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文科生的三年求职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文科生的三年求职路

文科生的工作成果没有标准,文科生的职业轨迹没有边界。

文|娱乐硬糖 毛丽娜

编辑|李春晖

“啊?我要和黄西老师同台了?”11月底,叶子接到朋友的救场电话,说天津津湾大剧院有一场脱口秀演出,邀她去做开场嘉宾。此时,距离正式演出还有五天。

在这五天里,除了时不时像过电似地兴奋,叶子重温了大量黄西的演出、采访,然后用一天时间写了关于黄西的新段子。

上台前40分钟,叶子紧张到胃疼。有人张罗给她找点热水喝,黄西悄悄告诉她,别紧张,大场子反而好演。

这是叶子成为脱口秀演员的第3年,也是她第一次站上可以容纳千人的大舞台,虽然是暖场。

自从2021年从影视公司光荣下岗后,叶子前前后后尝试过十几种不同的职业,网络主播、短剧演员、客串导演、临时制片、野生策展人、脱口秀演员、天津话老师、婚恋私家侦探……甚至试图当过葬礼主持,就是我们北方人俗称的“支客”。很多或许已经不能说是职业,只能叫职业体验。

张雪峰说“所有的文科专业都是服务业,总结成一个字就是舔”。话是难听,而文科现在更现实的痛苦是欲舔而不得,需要文科生来锦上添花的事情越来越少。甲方是难伺候,但哪怕是难伺候的甲方来一个也行啊。

文科生的工作成果没有标准,文科生的职业轨迹没有边界。这不禁让人想到二十年前“崔永元斯基”的“我揣一颗平常心, 我别一根签字笔, 我大江南北我照样吃香的喝辣的”(考古请搜索《分家在十月》)。事儿还是那个事儿,心境已大不相同。

文娱民工的日常

天津人用“水猫儿”来形容路边蹲活儿的民工,他们往往身兼多职,木工瓦工电工什么都能干。“这不就跟我一样嘛。”叶子自诩为文娱水猫儿。

在尝试的所有职业中,叶子最喜欢的还是脱口秀。21年刚失业的时候,她和几个小伙伴琢磨过组个自己的脱口秀工作室,但各种因素没能做起来。“我现在有活儿就去,给多给少也没那么计较,勤演勤上台,别生疏了。”

叶子去单立人加强业务学习

但脱口秀工作毕竟有限,叶子不得不广开门路,有些活儿魔幻离奇如王朔笔下的《顽主》。

叶子做过一阵短剧演员,也加了几个演员群。群里时不时有人发布招工信息,一天她看到有人找“35 岁以上,有高管范儿,一看就是上过班的那种比较有气场的御姐型演员”。自己就挺符合要求啊,叶子于是把照片简历递过去。

“他们那边觉得可以,我常规问妆发谁来弄,他说不是演短视频,是演真人。”叶子又追问了几句,才知道对方是雇她在现实生活里扮演一名女高管去面试员工,“具体不能多说,得保密,反正不是违法的事。”但这神奇的经历,真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最近诺亚暴雷牵扯出的罗静找人假扮京东员工事件。

另一个需要保密的活儿,是叶子今年接到的天津话指导。

在那部以天津为背景的电影里,女主角是唯一的外地人,却要承担大量天津话对白,所以需要一个懂天津话最好也懂文娱的人去做指导。虽然报酬不多,叶子还是报了名并顺利入选。

她的工作就是一句一句教女演员用天津话说台词,最后女演员的天津话水平几乎以假乱真。想起那段咬一身蚊子包报酬三百块的日子,叶子还觉得挺值,“下次有这种活儿我还可以去干。”

天津话指导的剧组盒饭

对工作“来者不拒”的态度,让叶子显得格外“吸引”神奇工作。今年秋天,她还差点去做了“天津王侦探”同款抓小三名侦探。

“天津王侦探”的业务就是婚姻调查,跟踪收集出轨证据,据说一次要价好几万。“是朋友的事,觉得王侦探要价贵,问我愿不愿意帮忙,路费酒店都他们出,一天还给两千劳务费。我当时觉得这事又有意思钱也不少,可以干,结果他们没后文了。”

随随便便就“没后文了”的工作很多。在跟黄西同台之前那段时间,叶子没白没黑地忙活一个沉浸式演出项目,还自费飞了好几次重庆考察。“但最后我们坐下来一算账,发现这事前期投入太大,后期收不回来,甲方大概率要赔钱,所以干脆不做了。”

辛辛苦苦几个月,最后黄粱梦一场,这是叶子失业三年的常态。“所以我才总在忙活不同的工作,要赚钱啊。”

随时随地找工作

通常理解,职业转换的心理和现实门槛都很高,换一次行当已经让人精疲力尽。叶子是怎么找到这么多新工作的?

“其实这些活儿都不是我主动找的,全是别人给介绍的。”叶子曾在报社做过7年文娱记者,后来又在影视公司工作过几年,人脉算比较广。“我微信里有2740个人,咱就算有700个已经把我拉黑,那不是还剩下2000个。”

叶子的经验是,一方面别怕出丑,多展示自己的能力、自己干过什么;另一方面也要广结善缘,别人朋友圈发个什么求助能帮就帮一把,以后人家有活儿就会想到你。

比如天津话指导这份工作,“先是一个腾讯的姑娘找我,问我认不认识这样的人,我说其实我自己就挺合适。正和她说着呢,以前我们报社的同事也发微信了,说姐这找的不就是你吗。”

还有些工作机会,是从一次咖啡厅“偷听”开始的。

去年春节,叶子在咖啡厅和朋友聊手上的一个项目,旁边有个大哥默默听了好久,在叶子准备结账走人时拦住她,“妹妹,听这意思你干文娱的,我能不能找你干活儿。”

现在咖啡大哥成了叶子的长期合作伙伴,他做执行的,不善言辞,叶子帮忙去投标、去讲PPT。和以前接触的甲方不一样,咖啡大哥所在的行业没有欠款一说,欠一次钱乙方就不会和你再合作了,所以大哥经常要自己先掏钱垫付。

给咖啡大哥做现场执行

“我想着和他共同分担,比如我们一起拍个宣传片,他先给摄像啊、剪辑啊结账,我的钱可以等。”也因为这样,这场咖啡厅的偶遇才变成稳定的合作关系。

叶子承认,就像街边蹲活儿的民工一样,她看起来什么都能干,但什么都不精。虽然看起来做过五花八门的工作,但其实都还是围绕着文娱行业打转,只是角色变化而已。“我最开始做记者写稿子,慢慢转文案策划,这个过程中就又接触到执行环节,除了我实在不会的、剪辑摄像些,剩下的都有相通之处,试试就上手了。”

“有枣没枣打三杆子”,是叶子失业后奉行的准则。乍一进入陌生行当,她也害怕弄砸了怎么办,但“要工作要赚钱”的念头比其他想法都更强烈。

获得工作,获得尊重

在对谈中时刻能感受到叶子对于“有活儿干”的迫切。她像被上了发条,不是在做这个项目的路上,就是在准备那个演出的途中。

“是因为经济原因吗?”叶子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就像她自己说的,她的技能多而不精,所以拿到的报酬也不丰厚。于她而言,不停工作带来的是充实感与安全感,一旦停下她就会焦虑。

“其实我每个月最大头的收入还是给人写稿子,你说我干这些事真赚了多少钱吗?没有。天津话指导那个一天300,演女高管一次性给500,我偶尔还得靠爸妈救济。”她停顿了一下,声音有点发抖,“工作是我获得尊重的方式。”

叶子工作照

在不上班打零工的这三年,自我厌弃的情绪时不时缠上她。特别是父亲担心她生活困难,给她转生活费的时候,“我从他那拿钱,每一次我都觉得自己很没用,是个废物。”

22年前,15岁的叶子开始给天津本地最大的报纸《今晚报》写稿,她能明显体察到父母脸上的笑意,以及他们在亲戚面前有意无意地炫耀。“我从小就不是好学生,而那一刻我能感觉到他们为我骄傲,他们爱我。”

后来,纸媒大厦崩塌,记者各自谋生,叶子做过北漂,又回天津的广告公司干过中层。她感觉父母的爱与尊重在她的一次次职业变动中消散,直到2021年她失业时降至冰点。

她承认父母对她并不差,隔一阵就会问她钱够不够花,转个几千。但是,“我爸每次都要阴阳怪气,我刚失业已经够难受了,他冲我喊你去求求你大学同学,求人家帮你找个工作吧,你已经35了,不会有正经地方要你了。”

因为大学毕业就考了教资,她失业后也动过做老师的念头,却被父亲这一通“发疯”浇熄。母亲会劝她抓在手里的最重要,父亲爱说什么说什么给钱就得了。但她就是会因为一句话、一个眼神心情抑郁,陷入自我否定。

“从小我就知道,我获得的爱都是有代价的,我要先付出努力,做出成果,才能有爱的回报。”无论收入多少,叶子每次会存一半以备不时之需,看见那张卡,她会觉得有个底托着她。“好几个甲方没结款,我现在开始用卡里的钱。虽然钱一点点少下去感觉很不好,但我更不想找我爸要钱。”

如果说与黄西同台是叶子这三年最开心的时刻,那么每次被家里接济就是她最低落的时刻。“可能未来我有了新的全职工作,这道坎儿才能跨过去。”

有一次,叶子做短视频演员需要一场哭戏,没受过专业训练的她不知道怎么哭。“我打开B站丧心病狂周公子的视频《14年前报道汶川地震的记者,为啥都转型了?》,里面有句话我一听眼泪就下来了,都不是呜咽是嚎啕大哭。”

“你为什么不回来做记者呢?我特别想,但是回不去了,不是吗?”

叶子为短剧拍的宣传照,也是她的朋友圈封面

叶子的故事,是这一代刚好被时代甩下的三十而未能立者的缩影。他们的60后父母无法理解,为什么找一份稳定的、能干到退休的工作会这么难,为什么别人都可以就你不行。但叶子觉得自己还算幸运,起码做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比那些手停口停的小伙伴要好多了。

谈及明年的计划,她希望能努力找个全职工作。“谈了个执行经纪的岗位,还有一个文旅企业的中层,实在不行还能干干自媒体,希望明年能成。”

那些爱与尊重,或许也会随着她的新工作一并回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文科生的三年求职路

文科生的工作成果没有标准,文科生的职业轨迹没有边界。

文|娱乐硬糖 毛丽娜

编辑|李春晖

“啊?我要和黄西老师同台了?”11月底,叶子接到朋友的救场电话,说天津津湾大剧院有一场脱口秀演出,邀她去做开场嘉宾。此时,距离正式演出还有五天。

在这五天里,除了时不时像过电似地兴奋,叶子重温了大量黄西的演出、采访,然后用一天时间写了关于黄西的新段子。

上台前40分钟,叶子紧张到胃疼。有人张罗给她找点热水喝,黄西悄悄告诉她,别紧张,大场子反而好演。

这是叶子成为脱口秀演员的第3年,也是她第一次站上可以容纳千人的大舞台,虽然是暖场。

自从2021年从影视公司光荣下岗后,叶子前前后后尝试过十几种不同的职业,网络主播、短剧演员、客串导演、临时制片、野生策展人、脱口秀演员、天津话老师、婚恋私家侦探……甚至试图当过葬礼主持,就是我们北方人俗称的“支客”。很多或许已经不能说是职业,只能叫职业体验。

张雪峰说“所有的文科专业都是服务业,总结成一个字就是舔”。话是难听,而文科现在更现实的痛苦是欲舔而不得,需要文科生来锦上添花的事情越来越少。甲方是难伺候,但哪怕是难伺候的甲方来一个也行啊。

文科生的工作成果没有标准,文科生的职业轨迹没有边界。这不禁让人想到二十年前“崔永元斯基”的“我揣一颗平常心, 我别一根签字笔, 我大江南北我照样吃香的喝辣的”(考古请搜索《分家在十月》)。事儿还是那个事儿,心境已大不相同。

文娱民工的日常

天津人用“水猫儿”来形容路边蹲活儿的民工,他们往往身兼多职,木工瓦工电工什么都能干。“这不就跟我一样嘛。”叶子自诩为文娱水猫儿。

在尝试的所有职业中,叶子最喜欢的还是脱口秀。21年刚失业的时候,她和几个小伙伴琢磨过组个自己的脱口秀工作室,但各种因素没能做起来。“我现在有活儿就去,给多给少也没那么计较,勤演勤上台,别生疏了。”

叶子去单立人加强业务学习

但脱口秀工作毕竟有限,叶子不得不广开门路,有些活儿魔幻离奇如王朔笔下的《顽主》。

叶子做过一阵短剧演员,也加了几个演员群。群里时不时有人发布招工信息,一天她看到有人找“35 岁以上,有高管范儿,一看就是上过班的那种比较有气场的御姐型演员”。自己就挺符合要求啊,叶子于是把照片简历递过去。

“他们那边觉得可以,我常规问妆发谁来弄,他说不是演短视频,是演真人。”叶子又追问了几句,才知道对方是雇她在现实生活里扮演一名女高管去面试员工,“具体不能多说,得保密,反正不是违法的事。”但这神奇的经历,真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最近诺亚暴雷牵扯出的罗静找人假扮京东员工事件。

另一个需要保密的活儿,是叶子今年接到的天津话指导。

在那部以天津为背景的电影里,女主角是唯一的外地人,却要承担大量天津话对白,所以需要一个懂天津话最好也懂文娱的人去做指导。虽然报酬不多,叶子还是报了名并顺利入选。

她的工作就是一句一句教女演员用天津话说台词,最后女演员的天津话水平几乎以假乱真。想起那段咬一身蚊子包报酬三百块的日子,叶子还觉得挺值,“下次有这种活儿我还可以去干。”

天津话指导的剧组盒饭

对工作“来者不拒”的态度,让叶子显得格外“吸引”神奇工作。今年秋天,她还差点去做了“天津王侦探”同款抓小三名侦探。

“天津王侦探”的业务就是婚姻调查,跟踪收集出轨证据,据说一次要价好几万。“是朋友的事,觉得王侦探要价贵,问我愿不愿意帮忙,路费酒店都他们出,一天还给两千劳务费。我当时觉得这事又有意思钱也不少,可以干,结果他们没后文了。”

随随便便就“没后文了”的工作很多。在跟黄西同台之前那段时间,叶子没白没黑地忙活一个沉浸式演出项目,还自费飞了好几次重庆考察。“但最后我们坐下来一算账,发现这事前期投入太大,后期收不回来,甲方大概率要赔钱,所以干脆不做了。”

辛辛苦苦几个月,最后黄粱梦一场,这是叶子失业三年的常态。“所以我才总在忙活不同的工作,要赚钱啊。”

随时随地找工作

通常理解,职业转换的心理和现实门槛都很高,换一次行当已经让人精疲力尽。叶子是怎么找到这么多新工作的?

“其实这些活儿都不是我主动找的,全是别人给介绍的。”叶子曾在报社做过7年文娱记者,后来又在影视公司工作过几年,人脉算比较广。“我微信里有2740个人,咱就算有700个已经把我拉黑,那不是还剩下2000个。”

叶子的经验是,一方面别怕出丑,多展示自己的能力、自己干过什么;另一方面也要广结善缘,别人朋友圈发个什么求助能帮就帮一把,以后人家有活儿就会想到你。

比如天津话指导这份工作,“先是一个腾讯的姑娘找我,问我认不认识这样的人,我说其实我自己就挺合适。正和她说着呢,以前我们报社的同事也发微信了,说姐这找的不就是你吗。”

还有些工作机会,是从一次咖啡厅“偷听”开始的。

去年春节,叶子在咖啡厅和朋友聊手上的一个项目,旁边有个大哥默默听了好久,在叶子准备结账走人时拦住她,“妹妹,听这意思你干文娱的,我能不能找你干活儿。”

现在咖啡大哥成了叶子的长期合作伙伴,他做执行的,不善言辞,叶子帮忙去投标、去讲PPT。和以前接触的甲方不一样,咖啡大哥所在的行业没有欠款一说,欠一次钱乙方就不会和你再合作了,所以大哥经常要自己先掏钱垫付。

给咖啡大哥做现场执行

“我想着和他共同分担,比如我们一起拍个宣传片,他先给摄像啊、剪辑啊结账,我的钱可以等。”也因为这样,这场咖啡厅的偶遇才变成稳定的合作关系。

叶子承认,就像街边蹲活儿的民工一样,她看起来什么都能干,但什么都不精。虽然看起来做过五花八门的工作,但其实都还是围绕着文娱行业打转,只是角色变化而已。“我最开始做记者写稿子,慢慢转文案策划,这个过程中就又接触到执行环节,除了我实在不会的、剪辑摄像些,剩下的都有相通之处,试试就上手了。”

“有枣没枣打三杆子”,是叶子失业后奉行的准则。乍一进入陌生行当,她也害怕弄砸了怎么办,但“要工作要赚钱”的念头比其他想法都更强烈。

获得工作,获得尊重

在对谈中时刻能感受到叶子对于“有活儿干”的迫切。她像被上了发条,不是在做这个项目的路上,就是在准备那个演出的途中。

“是因为经济原因吗?”叶子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就像她自己说的,她的技能多而不精,所以拿到的报酬也不丰厚。于她而言,不停工作带来的是充实感与安全感,一旦停下她就会焦虑。

“其实我每个月最大头的收入还是给人写稿子,你说我干这些事真赚了多少钱吗?没有。天津话指导那个一天300,演女高管一次性给500,我偶尔还得靠爸妈救济。”她停顿了一下,声音有点发抖,“工作是我获得尊重的方式。”

叶子工作照

在不上班打零工的这三年,自我厌弃的情绪时不时缠上她。特别是父亲担心她生活困难,给她转生活费的时候,“我从他那拿钱,每一次我都觉得自己很没用,是个废物。”

22年前,15岁的叶子开始给天津本地最大的报纸《今晚报》写稿,她能明显体察到父母脸上的笑意,以及他们在亲戚面前有意无意地炫耀。“我从小就不是好学生,而那一刻我能感觉到他们为我骄傲,他们爱我。”

后来,纸媒大厦崩塌,记者各自谋生,叶子做过北漂,又回天津的广告公司干过中层。她感觉父母的爱与尊重在她的一次次职业变动中消散,直到2021年她失业时降至冰点。

她承认父母对她并不差,隔一阵就会问她钱够不够花,转个几千。但是,“我爸每次都要阴阳怪气,我刚失业已经够难受了,他冲我喊你去求求你大学同学,求人家帮你找个工作吧,你已经35了,不会有正经地方要你了。”

因为大学毕业就考了教资,她失业后也动过做老师的念头,却被父亲这一通“发疯”浇熄。母亲会劝她抓在手里的最重要,父亲爱说什么说什么给钱就得了。但她就是会因为一句话、一个眼神心情抑郁,陷入自我否定。

“从小我就知道,我获得的爱都是有代价的,我要先付出努力,做出成果,才能有爱的回报。”无论收入多少,叶子每次会存一半以备不时之需,看见那张卡,她会觉得有个底托着她。“好几个甲方没结款,我现在开始用卡里的钱。虽然钱一点点少下去感觉很不好,但我更不想找我爸要钱。”

如果说与黄西同台是叶子这三年最开心的时刻,那么每次被家里接济就是她最低落的时刻。“可能未来我有了新的全职工作,这道坎儿才能跨过去。”

有一次,叶子做短视频演员需要一场哭戏,没受过专业训练的她不知道怎么哭。“我打开B站丧心病狂周公子的视频《14年前报道汶川地震的记者,为啥都转型了?》,里面有句话我一听眼泪就下来了,都不是呜咽是嚎啕大哭。”

“你为什么不回来做记者呢?我特别想,但是回不去了,不是吗?”

叶子为短剧拍的宣传照,也是她的朋友圈封面

叶子的故事,是这一代刚好被时代甩下的三十而未能立者的缩影。他们的60后父母无法理解,为什么找一份稳定的、能干到退休的工作会这么难,为什么别人都可以就你不行。但叶子觉得自己还算幸运,起码做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比那些手停口停的小伙伴要好多了。

谈及明年的计划,她希望能努力找个全职工作。“谈了个执行经纪的岗位,还有一个文旅企业的中层,实在不行还能干干自媒体,希望明年能成。”

那些爱与尊重,或许也会随着她的新工作一并回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