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大厂系统崩溃,“中台”背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大厂系统崩溃,“中台”背锅?

技术归咎,架构设计和运维制度欠考量。

文|IT时报见习记者 孙永会

编辑|郝俊慧 孙妍

2023年年末,“崩”似乎成了部分互联网大厂的收尾词,前有阿里云“史诗级”的故障,后有滴滴大范围宕机,再如近日腾讯视频会员的崩溃,皆在网上掀起热议波澜。

近期,大厂频繁故障上演的“连续剧”,不禁让人心生疑问:它们怎么了?

业内专家汪斌(化名)告诉《IT时报》记者,系统出现Bug并不奇怪,但持续时间过长,意味着应急预案相关手册并没有完全覆盖问题。

另一位从大厂“毕业”的资深技术员工则将原因归咎于前几年流行的“中台”,“一旦中台存在设计缺陷和设计冗余,管理者与执行者之间割裂,很容易形成事故。”

管理背锅,强推中台留隐患

最近一个月内的连续故障,之所以引起喧哗,在于其有着新特征:一损俱损。

阿里和滴滴都是旗下相关App出现了故障,意味着在核心层或底层出现问题,也有人将原因归咎于这两年大厂降本增效、技术型人才缺失,影响业务稳定开展。

技术研发者邓为(化名)此前在某大厂架构部门任职,亲历过公司内部的业态无序后,他无奈离开。

“真的很离谱。”在他看来,近期大厂频繁出问题与人员变动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近三年来,互联网大厂的人员规模经历了从扩张到缩减的过程,也留下了不少业务黑洞。

“技术腐败”是他对自己在大厂工作期间经历、见闻的总结。“前几年形势好的时候,大厂纷纷扩招,‘抢占’业务高地,但人员膨胀后,实际的需求规划未准时到位,结果人招进来却没活干,需要自己找活,或者自己建项目。”邓为表示,此前公司内部有很多项目属于“巧立名目”,有的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以消化多余人力,有的将外部项目拿进公司稍作修改,换个名字便视作新项目,还有的人将已有项目不断合并、组合后成立新项目。

此外,几年前兴起的中台概念也并不完美,并不是中台设计动机有问题,而是打造中台的过程需要行政强制要求配合搭建。但在执行过程中,缺失技术管理和决策问责机制,即使中台存在设计缺陷和设计冗余,也没有太好的修改机制。

“公司执行层和管理层的割裂是这种情况发生的关键所在。”邓为说,执行层维持实际业务的运转,管理层倾向于操控项目的概念和方案来维持绩效,“决策一旦发生错误,最终复盘问责却不会对管理层形成威胁,因为管理层不仅掌握人事权,也具有解释权,结果最后故障出现后,关键技术人员往往是首先被追责的人,然后形成恶性循环。”

技术归咎,架构设计和运维制度欠考量

当然,多次宕机事件背后,仍然有技术问题。

详看阿里云此前公布的问题报告——AK在读取白名单数据时出现读取异常,因处理读取异常的代码存在逻辑缺陷,生成了一份不完整的白名单,导致不在此白名单中的有效请求失败,影响云产品控制台及管控API服务出现异常,同时部分依赖AK服务的产品因不完整的白名单出现部分服务而运行异常。

如何理解?“AK是一个服务功能,是构成阿里云平台的基础。”汪斌认为,下层服务的服务能力类似于中台,可以为上层服务提供数据库、存储等功能,但会导致下层“变重”,即架构变得冗余和复杂,“当架构中的设计逻辑不清楚时,极容易出现问题,这对上层来说亦是灾难。该企业频繁发生故障,或因架构过于集中。”

再来看滴滴事故,官方宣称是“底层系统发生故障”。据有关媒体报道,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是由升级K8S集群导致,即本应升级到1.12,但升级到了1.20,协议不兼容而引发连锁反应。“这个问题则应该是运维制度管理欠缺考量,在操作过程中并未考虑灾难发生的可能。”汪斌表示。

大大小小的宕机事件让人产生此类事故是否无法避免的疑问。

据《北京日报》报道,无论是本地计算还是云计算,互联网的服务数据终究要流向数据中心,汇集到几个中心节点,这种物理属性决定了数据中心无法规避外界因素,也就无法做到永不宕机,而企业的安全冗余和灾备能力受“投入产出比”影响,也不可能无限进行备份。

“企业多数的规章制度多‘脱胎’于日常的经验教训,从这些事件中,我们能获得的启发是,一方面要健全运维制度,另一方面是强化操作流程,从中总结经验。”汪斌说道。

排版/ 季嘉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滴滴出行

273
  • 滴滴:五一期间将发放超3亿元司机奖励
  • 滴滴:受“拼假”影响,4月27日或迎来大型交通枢纽打车需求小高峰

阿里巴巴

5.1k
  • 首个民航机场大模型应用上线
  • 飞猪:“五一”国内跟团游预订量倍增,出境游增长接近100%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大厂系统崩溃,“中台”背锅?

技术归咎,架构设计和运维制度欠考量。

文|IT时报见习记者 孙永会

编辑|郝俊慧 孙妍

2023年年末,“崩”似乎成了部分互联网大厂的收尾词,前有阿里云“史诗级”的故障,后有滴滴大范围宕机,再如近日腾讯视频会员的崩溃,皆在网上掀起热议波澜。

近期,大厂频繁故障上演的“连续剧”,不禁让人心生疑问:它们怎么了?

业内专家汪斌(化名)告诉《IT时报》记者,系统出现Bug并不奇怪,但持续时间过长,意味着应急预案相关手册并没有完全覆盖问题。

另一位从大厂“毕业”的资深技术员工则将原因归咎于前几年流行的“中台”,“一旦中台存在设计缺陷和设计冗余,管理者与执行者之间割裂,很容易形成事故。”

管理背锅,强推中台留隐患

最近一个月内的连续故障,之所以引起喧哗,在于其有着新特征:一损俱损。

阿里和滴滴都是旗下相关App出现了故障,意味着在核心层或底层出现问题,也有人将原因归咎于这两年大厂降本增效、技术型人才缺失,影响业务稳定开展。

技术研发者邓为(化名)此前在某大厂架构部门任职,亲历过公司内部的业态无序后,他无奈离开。

“真的很离谱。”在他看来,近期大厂频繁出问题与人员变动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近三年来,互联网大厂的人员规模经历了从扩张到缩减的过程,也留下了不少业务黑洞。

“技术腐败”是他对自己在大厂工作期间经历、见闻的总结。“前几年形势好的时候,大厂纷纷扩招,‘抢占’业务高地,但人员膨胀后,实际的需求规划未准时到位,结果人招进来却没活干,需要自己找活,或者自己建项目。”邓为表示,此前公司内部有很多项目属于“巧立名目”,有的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以消化多余人力,有的将外部项目拿进公司稍作修改,换个名字便视作新项目,还有的人将已有项目不断合并、组合后成立新项目。

此外,几年前兴起的中台概念也并不完美,并不是中台设计动机有问题,而是打造中台的过程需要行政强制要求配合搭建。但在执行过程中,缺失技术管理和决策问责机制,即使中台存在设计缺陷和设计冗余,也没有太好的修改机制。

“公司执行层和管理层的割裂是这种情况发生的关键所在。”邓为说,执行层维持实际业务的运转,管理层倾向于操控项目的概念和方案来维持绩效,“决策一旦发生错误,最终复盘问责却不会对管理层形成威胁,因为管理层不仅掌握人事权,也具有解释权,结果最后故障出现后,关键技术人员往往是首先被追责的人,然后形成恶性循环。”

技术归咎,架构设计和运维制度欠考量

当然,多次宕机事件背后,仍然有技术问题。

详看阿里云此前公布的问题报告——AK在读取白名单数据时出现读取异常,因处理读取异常的代码存在逻辑缺陷,生成了一份不完整的白名单,导致不在此白名单中的有效请求失败,影响云产品控制台及管控API服务出现异常,同时部分依赖AK服务的产品因不完整的白名单出现部分服务而运行异常。

如何理解?“AK是一个服务功能,是构成阿里云平台的基础。”汪斌认为,下层服务的服务能力类似于中台,可以为上层服务提供数据库、存储等功能,但会导致下层“变重”,即架构变得冗余和复杂,“当架构中的设计逻辑不清楚时,极容易出现问题,这对上层来说亦是灾难。该企业频繁发生故障,或因架构过于集中。”

再来看滴滴事故,官方宣称是“底层系统发生故障”。据有关媒体报道,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是由升级K8S集群导致,即本应升级到1.12,但升级到了1.20,协议不兼容而引发连锁反应。“这个问题则应该是运维制度管理欠缺考量,在操作过程中并未考虑灾难发生的可能。”汪斌表示。

大大小小的宕机事件让人产生此类事故是否无法避免的疑问。

据《北京日报》报道,无论是本地计算还是云计算,互联网的服务数据终究要流向数据中心,汇集到几个中心节点,这种物理属性决定了数据中心无法规避外界因素,也就无法做到永不宕机,而企业的安全冗余和灾备能力受“投入产出比”影响,也不可能无限进行备份。

“企业多数的规章制度多‘脱胎’于日常的经验教训,从这些事件中,我们能获得的启发是,一方面要健全运维制度,另一方面是强化操作流程,从中总结经验。”汪斌说道。

排版/ 季嘉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