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跨年晚会“摸石头过河”十二载,未来路在何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跨年晚会“摸石头过河”十二载,未来路在何方?

一直以来,“跨年”最大的娱乐符号就是演唱会上的耀眼明星。但随着娱乐符号的不断膨胀,跨年演唱会也招致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浙江卫视“耳返”出问题,湖南卫视临时“砍”节目,江苏卫视歌手忘词,东方卫视王菲唱功“缩水”……在尴尬声、讨伐声、争议声中,六大卫视的2017年跨年晚会终于落下帷幕。

走过12年光阴的卫视跨年,一直是卫视争夺收视率的最佳利器,也是评定其江湖地位的标准之一。12年间,它曾出现过16家卫视烧钱火拼的盛况,也经历过在节俭令下数量骤减的命运。

走过七年之痒,又见十年迷茫。当大家以为跨年晚会以极高的收视和网络话题度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依旧风光无限时,却不知它一直是桩亏本赔钱的“买卖”。眼花缭乱的背后,究竟是什么支撑着它一路向前?金钱诱惑or无奈之举?明年此时,它又路在何方?本期文创资讯,将为大家细细解读!

12家卫视跨年,2017各大卫视差异化竞争

2017年伊始,卫视的跨年大战就成了荧屏第一道亮丽的风景。不同于往年的硝烟混战,今年拿到跨年夜直播牌照的卫视仅剩四家,曾经跨年夜不可或缺的“巨头”湖南卫视和浙江卫视无奈退守,北京、东方、江苏和四川四家成为跨年夜唯一的晚会“专供商”。

也正是由于卫视直播牌照的临时调整,今年的跨年夜,观众手中的电视遥控器变得没那么忙。卫视江湖的风云,也由此被搅动。

四家做跨年演唱会的卫视,各打差异牌:北京卫视主推“跨界冰雪”主题,打通的是大半个文体圈;东方卫视不以演唱会自居,更强调“盛典”性质,将本年度诸多娱乐话题做成的“梗”渗透到节目中;江苏卫视,邀请的几乎是一水儿的港台歌手,烘托老中青唱匠齐聚的时代感;四川卫视追求接地气和本土化,不比拼明星阵容,巧打差异牌。

而从2016年12月31日CSM52城收视率数据来看,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的错峰亮相,也为其他卫视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数据显示,当晚4大卫视直播跨年演唱会收视率排名分别为:东方卫视2.058%、江苏卫视2.008%、北京卫视1.209%、四川卫视1.016%。改档的湖南卫视以平均收视率2.31%夺冠,浙江卫视则为1.02%。

12月30日提前一天播出的浙江卫视跨年演唱会,打出“2016最后一期《奔跑吧兄弟》”的概念,全面领跑小长假,领先启动跨年狂欢。除了邀请到张惠妹、孙燕姿等歌手外,主要以《奔跑吧兄弟》成员的表演和互动来贯穿全场,中间还用视频连线刚刚产子的Angelababy突出新年新愿望的主题。

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率先开启“先网后台”新模式,于12月31日登陆爱奇艺及芒果TV,2017年1月1日在湖南卫视播出。这样的调整非但没有削弱湖南卫视的气焰,反而助其“网台联动”实现了收视双赢。而深圳卫视干脆放弃演唱会的形式,另辟蹊径直播起罗振宇的讲座,效果不同凡响。

跨年晚会12年,既繁华也艰辛

跨年晚会,顾名思义,是公历12月31日晚开始的一场视觉盛宴。它没有承载传统的节日概念,也不需费尽心思去照顾所有观众,完全可以将单一的节目样式一贯到底,通常来说,它要持续数个小时,直到凌晨零点迎来新的一年新的一天。从2005年12月31日,湖南卫视首开跨年晚会开始,至今,已是第13年。

12年里,从2005年湖南卫视的一枝独秀,到如今国内一二线卫视的集体发力,现在的跨年晚会,已经成为继央视春晚后又一晚会文化现象。这十二年中,曾经有过一晚16台晚会扎堆、烧掉两亿人民币的“盛世”,也有过多家卫视在这一夜收获全年收视顶峰的震撼。也是在这十二年里,跨年晚会经历了从起步到高潮,再到理性的变迁。而不变的是,跨年晚会表面风光的背后,是不赚钱,甚至赔钱的尴尬境遇。

1.起步时期:湖南卫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湖南卫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5年12月31日,湖南卫视首次举办跨年演唱会。当晚,云集“2005超级女声”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等新生代明星,同时还邀请当红歌手潘玮柏、庾澄庆等助阵,晚会从8点开始唱响,跨越零点,一举成为跨年夜的收视之王。在这之后,跨年晚会渐渐固定下来,每年的12月31日,湖南卫视都要举办一次盛大的狂欢。

湖南卫视跨年晚会的成功不仅使其一枝独秀,同时也拉开了省级卫视的跨年大战。

2008年对于跨年晚会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年,卫视跨年晚会有了新的发展。国务院规定,2008年至2009年元旦全国放假三天,三天假期使人们有了充分的时间用来娱乐消遣。各家卫视开始纷纷重视跨年晚会这块肥肉。

而就在2007年、2008年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江苏、浙江等卫视经过调整整合,开始快速崛起,跻身到了一线卫视的行列,具备举办跨年晚会的实力。跨年晚会仿佛一块尚待开发的处女地,前景广阔,引人垂涎。于是,东方卫视和江苏卫视、浙江卫视纷纷加入跨年晚会的队伍,使出浑身解数拼明星、拼排场的架势一年甚于一年,砸钱无度,很多人说“表面跨的是年,背后烧的是钱”。不同的是,各卫视砸的是自己的钱。与此同时,跨年晚会也在差异化的发展中,让曾经高不可攀的央视“春晚”一步步被动摇……

2.鼎盛时期:16家卫视烧钱火拼同台厮杀

经历了五年的历练后,“跨年晚会”开始成了各大电视台的“兵家必争之地”。从2008年的5家到2010年的12家,再到2011年的16家,“血拼”程度直接让跨年进入高潮。2011年,湖南、江苏、东方等16家省级卫视加入跨年晚会的“火拼”,同台厮杀,烧掉不下2亿人民币。这一年,卫视跨年之争硝烟弥漫,就连央视也坐不住了,加入了举办跨年晚会的行列,最终以2.15%的收视率排在湖南卫视和江苏卫视跨年晚会之后。

2012年,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深圳卫视等继续领衔跨年大战,而以往还矜持着的央视今年彻底放开姿态加入了“跨年演唱会”大战,与众多跨年晚会一样,拼阵容、拼明星、拼创意。

2013年,各大卫视的跨年晚会阵容前所未有的豪华,15家省级卫视的跨年晚会场场堪称美轮美奂。湖南卫视有刘德华、蔡依林、陈奕迅;江苏卫视有周杰伦、莫文蔚、罗志祥;东方卫视推出五月天、黎明、那英等大牌明星。基本上,跨年之夜,国内一线明星都奔波于各卫视,卫视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3.沉寂时期:“双限”下跨年晚会冷冷清清

与往年的大肆宣传相比,2013—2014年的跨年晚会一片静悄悄。在“节俭办晚会”与广电新闻总局限制晚会数量的“双限”下,省级卫视中只有东方、湖南和广东三家拿到了跨年晚会的许可。

而往年在跨年晚会中表现积极,办得有声有色的江苏卫视和深圳卫视均选择了退出跨年晚会大战,理由很简单:响应“节俭办晚会”与广电总局限制晚会数量的号召。即便是拿到跨年晚会许可的三家卫视在当年的表现也相当低调。湖南卫视和东方卫视打起了“亲人牌”,艺人方面都以自家资源或者与合作过的嘉宾为主,广东卫视由于自身的地理位置,虽然也会邀请一些港台艺人,但数量“远不如从前”。

2015年卫视跨年晚会在节俭令的制约下,仅有东方、湖南、浙江三家卫视拿到通行证,江苏与安徽两家卫视则以时间差的方式,在次日进行了卫视跨年。总而言之,“双限”下的跨年晚会开始大面积缩水。

4.转型期:从野蛮生长到理性布局

“双限”过后,三分之一的卫视退出跨年,三分之一卫视“冷”处理,剩下三分之一彻底改变思路。卫视跨年经历了数年的收视猛跌和明星跑场后,不言而喻遭遇转型的瓶颈。

2016年开始,跨年演唱会正在经历着从野蛮生长到理性布局的悄然改变。各大卫视的跨年演唱会都依托于常规节目的调性,渐渐做出各自特色。

2016年的跨年晚会,浙江、湖南、东方和江苏四大卫视竞相出招:浙江卫视除了看跑男们秀实力,更是现场发出10亿开运红包,展开“金钱诱惑”攻势;湖南卫视,请来五大鲜肉男团齐报道,成为当之无愧的颜值收割机;东方卫视,聚集一帮最佳视觉享受的男神,成为最强少女少妇杀手;江苏卫视,半个台湾的天后齐驾到,追忆似水年华的文艺气质成功秒杀大批80后。

2017年的跨年晚会,从2016年12月30日到2017年1月1日,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东方卫视、四川卫视、北京卫视六大卫视三天内均有跨年晚会播出,跨度之长前所未有。而跨年晚会在播出时间上的差异,既不用让卫视正面对打收视,也让观众有了更多选择。

湖南卫视力求“青春”,邀请这20年来从芒果荧屏走出来的明星大咖“回娘家”;浙江卫视立足“跑男”,集结各大综艺红人开启“爱在一起”为主题的领跑2017演唱会;江苏卫视主打“怀旧”,既有“纵贯线”合体、“古惑仔五虎”齐聚,也有张学友、周杰伦两代天王献唱,蔡依林、孙燕姿15年好友相聚;北京卫视突出“跨界”,以“奥运之城,冰雪邀约”为主题,郎平领衔5位各个时代的排球女将同台亮相成看点;东方卫视将2016年诸多娱乐话题做成的“梗”渗透到节目中,王菲、陈奕迅等嘉宾也是十分重量级。

跨年演唱会推陈出新背后难掩“亏本”尴尬

12年来,硝烟弥漫的卫视跨年之争从未停歇。纷争中,各大卫视跨年类型也从单一的演唱会到主题晚会、公益活动等模式创新,并依托于自身常规节目的调性,渐渐做出各自特色。而随着跨年晚会的规模逐渐扩大,观众的口味也越发挑剔。

目前,不少观众对各大卫视跨年节目的评价,已从以往对明星阵容的要求逐渐转移到对现场效果和视听感受等多方面的综合要求。没有精良的设计和制作,再豪华的演出阵容观众也不买账。

以2017年跨年晚会为例,从播出渠道上,直播已经成了跨年晚会的标配。先网后台的湖南卫视,把直播权从芒果TV分销给了爱奇艺,会员付费观看,奇艺VIP会员可进入爱奇艺VR频道观看全景直播,还可以通过爱奇艺VR客户端,佩戴VR眼镜实现VR 360 全景“现场穿越”。

演出场地也有所革新。北京卫视将舞台设在了水立方,舞台设计的亮点是水、陆、空、冰四栖舞台,通过编排设计巧妙贯穿起陆地模块、水面、跳台、冰面和空中等多方位立体环绕舞台,与晚会“奥运之城,冰雪邀约”的主题相得益彰。

高科技舞台的设计也给跨年晚会增添不少看点。四川卫视花开天下跨年晚会,整体舞美有超过10种舞台机械变化,包括旋转升降、套缸升降、机械摇臂等,各种科技元素的运用结合极大地提升了舞台的感染力和视觉感。

但表面的盛世过后,卫视跨年依旧面临各种质疑,“概念撞车”、“内容雷同”、“明星跑场”、“跨年无新意”、“车祸频现”的争议越来越多。2013年,节俭令为日渐膨胀的卫视跨年设下门槛,每年只限三家的规定让卫视跨年瞬间降温。历经多年的洗礼,今年繁荣过后趋向理性的跨年晚会赢得一如既往的高关注度,却挡不住它依旧是一桩“赔钱买卖”的命运。

事实上,最初几年,跨年晚会作为一个新鲜概念着实让人惊艳,当时竞争不激烈,收视率也很好,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吸引到广告商赞助。但这几年随着观众对跨年晚会失去新鲜感,广告商的兴趣也随之降低,不少跨年晚会结果都很惨淡,离最初预期收入差距明显,不赚钱甚至还一直亏钱。

究其原因,不外乎高额的明星出场费,占制作费的60—80%。再加上场地、舞台设计、人力等费用,粗略估计,一场跨年晚会的底价也是从千万元起跳,规模再大一些的跨年晚会,花费预计可达3000万元甚至5000万元,堪称“烧钱”。

揭秘跨年演唱会背后的“生意经”

虽然花费不菲,但是各大卫视仍然愿意在跨年晚会上砸钱。业内人士指出,各大卫视的跨年晚会都是动用全台资源打造而成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商机,因为跨年晚会的热度和收视率越高,电视台能获得的广告和招商资源就越好,“跨年晚会收视高的卫视,仅靠广告费用就能填补不少成本支出”。

除了广告费,跨年晚会的冠名也是品牌商争夺的焦点。有数据显示,2013年跨年晚会多家电视台的冠名费都在3000万元以上,在各大冠名商中,加多宝的出镜率独占鳌头,除了冠名湖南卫视,还把央视元旦跨年晚会、浙江卫视跨年演唱会的冠名权收入囊中。 而如果冠名费和广告费能够收回成本,票务收入就可以成为纯利润。

尽管一场跨年晚会有很多渠道的收入可以平衡支出,但事实上,近两年卫视与广告商的捆绑并不像之前那么紧密,再加上互联网时代观众的喜好变换迅速,给跨年晚会的收视增添了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也给盈利带来了很大风险。

事实上,即使跨年晚会“烧钱”不赚钱,各大卫视之间的竞争也没有因此趋向平缓,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因为跨年晚会不单是一场演出,还是各大卫视对本年电视活动、电视节目内容和传播的整合及展示,是证明品牌地位、资金实力、品牌号召力的大好机会。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二三线卫视也逐渐加入了这场战争。

可见,对各大卫视而已,办跨年晚会已经不仅仅是钱的事儿了,更何况能挤进一线卫视的大佬们,岂是差钱的主?说到底,这是一个名利场,大家各取所需罢了!

“摸着石头过河”12年,未来路在何方?

一晃十二年, 可以说,卫视跨年这12年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来的”,瓶颈不断,质疑不断。那么,明年此时的它将何去何从?是继续厮杀?还是继续烧钱?

以文创资讯之见,排名十位之后的卫视,或许真没必要赶潮流做跨年,就算做了也只能沦为炮灰,拼钱拼不过,品牌号召力更没法比;而排名前十的卫视,哪怕是真烧钱,也得做。但到底怎么做?文创资讯有如下三点建议。

第一,想办法省钱。最直接的省钱方式就是,少用大腕多用自己人。“综艺”、“热剧”子弟兵都可派上用场。另外,不要太刻意“直播演唱会”,录播不仅能省钱,还可以避免“车祸”。

第二,打时间差。每年的跨年大战均出现抢明星、抢观众的局面,实际上这并不利于市场的良性竞争。如果各家卫视能自觉打时间差,无疑会优化竞争环境,让跨年有序且规范化,今年各大卫视的时间差就玩得很好。

第三,概念多元化。突破跨年的方式首先在于,不要拘泥于“演唱会”的形式,既然想用跨年的噱头,就要改变思路。事实上,像安徽卫视多年来的“国剧盛典”,还有今年深圳卫视邀请商业大咖、创业投资精英以及罗辑思维的罗振宇为观众奉上的“知识跨年”晚会,都是很好的例证。

“跨年”是一个具有特殊时间性的娱乐符号,人们通常需要制造一些特殊的意义来告别过去、期许未来,而娱乐精神和狂欢行为在这一特殊时机被强化,跨年演唱会也就被仪式化和最大限度地娱乐化。一直以来,“跨年”最大的娱乐符号就是演唱会上的耀眼明星。但随着娱乐符号的不断膨胀,跨年演唱会也招致到越来越多的质疑。那么,如何进一步开发有效的娱乐创意、调整娱乐节目的编排策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差异化的特色竞争优势?这些都应该是眼下广大电视媒体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跨年晚会“摸石头过河”十二载,未来路在何方?

一直以来,“跨年”最大的娱乐符号就是演唱会上的耀眼明星。但随着娱乐符号的不断膨胀,跨年演唱会也招致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浙江卫视“耳返”出问题,湖南卫视临时“砍”节目,江苏卫视歌手忘词,东方卫视王菲唱功“缩水”……在尴尬声、讨伐声、争议声中,六大卫视的2017年跨年晚会终于落下帷幕。

走过12年光阴的卫视跨年,一直是卫视争夺收视率的最佳利器,也是评定其江湖地位的标准之一。12年间,它曾出现过16家卫视烧钱火拼的盛况,也经历过在节俭令下数量骤减的命运。

走过七年之痒,又见十年迷茫。当大家以为跨年晚会以极高的收视和网络话题度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依旧风光无限时,却不知它一直是桩亏本赔钱的“买卖”。眼花缭乱的背后,究竟是什么支撑着它一路向前?金钱诱惑or无奈之举?明年此时,它又路在何方?本期文创资讯,将为大家细细解读!

12家卫视跨年,2017各大卫视差异化竞争

2017年伊始,卫视的跨年大战就成了荧屏第一道亮丽的风景。不同于往年的硝烟混战,今年拿到跨年夜直播牌照的卫视仅剩四家,曾经跨年夜不可或缺的“巨头”湖南卫视和浙江卫视无奈退守,北京、东方、江苏和四川四家成为跨年夜唯一的晚会“专供商”。

也正是由于卫视直播牌照的临时调整,今年的跨年夜,观众手中的电视遥控器变得没那么忙。卫视江湖的风云,也由此被搅动。

四家做跨年演唱会的卫视,各打差异牌:北京卫视主推“跨界冰雪”主题,打通的是大半个文体圈;东方卫视不以演唱会自居,更强调“盛典”性质,将本年度诸多娱乐话题做成的“梗”渗透到节目中;江苏卫视,邀请的几乎是一水儿的港台歌手,烘托老中青唱匠齐聚的时代感;四川卫视追求接地气和本土化,不比拼明星阵容,巧打差异牌。

而从2016年12月31日CSM52城收视率数据来看,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的错峰亮相,也为其他卫视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数据显示,当晚4大卫视直播跨年演唱会收视率排名分别为:东方卫视2.058%、江苏卫视2.008%、北京卫视1.209%、四川卫视1.016%。改档的湖南卫视以平均收视率2.31%夺冠,浙江卫视则为1.02%。

12月30日提前一天播出的浙江卫视跨年演唱会,打出“2016最后一期《奔跑吧兄弟》”的概念,全面领跑小长假,领先启动跨年狂欢。除了邀请到张惠妹、孙燕姿等歌手外,主要以《奔跑吧兄弟》成员的表演和互动来贯穿全场,中间还用视频连线刚刚产子的Angelababy突出新年新愿望的主题。

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率先开启“先网后台”新模式,于12月31日登陆爱奇艺及芒果TV,2017年1月1日在湖南卫视播出。这样的调整非但没有削弱湖南卫视的气焰,反而助其“网台联动”实现了收视双赢。而深圳卫视干脆放弃演唱会的形式,另辟蹊径直播起罗振宇的讲座,效果不同凡响。

跨年晚会12年,既繁华也艰辛

跨年晚会,顾名思义,是公历12月31日晚开始的一场视觉盛宴。它没有承载传统的节日概念,也不需费尽心思去照顾所有观众,完全可以将单一的节目样式一贯到底,通常来说,它要持续数个小时,直到凌晨零点迎来新的一年新的一天。从2005年12月31日,湖南卫视首开跨年晚会开始,至今,已是第13年。

12年里,从2005年湖南卫视的一枝独秀,到如今国内一二线卫视的集体发力,现在的跨年晚会,已经成为继央视春晚后又一晚会文化现象。这十二年中,曾经有过一晚16台晚会扎堆、烧掉两亿人民币的“盛世”,也有过多家卫视在这一夜收获全年收视顶峰的震撼。也是在这十二年里,跨年晚会经历了从起步到高潮,再到理性的变迁。而不变的是,跨年晚会表面风光的背后,是不赚钱,甚至赔钱的尴尬境遇。

1.起步时期:湖南卫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湖南卫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5年12月31日,湖南卫视首次举办跨年演唱会。当晚,云集“2005超级女声”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等新生代明星,同时还邀请当红歌手潘玮柏、庾澄庆等助阵,晚会从8点开始唱响,跨越零点,一举成为跨年夜的收视之王。在这之后,跨年晚会渐渐固定下来,每年的12月31日,湖南卫视都要举办一次盛大的狂欢。

湖南卫视跨年晚会的成功不仅使其一枝独秀,同时也拉开了省级卫视的跨年大战。

2008年对于跨年晚会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年,卫视跨年晚会有了新的发展。国务院规定,2008年至2009年元旦全国放假三天,三天假期使人们有了充分的时间用来娱乐消遣。各家卫视开始纷纷重视跨年晚会这块肥肉。

而就在2007年、2008年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江苏、浙江等卫视经过调整整合,开始快速崛起,跻身到了一线卫视的行列,具备举办跨年晚会的实力。跨年晚会仿佛一块尚待开发的处女地,前景广阔,引人垂涎。于是,东方卫视和江苏卫视、浙江卫视纷纷加入跨年晚会的队伍,使出浑身解数拼明星、拼排场的架势一年甚于一年,砸钱无度,很多人说“表面跨的是年,背后烧的是钱”。不同的是,各卫视砸的是自己的钱。与此同时,跨年晚会也在差异化的发展中,让曾经高不可攀的央视“春晚”一步步被动摇……

2.鼎盛时期:16家卫视烧钱火拼同台厮杀

经历了五年的历练后,“跨年晚会”开始成了各大电视台的“兵家必争之地”。从2008年的5家到2010年的12家,再到2011年的16家,“血拼”程度直接让跨年进入高潮。2011年,湖南、江苏、东方等16家省级卫视加入跨年晚会的“火拼”,同台厮杀,烧掉不下2亿人民币。这一年,卫视跨年之争硝烟弥漫,就连央视也坐不住了,加入了举办跨年晚会的行列,最终以2.15%的收视率排在湖南卫视和江苏卫视跨年晚会之后。

2012年,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深圳卫视等继续领衔跨年大战,而以往还矜持着的央视今年彻底放开姿态加入了“跨年演唱会”大战,与众多跨年晚会一样,拼阵容、拼明星、拼创意。

2013年,各大卫视的跨年晚会阵容前所未有的豪华,15家省级卫视的跨年晚会场场堪称美轮美奂。湖南卫视有刘德华、蔡依林、陈奕迅;江苏卫视有周杰伦、莫文蔚、罗志祥;东方卫视推出五月天、黎明、那英等大牌明星。基本上,跨年之夜,国内一线明星都奔波于各卫视,卫视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3.沉寂时期:“双限”下跨年晚会冷冷清清

与往年的大肆宣传相比,2013—2014年的跨年晚会一片静悄悄。在“节俭办晚会”与广电新闻总局限制晚会数量的“双限”下,省级卫视中只有东方、湖南和广东三家拿到了跨年晚会的许可。

而往年在跨年晚会中表现积极,办得有声有色的江苏卫视和深圳卫视均选择了退出跨年晚会大战,理由很简单:响应“节俭办晚会”与广电总局限制晚会数量的号召。即便是拿到跨年晚会许可的三家卫视在当年的表现也相当低调。湖南卫视和东方卫视打起了“亲人牌”,艺人方面都以自家资源或者与合作过的嘉宾为主,广东卫视由于自身的地理位置,虽然也会邀请一些港台艺人,但数量“远不如从前”。

2015年卫视跨年晚会在节俭令的制约下,仅有东方、湖南、浙江三家卫视拿到通行证,江苏与安徽两家卫视则以时间差的方式,在次日进行了卫视跨年。总而言之,“双限”下的跨年晚会开始大面积缩水。

4.转型期:从野蛮生长到理性布局

“双限”过后,三分之一的卫视退出跨年,三分之一卫视“冷”处理,剩下三分之一彻底改变思路。卫视跨年经历了数年的收视猛跌和明星跑场后,不言而喻遭遇转型的瓶颈。

2016年开始,跨年演唱会正在经历着从野蛮生长到理性布局的悄然改变。各大卫视的跨年演唱会都依托于常规节目的调性,渐渐做出各自特色。

2016年的跨年晚会,浙江、湖南、东方和江苏四大卫视竞相出招:浙江卫视除了看跑男们秀实力,更是现场发出10亿开运红包,展开“金钱诱惑”攻势;湖南卫视,请来五大鲜肉男团齐报道,成为当之无愧的颜值收割机;东方卫视,聚集一帮最佳视觉享受的男神,成为最强少女少妇杀手;江苏卫视,半个台湾的天后齐驾到,追忆似水年华的文艺气质成功秒杀大批80后。

2017年的跨年晚会,从2016年12月30日到2017年1月1日,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东方卫视、四川卫视、北京卫视六大卫视三天内均有跨年晚会播出,跨度之长前所未有。而跨年晚会在播出时间上的差异,既不用让卫视正面对打收视,也让观众有了更多选择。

湖南卫视力求“青春”,邀请这20年来从芒果荧屏走出来的明星大咖“回娘家”;浙江卫视立足“跑男”,集结各大综艺红人开启“爱在一起”为主题的领跑2017演唱会;江苏卫视主打“怀旧”,既有“纵贯线”合体、“古惑仔五虎”齐聚,也有张学友、周杰伦两代天王献唱,蔡依林、孙燕姿15年好友相聚;北京卫视突出“跨界”,以“奥运之城,冰雪邀约”为主题,郎平领衔5位各个时代的排球女将同台亮相成看点;东方卫视将2016年诸多娱乐话题做成的“梗”渗透到节目中,王菲、陈奕迅等嘉宾也是十分重量级。

跨年演唱会推陈出新背后难掩“亏本”尴尬

12年来,硝烟弥漫的卫视跨年之争从未停歇。纷争中,各大卫视跨年类型也从单一的演唱会到主题晚会、公益活动等模式创新,并依托于自身常规节目的调性,渐渐做出各自特色。而随着跨年晚会的规模逐渐扩大,观众的口味也越发挑剔。

目前,不少观众对各大卫视跨年节目的评价,已从以往对明星阵容的要求逐渐转移到对现场效果和视听感受等多方面的综合要求。没有精良的设计和制作,再豪华的演出阵容观众也不买账。

以2017年跨年晚会为例,从播出渠道上,直播已经成了跨年晚会的标配。先网后台的湖南卫视,把直播权从芒果TV分销给了爱奇艺,会员付费观看,奇艺VIP会员可进入爱奇艺VR频道观看全景直播,还可以通过爱奇艺VR客户端,佩戴VR眼镜实现VR 360 全景“现场穿越”。

演出场地也有所革新。北京卫视将舞台设在了水立方,舞台设计的亮点是水、陆、空、冰四栖舞台,通过编排设计巧妙贯穿起陆地模块、水面、跳台、冰面和空中等多方位立体环绕舞台,与晚会“奥运之城,冰雪邀约”的主题相得益彰。

高科技舞台的设计也给跨年晚会增添不少看点。四川卫视花开天下跨年晚会,整体舞美有超过10种舞台机械变化,包括旋转升降、套缸升降、机械摇臂等,各种科技元素的运用结合极大地提升了舞台的感染力和视觉感。

但表面的盛世过后,卫视跨年依旧面临各种质疑,“概念撞车”、“内容雷同”、“明星跑场”、“跨年无新意”、“车祸频现”的争议越来越多。2013年,节俭令为日渐膨胀的卫视跨年设下门槛,每年只限三家的规定让卫视跨年瞬间降温。历经多年的洗礼,今年繁荣过后趋向理性的跨年晚会赢得一如既往的高关注度,却挡不住它依旧是一桩“赔钱买卖”的命运。

事实上,最初几年,跨年晚会作为一个新鲜概念着实让人惊艳,当时竞争不激烈,收视率也很好,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吸引到广告商赞助。但这几年随着观众对跨年晚会失去新鲜感,广告商的兴趣也随之降低,不少跨年晚会结果都很惨淡,离最初预期收入差距明显,不赚钱甚至还一直亏钱。

究其原因,不外乎高额的明星出场费,占制作费的60—80%。再加上场地、舞台设计、人力等费用,粗略估计,一场跨年晚会的底价也是从千万元起跳,规模再大一些的跨年晚会,花费预计可达3000万元甚至5000万元,堪称“烧钱”。

揭秘跨年演唱会背后的“生意经”

虽然花费不菲,但是各大卫视仍然愿意在跨年晚会上砸钱。业内人士指出,各大卫视的跨年晚会都是动用全台资源打造而成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商机,因为跨年晚会的热度和收视率越高,电视台能获得的广告和招商资源就越好,“跨年晚会收视高的卫视,仅靠广告费用就能填补不少成本支出”。

除了广告费,跨年晚会的冠名也是品牌商争夺的焦点。有数据显示,2013年跨年晚会多家电视台的冠名费都在3000万元以上,在各大冠名商中,加多宝的出镜率独占鳌头,除了冠名湖南卫视,还把央视元旦跨年晚会、浙江卫视跨年演唱会的冠名权收入囊中。 而如果冠名费和广告费能够收回成本,票务收入就可以成为纯利润。

尽管一场跨年晚会有很多渠道的收入可以平衡支出,但事实上,近两年卫视与广告商的捆绑并不像之前那么紧密,再加上互联网时代观众的喜好变换迅速,给跨年晚会的收视增添了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也给盈利带来了很大风险。

事实上,即使跨年晚会“烧钱”不赚钱,各大卫视之间的竞争也没有因此趋向平缓,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因为跨年晚会不单是一场演出,还是各大卫视对本年电视活动、电视节目内容和传播的整合及展示,是证明品牌地位、资金实力、品牌号召力的大好机会。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二三线卫视也逐渐加入了这场战争。

可见,对各大卫视而已,办跨年晚会已经不仅仅是钱的事儿了,更何况能挤进一线卫视的大佬们,岂是差钱的主?说到底,这是一个名利场,大家各取所需罢了!

“摸着石头过河”12年,未来路在何方?

一晃十二年, 可以说,卫视跨年这12年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来的”,瓶颈不断,质疑不断。那么,明年此时的它将何去何从?是继续厮杀?还是继续烧钱?

以文创资讯之见,排名十位之后的卫视,或许真没必要赶潮流做跨年,就算做了也只能沦为炮灰,拼钱拼不过,品牌号召力更没法比;而排名前十的卫视,哪怕是真烧钱,也得做。但到底怎么做?文创资讯有如下三点建议。

第一,想办法省钱。最直接的省钱方式就是,少用大腕多用自己人。“综艺”、“热剧”子弟兵都可派上用场。另外,不要太刻意“直播演唱会”,录播不仅能省钱,还可以避免“车祸”。

第二,打时间差。每年的跨年大战均出现抢明星、抢观众的局面,实际上这并不利于市场的良性竞争。如果各家卫视能自觉打时间差,无疑会优化竞争环境,让跨年有序且规范化,今年各大卫视的时间差就玩得很好。

第三,概念多元化。突破跨年的方式首先在于,不要拘泥于“演唱会”的形式,既然想用跨年的噱头,就要改变思路。事实上,像安徽卫视多年来的“国剧盛典”,还有今年深圳卫视邀请商业大咖、创业投资精英以及罗辑思维的罗振宇为观众奉上的“知识跨年”晚会,都是很好的例证。

“跨年”是一个具有特殊时间性的娱乐符号,人们通常需要制造一些特殊的意义来告别过去、期许未来,而娱乐精神和狂欢行为在这一特殊时机被强化,跨年演唱会也就被仪式化和最大限度地娱乐化。一直以来,“跨年”最大的娱乐符号就是演唱会上的耀眼明星。但随着娱乐符号的不断膨胀,跨年演唱会也招致到越来越多的质疑。那么,如何进一步开发有效的娱乐创意、调整娱乐节目的编排策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差异化的特色竞争优势?这些都应该是眼下广大电视媒体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