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十三五”医改规划四大突破将带来巨大商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十三五”医改规划四大突破将带来巨大商机

从财经意义角度看,“民营+公立”的医联体,在十二五期间已经有所实践,此次《规划》的突破是什么?

作者:郭菲儿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认为,《“十三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从财经意义来说将实现四大突破:

突破1:在股权合作方面,首次明确提出公立医院同社会资本合作建立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突破2:在特许加盟方面,允许公立医院与民营资本开展基与品牌、技术的深度合作。

突破3:在险资投资方面,放宽商业健康保险参与医改健康产业发展的机会。

突破4:在拉动内需方面,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升级以及跨界发展所带来的拉动内需作用。

【正文】

丙申将末,丁酉在望。今天,国务院正式颁布《“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和《“十三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当前,没有什么比未来五年的医改更能让全国上下蜂拥围观了,毕竟关系到每个人的生老病死。

《“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总体思路中有这样一句:面向全人群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连续的健康服务。对一个拥有13亿的人口大国来说,这个承诺不是简单的事。如何让目前看似稀有的医疗卫生优质资源在13亿人生活的城乡之间联动分享?如何同时让2015年占比已高达16.6%而且呈单边上涨趋势的60岁以上老龄化医疗卫生服务能做到全覆盖?这不是狭义医改能解决的,因为这是个财经命题,狭义医改无法解决资本开源问题。所幸,《“十三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点开了医改的财经死穴,展露了在中国“面向全人群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连续的健康服务”的落地希望。

“一条财经”就此专访了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社会保障研究所副所长王虎峰博士,他指出,“十三五”医改规划将从财经意义上实现四方面突破,既有制度上首次突破,也有概念上的新提法,更多的则是在前期医改基础上的升级版。

十三五医改规划四大突破

一条财经:从财经意义角度看,“民营+公立”的医联体,在十二五期间已经有所实践,此次《规划》的突破是什么?

王虎峰:《规划》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公立医院同社会资本合作建立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相比过去,这次有了一个明确说法,就是公立医院和社会资本可以合作,而此前一直没有定论。这实际上是肯定了“公立医院+民营资本”的股权合作模式,也是《规划》的第一个突破。

一条财经:除股权合作上的突破外,“民营+公立”的合作在十三五期间是否还有其它出口?

王虎峰:除了直接办医院,民营医疗机构还可以购买公立医院的品牌和服务。

从公立医院角度看,这是一种特殊服务、特需服务,合作模式相当于特许经营,或者用PPP合作模式。换句话说,又给了一个出口。但公立医院提供的这种特需服务额,不能超过其服务总量的10%。这是《规划》的第二个突破。

一条财经:险资近年招蜂惹蝶,在资本市场举牌几百家上市公司,险资投资的合理合规引发争议海啸。险资长期投资的体制机制建设,在十三五期间是否会有突破?

王虎峰:《规划》的第三个突破,正是给予了商业健康保险更多参与医改健康产业发展的机会。

首先,从管理功能角度看是拓宽医疗机构的参与经办,明确提出构建“多元经办、多方竞争”的新格局概念。过去基本都是政府所属的事业单位经办的,未来商业健康保险都可以参与,两种参与形式:一是以为政府部门服务的形式参与,二是承办大病保险。这里特别要注意“参与”和“承办”的分寸。

其次,从投资功能角度看是引导放开,明确提出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中医药养生等各类商业健康保险产品,鼓励商业保险向实体中医药进一步发展,

再次,从资源结合角度看是将医、养、中医药全产业链打通,这将极大拓宽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

一条财经:如果商业健康保险可以撬动打通中医药与防、治、养的医疗保健产业链,中医药产业是否将迎来一波强劲的大发展?

王虎峰:这也是《规划》将带来的第四个大突破,中医药产业链上下游将会拉动一个非常大的消费市场,也可以视作拉动内需的重要驱动力量。过去,我们仅认识到中医药是一个经验科学,一种有用的医疗手段,同时中医药也是一种传统文化、民族瑰宝,还认识到中医药是一个产业。现在,我们又赋予中医药一个功能,它既涉及到医疗,又涉及到旅游、休闲、养生等一般消费,这个过去我们没有拓展到这么宽、没有这种认识。在《规划》中,涉及中医药部分特别强调了产业融合,未来还会有拉动消费的概念。

公立只做非营利,非公立可以选择营利

一条财经:我注意到,您说“公立+民营”要做新的而且是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如何理解?那又是谁可以做营利性医疗机构?

王虎峰:如果民营资本与公立医院合作,只能成立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也就是说可以建新的医院,而且是非营利性的。这也意味着,公立的肯定不能直接做营利。非公的可以有两个选择,可以做营利,也可以做非营利,而且给非公医疗机构的专门最低床位数也在《规划》中规定了。

一条财经: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这并非新话题,但民营资本一直被拒在基础医疗服务体系之外,此次《规划》对民营资本进入是否有了新的提法?

王虎峰:这次对民营资本有很多新的提法。除了鼓励政策,还有一些含金量比较高的。比如,到2020年,每千人常住人口,要给非公的医院留不低于1.5张床位规划空间。过去我们讲的都是原则性的,这回说得比较具体,已经到了在规划初期就到留床位的程度。这针对的就是民营,因为公立的不占用这些指标。目前的水平是每千人5张床位左右,到2020年全国规划每千人有6张,其中要预留不低于1.5张给民营医院,这比例是很高的,未来也会是水涨船高。

一条财经:分级诊疗、上下联动的医疗体制改革是“十三五”的重中之重,从这个视角看,营利性医疗机构大致覆盖的治疗领域有哪些?什么样的情况下允许开展营利性医疗服务?

王虎峰:对治疗的医疗服务领域我们是没有原则限定的,够条件就可以申请。对治疗项目,如能不能开展手术、高科技诊疗,这个是根据级别和资质来核的,目前是放在省一级来核这个事情。

一条财经:诊断和治疗是否会逐渐部分分开?像国外医疗体系一样设置权威的医疗检查中心?

王虎峰:我们现在的诊疗和治疗没有分开,但是有两个相关的事意义比较明确。第一,未来的大医院肯定要削减普通病人和普通门诊,现在还没有取消门诊,但削减是共识,以后肯定也是这样来考评的,普通门诊会越来越少。第二,鼓励建立检验中心、影像中心、病理诊断中心等,不用每个医院都投入一套检查设备,那样太浪费了。实现技术和信息共享,享受同质化医疗检查服务,这块是十三五规划说得非常明确的,并且作为分级诊疗中很重要的措施,这样大家就不会都涌入大医院。这个已经是确定的。

一条财经:“非公+公立”模式只能做非营利医疗机构,做出此规定的判断逻辑是什么??

王虎峰:这里面有两个原因:第一,从国外来看,所有的非营利医疗机构必定有一些税优或财税的支持政策。有些非营利医疗机构拥有上下游产品,同时还享受一些个人税收或者单位税收的优惠政策。如此,在权衡完之后,与其全部纳税,不如去做一些有意义的慈善事业摆在那里,相当于抵税。第二,随着有钱人越来越多,他们愿意做一些这样的事业,觉得很有面子,可以提高社会地位。这种非公的非营利医疗机构,比如美国的社区医院,大部分都是私人捐赠的。那些有上下游产品的,比如本身有医疗器械,它要搞康复机构,都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按我们的规矩来。

一条财经:如果公立医疗机构只能做非营利的,而民营可以涉足营利医疗服务,一个躲不开的话题是:进入十三五以后,公立如何才能留住最好的医疗人才和资源?毕竟公立医疗仍要覆盖起码65%以上的中国人,如何保证这最广大人群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水平和服务?

王虎峰:这次医改规划在公立医院改革的那部分章节里,专门提到了对这种超过工作时间之外劳动较多、高层次医疗人才聚集、公益目标任务繁重、开展家庭签约服务等医疗机构核定绩效时要有所倾斜。公立医院发展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一方面要改革,一方面加强管理。在加强管理中,专门有一大段讲建立科学的公立性绩效评价机制,通过这样一整套的评价机制,通过测评激励约束它究竟应该怎样做。相对于过去我们靠行政、靠审批,现在这种评价机制还是比较合理的。以后我们也会是一个动态评价,你做得好不好,大家都会长期关注。每个机构都想往上走,所以要时刻关注对你的评价以及各方面的影响,不能拉低评价分数。

营利性医疗是否会推高全人群的医疗成本?

一条财经:有了营利性的医疗服务,是否会无形中推涨全人群的医疗成本?

王虎峰:我们是这样定位的:首先,现在的消费是多层次的,对一些个性需求比较强的,对一些非基本医疗的,要由市场去确定,这部分是针对高消费人群的,分层去满足需求。第二,对真正的老百姓来讲,我们提出了到2020年,个人负担支出控制在28%左右,现在是29%多一点,未来几年我们会控制它略有降低。考虑到我们有这么多供给,还有很多新的药品和项目以及一些物价因素,控制在28%这个任务还是相当艰巨的。但如果我们能实现降到28%,老百姓的负担将基本持平。这就得靠我们的综合改革来控制,包括开展“三医联动”改革和“药品领域上下游综合治理”等。

一条财经:像精准医疗这样的服务,今后是在哪个层面上提供呢?营利和非营利的医疗机构都可以提供吗?

王虎峰:首先,非营利这块原则上是一旦做出定价,政府不去直接干预,只要它有技术条件实现这种服务,保证质量,又有人愿意买单,没有问题。第二,我们现在对公立机构的特需服务限制在不能超过总量的10%。所以,公立机构的大头还是基本医疗。

一条财经:大力推进分级诊疗是十三五的重中之重,如果将营利性医疗机构也看做一级,以癌症为例,实施分级诊疗后从治到养,各种各样的机构,确诊在哪里?普通治疗在哪里?精准治疗在哪里?这么多层次的机构如何相互接棒发挥作用?

王虎峰:首先我们确定了分级诊疗的目标,就要去做。我们目前做的程序、路径比较清晰的是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已经做得很清楚了。但那些专科,包括肿瘤,妇女儿童,精神疾病等等,它有专科特色,所以在分级诊疗上还没有大家公认的很好的模式,还在探索。

以肿瘤为例,发现了之后怎样去治疗,怎样去分级,坦率地说我们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分级诊疗模式。所以我们想,毕竟三甲医院或专科医院资源还是有限的,但肿瘤发病率现在越来越多,所以未来还是要适当的做好分级诊疗工作。

比如我们怎样诊断确诊,这个非常重要,以后尽量叫大家不要走弯路了,要有很好的及时的确诊。

从治疗角度,我们会推动同质化的医疗水平建设,不要让大家都集中在一些中心的三级医院,结果就是排长队,实际上效果未必好,确诊当然应该在中心医院,治疗还是应该分下去。

一条财经: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又不推高全人群的整体医疗成本,难点在哪里?

王虎峰:仍以癌症为例,如果确诊在中心医院,将治疗服务分下去,这就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有经济利益问题。可能确诊收不了几个钱,钱主要花在治疗过程中,并且分下去之后,还要不断地会诊、复查,中心医院还要给支持,不是说下去了就不管了。所以,如果把治疗分下去后,诊断价值又怎样体现呢?显然,这里还涉及到利益机制的调整,分工合作机制建立。因为这个涉及到的也不止医疗制度自身,还有报销、支付方式以及绩效评价等等问题。

但从长远来看,专科的分级诊疗也会去发展的,现在的分级诊疗主要针对慢性病,在社区和基层可以接得住,而专科病的治疗基层还接不住。未来慢性病和专科疾病的分级诊疗标准和规范都要同步研究制定。

打通医疗卫生体系的综合监管

一条财经:如果打通“公立+民营”的医疗卫生体系指日可待,是否意味着综合的医疗卫生监管也将被打通?

王虎峰:《规划》已经明确提出,对非公和公立要实施综合监管。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探索建立对社会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评价机制,这也是回应社会的关切。我们一方面鼓励它的发展,一方面也考虑对非公也要有所监管、有所评价。现有的医疗评价体系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对公立的评价体系已经明确了,而关于非公医疗机构的评价过去从来没有提过,还是空白。现在发展到这个程度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对它也进行评价。我们认为这是特别有意义的。过去我们只管公立的,现在明确提出来,未来就是监管全覆盖、评价全覆盖,这才是合理的监管体系。

中医药是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优势品牌

一条财经:刚才您在谈《规划》第四个突破时提到,《规划》中涉及中医药部分特别强调了产业融合,未来还会有拉动消费的概念。这个消费除了有拉动内需的跨界消费之外,是否也有跨境拉动消费的前景?

王虎峰:对中医药的定位,这次《规划》专门提到了一段,“以中医药服务贸易为重点,以服务贸易标准为引领,提高中医药的全球影响力”。我们的中医药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国走出去的一个优势品牌。我们通过中医药和一些国家建立一些合作。现在正在做“中医走出去”,未来这种合作会越来越多。中医“走出去”的同时,还要“请进来”,进一步扩大境外人员来华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规模。

一条财经:这次《规划》为中医药发展奠定了什么样的高起点?铺垫了什么新战略?

按照《规划》的路子走,我感觉中医药发展不仅仅只有治疗保健功能,未来可能会具有拉动消费的产业升级功能。未来我们的保健品肯定比药品的消费更好,很快大家对中医药这块都会有这样新的认识。我预计,中医药在治疗上会发展巩固,但新增亮点还是在消费升级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十三五”医改规划四大突破将带来巨大商机

从财经意义角度看,“民营+公立”的医联体,在十二五期间已经有所实践,此次《规划》的突破是什么?

作者:郭菲儿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认为,《“十三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从财经意义来说将实现四大突破:

突破1:在股权合作方面,首次明确提出公立医院同社会资本合作建立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突破2:在特许加盟方面,允许公立医院与民营资本开展基与品牌、技术的深度合作。

突破3:在险资投资方面,放宽商业健康保险参与医改健康产业发展的机会。

突破4:在拉动内需方面,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升级以及跨界发展所带来的拉动内需作用。

【正文】

丙申将末,丁酉在望。今天,国务院正式颁布《“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和《“十三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当前,没有什么比未来五年的医改更能让全国上下蜂拥围观了,毕竟关系到每个人的生老病死。

《“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总体思路中有这样一句:面向全人群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连续的健康服务。对一个拥有13亿的人口大国来说,这个承诺不是简单的事。如何让目前看似稀有的医疗卫生优质资源在13亿人生活的城乡之间联动分享?如何同时让2015年占比已高达16.6%而且呈单边上涨趋势的60岁以上老龄化医疗卫生服务能做到全覆盖?这不是狭义医改能解决的,因为这是个财经命题,狭义医改无法解决资本开源问题。所幸,《“十三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点开了医改的财经死穴,展露了在中国“面向全人群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连续的健康服务”的落地希望。

“一条财经”就此专访了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社会保障研究所副所长王虎峰博士,他指出,“十三五”医改规划将从财经意义上实现四方面突破,既有制度上首次突破,也有概念上的新提法,更多的则是在前期医改基础上的升级版。

十三五医改规划四大突破

一条财经:从财经意义角度看,“民营+公立”的医联体,在十二五期间已经有所实践,此次《规划》的突破是什么?

王虎峰:《规划》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公立医院同社会资本合作建立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相比过去,这次有了一个明确说法,就是公立医院和社会资本可以合作,而此前一直没有定论。这实际上是肯定了“公立医院+民营资本”的股权合作模式,也是《规划》的第一个突破。

一条财经:除股权合作上的突破外,“民营+公立”的合作在十三五期间是否还有其它出口?

王虎峰:除了直接办医院,民营医疗机构还可以购买公立医院的品牌和服务。

从公立医院角度看,这是一种特殊服务、特需服务,合作模式相当于特许经营,或者用PPP合作模式。换句话说,又给了一个出口。但公立医院提供的这种特需服务额,不能超过其服务总量的10%。这是《规划》的第二个突破。

一条财经:险资近年招蜂惹蝶,在资本市场举牌几百家上市公司,险资投资的合理合规引发争议海啸。险资长期投资的体制机制建设,在十三五期间是否会有突破?

王虎峰:《规划》的第三个突破,正是给予了商业健康保险更多参与医改健康产业发展的机会。

首先,从管理功能角度看是拓宽医疗机构的参与经办,明确提出构建“多元经办、多方竞争”的新格局概念。过去基本都是政府所属的事业单位经办的,未来商业健康保险都可以参与,两种参与形式:一是以为政府部门服务的形式参与,二是承办大病保险。这里特别要注意“参与”和“承办”的分寸。

其次,从投资功能角度看是引导放开,明确提出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中医药养生等各类商业健康保险产品,鼓励商业保险向实体中医药进一步发展,

再次,从资源结合角度看是将医、养、中医药全产业链打通,这将极大拓宽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

一条财经:如果商业健康保险可以撬动打通中医药与防、治、养的医疗保健产业链,中医药产业是否将迎来一波强劲的大发展?

王虎峰:这也是《规划》将带来的第四个大突破,中医药产业链上下游将会拉动一个非常大的消费市场,也可以视作拉动内需的重要驱动力量。过去,我们仅认识到中医药是一个经验科学,一种有用的医疗手段,同时中医药也是一种传统文化、民族瑰宝,还认识到中医药是一个产业。现在,我们又赋予中医药一个功能,它既涉及到医疗,又涉及到旅游、休闲、养生等一般消费,这个过去我们没有拓展到这么宽、没有这种认识。在《规划》中,涉及中医药部分特别强调了产业融合,未来还会有拉动消费的概念。

公立只做非营利,非公立可以选择营利

一条财经:我注意到,您说“公立+民营”要做新的而且是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如何理解?那又是谁可以做营利性医疗机构?

王虎峰:如果民营资本与公立医院合作,只能成立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也就是说可以建新的医院,而且是非营利性的。这也意味着,公立的肯定不能直接做营利。非公的可以有两个选择,可以做营利,也可以做非营利,而且给非公医疗机构的专门最低床位数也在《规划》中规定了。

一条财经: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这并非新话题,但民营资本一直被拒在基础医疗服务体系之外,此次《规划》对民营资本进入是否有了新的提法?

王虎峰:这次对民营资本有很多新的提法。除了鼓励政策,还有一些含金量比较高的。比如,到2020年,每千人常住人口,要给非公的医院留不低于1.5张床位规划空间。过去我们讲的都是原则性的,这回说得比较具体,已经到了在规划初期就到留床位的程度。这针对的就是民营,因为公立的不占用这些指标。目前的水平是每千人5张床位左右,到2020年全国规划每千人有6张,其中要预留不低于1.5张给民营医院,这比例是很高的,未来也会是水涨船高。

一条财经:分级诊疗、上下联动的医疗体制改革是“十三五”的重中之重,从这个视角看,营利性医疗机构大致覆盖的治疗领域有哪些?什么样的情况下允许开展营利性医疗服务?

王虎峰:对治疗的医疗服务领域我们是没有原则限定的,够条件就可以申请。对治疗项目,如能不能开展手术、高科技诊疗,这个是根据级别和资质来核的,目前是放在省一级来核这个事情。

一条财经:诊断和治疗是否会逐渐部分分开?像国外医疗体系一样设置权威的医疗检查中心?

王虎峰:我们现在的诊疗和治疗没有分开,但是有两个相关的事意义比较明确。第一,未来的大医院肯定要削减普通病人和普通门诊,现在还没有取消门诊,但削减是共识,以后肯定也是这样来考评的,普通门诊会越来越少。第二,鼓励建立检验中心、影像中心、病理诊断中心等,不用每个医院都投入一套检查设备,那样太浪费了。实现技术和信息共享,享受同质化医疗检查服务,这块是十三五规划说得非常明确的,并且作为分级诊疗中很重要的措施,这样大家就不会都涌入大医院。这个已经是确定的。

一条财经:“非公+公立”模式只能做非营利医疗机构,做出此规定的判断逻辑是什么??

王虎峰:这里面有两个原因:第一,从国外来看,所有的非营利医疗机构必定有一些税优或财税的支持政策。有些非营利医疗机构拥有上下游产品,同时还享受一些个人税收或者单位税收的优惠政策。如此,在权衡完之后,与其全部纳税,不如去做一些有意义的慈善事业摆在那里,相当于抵税。第二,随着有钱人越来越多,他们愿意做一些这样的事业,觉得很有面子,可以提高社会地位。这种非公的非营利医疗机构,比如美国的社区医院,大部分都是私人捐赠的。那些有上下游产品的,比如本身有医疗器械,它要搞康复机构,都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按我们的规矩来。

一条财经:如果公立医疗机构只能做非营利的,而民营可以涉足营利医疗服务,一个躲不开的话题是:进入十三五以后,公立如何才能留住最好的医疗人才和资源?毕竟公立医疗仍要覆盖起码65%以上的中国人,如何保证这最广大人群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水平和服务?

王虎峰:这次医改规划在公立医院改革的那部分章节里,专门提到了对这种超过工作时间之外劳动较多、高层次医疗人才聚集、公益目标任务繁重、开展家庭签约服务等医疗机构核定绩效时要有所倾斜。公立医院发展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一方面要改革,一方面加强管理。在加强管理中,专门有一大段讲建立科学的公立性绩效评价机制,通过这样一整套的评价机制,通过测评激励约束它究竟应该怎样做。相对于过去我们靠行政、靠审批,现在这种评价机制还是比较合理的。以后我们也会是一个动态评价,你做得好不好,大家都会长期关注。每个机构都想往上走,所以要时刻关注对你的评价以及各方面的影响,不能拉低评价分数。

营利性医疗是否会推高全人群的医疗成本?

一条财经:有了营利性的医疗服务,是否会无形中推涨全人群的医疗成本?

王虎峰:我们是这样定位的:首先,现在的消费是多层次的,对一些个性需求比较强的,对一些非基本医疗的,要由市场去确定,这部分是针对高消费人群的,分层去满足需求。第二,对真正的老百姓来讲,我们提出了到2020年,个人负担支出控制在28%左右,现在是29%多一点,未来几年我们会控制它略有降低。考虑到我们有这么多供给,还有很多新的药品和项目以及一些物价因素,控制在28%这个任务还是相当艰巨的。但如果我们能实现降到28%,老百姓的负担将基本持平。这就得靠我们的综合改革来控制,包括开展“三医联动”改革和“药品领域上下游综合治理”等。

一条财经:像精准医疗这样的服务,今后是在哪个层面上提供呢?营利和非营利的医疗机构都可以提供吗?

王虎峰:首先,非营利这块原则上是一旦做出定价,政府不去直接干预,只要它有技术条件实现这种服务,保证质量,又有人愿意买单,没有问题。第二,我们现在对公立机构的特需服务限制在不能超过总量的10%。所以,公立机构的大头还是基本医疗。

一条财经:大力推进分级诊疗是十三五的重中之重,如果将营利性医疗机构也看做一级,以癌症为例,实施分级诊疗后从治到养,各种各样的机构,确诊在哪里?普通治疗在哪里?精准治疗在哪里?这么多层次的机构如何相互接棒发挥作用?

王虎峰:首先我们确定了分级诊疗的目标,就要去做。我们目前做的程序、路径比较清晰的是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已经做得很清楚了。但那些专科,包括肿瘤,妇女儿童,精神疾病等等,它有专科特色,所以在分级诊疗上还没有大家公认的很好的模式,还在探索。

以肿瘤为例,发现了之后怎样去治疗,怎样去分级,坦率地说我们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分级诊疗模式。所以我们想,毕竟三甲医院或专科医院资源还是有限的,但肿瘤发病率现在越来越多,所以未来还是要适当的做好分级诊疗工作。

比如我们怎样诊断确诊,这个非常重要,以后尽量叫大家不要走弯路了,要有很好的及时的确诊。

从治疗角度,我们会推动同质化的医疗水平建设,不要让大家都集中在一些中心的三级医院,结果就是排长队,实际上效果未必好,确诊当然应该在中心医院,治疗还是应该分下去。

一条财经: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又不推高全人群的整体医疗成本,难点在哪里?

王虎峰:仍以癌症为例,如果确诊在中心医院,将治疗服务分下去,这就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有经济利益问题。可能确诊收不了几个钱,钱主要花在治疗过程中,并且分下去之后,还要不断地会诊、复查,中心医院还要给支持,不是说下去了就不管了。所以,如果把治疗分下去后,诊断价值又怎样体现呢?显然,这里还涉及到利益机制的调整,分工合作机制建立。因为这个涉及到的也不止医疗制度自身,还有报销、支付方式以及绩效评价等等问题。

但从长远来看,专科的分级诊疗也会去发展的,现在的分级诊疗主要针对慢性病,在社区和基层可以接得住,而专科病的治疗基层还接不住。未来慢性病和专科疾病的分级诊疗标准和规范都要同步研究制定。

打通医疗卫生体系的综合监管

一条财经:如果打通“公立+民营”的医疗卫生体系指日可待,是否意味着综合的医疗卫生监管也将被打通?

王虎峰:《规划》已经明确提出,对非公和公立要实施综合监管。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探索建立对社会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评价机制,这也是回应社会的关切。我们一方面鼓励它的发展,一方面也考虑对非公也要有所监管、有所评价。现有的医疗评价体系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对公立的评价体系已经明确了,而关于非公医疗机构的评价过去从来没有提过,还是空白。现在发展到这个程度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对它也进行评价。我们认为这是特别有意义的。过去我们只管公立的,现在明确提出来,未来就是监管全覆盖、评价全覆盖,这才是合理的监管体系。

中医药是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优势品牌

一条财经:刚才您在谈《规划》第四个突破时提到,《规划》中涉及中医药部分特别强调了产业融合,未来还会有拉动消费的概念。这个消费除了有拉动内需的跨界消费之外,是否也有跨境拉动消费的前景?

王虎峰:对中医药的定位,这次《规划》专门提到了一段,“以中医药服务贸易为重点,以服务贸易标准为引领,提高中医药的全球影响力”。我们的中医药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国走出去的一个优势品牌。我们通过中医药和一些国家建立一些合作。现在正在做“中医走出去”,未来这种合作会越来越多。中医“走出去”的同时,还要“请进来”,进一步扩大境外人员来华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规模。

一条财经:这次《规划》为中医药发展奠定了什么样的高起点?铺垫了什么新战略?

按照《规划》的路子走,我感觉中医药发展不仅仅只有治疗保健功能,未来可能会具有拉动消费的产业升级功能。未来我们的保健品肯定比药品的消费更好,很快大家对中医药这块都会有这样新的认识。我预计,中医药在治疗上会发展巩固,但新增亮点还是在消费升级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