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用户破8000W、登陆新三板,他如何带领in成为社交黑马?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用户破8000W、登陆新三板,他如何带领in成为社交黑马?

他的头衔很多——产品经理、Leader、讲师、RIA行业专家、连续创业者,以及Adobe认证社区冠军,《Flash ActionScript3殿堂之路》的作者,然而在这些身份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称谓。

今天为 2016 阿里校友创业琅琊榜代言的校友是: in App CEO 孙颖(黑羽)。

他的头衔很多——产品经理、Leader、讲师、RIA行业专家、连续创业者,以及Adobe认证社区冠军,《Flash ActionScript3殿堂之路》的作者,然而在这些身份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称谓——黑羽(阿里花名) 孙颖。

这个真的挺好玩的

“我真的觉得这个挺好玩的!”

面对父亲的不解,说自己抓一行、丢一行,像狗熊掰玉米一样的时候,黑羽思前想后,最终还是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换岗做起了淘宝的产品经理。

其实,一直以来,黑羽都在遵从自己的内心的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正如在大学和研究生时期,虽然读的金融,但是因为喜欢,毕业之后,还是毅然决然的放弃不错的 Offer ,去创业公司做起了编码。

而后,又因为在写代码的过程中,发现了 actionscript 3.0 ,瞬间心动。至此以后,几乎天天研究它。并花了一年时间,专门写了一本名为《 Flash ActionScript3 殿堂之路》的书,反响非常。当然,做着内心喜欢做的事情,颇为开心外,还有就是让当时初出茅庐不久的黑羽在编程界名声大噪。

彼时,因为书的大热,名气斐然的黑羽,也因此被淘宝挖去做了前端actionscript 的 Leader。原本会在自己熟知领域会大干一番的黑羽,在做了三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就换岗去做了淘宝产品经理。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黑羽父亲颇为不理解的原因。

那时候,淘宝产品经理只有十几个人,非常稀缺,所以公司一直在找人转岗。

“虽然,那时候对自己来说完全是抓瞎,但是我真的觉得这个工作很好玩,非常好玩!”说起这点,黑羽略显兴奋。

然而如今回过头看,黑羽当时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我心思不定,总是喜欢有新鲜的东西,其实挺适合产品经理的”用黑羽的原话来说,这是尝鲜,也是在淘宝最开心的日子。

虽然压力大,节奏快,但是在他看来,不管是从收入,还是个人成长来说,在阿里的这段时间,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经历。

用好奇心驱动创业

从页游开发者社区,到爱图购,再到 in app

2010 年,面对淘宝开放平台越做越大,黑羽看到了“开发者”的重要性。“如果能把开发者做好,那对所有的生态圈而言都是好事”。于是,好奇心和价值的驱动下,黑羽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

创立了页游开发者社区——天地会。而基于黑羽之前写的《 Flash ActionScript3 殿堂之路》创业之初,天地会就汇聚了 30 多万的粉丝。

在当时外界看来,简直“牛逼极了”,全国到处演讲,并且天地会也被认证成为全球最大的社区。

但是,对于黑羽来说,风光的背后更多的是辛酸。“那段时期,一直面临的是下个月工资发不出来的窘境,我把自己的积蓄全砸进去了,而且我的初创团队因为各种生活原因身不由己,也走了不少。”虽然辛酸,但是黑羽却一直在坚持。

而显然这份坚持是值得的。不久之后,天地会吸引了很多战略投资者的青睐,盛大网络也在其中,都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终,黑羽把它卖给了畅游,然后进入第二次创业。

“因为第一次创业是做我喜欢的事情,而我太太一直喜欢时尚的事情,加上我有电商基础,就以此开始新的创业。”

2012 年 7 月,“爱图购”上线,很快就基本覆盖了线上的电商品牌,成为当时天猫上最大的导购平台,并被授予“ 2013 阿里十大金牌合作商”称号。

然而,在做爱图购的发展过程中,黑羽听到更多品牌商的声音“不需要销量和流量,需要品牌传播力和影响力”。

决定 in 的成功

并不是图片+标签的创新形式

于是,在新需求下, 2014 年 4 月,黑羽组建了 8 个人的小团队,开发了三个产品原型,其中之一便是 in App 。然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上线 71 天,用户破 100 万;上线 110 天,用户破 300 万。而截至 2016 年 6 月底, in 的用户量更是突破了 8000 万。

其实, in 最开始是以“女性、图片、社交”为代名词,以“我的生活 in (印)记”为口号,为用户提供拍照、美图、贴纸、标签、大头贴等功能。

但是发展至今, in 的功能早已不局限于此。

12 月 25 日,圣诞期间, in 上线了 AR 魔法相机,将人带入圣诞的场景之中。而现在打开 in ,我们看到, AR 魔法相机,变成了新年主题。

当然,除了图片、贴纸、标签和 AR 魔法相机, in 也上线了直播功能,精准抓住了时下社交流行的大趋势。

于此同时, in 在今年也推出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图片融合功能 inDream 。用户可分别上传目标图片与风格滤片, inDream 将通过“梦境图像深度学习算法”来“学习”风格滤片的画风,重构目标图片,最终输出一张两者完美融合的图片。而这种科技感十足的技术,也正切合了 in 群体用户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 in 平台上, 92% 为女性用户。基于此,黑羽强调“无条件满足女性用户的一切需求”便是 in 追求的目标。

如女生在拍照的时候,想怎么美,想怎么有趣,想怎么舒服, in 就往这方面创新改进。

当然, in 对女性用户心理的揣摩,从来都不是想象得来的。在 in 团队内部,开发产品的时候,也会加上公司的女孩,一同参与,并观察女孩子的反应,揣摩女生们的需求。一个不能让公司内部姑娘兴奋的产品,那也不会是一个成功的产品。

2 年多时间,成为社交平台的黑马,面对 in 的成功,黑羽坦言,主要是基于两点:

一、随着客户的需求,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和增长

从最早的让用户照片,拍的美美的,到加贴纸,加标签、自定义的文字,再到现今的短视频, AR 魔法相机, in 一直在做的就是让身边的场景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好玩,越来越鲜活。 in 要做的并非只是图片社交,而是一个全生态格局的社交平台。

二、不断累积用户的社交关系链

让越来越多的用户将生活沉淀在 in 上,同时带动越来越多的朋友加入其中。这也是为什么 in 用户能够稳定增长的原因。

当用户使用后,愿意分享到社交渠道(新浪微博朋友圈),会引来朋友的的关注和好奇,就像很多用户是因为看到朋友在玩 in 就会问这个是什么 App 挺好玩的。

in 的商业化

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对于很多人来说,社交变现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黑羽对于 in 商业化却有自己的考量。

in 最初的商业化,是在 2016 年第一季度。对于 in 来说,实现商业化只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一切都是顺其自然。“随着商业化合作的需求越来越多,于是 in 顺势在 2016 年推出商业化合作尝试。”

in App 品牌专区

目前,跟 in 合作的都是一些国际品牌。如 Michael Kors 、贝玲妃 Benefit 、 Giorgio Armani 、欧莱雅旗下美妆品牌等等。

而合作模式,主要是通过图片传播的方式,品牌商和 in 一同创造内容,然后通过用户进行传播。同样, in 还布局了全国的商场专柜。进行联合营销,让品牌得以展示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宣传。 in 也将致力于打通线上线下,从而实现线上线下的全商业化。

对于未来,黑羽始终相信,照片一直会成为人们记录生活最主要的形式之一。但人机交互的的进步会不断推进社交方式的进阶,视频、直播、 AR 、 VR 等方式出现成为必然。in拥抱的是大社交时代,不会局限于形式。

在 2017 年, in 将不会满足图片和视频社交,而是基于生活的记录和分享,推出不同场景下的 AR 功能,实现实时 3D 物体和场景渲染,线上线下同时引爆参与互动。或许要不了多久,人们对于 in app 定位的第一标签,不再是图片社交,而是 Moment Social Platform (场景社交平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用户破8000W、登陆新三板,他如何带领in成为社交黑马?

他的头衔很多——产品经理、Leader、讲师、RIA行业专家、连续创业者,以及Adobe认证社区冠军,《Flash ActionScript3殿堂之路》的作者,然而在这些身份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称谓。

今天为 2016 阿里校友创业琅琊榜代言的校友是: in App CEO 孙颖(黑羽)。

他的头衔很多——产品经理、Leader、讲师、RIA行业专家、连续创业者,以及Adobe认证社区冠军,《Flash ActionScript3殿堂之路》的作者,然而在这些身份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称谓——黑羽(阿里花名) 孙颖。

这个真的挺好玩的

“我真的觉得这个挺好玩的!”

面对父亲的不解,说自己抓一行、丢一行,像狗熊掰玉米一样的时候,黑羽思前想后,最终还是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换岗做起了淘宝的产品经理。

其实,一直以来,黑羽都在遵从自己的内心的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正如在大学和研究生时期,虽然读的金融,但是因为喜欢,毕业之后,还是毅然决然的放弃不错的 Offer ,去创业公司做起了编码。

而后,又因为在写代码的过程中,发现了 actionscript 3.0 ,瞬间心动。至此以后,几乎天天研究它。并花了一年时间,专门写了一本名为《 Flash ActionScript3 殿堂之路》的书,反响非常。当然,做着内心喜欢做的事情,颇为开心外,还有就是让当时初出茅庐不久的黑羽在编程界名声大噪。

彼时,因为书的大热,名气斐然的黑羽,也因此被淘宝挖去做了前端actionscript 的 Leader。原本会在自己熟知领域会大干一番的黑羽,在做了三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就换岗去做了淘宝产品经理。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黑羽父亲颇为不理解的原因。

那时候,淘宝产品经理只有十几个人,非常稀缺,所以公司一直在找人转岗。

“虽然,那时候对自己来说完全是抓瞎,但是我真的觉得这个工作很好玩,非常好玩!”说起这点,黑羽略显兴奋。

然而如今回过头看,黑羽当时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我心思不定,总是喜欢有新鲜的东西,其实挺适合产品经理的”用黑羽的原话来说,这是尝鲜,也是在淘宝最开心的日子。

虽然压力大,节奏快,但是在他看来,不管是从收入,还是个人成长来说,在阿里的这段时间,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经历。

用好奇心驱动创业

从页游开发者社区,到爱图购,再到 in app

2010 年,面对淘宝开放平台越做越大,黑羽看到了“开发者”的重要性。“如果能把开发者做好,那对所有的生态圈而言都是好事”。于是,好奇心和价值的驱动下,黑羽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

创立了页游开发者社区——天地会。而基于黑羽之前写的《 Flash ActionScript3 殿堂之路》创业之初,天地会就汇聚了 30 多万的粉丝。

在当时外界看来,简直“牛逼极了”,全国到处演讲,并且天地会也被认证成为全球最大的社区。

但是,对于黑羽来说,风光的背后更多的是辛酸。“那段时期,一直面临的是下个月工资发不出来的窘境,我把自己的积蓄全砸进去了,而且我的初创团队因为各种生活原因身不由己,也走了不少。”虽然辛酸,但是黑羽却一直在坚持。

而显然这份坚持是值得的。不久之后,天地会吸引了很多战略投资者的青睐,盛大网络也在其中,都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终,黑羽把它卖给了畅游,然后进入第二次创业。

“因为第一次创业是做我喜欢的事情,而我太太一直喜欢时尚的事情,加上我有电商基础,就以此开始新的创业。”

2012 年 7 月,“爱图购”上线,很快就基本覆盖了线上的电商品牌,成为当时天猫上最大的导购平台,并被授予“ 2013 阿里十大金牌合作商”称号。

然而,在做爱图购的发展过程中,黑羽听到更多品牌商的声音“不需要销量和流量,需要品牌传播力和影响力”。

决定 in 的成功

并不是图片+标签的创新形式

于是,在新需求下, 2014 年 4 月,黑羽组建了 8 个人的小团队,开发了三个产品原型,其中之一便是 in App 。然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上线 71 天,用户破 100 万;上线 110 天,用户破 300 万。而截至 2016 年 6 月底, in 的用户量更是突破了 8000 万。

其实, in 最开始是以“女性、图片、社交”为代名词,以“我的生活 in (印)记”为口号,为用户提供拍照、美图、贴纸、标签、大头贴等功能。

但是发展至今, in 的功能早已不局限于此。

12 月 25 日,圣诞期间, in 上线了 AR 魔法相机,将人带入圣诞的场景之中。而现在打开 in ,我们看到, AR 魔法相机,变成了新年主题。

当然,除了图片、贴纸、标签和 AR 魔法相机, in 也上线了直播功能,精准抓住了时下社交流行的大趋势。

于此同时, in 在今年也推出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图片融合功能 inDream 。用户可分别上传目标图片与风格滤片, inDream 将通过“梦境图像深度学习算法”来“学习”风格滤片的画风,重构目标图片,最终输出一张两者完美融合的图片。而这种科技感十足的技术,也正切合了 in 群体用户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 in 平台上, 92% 为女性用户。基于此,黑羽强调“无条件满足女性用户的一切需求”便是 in 追求的目标。

如女生在拍照的时候,想怎么美,想怎么有趣,想怎么舒服, in 就往这方面创新改进。

当然, in 对女性用户心理的揣摩,从来都不是想象得来的。在 in 团队内部,开发产品的时候,也会加上公司的女孩,一同参与,并观察女孩子的反应,揣摩女生们的需求。一个不能让公司内部姑娘兴奋的产品,那也不会是一个成功的产品。

2 年多时间,成为社交平台的黑马,面对 in 的成功,黑羽坦言,主要是基于两点:

一、随着客户的需求,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和增长

从最早的让用户照片,拍的美美的,到加贴纸,加标签、自定义的文字,再到现今的短视频, AR 魔法相机, in 一直在做的就是让身边的场景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好玩,越来越鲜活。 in 要做的并非只是图片社交,而是一个全生态格局的社交平台。

二、不断累积用户的社交关系链

让越来越多的用户将生活沉淀在 in 上,同时带动越来越多的朋友加入其中。这也是为什么 in 用户能够稳定增长的原因。

当用户使用后,愿意分享到社交渠道(新浪微博朋友圈),会引来朋友的的关注和好奇,就像很多用户是因为看到朋友在玩 in 就会问这个是什么 App 挺好玩的。

in 的商业化

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对于很多人来说,社交变现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黑羽对于 in 商业化却有自己的考量。

in 最初的商业化,是在 2016 年第一季度。对于 in 来说,实现商业化只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一切都是顺其自然。“随着商业化合作的需求越来越多,于是 in 顺势在 2016 年推出商业化合作尝试。”

in App 品牌专区

目前,跟 in 合作的都是一些国际品牌。如 Michael Kors 、贝玲妃 Benefit 、 Giorgio Armani 、欧莱雅旗下美妆品牌等等。

而合作模式,主要是通过图片传播的方式,品牌商和 in 一同创造内容,然后通过用户进行传播。同样, in 还布局了全国的商场专柜。进行联合营销,让品牌得以展示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宣传。 in 也将致力于打通线上线下,从而实现线上线下的全商业化。

对于未来,黑羽始终相信,照片一直会成为人们记录生活最主要的形式之一。但人机交互的的进步会不断推进社交方式的进阶,视频、直播、 AR 、 VR 等方式出现成为必然。in拥抱的是大社交时代,不会局限于形式。

在 2017 年, in 将不会满足图片和视频社交,而是基于生活的记录和分享,推出不同场景下的 AR 功能,实现实时 3D 物体和场景渲染,线上线下同时引爆参与互动。或许要不了多久,人们对于 in app 定位的第一标签,不再是图片社交,而是 Moment Social Platform (场景社交平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