较重的《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取得7.8亿票房,爱情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8.1亿票房,起初被陈可辛不看好的《七月与安生》也取得了1.6亿票房,豆瓣打分高达7.6分。

在移动互联网的协同之下之下,各细分领域的作品被放大,在2016年开始取得以往不可想象的票房成绩。

坦白讲,铁哥是乐见中国电影有此变化的,中国电影市场不仅有大片,亦有各垂直细分影片,中国电影的繁荣也在此。

其三,刷票房被打击 电影回归本质

2016年的《叶问3》事件堪称中国电影的转折点,在此之前,总票房高歌猛进,后曝出《叶问3》刷票房并涉及票房的资本化问题。此后,在市场的强力监管之下,电影刷票房现象被严重打击,也挤出了此前飞速发展下的票房泡沫。

电影票房资本化的操作逻辑其实也很简答,将电影票房收益作为理财产品卖给用户,为在资本市场攫取更多财富,电影发行方通过购买幽灵场等行为来打造账面票房数据。

在《叶问3》之前,几乎所有票房资本化的电影都涉及刷票房问题,如《捉妖记》《港囧》等热门影片。究竟售票平台的票补和刷票房能带来多少的票房虚假繁荣,我们尚不得而知,但有两点是相当明确的:1.资本市场成为电影的主要盈利方式,资本对电影的关注重心由内容转移至资本;2.使得整个行业虚火过旺,王晶将30年前的港片烂造模式带来内地,《澳门风云》居然赚得盆满钵满。

2016年11月7日,《电影法》发布,其中表示要依法打击票房造假现象。当票房泡沫被挤出,电影一切回归常态,铁哥是对此持乐观态度的。

基于以上三点,2017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将继续危机与机会并存,但总体而言,当市场还未完全回归正轨之时,危机仍然较为明显,王建林的2017票房飞速发展或许难以看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国电影

  • 主投电影《第二十条》带来“开门红”,光线传媒预计分得超4亿元营收
  • 《飞驰人生2》《热辣滚烫》《第二十条》预售票房破六千万,春节档背后上市公司都有谁?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三大变化悄然发生,2017中国电影仍将危机重重

2016年11月7日,《电影法》发布,其中表示要依法打击票房造假现象。当票房泡沫被挤出,电影一切回归常态,铁哥是对此持乐观态度的。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公布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总票房为457.12亿元,距离一年前的600亿目标仍有不可企及的距离。除第一季度《美人鱼》33.9亿票房拉动144.7亿总票房外,全年7个月实现负增长。

2016年,或许是整个中国电影从业者心中的痛了,众多大佬纷纷“折”在了2016年,成龙的《绝地逃亡》8.89亿票房,为达到10亿保底发行量,号称投资1.5亿美金的《长城》上映19天累计10.63亿元,王家卫监制的《摆渡人》上映12天累计4.5亿,号称5亿保底的《我不是潘金莲》4.8亿。

在连续5年增速40%之后,中国电影市场突然猛踩刹车,令所有电影人猝不及防。

但坏消息似乎还未停止,2017年元旦三天总票房为5.96亿,较去年的8.53亿下降2.57亿。

虽然各大院线都都2017年电影市场充满信心,王建林更表示2017年中国电影仍然会加速前行,但在2016年总票房下滑的背景之下,整个中国电影产业已经开始发生变化,换言之,今日的中国电影市场与去年的电影市场已大不相同。

其一,四五线城市院线难以为继

在票房飞速增长的去年内,电影院线建设也达到前所未有的力度。如博纳在2014年一共投资建设10个新项目,并表示消灭中国二三线城市的空白点,2015年11月,万达院线10亿元大手笔收购世茂影院旗下15家影院,12月,万达再次牵手步步高扩张三四线城市。

2016年,全国新增影院1612家,新增银幕9552块,以41179块银幕成为世界银幕拥有量最多国家,但院线和银幕数却并未带动票房的同步增长,2016上半年万达国内院线总票房33.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落后于全国21.6%的票房增长。

总部位于伦敦的研究公司——IHS马基特公司认为,尽管中国今年新建影院的速度(每天27家)创下纪录,但新影院的票房预计将仅占全部新增票房的1/5,而2013年的这一比例为1/3。

换句话说,全国绝大多数新增院线的收益将会被摊薄,院线的盈利压力增大。

而与此同时,国内院线的观影人次为13.72亿,同比增长8.89%。这显然意味着以县城以及地级市为代表的区域院线的观影人次开始出现下滑。

总票房降低,总银幕数增长,而观影人数亦降低,这对于正在开拓的县市级院线绝不是个好消息。

在2015年,电影业相当人士认为五线城市的小镇青年将成为新的票房贡献主力,自2012年至2015年,五线城市的观影份额由8%提升至17%。在票房的高速增长背景之下,五线城市成为院线争夺的重要票仓。

但此结论明显有两大致命逻辑缺陷:1.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仅四座城市,而五线城市全国共201个,前者四座城市贡献全国25%左右票房,而后者201个城市贡献17票房;2.四五线城市的银幕需求远大于一线城市,在2016年初县级银幕拥有量为12777块,几乎占到1/3的银幕数量,但票房收入仅为17%。

显然,在票房的飞速发展之下,四五线城市的作用被人为放大,在资本的催化之下,纷纷抢占四五线市场。但当票房冷静下之后,四五线院线建设的投入产出比严重不良,部分院线或发生经营困难问题。

当今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比较明显,四五线居民观影受收入影响较为明显。宏观经济与电影市场的不利因素双双指向将宝押在四五线城市的院线。

2017年,对这些院线将会是新的难关。

其二,电影内容垂直化将成趋势

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上映,中国的大片时代全面开启。在这14年内,中国大片分别经历了古装、香港合拍、喜剧等类型大片阶段。虽然大片成败各有不同,但在内容创作角度看,其基本基于三大逻辑:1.观影基础人群足够多,即与绝大多数的观影用户的三观相符,这是香港导演北上淘金面临的第一大难题;2.大制作、大场面、大演员,以此“三大”吸引用户前往院线观影;3.资本为降低风险,追风明显。

而如今,这一切已经悄然发生变化。淘票票的双十二报告中显示,不同年龄层用户的观影倾向明显不同:80后观影人群重热血,喜欢战争题材电影,例如《血战钢锯岭》;90后观影人群爱奇幻,喜欢奇幻爱情题材电影,例如《28岁未成年》;00后观影人群喜动画,喜欢动画题材电影,例如《你的名字》。

在2016年,切分化已经相当明显。文艺气质较重的《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取得7.8亿票房,爱情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8.1亿票房,起初被陈可辛不看好的《七月与安生》也取得了1.6亿票房,豆瓣打分高达7.6分。

在移动互联网的协同之下之下,各细分领域的作品被放大,在2016年开始取得以往不可想象的票房成绩。

坦白讲,铁哥是乐见中国电影有此变化的,中国电影市场不仅有大片,亦有各垂直细分影片,中国电影的繁荣也在此。

其三,刷票房被打击 电影回归本质

2016年的《叶问3》事件堪称中国电影的转折点,在此之前,总票房高歌猛进,后曝出《叶问3》刷票房并涉及票房的资本化问题。此后,在市场的强力监管之下,电影刷票房现象被严重打击,也挤出了此前飞速发展下的票房泡沫。

电影票房资本化的操作逻辑其实也很简答,将电影票房收益作为理财产品卖给用户,为在资本市场攫取更多财富,电影发行方通过购买幽灵场等行为来打造账面票房数据。

在《叶问3》之前,几乎所有票房资本化的电影都涉及刷票房问题,如《捉妖记》《港囧》等热门影片。究竟售票平台的票补和刷票房能带来多少的票房虚假繁荣,我们尚不得而知,但有两点是相当明确的:1.资本市场成为电影的主要盈利方式,资本对电影的关注重心由内容转移至资本;2.使得整个行业虚火过旺,王晶将30年前的港片烂造模式带来内地,《澳门风云》居然赚得盆满钵满。

2016年11月7日,《电影法》发布,其中表示要依法打击票房造假现象。当票房泡沫被挤出,电影一切回归常态,铁哥是对此持乐观态度的。

基于以上三点,2017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将继续危机与机会并存,但总体而言,当市场还未完全回归正轨之时,危机仍然较为明显,王建林的2017票房飞速发展或许难以看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