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ESG先锋谈】RepRisk CEO:判断企业治理风险不能只看ESG报告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ESG先锋谈】RepRisk CEO:判断企业治理风险不能只看ESG报告

“十几年前的技术可能做不到‘从外而内’的监管框架,但是今天的大数据等技术已经可以帮助监管机构由外向内进行监管,来作为公司自我评估的补充。”

来源:视觉中国

“ 当我们讲到ESG相关数据的时候,通常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公司自我披露的数据,这也是最容易获得的一类数据。但作为一家研究ESG数据的公司,我们更多会看第二类数据,即在公共渠道能够获得跟所有企业相关的数据。”RepRisk首席执行官和联合创始人Philipp Aeby在近日与界面新闻的一次采访中提到。

Philipp Aeby拥有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的环境物理学博士学位和气候学与水文学硕士学位。他是企业行为风险管理领域的专家,在2006年加入RepRisk之前,Philipp曾在全球生物制药公司安进(Amgen)的欧洲多个管理职位上任职,并与波士顿咨询公司一起参与了不少国际项目。

RepRisk首席执行官和联合创始人Philipp Aeby

总部位于瑞士的RepRisk成立于1998年,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来分析公共信息并识别ESG风险,该公司的旗舰产品RepRisk ESG风险平台涵盖全球各个市场以及各种规模的23万多家上市及非上市公司以及六万五千余个基础设施项目。

RepRisk目前主要的客户有银行、金融机构以及资产管理公司等投资机构。Philipp提到,这些机构在投资之前需要了解投资标的在环保以及社会治理方面的表现,还有跨国企业在国际市场进行扩张的过程中,他们也需要了解新市场的ESG法律法规。

在采访中,Philipp表示在看企业ESG表现时,第二类公开渠道获得的数据更加重要。他还表示,评估一个行业的ESG风险并不存在所谓的固定框架,RepRisk采用以事件为导向的方式,通过抓取公开数据来判定企业的ESG风险。

以下为采访内容:

界面新闻:RepRisk一直强调通过分析公共信息来识别实质性ESG风险,在您看来,这些公共信息主要从哪些渠道获得?

Philipp Aeby:从数据的来源讲,要根据具体的国家和市场因地制宜判断从哪些渠道采集数据。举例来说,在中国,我们每天会采集数千条地方政府披露的企业违反当地环保法律法规的处罚通告,这些都是各地环保部门公布在官网上的,但可能在很多其他国家找不到这样的数据。

在西方国家,我们的数据来源更多是媒体,他们会对一些环保事件进行调查,或者针对某一个企业有深入的调查和报告。在非政府组织更活跃的地区,他们会定期发布一些报告公布研究结果。此外,我们还会采集研究机构和智库的报告。

界面新闻:比起企业自行披露的数据,这些公共信息是否更能反映风险?以及如何区分不同行业的实质性风险?

Philipp Aeby:公开渠道获得的数据显然不足以判断企业所有的风险,我们优先关注更新更快、更加公正的公共信息,但并不代表投资者及其他市场参与者不去研究公司自行披露的数据。在他们做最终决策的时候,公司自行披露数据的重要性不亚于公共信息。例如二氧化碳以及污染物这些排放数据,从外部获得的话很难全面准确。但基本上,他们会把这两类数据进行交叉对比,才可能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和风险。

其次,不同行业的确有各自不同特点,RepRisk在欧洲研究ESG问题20多年,从中吸取了很多经验教训。因此,我们不建议为某一个行业或者整个ESG风险评估话题设定一个固定的框架,因为固定框架是不存在的。RepRisk采用以事件为导向的方式,一旦看到特定的行业、企业发生了一系列的事件,例如环保污染或者贪污腐败,我们都会记录下来,利用事件导向的方法逐步形成不同行业的模式,这个行业可能更多的风险在于环保问题,那个行业可能会出现更多社会相关事件,这些经过多年的积累之后模式会越来越清晰。

界面新闻:公共信息十分繁杂,RepRisk如何去核实它们的真实性?

Philipp Aeby:我们不会一条条地去验证这些信息的真实性或准确性,因为也无法验证。但即便这些数据没有经过验证,它们对于客户来说,包括银行、金融机构等,在做判断的时候依然是有价值的,因为这些信息提供了风险的预警。

我们会去采集所有渠道的信息,系统性分析采集到的所有信息是不是能形成一些初步结论或者是模式。例如有一些问题是不同的媒体反复提到的,或者是不同渠道的信息都有提及,显然就是一个比较系统性的问题;但有一些可能只提到了一回,或者来自影响力不太高的媒体,这些我们也会采集,但不会将其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信息证据。

界面新闻:您之前在其他的采访中呼吁监管框架要从外而内的角度对商业行为进行评估,什么是从外而内的监管框架?

Philipp Aeby:当时我谈到从外而内的监管框架,主要是针对欧洲现有的监管环境。所谓的从外而内,是我们刚才提到公共渠道可以采集到的数据,由内向外就是要求公司做自我评估,例如披露财报或可持续发展报告,由内向外的评估在欧洲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当时我在采访中呼吁从外而内监管框架的原因在于,对于很多的小企业来说,自我评估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负担,需要自行采集很多数据,并且这也不足以反映该企业在ESG方面真正的风险和问题。

十几年前的技术可能做不到从外而内的监管框架,但是今天的大数据等技术已经可以帮助监管机构由外向内进行监管,来作为公司自我评估的补充。比如针对一些特别小的企业,作为监管部门应该有足够多的数据去了解这些公司有没有腐败行为,或者违反反洗钱法规等问题,因为这些更多依靠外部尽调得出的结果,而不是来源公司的自我评估。

界面新闻:您提到在这些年的实践当中,形成了对不同行业和公司的评价模型,能否举几个行业的例子来说明,它们的评价模型是怎样的?

Philipp Aeby:以国外房地产行业为例,以我们过往的经验来看,国外房地产行业最主要的问题是资金的来源和使用,以及是否存在反洗钱违规问题。房地产行业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经济的基础产业,涉及国计民生,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房地产行业融资的来源渠道,以及资金融来之后使用的方式,这些环节比较容易出现问题。

然后以国外的一些互联网行业为例,他们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数据隐私保护,哪些数据是必须采集的,哪些数据是互联网企业出于其他目的从客户那里采集的,采集到的这些数据是不是通过合适的方式使用,这些数据是否安全。

并且互联网公司越来越像一家公用事业公司,所谓公用事业就是水电、煤气公司,和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一旦它变成公用事业性质,那么带来的经济力量就会非常强大,一般的商业企业不能比拟,当它在社会当中获得庞大的经济实力时,又在何种程度上影响老百姓的福利和生活,这又是另一个需要我们探讨的问题。

界面新闻:欧洲很多企业都可能要面临两套披露标准,其实现在全球也有很多套不同的ESG标准,对于今年正在举办的COP28,他们会否对于ESG信息披露有作出相关的决定?

Philipp Aeby:目前的情况是欧洲企业不光有两套标准要应付,欧洲国家内部可能还会有自己国家的标准,我相信中国以后也会有自己的强制披露标准。对于正在举办的COP28大会,我认为不要抱有太大的期望,他们应该解决不了这么具体的问题。

但无论迪拜会议最终取得哪些成果,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未来都存在大量机会,可能会有一系列新的低碳机制出台,政府会有更雄心勃勃的计划,这对于新能源等中国目前已经有天然优势的行业,或者属于弯道超车的行业,当然会创造更大的机会。

即使不在这些赛道里面,很多的企业仍然有新的机会,比如绿色建筑,对气候变化更加友好的建筑在中国显然还是有很大的缺口,怎样利用最新的技术去提高建筑的节能减排效率,显然有很多的机会,并由此可以带出一大批制造业企业在这方面的机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ESG先锋谈】RepRisk CEO:判断企业治理风险不能只看ESG报告

“十几年前的技术可能做不到‘从外而内’的监管框架,但是今天的大数据等技术已经可以帮助监管机构由外向内进行监管,来作为公司自我评估的补充。”

来源:视觉中国

“ 当我们讲到ESG相关数据的时候,通常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公司自我披露的数据,这也是最容易获得的一类数据。但作为一家研究ESG数据的公司,我们更多会看第二类数据,即在公共渠道能够获得跟所有企业相关的数据。”RepRisk首席执行官和联合创始人Philipp Aeby在近日与界面新闻的一次采访中提到。

Philipp Aeby拥有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的环境物理学博士学位和气候学与水文学硕士学位。他是企业行为风险管理领域的专家,在2006年加入RepRisk之前,Philipp曾在全球生物制药公司安进(Amgen)的欧洲多个管理职位上任职,并与波士顿咨询公司一起参与了不少国际项目。

RepRisk首席执行官和联合创始人Philipp Aeby

总部位于瑞士的RepRisk成立于1998年,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来分析公共信息并识别ESG风险,该公司的旗舰产品RepRisk ESG风险平台涵盖全球各个市场以及各种规模的23万多家上市及非上市公司以及六万五千余个基础设施项目。

RepRisk目前主要的客户有银行、金融机构以及资产管理公司等投资机构。Philipp提到,这些机构在投资之前需要了解投资标的在环保以及社会治理方面的表现,还有跨国企业在国际市场进行扩张的过程中,他们也需要了解新市场的ESG法律法规。

在采访中,Philipp表示在看企业ESG表现时,第二类公开渠道获得的数据更加重要。他还表示,评估一个行业的ESG风险并不存在所谓的固定框架,RepRisk采用以事件为导向的方式,通过抓取公开数据来判定企业的ESG风险。

以下为采访内容:

界面新闻:RepRisk一直强调通过分析公共信息来识别实质性ESG风险,在您看来,这些公共信息主要从哪些渠道获得?

Philipp Aeby:从数据的来源讲,要根据具体的国家和市场因地制宜判断从哪些渠道采集数据。举例来说,在中国,我们每天会采集数千条地方政府披露的企业违反当地环保法律法规的处罚通告,这些都是各地环保部门公布在官网上的,但可能在很多其他国家找不到这样的数据。

在西方国家,我们的数据来源更多是媒体,他们会对一些环保事件进行调查,或者针对某一个企业有深入的调查和报告。在非政府组织更活跃的地区,他们会定期发布一些报告公布研究结果。此外,我们还会采集研究机构和智库的报告。

界面新闻:比起企业自行披露的数据,这些公共信息是否更能反映风险?以及如何区分不同行业的实质性风险?

Philipp Aeby:公开渠道获得的数据显然不足以判断企业所有的风险,我们优先关注更新更快、更加公正的公共信息,但并不代表投资者及其他市场参与者不去研究公司自行披露的数据。在他们做最终决策的时候,公司自行披露数据的重要性不亚于公共信息。例如二氧化碳以及污染物这些排放数据,从外部获得的话很难全面准确。但基本上,他们会把这两类数据进行交叉对比,才可能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和风险。

其次,不同行业的确有各自不同特点,RepRisk在欧洲研究ESG问题20多年,从中吸取了很多经验教训。因此,我们不建议为某一个行业或者整个ESG风险评估话题设定一个固定的框架,因为固定框架是不存在的。RepRisk采用以事件为导向的方式,一旦看到特定的行业、企业发生了一系列的事件,例如环保污染或者贪污腐败,我们都会记录下来,利用事件导向的方法逐步形成不同行业的模式,这个行业可能更多的风险在于环保问题,那个行业可能会出现更多社会相关事件,这些经过多年的积累之后模式会越来越清晰。

界面新闻:公共信息十分繁杂,RepRisk如何去核实它们的真实性?

Philipp Aeby:我们不会一条条地去验证这些信息的真实性或准确性,因为也无法验证。但即便这些数据没有经过验证,它们对于客户来说,包括银行、金融机构等,在做判断的时候依然是有价值的,因为这些信息提供了风险的预警。

我们会去采集所有渠道的信息,系统性分析采集到的所有信息是不是能形成一些初步结论或者是模式。例如有一些问题是不同的媒体反复提到的,或者是不同渠道的信息都有提及,显然就是一个比较系统性的问题;但有一些可能只提到了一回,或者来自影响力不太高的媒体,这些我们也会采集,但不会将其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信息证据。

界面新闻:您之前在其他的采访中呼吁监管框架要从外而内的角度对商业行为进行评估,什么是从外而内的监管框架?

Philipp Aeby:当时我谈到从外而内的监管框架,主要是针对欧洲现有的监管环境。所谓的从外而内,是我们刚才提到公共渠道可以采集到的数据,由内向外就是要求公司做自我评估,例如披露财报或可持续发展报告,由内向外的评估在欧洲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当时我在采访中呼吁从外而内监管框架的原因在于,对于很多的小企业来说,自我评估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负担,需要自行采集很多数据,并且这也不足以反映该企业在ESG方面真正的风险和问题。

十几年前的技术可能做不到从外而内的监管框架,但是今天的大数据等技术已经可以帮助监管机构由外向内进行监管,来作为公司自我评估的补充。比如针对一些特别小的企业,作为监管部门应该有足够多的数据去了解这些公司有没有腐败行为,或者违反反洗钱法规等问题,因为这些更多依靠外部尽调得出的结果,而不是来源公司的自我评估。

界面新闻:您提到在这些年的实践当中,形成了对不同行业和公司的评价模型,能否举几个行业的例子来说明,它们的评价模型是怎样的?

Philipp Aeby:以国外房地产行业为例,以我们过往的经验来看,国外房地产行业最主要的问题是资金的来源和使用,以及是否存在反洗钱违规问题。房地产行业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经济的基础产业,涉及国计民生,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房地产行业融资的来源渠道,以及资金融来之后使用的方式,这些环节比较容易出现问题。

然后以国外的一些互联网行业为例,他们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数据隐私保护,哪些数据是必须采集的,哪些数据是互联网企业出于其他目的从客户那里采集的,采集到的这些数据是不是通过合适的方式使用,这些数据是否安全。

并且互联网公司越来越像一家公用事业公司,所谓公用事业就是水电、煤气公司,和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一旦它变成公用事业性质,那么带来的经济力量就会非常强大,一般的商业企业不能比拟,当它在社会当中获得庞大的经济实力时,又在何种程度上影响老百姓的福利和生活,这又是另一个需要我们探讨的问题。

界面新闻:欧洲很多企业都可能要面临两套披露标准,其实现在全球也有很多套不同的ESG标准,对于今年正在举办的COP28,他们会否对于ESG信息披露有作出相关的决定?

Philipp Aeby:目前的情况是欧洲企业不光有两套标准要应付,欧洲国家内部可能还会有自己国家的标准,我相信中国以后也会有自己的强制披露标准。对于正在举办的COP28大会,我认为不要抱有太大的期望,他们应该解决不了这么具体的问题。

但无论迪拜会议最终取得哪些成果,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未来都存在大量机会,可能会有一系列新的低碳机制出台,政府会有更雄心勃勃的计划,这对于新能源等中国目前已经有天然优势的行业,或者属于弯道超车的行业,当然会创造更大的机会。

即使不在这些赛道里面,很多的企业仍然有新的机会,比如绿色建筑,对气候变化更加友好的建筑在中国显然还是有很大的缺口,怎样利用最新的技术去提高建筑的节能减排效率,显然有很多的机会,并由此可以带出一大批制造业企业在这方面的机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