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F,号称“基金中的基金”。咳咳,这是有多“基”?也难怪,FOF是以基金为投资标的,比之基金以股票、债券、银行理财产品为投资标的,FOF显然“纯度”更高。不过,话说回来将金融资产如此层层嵌套,再来个双重手续费,真的好吗?
FOF奔来与FOF元年
新年的热气还在,证券市场上就传来消息,FOF产品密集上报,目前已有21家基金公司36只产品提交了申报材料,且在去年底就获得了证监会受理,预计今年这类产品会陆续上架,也就是说,2017年有可能会成为“FOF元年”。
FOF的产品设计逻辑
商场里商品太多,品牌方推出了“导购小姐”;在线听歌曲目太多,运营方推出了“推荐歌单”;网络新闻时时更新,媒体方推出了“订制”功能…
这些都是基于产品的极大丰富,使得用户产生了挑选障碍和挑选成本(时间与所需要的认知投入),才催生了此类产品的诞生。
无独有偶,基金的产生逻辑也是如此:不可能人人都是个股专家,总会有人需要专家指导及专家代炒股,因此,基金经理应运而生。
现在,我国的基金总量已经超过了股票数量,挑选到一只好基金的难度,不亚于挑选一只好股票。于是乎,以“一揽子基金”为投资标的的FOF基金诞生。
以后,人们连主动挑选基金的“麻烦”也省了,直接交给FOF来选择。这是好事呢,还是坏事?
FOF显见的好处与背后的隐患
同样的五千块钱,以前最多也就是分成几只基金来投,有了FOF后,五千块我可以买几只FOF,而每只FOF里面又各投了多只基金,每只基金呢,又是投资不同的股票、债权或者银行理财产品。这说明什么?
有了FOF后,同样的资金,可以间接投资的金融产品变多了,个人投资风险也更加分散。但是,坏处是什么呢?手续费增多。
买卖基金时,本来就有一定的手续费,这算第一重收费;变成FOF投资后,FOF基金不可能不收买入卖出手续费及基金管理费,这算第二重收费。也就是说,FOF的交易费用,会明显的高于普通基金。
并且,FOF主打低风险,大家可以想象其收益率是个什么水平。金融市场上,哪里有什么高收益低风险产品,凡是低风险,其投资风格必然不会激进,收益的可观性也就得打个折扣了。
另外,金融产品一层一层嵌套,自己不做底层资产风险研究,只考虑基金层面的风险与收益,难道不是另一种风险转嫁吗?如果底层资产出了问题,那么基金必然是第一层受波及者,而FOF会成为第二弹遭殃者。
并且,在基金的底层资产里,银行理财产品也并非真正的“底层资产”,而是一个“产品债权包”,这个包根据风险与收益,将个人房贷、信用贷款、企业贷款等进行打包,这些才是真正的底层资产,一旦房价下跌,个人房贷还不上,或者企业贷款违约率升高,那么底层资产安全性就会受到侵蚀,其影响将一层一层由上传导到所有嵌套的金融产品。
如上,and all,金融产品越来越简单,但是其背后的金融逻辑却越来越复杂。一定要学习更多的金融理财知识,哪怕只是为了不被人忽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