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蝶变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实干烟台打造改革开放“鲜活样本”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蝶变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实干烟台打造改革开放“鲜活样本”

站在改革开放45周年的历史起点上,烟台仍不断自我革新,坚定迈向改革攻坚的深水区,引领着山东半岛经济增长极崛起。

文丨孟宝乐

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中国已经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独立自主、蓬勃发展的历史性飞跃。

黄海之滨,千帆竞发,改革开放的浪潮奔腾不歇。

作为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烟台踏准改革开放的时代节拍,从一个昔日的小渔村蜕变为如今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回首过去的岁月,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烟台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中奋勇前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岁月更替,改革精神一脉相承。站在改革开放45周年的历史起点上,烟台仍不断自我革新,坚定迈向改革攻坚的深水区,引领着山东半岛经济增长极崛起,不断书写新的时代传奇。

图片来源:摄图网

跑出工业发展“加速度”,筑牢城市根基

工业兴则城市兴,产业稳则经济稳。烟台奔涌的经济活力,在工业端表现得尤为明显。

烟台是一个有工业基因的城市,拥有深厚的工业土壤,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1892年,华侨张弼士先生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从那时起,烟台涌现出了我国建厂历史最悠久的造锁厂、啤酒厂、罐头厂、面粉厂、火柴厂……

因工而兴、因工而强,如何保持发展优势,实现产业升级更进一步,成为烟台新时期谋篇布局的发力点。

走过改革开放45年,烟台工业门类逐渐健全、发展规模逐步扩大 ,已培育形成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17个百亿级企业,上市企业从30家增至58家、总市值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首位,先进结构材料和生物医药入选全国首批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特别是2022年以来,烟台深入实施“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开展核心竞争力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做强16条重点产业链,预计到2026年,烟台将实现培育千亿级企业2家以上、百亿级企业15家以上,九大产业营收突破1.3万亿元。

可以预见,烟台制造业发展的筋骨将更强,结构将更优。

在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基础上,烟台加快布局新赛道,一方面开展智能低碳城市建设行动,国家电投核能总部落户,海阳核电二期开建,渤中、半岛南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居全省首位。

同时,烟台全力建设海洋强市,海洋牧场超过140万亩,全球最大的半潜式游艇运输船顺利交付,组建海工联盟抱团出海,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200亿元。

另一个新的关键词则是“航天”,2022年以来,烟台布局航空航天产业,一批高质量项目进驻东方航天港,成功完成我国首次运载火箭近岸海上发射和捷龙三号“一箭十四星”发射任务。

在工业规模扩张的同时,烟台的产业结构正稳步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积蓄起经济腾飞的强劲动能。

图片来源:摄图网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烟台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为科研能力强、发展潜力高的创新企业给予有力支持和悉心培育,孵化一大批“蚂蚁雄兵”。

目前,烟台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60%以上。仅2022年,烟台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13家、瞪羚企业61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5家。29个品牌入选中国品牌价值榜单,数量和价值均居全省第一。

从数据上看,烟台近年来的经济发展颇为强势——以2012年到2022年为样本,烟台市地区生产总值跨过三个千亿级台阶,从2012年的5009亿元增至2021年的8712亿元,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大踏步向“万亿俱乐部”迈进。

将焦距拉得更近,2022年,烟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16亿元、增长5.1%,总量排名全国第26位,增幅和增量均居山东省第一。今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7260.1亿元、同比增长6.7%,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全省。

清晰的数据,让我们看到了烟台所迸发的综合实力已不容小觑,这也是其克服各种困难挑战,推动经济发展乘风破浪,完成高质量发展蝶变的底气所在。

2023年,烟台提出要“争取GDP突破万亿元大关”。从目前的发展速度和各项指标来看,年底正式加入“万亿之城”,烟台势在必得。

一座现代化滨海城市的精彩跨越,值得期待。

图片来源:摄图网

重振县域雄风,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典范

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时代的命题。

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县域经济崛起成为推动城市繁荣的重要引擎。

有学者指出,一个地区竞争优势的形成,不但需要大城市作为龙头,也需要县域经济作为腹地,对大城市的发展进行支持。

翻看烟台的发展版图,你会发现,蓬勃发展的县域经济为城市发展积蓄起澎湃动能。

莱阳的农产、招远的黄金、蓬莱的古迹、牟平海阳的海景、龙口的养生业……细细数来,烟台曾经创造了与苏南模式、珠三角模式齐名的乡镇企业“胶东模式”,曾有5个县级市进入全国百强县,龙口被誉为“江北第一县”。

然而,近些年,烟台县域传统产业占比过高、新兴产业支撑不够等问题比较突出,加之激烈的外部竞争,县域经济发展遇到了瓶颈。

深谙“县域强则城市强,县域兴则城市兴”之道的烟台,再次开启重振县域经济的征程。

2021年,烟台出台《关于振兴县域经济三年行动方案》,设立10亿元振兴县域经济专项资金,发出了全面振兴县域经济的“动员令”。

数据显示,烟台12个省级以上园区贡献了全市约5成的GDP、6成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成以上的外资外贸。如此比例,在全国其他城市中,着实罕见。

基于此,烟台研究制定了园区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重点推动4个国家级园区提升发展、8个省级园区转型升级、6个省级化工园区聚集发展,并推动资源要素向园区汇集、政策措施向园区倾斜、工作力量向园区加强,自此全面开启园区“二次创业”,最终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今年7月,在赛迪顾问发布的《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中,烟台龙口市、招远市上榜。

其中,龙口市县域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列、山东省第一位,较去年再度上升1个名次,依然是当之无愧的“江北第一县”。

这样的殊荣不仅反映了这些地区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同时也折射出烟台县域经济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

眼下,随着一批批产业园区顺利推进和众多产业项目落地生根,烟台各县域的产业链加速集聚,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浪潮。

在龙口,省“一号工程”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全省新基建重点项目南山科学研究院项目,以及国家管网 LNG 接收站、中石化 LNG 等战略级项目正加快推进,将搭建起高端低碳绿色新材料产业园、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华为大数据产业园等六大优质园区载体。

在招远,总投资29.7亿元的钟离湖多业融合发展共同富裕示范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9亿元,利税6000万元,带动13个村集体平均增收50万元以上、8000多农户年人均增收9000元以上。

在莱州,正在建设的重点项目“风光渔盐”融合互补乡村振兴引领项目、溴镁精细化工大基地项目,将为莱州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产业集群……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烟台无疑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典范。相信在不远的未来,这些加速崛起的城区,将在山东乃至中国的经济版图中,绘制出更加绚丽多彩的图景。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与世界共起舞,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开放一直都是烟台最浓重的底色。

站在改革开放45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回眸,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胶东经济圈、综保区、中韩产业园……一系列重大战略的落地,无不编写着烟台开启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密码,也因此助推烟台立足山东,解锁更大的世界舞台。

数据显示,烟台进出口总量由开放初期1984年的0.24亿美元提高到2021年度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4000亿元。

近年来,烟台外商投资屡创新高,仅2021年烟台市实际使用外资26.5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97.3%,十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419.9亿美元。2021年,烟台市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首次突破10亿美元,居全省首位。

当经济发展日趋走向更大的舞台,烟台再度获得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推动产业 8集聚的“杀手锏”。

以今年第四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为例:峰会期间,烟台精准链接跨国企业资源,密集对接全球行业领军企业,丰富多彩的招商活动备受各方跨国公司青睐。峰会3天,签约8个项目,总投资8.13亿美元,合同外资5.43亿美元,从项目数量到签约体量上,烟台都稳居全省前列。

峰会上,烟台还敲定了合作金额最大的外资项目,与位居世界500强企业首位的沙特阿美“牵手”,签订战略合作项目。这是历届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签署合作金额最大的外资项目,也是烟台近年来引进的合作金额最大的外资项目。在国际巨头的“加持”下,烟台的绿色石化产业将迎来新机遇。

与此同时,烟台高规格举行“烟台与跨国公司2023商务沙龙”,聚焦16条重点产业链,以“最高礼遇”邀请了25名来自世界500强、知名跨国公司的新老朋友共聚一堂,举杯畅聊,叙友谊、谋发展。

一场峰会,让“投资烟台”在与会企业家中“火爆出圈”。广阔的全球经济舞台上,烟台正以亮眼的发展成果与出众的招引魅力,展示着势不可挡的“烟台力量”。

既要“请进来”,更要“走出去”,与世界经济共起舞的烟台亦主动出击,加快“走出去”步伐。

今年3月17日至26日,在亚洲招商的舞台上,烟台再次迎来高光时刻——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德雁率团赴新加坡、韩国、日本开展经贸洽谈活动。

出访期间,共接洽企业、商协会组织代表210余人次,走访世界五百强企业和跨国公司13家,签约28个合作机制和项目,经贸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烟台的海外“朋友圈”也不断扩大,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港口城市,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地区开展经贸往来,国际友城增至46个。

在与世界深度互动中,烟台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全球优质要素集聚,产业红利持续释放,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澎湃力量加速奔涌。

回首过往,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烟台,从一个闭塞小渔村成功蜕变成一座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以其独特的发展之路和出色的成就,深度融入中国改革开放的宏大棋局。

继往开来,烟台的发展永不止步。势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塑造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的烟台,将辉煌再续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烟台样本”。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蝶变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实干烟台打造改革开放“鲜活样本”

站在改革开放45周年的历史起点上,烟台仍不断自我革新,坚定迈向改革攻坚的深水区,引领着山东半岛经济增长极崛起。

文丨孟宝乐

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中国已经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独立自主、蓬勃发展的历史性飞跃。

黄海之滨,千帆竞发,改革开放的浪潮奔腾不歇。

作为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烟台踏准改革开放的时代节拍,从一个昔日的小渔村蜕变为如今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回首过去的岁月,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烟台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中奋勇前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岁月更替,改革精神一脉相承。站在改革开放45周年的历史起点上,烟台仍不断自我革新,坚定迈向改革攻坚的深水区,引领着山东半岛经济增长极崛起,不断书写新的时代传奇。

图片来源:摄图网

跑出工业发展“加速度”,筑牢城市根基

工业兴则城市兴,产业稳则经济稳。烟台奔涌的经济活力,在工业端表现得尤为明显。

烟台是一个有工业基因的城市,拥有深厚的工业土壤,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1892年,华侨张弼士先生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从那时起,烟台涌现出了我国建厂历史最悠久的造锁厂、啤酒厂、罐头厂、面粉厂、火柴厂……

因工而兴、因工而强,如何保持发展优势,实现产业升级更进一步,成为烟台新时期谋篇布局的发力点。

走过改革开放45年,烟台工业门类逐渐健全、发展规模逐步扩大 ,已培育形成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17个百亿级企业,上市企业从30家增至58家、总市值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首位,先进结构材料和生物医药入选全国首批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特别是2022年以来,烟台深入实施“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开展核心竞争力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做强16条重点产业链,预计到2026年,烟台将实现培育千亿级企业2家以上、百亿级企业15家以上,九大产业营收突破1.3万亿元。

可以预见,烟台制造业发展的筋骨将更强,结构将更优。

在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基础上,烟台加快布局新赛道,一方面开展智能低碳城市建设行动,国家电投核能总部落户,海阳核电二期开建,渤中、半岛南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居全省首位。

同时,烟台全力建设海洋强市,海洋牧场超过140万亩,全球最大的半潜式游艇运输船顺利交付,组建海工联盟抱团出海,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200亿元。

另一个新的关键词则是“航天”,2022年以来,烟台布局航空航天产业,一批高质量项目进驻东方航天港,成功完成我国首次运载火箭近岸海上发射和捷龙三号“一箭十四星”发射任务。

在工业规模扩张的同时,烟台的产业结构正稳步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积蓄起经济腾飞的强劲动能。

图片来源:摄图网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烟台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为科研能力强、发展潜力高的创新企业给予有力支持和悉心培育,孵化一大批“蚂蚁雄兵”。

目前,烟台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60%以上。仅2022年,烟台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13家、瞪羚企业61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5家。29个品牌入选中国品牌价值榜单,数量和价值均居全省第一。

从数据上看,烟台近年来的经济发展颇为强势——以2012年到2022年为样本,烟台市地区生产总值跨过三个千亿级台阶,从2012年的5009亿元增至2021年的8712亿元,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大踏步向“万亿俱乐部”迈进。

将焦距拉得更近,2022年,烟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16亿元、增长5.1%,总量排名全国第26位,增幅和增量均居山东省第一。今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7260.1亿元、同比增长6.7%,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全省。

清晰的数据,让我们看到了烟台所迸发的综合实力已不容小觑,这也是其克服各种困难挑战,推动经济发展乘风破浪,完成高质量发展蝶变的底气所在。

2023年,烟台提出要“争取GDP突破万亿元大关”。从目前的发展速度和各项指标来看,年底正式加入“万亿之城”,烟台势在必得。

一座现代化滨海城市的精彩跨越,值得期待。

图片来源:摄图网

重振县域雄风,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典范

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时代的命题。

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县域经济崛起成为推动城市繁荣的重要引擎。

有学者指出,一个地区竞争优势的形成,不但需要大城市作为龙头,也需要县域经济作为腹地,对大城市的发展进行支持。

翻看烟台的发展版图,你会发现,蓬勃发展的县域经济为城市发展积蓄起澎湃动能。

莱阳的农产、招远的黄金、蓬莱的古迹、牟平海阳的海景、龙口的养生业……细细数来,烟台曾经创造了与苏南模式、珠三角模式齐名的乡镇企业“胶东模式”,曾有5个县级市进入全国百强县,龙口被誉为“江北第一县”。

然而,近些年,烟台县域传统产业占比过高、新兴产业支撑不够等问题比较突出,加之激烈的外部竞争,县域经济发展遇到了瓶颈。

深谙“县域强则城市强,县域兴则城市兴”之道的烟台,再次开启重振县域经济的征程。

2021年,烟台出台《关于振兴县域经济三年行动方案》,设立10亿元振兴县域经济专项资金,发出了全面振兴县域经济的“动员令”。

数据显示,烟台12个省级以上园区贡献了全市约5成的GDP、6成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成以上的外资外贸。如此比例,在全国其他城市中,着实罕见。

基于此,烟台研究制定了园区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重点推动4个国家级园区提升发展、8个省级园区转型升级、6个省级化工园区聚集发展,并推动资源要素向园区汇集、政策措施向园区倾斜、工作力量向园区加强,自此全面开启园区“二次创业”,最终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今年7月,在赛迪顾问发布的《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中,烟台龙口市、招远市上榜。

其中,龙口市县域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列、山东省第一位,较去年再度上升1个名次,依然是当之无愧的“江北第一县”。

这样的殊荣不仅反映了这些地区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同时也折射出烟台县域经济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

眼下,随着一批批产业园区顺利推进和众多产业项目落地生根,烟台各县域的产业链加速集聚,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浪潮。

在龙口,省“一号工程”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全省新基建重点项目南山科学研究院项目,以及国家管网 LNG 接收站、中石化 LNG 等战略级项目正加快推进,将搭建起高端低碳绿色新材料产业园、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华为大数据产业园等六大优质园区载体。

在招远,总投资29.7亿元的钟离湖多业融合发展共同富裕示范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9亿元,利税6000万元,带动13个村集体平均增收50万元以上、8000多农户年人均增收9000元以上。

在莱州,正在建设的重点项目“风光渔盐”融合互补乡村振兴引领项目、溴镁精细化工大基地项目,将为莱州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产业集群……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烟台无疑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典范。相信在不远的未来,这些加速崛起的城区,将在山东乃至中国的经济版图中,绘制出更加绚丽多彩的图景。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与世界共起舞,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开放一直都是烟台最浓重的底色。

站在改革开放45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回眸,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胶东经济圈、综保区、中韩产业园……一系列重大战略的落地,无不编写着烟台开启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密码,也因此助推烟台立足山东,解锁更大的世界舞台。

数据显示,烟台进出口总量由开放初期1984年的0.24亿美元提高到2021年度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4000亿元。

近年来,烟台外商投资屡创新高,仅2021年烟台市实际使用外资26.5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97.3%,十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419.9亿美元。2021年,烟台市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首次突破10亿美元,居全省首位。

当经济发展日趋走向更大的舞台,烟台再度获得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推动产业 8集聚的“杀手锏”。

以今年第四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为例:峰会期间,烟台精准链接跨国企业资源,密集对接全球行业领军企业,丰富多彩的招商活动备受各方跨国公司青睐。峰会3天,签约8个项目,总投资8.13亿美元,合同外资5.43亿美元,从项目数量到签约体量上,烟台都稳居全省前列。

峰会上,烟台还敲定了合作金额最大的外资项目,与位居世界500强企业首位的沙特阿美“牵手”,签订战略合作项目。这是历届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签署合作金额最大的外资项目,也是烟台近年来引进的合作金额最大的外资项目。在国际巨头的“加持”下,烟台的绿色石化产业将迎来新机遇。

与此同时,烟台高规格举行“烟台与跨国公司2023商务沙龙”,聚焦16条重点产业链,以“最高礼遇”邀请了25名来自世界500强、知名跨国公司的新老朋友共聚一堂,举杯畅聊,叙友谊、谋发展。

一场峰会,让“投资烟台”在与会企业家中“火爆出圈”。广阔的全球经济舞台上,烟台正以亮眼的发展成果与出众的招引魅力,展示着势不可挡的“烟台力量”。

既要“请进来”,更要“走出去”,与世界经济共起舞的烟台亦主动出击,加快“走出去”步伐。

今年3月17日至26日,在亚洲招商的舞台上,烟台再次迎来高光时刻——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德雁率团赴新加坡、韩国、日本开展经贸洽谈活动。

出访期间,共接洽企业、商协会组织代表210余人次,走访世界五百强企业和跨国公司13家,签约28个合作机制和项目,经贸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烟台的海外“朋友圈”也不断扩大,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港口城市,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地区开展经贸往来,国际友城增至46个。

在与世界深度互动中,烟台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全球优质要素集聚,产业红利持续释放,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澎湃力量加速奔涌。

回首过往,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烟台,从一个闭塞小渔村成功蜕变成一座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以其独特的发展之路和出色的成就,深度融入中国改革开放的宏大棋局。

继往开来,烟台的发展永不止步。势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塑造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的烟台,将辉煌再续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烟台样本”。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