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esly
Alphago在前几天以master的名义重挫人类线上围棋赛局,人工智能再秀其凌驾姿态。自2016年三月李世石落败Alphago之后,人工智能一直在释放着变革、商机、优越乃至失控的信号。
吴军的畅销书《智能时代》试图解除悲观者的杞人忧天,“科技的发展是无法阻挡的,我们的选择不是回避它,而是利用它。”
“Alphago出来以后,并不是说人下棋就没有意义了,而是帮人看到怎么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围棋这件事。人的思路是一个导向,突然间看到另外一个导向,很多固定的招数和套路就会不管用了。只是现在的套路被机器完全破解,这种情况下,你会发现人和机器本身的学习的工作性变强了,你可能会产生新的维度,对很多行业也是一样。”在对戈壁创投合伙人徐晨的采访中,他对我们抛出的第一个问题给出乐观答复。
若从思维导向的逻辑出发,可以发现的是——人工智能对现下的重塑,与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的冲击,有着诸多相似。
当小米模式横空出世,雷军的新套路几乎给当时所有企业家带来了警示,在粉丝、饥饿、发烧友、性价比塑造的手机新业态,深扎传统渠道的步步高系产品在当时的时代印象里意味着行将被推翻的守旧与顽固。
但这几年,手机行业你方唱罢我登场,步步高系的VIVO和OPPO再次复苏,甚至走向鼎盛。这里头,小米这些从互联网入局的力量给VO带来新的思路导向,在看似传统的明星效应和传统渠道中,VO其体内却嵌着互联网的基因。
“这是一种混合性思维,你会发现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行业中间的界线实际不存在,不管是互联网、人工智能还是物联网,都有这样的趋势在。”作为早期投资者,徐晨在2016年主要面向物联网、大数据和共享经济的项目,早年对房地产等传统企业的投资让他对新型工具对传统企业的影响十分敏感。
物联网、依托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共享经济都是各媒体和创投机构今年所热捧的趋势,那么在这些领域该如何切入?选择什么样的时机?不拥抱会不会死掉?我们试图拨开迷雾。
人工智能的切入点
原来很多人觉得连接之后世界将会是平的,但在连接以后我们发现并非如此,反而还加剧了世界的不平等,多数人的资源被少数人占据。
一些大型互联网企业积累起越来越高的壁垒,我们很难再去和BAT这样的巨头竞争。这个时候,不论是传统企业还是小公司,都需要改变思维。
在这几年互联网的浪潮中,互联网更多作为一种销售工具,营销工具获取C端用户,但这种简单粗暴和用户产生关系的做法已经过去了。
徐晨认为,“不管是人工智能还是物联网,包括大数据、云计算,慢慢会发展成一个多层级、多维度的市场。大公司在里面越来越像一种能源公司,数据是他们主要的资源,就像石油公司或者是电力公司,他主要负责把这些能源提供出去,就是所谓的数据以及其他一些有普世性的资源。”
“在底层的上头,中小型公司拿到‘能源’,按照自身对市场的理解、判断以及自身技术优势,来决定产出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
就像用电来生产食品还是进行加工,怎么使用电对每一家都有不同的看法。
“这里面更多的是,你要找到你的场景,你要找到你的客户群体画像,找到你最强的服务优势,进行相对比较纵向的服务。”
徐晨认为人工智能完全取决于一个公司在哪个层面去使用它,想要成为底层的资源供给的公司非常少,有这样的能力的人非常少。作为一个提供基础资源的公司,它的稳定性和他对客户数量的把握,促使他会有更大的优势。小公司没有必要在这个层面上去竞争,应该更多扑向细分、具体的场景。
其实像IBM这样的企业,他们有行业不同的合作伙伴,有医药、旅游、体育等合作伙伴,这种底层算法的企业本身希望和更多行业应用方案的人来合作,这样各自有各自的优势,同时也不会产生激烈的竞争。
物联网的时机
向过去O2O那种简单粗暴的打法很难再奏效,当时的“盛况”甚至提早把红利砸没了。
在徐晨关注的物联网领域,简单粗暴在目前已没有生存空间。
徐晨觉得,物联网的利用,更多取决于一个公司所在区域的使用情况,以及这个技术会起到多大程度上的帮助。像最简单例子:如果现在在三四线城市的一个餐馆使用无人机等新型技术,有没有意义?每天的客单实际未达到那么高的需求,所以,这类企业对效率的需求并没有多大。
“但用了有没有变化,是有的。”
但目前更多是尝试或教育市场的阶段。
这些智能技术是否提高了效率,的确有一段时间是有帮助的,但在很多时候放着也是个摆设,所以企业自身的商业环节是物联网应用的前提。徐晨坦言,“我觉得对于这种所谓的使用者来说,过早或者是过晚使用,都是有害的。”
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自身对当前运营的现状了解,而不是说整个市场的整体状况。所以,假设即使你的竞争对手再用,也不一定代表你现在就一定要用。
2017年前期还是一个预热的市场,是让大量用户熟悉新的解决方案的一个时间点。另外,徐晨认为物联网现在为止还缺乏几个要素:
第一是缺乏明确的行业标准化,特别是一些地产行业,其本身有很多接口,但每一家方案都不一样,维度也不太一样;二是每家的芯片解决方案差别非常大。
所以,当标准化形成,达到整合之后,才会有一家大的公司爆发出来。
“当前的情况是大家教育市场、教育客户、打造品牌知名度的一个过程。现在的好处是,今年竞争没那么激烈,大家都去处于一马平川的状态,你只要模板够好就能长的快。”
“从目前情况看,大家对待物联网愿意承担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大家又没抱特别大的希望,敢说一上来就能做好。不过,这种情况对很多初创公司是一个比较好的时间点。”
明确共享经济标的
在共享单车进入疯狂烧钱之前,徐晨就去看了OFO的项目。
“因为各种原因吧,看的比较早,但是没有跟进。我觉得过去供需关系的落差是共享经济存在的主要原因,但是像共享单车这种方案,和我们对整个共享经济逻辑的理解不太一样。所以我们更多把它归为一种出行服务的解决方案。”
当前,人们对共享经济还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但是从闲置资源这一点上,共享单车就与此存在着显著差异,它更像是一种集中供应的方式,它是一家供应体,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把闲置的资源通过平台整合供给的机构。
对于徐晨来说,解决过去供需关系的落差是共享经济存在的主要原因。
“我们还是希望看一些本身牵扯的标的,它要有对共享更强烈的需求。换句话说,用户很难自己拥有这个东西,必须通过一个方式,比如说做共享空间——很对高端办公楼的需求和实际供给之间是有一些落差的。通过一些手段把这个落差弥补。单车这个东西本身门槛不高,还是长运营的项目;另外共享单车在供给和需求间的关系我们没有太理清楚,包括后来很多的单车公司,我们也没有搞清楚其核心的业务或壁垒在哪里。”
相较而言,徐晨觉得联合办公是传统厂商需要解决的,如何把这些库存降维,利用这些闲置资源满足社会需求并提高效率,这是共享经济的一个要点。
“现在房地产的效率并不高,多数小企业并没有合适的场地可以办公,他们很多还是希望能通过租赁这种传统方式来满足需求。”因此在徐晨看来,小企业的办公需求稳定而长期。同时房地产商的空置地也为这一业务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徐晨了解到,这些房地产商以前的客户比较趋同,都是贸易型企业,但近几年贸易企业发展走下坡后,房产的空置率也变得越来越高。
“但反过来说我们可以把空置变成资源,让第三方管理,所谓的空置成本很简单地降低,还转嫁给了第三方,市场弹性比以前更好了。”
正是出于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了解,以及对共享经济模式的把握,戈壁创投信心十足地投了氪空间。也让我们初窥到了徐晨对于行业的深刻理解和不同视角。
从大的行业与趋势看,中国仍处于互联网继续改造传统行业的阶段,所以与行业结合的技术手段可能会在这几年有比较大的突破。原来所谓的互联网+,在应用上,它让传统企业很难受,实际上很多并没有达到互联网+的益处。在简单粗暴和低门槛狂热现象消退后,不论是人工智能、物联网,还是共享经济,未来还是要真正结合传统企业,并为后者带来溢出,你死我活的厮杀或许将成为过去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