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时代来临 中国平安如何绘制养老新篇章?

在 “综合金融+医疗生态”战略下,“老有所养”将不再是一个理想,而是一种现实。

老龄化在我国是个不容忽视的趋势。

国家统计局2022年度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我国2022年末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已经达到了14.9%,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达到了19.8%,较10年前均高出了5.5个百分点。

日前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养老金融是首次在如此高层级的会议中被正式提出,也是首次被列入国家金融的重点工作。

养老不仅是国家战略的要求,也是一片巨大的商业蓝海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2)》的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达到40.7万亿元,占GDP的比例将攀升至12.20%。艾媒咨询估计,今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较去年增长16.8%,未来仍将保持10%以上的增速。

作为头部综合金融集团,中国平安凭借核心医疗资源优势 “保险+高端康养”到居家养老、健康管理、高端康养一体化养老解决方案,建立“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的闭环生态系统,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适老化社会贡献平安力量。

养老金融内外兼修

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要想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养老金替代率需要不低于70%。而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的平均替代率大约为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46%。个人养老储备的重要性和急迫性日益凸显。

与银行、基金相比,保险业在长寿风险管理、医疗健康产业协同等方面有独特优势,是第三支柱发展的核心力量。

《2022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在居民退休财务准备方式上,未退休受访者中有43%的人购买了商业保险,在已退休受访者中有40%的人购买了商业保险,且商业保险已经超过银行储蓄,成为了除社会保险外最主要的退休准备方式。 

在国家养老第三支柱建设的浪潮中中国平安旗下多板块同向发力,持续升级“产品+服务”战略,丰富养老产品和服务供给

目前,平安人寿形成了以“高端康养、居家养老、健康管理”为经线、以“御享、盛世、智盈、如意”四大产品系列为纬线的“三经四纬”产品体系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暖心服务。

养老产品的供应上,平安人寿提供了覆盖客户养老全周期的系列保险产品,为实现康养或居家高品质养老生活提供资金支持。在养老保险产品设计上,则尽可能做到与客户养老消费特征相匹配,为养老支付提供更多的便利,便于客户做养老或护理支付的衔接安排。

平安盛世金越(尊享版)终身寿险为例,其作为一款增额终身寿险,交费期满一定年度后,现金价值开始按照约3.5%逐年递增。时间越长,现价越高,财富价值稳步提升。搭配聚财宝账户,无论经济形势,均可应对未来。

在投资领域,平安资产管理充分利用长期资金的优势,支持我国养老第三支柱的构建,以帮助养老金投资者实现符合个人目标和风险偏好的长期收益。 

平安资管副总经理张剑颖表示,随着老龄化趋势加剧,养老问题是摆在各家金融机构面前的历史课题,也蕴藏着巨大发展机遇。

平安资管在平安集团“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下,积极布局医疗、养老生态产业。尤其是在国家养老第三支柱建设的浪潮中,公司将借鉴国际保险资管机构的先进经验,充分发挥保险资管公司管理长期资金的优势,助力中国养老第三支柱建设,为养老金投资者获取满足个人目标风险偏好的长期收益,用专业为中国个人养老投资贡献价值,帮助更多老百姓实现老有所养。

而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养老更是我国第一家专业养老公司。平安养老险坚持以“专业的养老财富管理机构”和“领先的养老健康管理保障服务供应商”为战略目标,积极参与构建多层次养老金融保障体系。 

第一支柱,参与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上,全面参与受托管理、投资管理、账户管理,管理资产超万亿;第三支柱上,在税收优惠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和非税收优惠的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产品上共同发力。作为首批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机构,推出了平安富民宝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平安富鸿金生养老年金保险(分红型)等满足不同群体养老需求的产品。

9073”的平安解法

养老,不仅是一个金融命题,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民生问题。

在我国,受文化环境的影响,老人对于以及所属社区都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深厚的情感联系因此,中国形成了 “9073”的养老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但是随着家庭结构越来越小,父母居家养老已成为子女们“不可承受之重”,对专业康养服务的需要日益显著。如何让老人真正“老有所养”?

中国平安在业内最先洞察到居家养老的痛点,自2021年开始启动构建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设

通过平安集团内部金融、医疗和科技领域的优势资源,以及身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平安以“三位一体的养老管家、10大服务场景和1套监督体系”的模式,满足老人“医、食、住、行、财、康、养、乐、护、安”等各方面的服务需求。

其中,“三位一体的养老管家”包括智能管家、生活管家和医生管家:智能管家以智能音箱为载体,通过平安自主研发的智能系统,发挥生活助手、智慧物联等功能;生活管家是线上的真人管家,7*24小时响应老人的需求,一站式对接各类服务;医生管家为全科医生,可提供全天候实时音视频问诊,定制健康管理方案。 

在不断完善服务的同时,平安也敏锐地发现,居家养老市场目前参差不齐的服务质量、尚未完善的服务标准,都是掣肘行业高质量前行的重要因素。 

为解决康护服务领域履约不统一、难监管的问题,近期平安整合行业资源打造居家养老“护联体”,建立标准-系统-服务-履约闭环。

在康复护理产品方面,平安推出“平安无忧护”产品体系,针对有神经、骨骼、心肺、疼痛等康复护理需求的患者,提供以专病为维度的康复、住家护理等10项长短期服务,打通预防—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全链路。 

截至2023年9月末,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54个城市,累计超7万人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54个城市中超50%投保人已激活居家服务权益。

对于3%具有机构养老需求的人群,平安也为他们搭建起了一片养老“乌托邦”。

臻颐年,是中国平安推出的首个成熟高端康养品牌平安臻颐年始终坚守“城芯养老”理念,自2021年正式发布起,就已先后布局深圳蛇口、广州荔湾、上海静安等一线城市的核心区位

核心区位有何优势?首先是医疗上的便捷。居住在臻颐年长者如果发生紧急情况,坐落在城芯的臻颐年可以依托于中国平安的医疗生态圈,第一时间连通对应的三甲医院

另外核心区位的优势下,平安臻颐年的康养社区融合营养美食、健康医疗、圈层链接、运动健身、社交接待、休闲娱乐、文化学习等七大活动空间。同时,臻颐年的居住空间可以根据长者的身体状态特征,改变空间格局和适老配套设施,提供从活力阶段至护理阶段的全生命周期康养服务。 

未来,中国平安将紧跟国家发展战略,不断丰富产品和服务 “综合金融+医疗生态”战略下,“老有所养”将不再是一个理想,而是一种现实。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国平安

1.1k
  • 港股开盘:指数低开,恒生科技指数跌0.35%,中国平安、小鹏汽车跌超1%
  • 资产负债端双改善!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上市险企股价两月涨超20%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银发时代来临 中国平安如何绘制养老新篇章?

在 “综合金融+医疗生态”战略下,“老有所养”将不再是一个理想,而是一种现实。

老龄化在我国是个不容忽视的趋势。

国家统计局2022年度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我国2022年末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已经达到了14.9%,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达到了19.8%,较10年前均高出了5.5个百分点。

日前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养老金融是首次在如此高层级的会议中被正式提出,也是首次被列入国家金融的重点工作。

养老不仅是国家战略的要求,也是一片巨大的商业蓝海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2)》的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达到40.7万亿元,占GDP的比例将攀升至12.20%。艾媒咨询估计,今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较去年增长16.8%,未来仍将保持10%以上的增速。

作为头部综合金融集团,中国平安凭借核心医疗资源优势 “保险+高端康养”到居家养老、健康管理、高端康养一体化养老解决方案,建立“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的闭环生态系统,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适老化社会贡献平安力量。

养老金融内外兼修

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要想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养老金替代率需要不低于70%。而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的平均替代率大约为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46%。个人养老储备的重要性和急迫性日益凸显。

与银行、基金相比,保险业在长寿风险管理、医疗健康产业协同等方面有独特优势,是第三支柱发展的核心力量。

《2022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在居民退休财务准备方式上,未退休受访者中有43%的人购买了商业保险,在已退休受访者中有40%的人购买了商业保险,且商业保险已经超过银行储蓄,成为了除社会保险外最主要的退休准备方式。 

在国家养老第三支柱建设的浪潮中中国平安旗下多板块同向发力,持续升级“产品+服务”战略,丰富养老产品和服务供给

目前,平安人寿形成了以“高端康养、居家养老、健康管理”为经线、以“御享、盛世、智盈、如意”四大产品系列为纬线的“三经四纬”产品体系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暖心服务。

养老产品的供应上,平安人寿提供了覆盖客户养老全周期的系列保险产品,为实现康养或居家高品质养老生活提供资金支持。在养老保险产品设计上,则尽可能做到与客户养老消费特征相匹配,为养老支付提供更多的便利,便于客户做养老或护理支付的衔接安排。

平安盛世金越(尊享版)终身寿险为例,其作为一款增额终身寿险,交费期满一定年度后,现金价值开始按照约3.5%逐年递增。时间越长,现价越高,财富价值稳步提升。搭配聚财宝账户,无论经济形势,均可应对未来。

在投资领域,平安资产管理充分利用长期资金的优势,支持我国养老第三支柱的构建,以帮助养老金投资者实现符合个人目标和风险偏好的长期收益。 

平安资管副总经理张剑颖表示,随着老龄化趋势加剧,养老问题是摆在各家金融机构面前的历史课题,也蕴藏着巨大发展机遇。

平安资管在平安集团“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下,积极布局医疗、养老生态产业。尤其是在国家养老第三支柱建设的浪潮中,公司将借鉴国际保险资管机构的先进经验,充分发挥保险资管公司管理长期资金的优势,助力中国养老第三支柱建设,为养老金投资者获取满足个人目标风险偏好的长期收益,用专业为中国个人养老投资贡献价值,帮助更多老百姓实现老有所养。

而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养老更是我国第一家专业养老公司。平安养老险坚持以“专业的养老财富管理机构”和“领先的养老健康管理保障服务供应商”为战略目标,积极参与构建多层次养老金融保障体系。 

第一支柱,参与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上,全面参与受托管理、投资管理、账户管理,管理资产超万亿;第三支柱上,在税收优惠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和非税收优惠的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产品上共同发力。作为首批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机构,推出了平安富民宝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平安富鸿金生养老年金保险(分红型)等满足不同群体养老需求的产品。

9073”的平安解法

养老,不仅是一个金融命题,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民生问题。

在我国,受文化环境的影响,老人对于以及所属社区都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深厚的情感联系因此,中国形成了 “9073”的养老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但是随着家庭结构越来越小,父母居家养老已成为子女们“不可承受之重”,对专业康养服务的需要日益显著。如何让老人真正“老有所养”?

中国平安在业内最先洞察到居家养老的痛点,自2021年开始启动构建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设

通过平安集团内部金融、医疗和科技领域的优势资源,以及身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平安以“三位一体的养老管家、10大服务场景和1套监督体系”的模式,满足老人“医、食、住、行、财、康、养、乐、护、安”等各方面的服务需求。

其中,“三位一体的养老管家”包括智能管家、生活管家和医生管家:智能管家以智能音箱为载体,通过平安自主研发的智能系统,发挥生活助手、智慧物联等功能;生活管家是线上的真人管家,7*24小时响应老人的需求,一站式对接各类服务;医生管家为全科医生,可提供全天候实时音视频问诊,定制健康管理方案。 

在不断完善服务的同时,平安也敏锐地发现,居家养老市场目前参差不齐的服务质量、尚未完善的服务标准,都是掣肘行业高质量前行的重要因素。 

为解决康护服务领域履约不统一、难监管的问题,近期平安整合行业资源打造居家养老“护联体”,建立标准-系统-服务-履约闭环。

在康复护理产品方面,平安推出“平安无忧护”产品体系,针对有神经、骨骼、心肺、疼痛等康复护理需求的患者,提供以专病为维度的康复、住家护理等10项长短期服务,打通预防—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全链路。 

截至2023年9月末,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54个城市,累计超7万人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54个城市中超50%投保人已激活居家服务权益。

对于3%具有机构养老需求的人群,平安也为他们搭建起了一片养老“乌托邦”。

臻颐年,是中国平安推出的首个成熟高端康养品牌平安臻颐年始终坚守“城芯养老”理念,自2021年正式发布起,就已先后布局深圳蛇口、广州荔湾、上海静安等一线城市的核心区位

核心区位有何优势?首先是医疗上的便捷。居住在臻颐年长者如果发生紧急情况,坐落在城芯的臻颐年可以依托于中国平安的医疗生态圈,第一时间连通对应的三甲医院

另外核心区位的优势下,平安臻颐年的康养社区融合营养美食、健康医疗、圈层链接、运动健身、社交接待、休闲娱乐、文化学习等七大活动空间。同时,臻颐年的居住空间可以根据长者的身体状态特征,改变空间格局和适老配套设施,提供从活力阶段至护理阶段的全生命周期康养服务。 

未来,中国平安将紧跟国家发展战略,不断丰富产品和服务 “综合金融+医疗生态”战略下,“老有所养”将不再是一个理想,而是一种现实。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