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暴力和经济控制同肢体暴力一样属于家庭暴力的范畴,但由于其对受害人造成的伤害不像肢体暴力那样直接和显而易见,往往被忽视,殊不知,其给家庭关系造成的伤害、埋下的隐患与肢体暴力相比,有过之无不及。
我叫郭湘,和老公是在北京打工认识的,因为是同乡,很快就熟络了起来,坠入了爱河。我们去后海散步,去南锣鼓巷漫游,去西单看霓虹灯……
他说,咱们不能光给北京打工了,城里人享受的,咱们也要去看看。
没多久,我们就决定结婚。结婚后下半年,我们就有了一个女儿。没想到,那之后我老公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动不动就对我恶语相向。
孩子还小,哭闹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一天夜里,女儿哭喊着醒来,我因为头天在雇主家里搞了大扫除,身心疲惫,孩子没有吵醒我,反而吵醒了我老公。
没想到这一吵闹,老公不得了,他突然推醒了还在睡梦中的我,张口就嚷:“你是聋了?!娃娃闹成这样也不管——挺尸吗?怎么当妈的?”
当天,我被老公突然的爆发吓到了,赶紧起身去哄女儿。我想他应该是近期工作压力太大,加上家里新添了一张口,奶粉、尿布什么都得花钱,睁眼就想着今天的钱怎么挣,晚上想睡个清净觉还被打搅,因此心情才不好的吧。
我边哄着女儿,边找理由为他开脱。
没想到这仅是个开始,之后的老公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稍不顺心,就破口大骂,拿着我出气。
一次他在工地上加班,快十点才回来,女儿已经被我哄睡了。他一进门,看见蜷缩在沙发上睡意朦胧的我,立刻问我有没有给他留饭。我想说“以为你在工地上吃过了”,话才说到一半,他已经暴跳如雷,怒吼道:“赶快给老子做饭去。真不知道你一天在家闲着都干嘛?”
我满心的委屈:我哪有整天闲在家?下午趁娃儿午睡,我把隔壁的大婶请来帮忙照看她,还去雇主家里做了小时工,能挣一点儿是一点儿,也能给他减轻点负担。
我心里憋屈着不想搭理他,见他在厨房翻箱倒柜地找吃的。
“什么吃的都没有。给你的饭钱菜钱哪去了?!”他边找边抱怨。
我一听更来气了,自从生了女儿,钱就跟流水一样花花地流,他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每个月就那么点生活费,还问我饭钱菜钱哪去了?要不是我出去做小时工补贴家用,连新鲜的水果和蛋奶都快吃不上了。
我不想跟他争吵,自顾自睡觉了,留他一个人在那儿发脾气。
只是一茬接一茬,从没结束的时候。就拿上个月说吧,女儿特别闹腾,家里经常被她翻个底儿朝天。我虽然把别人家收拾得很利索,但下班回来太累,无力清理女儿的战场。
老公从来不帮忙收拾也就算了,还经常揶揄我:“打扫自己家你就懒了,打扫别人的家你倒是挺积极啊!”“我看别人家是家,咱们这里也就是个窝,我们不如搬到垃圾场去住好了,还能省房租。”
谁不想有个干净舒适的家呢?
经常性的谩骂是家庭暴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非暴力的沟通和交流在婚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夫妻良好交流影响着他们婚姻的幸福程度,能够降低家庭暴力的发生。一般认为良好的交流是保障夫妻生活和谐的关键。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暴力沟通和非良好的交流行为(如嘲笑、辱骂、谩骂、冷战、怒视等形式)频频在夫妻生活中出现,丈夫和妻子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
有的人不把这种行为放在心上,以为就是夫妻之间互“呛”,殊不知并非给肢体造成伤害的言语行为也是家庭暴力的一种形式,影响受害者的精神健康。
经济控制也是家庭暴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婚姻法规定:
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在法律上,夫妻双方都对共同财产有支配、使用的权利;反家暴法中第三条提到“家庭成员之间应当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履行家庭义务。
因而,如果一方对另一方家庭成员进行经济封锁或管控,其本质也是家庭暴力。
语言暴力、经济暴力给家庭关系造成的伤害、埋下的隐患与肢体暴力相比,有过之无不及。
在大量的家暴实例中,我们也发现家暴的受害者往往同时遭受多种暴力,而非单一的暴力。
在中国,家暴到底有多严重?
来自全国妇联的数据表明:“全国2.7亿个家庭中,有30%的已婚妇女曾遭受家暴”。
所遭受的家庭暴力形式包括侮辱谩骂、经济控制、殴打、限制人身自由、强迫性生活、冷暴力等。
每年约有40万个家庭解体,其中25%是由于家庭暴力。
案例中的郭湘不仅遭受着来自丈夫的侮辱谩骂,还被丈夫实施经济控制,给的生活费远远不够支出生活的必需品。通常来说,相比性暴力、语言暴力、经济控制等暴力形式,肢体暴力是显性暴力,比较容易被察觉。
由于我国社会反家暴的意识不强,受害者对非肢体类暴力的敏感性不高,语言暴力、经济控制等家暴形式虽在实际生活中是常见的暴力形式,但经常被忽视。
作者仇雪郦,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硕士,关注社会性别、亲密关系,致力于推动性别平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