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在猫眼研究院的这份报告里,读懂2023年电影市场的3大趋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在猫眼研究院的这份报告里,读懂2023年电影市场的3大趋势

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正在快速回暖中。

图片:界面新闻 匡达

文|文娱商业观察  浮萍

这个元旦档的表现超出预期。

影版《一闪一闪亮星星》首日轰出了超2.2亿元的单日票房;《金手指》和《潜行》也火力全开,假期间影片票房均实现逆跌;而最精彩的莫过于《年会不能停!》,凭借着豆瓣8.1分、猫眼9.6分的超高口碑迅速发酵,在1月1日正式登顶单日票房冠军,带动大盘热度持续扩散。

在诸多影片共同努力下,2024年元旦档(12月30日-1月1日)总票房突破15亿元,刷新中国影史元旦档票房纪录。这样火热的成绩不仅为2023年电影市场的收官划下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更是为2024年电影市场开了个好头。

根据猫眼研究院发布的《2023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全年实现总票房为549.15亿,同比增长83.4%,观影人次达12.99亿,创近4年来观影人次新高。电影市场正在加速回暖中,这对未来影市的发展信心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提振作用。

整体的大盘数据让人兴奋,但背后的市场细节更让人好奇。整个2023年,电影市场的上游内容生产、中游宣发和下游的放映端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其中又有哪些会成为长期的趋势?弄清楚这些问题不仅是对过去五年市场的一个阶段性总结,更是未来五年变革大幕的序曲,因此值得细细揣摩。

黑马电影频现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总结2023年电影市场,文娱商业观察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黑马频现。

这里的黑马主要是指没有名导、名IP或大制作加持的电影,它们在上映前并不是档期里最受关注的影片,但却在品质和口碑的助力下,跑出了一条漂亮的逆袭曲线,取得了远超预期的票房。以2023年电影票房TOP10影片为例,《孤注一掷》《消失的她》《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等都属于此类,数量之多、成绩之显著都高于往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总体说来可以归结为中国电影市场更加成熟。而具体来说,可以拆解为以下两点:

一是新人创作者大胆创新,影片类型更为多元、题材更有新意。比如《孤注一掷》就是近年来非常贴近现实的反诈题材电影,导演很好地处理了境外诈骗科普和电影艺术性之间的关系,让影片的可看性、话题讨论度和社会教育属性大大增强,最终取得了38.48亿元的票房成绩,位列年度影片TOP3。而《长安三万里》将诗词传统文化与动画电影形式相结合,开创了一个新的类型题材空间,好评度满满。

二是黑马电影更善于捕捉大众情绪,贴合当下时代精神,能够最大限度地引起社会的共鸣,从而出圈。比如影片《消失的她》刚开始上映的时候票房表现只能算中规中矩,但是影片中关于“她力量”的话题贴合了女性力量的时代思潮,开始在圈层中讨论和传播。当时猫眼率先洞察到这一趋势,认为影片具备破圈传播的势能,于是最先预测票房落点将在35亿左右,随后“猫眼疯了”话题立刻登上热搜。结果影片确实以35.23亿成绩收官,准确印证了猫眼的预测地位。

这是典型的“小切口、大传播、准预测”的案例。市场已经多次证明,如果影片具备击中时代情绪的话题,就存在破圈传播进而带动全社会热议的可能性,从而实现影片逆袭。只不过在之前更多地是靠猜或者事后复盘,而借助猫眼这样的大数据技术积累和AI预测能力,我们能够在早期敏锐洞察到,并实时见证票房逆袭的过程。

类型多元、题材创新和贴近大众情绪,不仅是黑马影片所反映出来的特质,更大范围可以扩展到整个国产电影层面。2023年国产电影在内容质量、题材创新、用户情绪捕捉方面都表现地十分亮眼,这也是2023年国产电影起势、引进片相对衰落的原因之一。

根据《报告》,在2023年电影票房大盘中,国产影片贡献了83.8%的市场份额,占绝对主导地位;而进口片市场份额跌至16.2%。以往在中国电影市场受追捧的特效大片、超英电影,在2023年变得不再那么受欢迎,票房成绩直线下滑,究其根源还是这些进口大片创新乏力,观众已经产生审美疲劳,面对中国观众的口味变迁,他们显然需要尽快调整预期并找到合适的应对方向。

电影更长、宣发更精细化

2023年的另一个突出现象是电影更长,宣发更精细。

所谓电影更长,一层指的是电影本身的时长更长。根据《报告》,2023年的影片总平均时长为102.1分钟,而过亿影片的平均时长达到了120.7分钟。换句话说就是过亿影片平均时长超2个小时,为近10年之最。

而另一层意思是长线放映更普遍。过去的一年,我们时常可以听到“密钥延期”这个词,这就是说在正常的放映周期之后,众多影片选择再次延期放映。这点从影片长线指数(长线指数=影片总票房/首日票房)可以直观反映出来。《报告》显示,2023年上映影片总长线指数为10.7,其中票房过亿影片的长线指数为11.8,这两项指标都是近五年之最。

电影更长给宣发带来了诸多的挑战,而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长周期下宣发更精细化。如果说之前电影的宣发动作侧重映前的预热阶段,而2023年则更聚焦“以映代宣”,即在上映的过程中更有针对性、更及时地进行宣发动作的调整,引导影片长线口碑的发酵和话题营销,对团队的执行能力和舆情敏感性要求更高。

以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为例,虽然影片的质量较好,但是前期热度增长较为缓慢,宣发团队在长达2个月的路演中就不断调整宣发节奏和方向。一个不为外界关注到的细节是,每天路演之前团队都会收集前一天网络上的所有反馈,在第二天路演中,要由主创和现场观众就前一天收集到的反馈互动。这种实时的宣发调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费翔回应商务殷语”等话题热搜不断,加上全民“争当自来水”效应的加持,最终帮助影片成功破圈,荣登微博、抖音、B站、小红书等多个平台年度热门电影TOP10,最终斩获票房26.34亿元。

宣发精细化对数据的透明性和时效性要求更高。片方在宣传的时候都急切想要了解大盘数据,物料投放等营销动作效果如何等,只有掌握了这些数据,宣发的精细化才能有抓手、有方向。为此,猫眼专业版在已有的数据功能基础上,优化升级了“猫眼实时想看”“映后实时预售”“电影战报功能”等更多专业功能,给精细化宣发提供更灵活的数据工具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猫眼专业版的票房地图功能。猫眼不仅将其升级至APP入口显著位置,增加了透明度;还能够以小时为单位跟进项目数据区域变化,达到“一时一更”的实时状态。这种高质量数据服务能够推动从业者提升决策效率,帮助宣发团队在短时间内获取到最新的市场反馈,在暑期档、国庆档和元旦档这种竞争激烈的档期中已经广泛应用,并得到了效果验证。

市场增量何处寻?

过去的2023年,在国民消费经济复苏的大环境下,电影行业成为受益股之一,迎来了市场修复的良机。而回暖的过程中如何获得增量观众更受关注,因为这是决定电影行业能否持续繁荣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此前市场的共识多集中在影片质量方面,类型多元且水准出众的影片是拉动增量观众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经过2023年一年市场的洗礼,除了影片质量外,有更多的变量因素值得关注:

一是影院建设进入稳定期,渠道端扩招告一段落。影院数量的增长曾成为行业增量的一个重要推动力,但是进入到2023年,影院建设告别了过去的高速增长期,进入稳定期。根据《报告》的资料,2023年新建影院数为613家,为近五年数量最少的一年;而影院总数也缩水至11839家,同为近五年最少。

二是年轻观众成为2023年市场增量的主群体。根据《报告》显示,25岁以下年轻男性和女性在新用户结构中的比例明显偏高,这些年轻的消费者给影片和行业带来了活力。

比如2023年3月上映的《铃芽之旅》,因兼具青春爱情类型和日本二次元动画两个特征,在年轻观众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猫眼专业版的数据显示,《铃芽之旅》24岁及以下观众占比超过66%。最终助力影片取得总票房8.07亿元的好成绩,刷新了多项行业纪录,成为了2023年的爆款电影之一。

三是分线发行市场潜力值得期待。分线发行是指一部影片可以不再由全国院线统一放映,片方可以选择提供较优条件的院线或影院投资管理公司进行交易,如提供的黄金场次较多、排片比例较高、放映周期较长、影片票房结算分账比例较高等,都属于择优考虑的范畴。

分线发行既可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观影需求,也可以提高片方与影院的收益,是政策在同一放映体系下的一种更灵活的放映方式。在新版的猫眼专业版上,用户可以查询到实行分线发行的各部影片,也能看到当日有哪些影院排映了分线发行的影片,新的“分线发行影片库”可以为片方和影院搭建沟通渠道,帮助双方快速达成合作。未来分线发行政策将如何得到市场的检验,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四是多样化、创新玩法的宣发策略依然奏效。2024年元旦档上映的影片《一闪一闪亮星星》率先推出下雪场观影概念,引爆话题圈,也帮助影片取得了远超预期的预售成绩;紧接着《金手指》《年会不能停!》《非诚勿扰3》以及亲子动画《舒克贝塔·五角飞碟》等几部影片亦跟进,推出了“暴富专场”“跨年啤酒场”“特别橙意场”“童年专鼠主题场”等多种形式的特殊场。从食物到饮品,从氛围到主题,将跨年与观影的仪式感拉满,带来了非常好的效果。

五是档期效应的合理利用。2023年电影市场总体成绩非常好,但是也出现了明显的档期效应,其中春节档和暑期档效应显著,带动观影热度直线上升;但是国庆档、清明档等,乃至日常冷档期的大盘热度较低。这种档期之间的冷热不均现象,还存在可优化的空间。未来如果能适当地熨平这种档期差,那么明年的年度票房将更有看点。

总体来说,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在政策、从业者、观众等多重力量的努力下,正在快速回暖中。展望2024年市场,在类型丰富、题材多元的内容储备和体系化宣发方法论的支撑下,有望在今年近550亿元的市场基础上更上一层楼,甚至有可能重回600亿元大关,我们对此且行且期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在猫眼研究院的这份报告里,读懂2023年电影市场的3大趋势

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正在快速回暖中。

图片:界面新闻 匡达

文|文娱商业观察  浮萍

这个元旦档的表现超出预期。

影版《一闪一闪亮星星》首日轰出了超2.2亿元的单日票房;《金手指》和《潜行》也火力全开,假期间影片票房均实现逆跌;而最精彩的莫过于《年会不能停!》,凭借着豆瓣8.1分、猫眼9.6分的超高口碑迅速发酵,在1月1日正式登顶单日票房冠军,带动大盘热度持续扩散。

在诸多影片共同努力下,2024年元旦档(12月30日-1月1日)总票房突破15亿元,刷新中国影史元旦档票房纪录。这样火热的成绩不仅为2023年电影市场的收官划下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更是为2024年电影市场开了个好头。

根据猫眼研究院发布的《2023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全年实现总票房为549.15亿,同比增长83.4%,观影人次达12.99亿,创近4年来观影人次新高。电影市场正在加速回暖中,这对未来影市的发展信心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提振作用。

整体的大盘数据让人兴奋,但背后的市场细节更让人好奇。整个2023年,电影市场的上游内容生产、中游宣发和下游的放映端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其中又有哪些会成为长期的趋势?弄清楚这些问题不仅是对过去五年市场的一个阶段性总结,更是未来五年变革大幕的序曲,因此值得细细揣摩。

黑马电影频现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总结2023年电影市场,文娱商业观察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黑马频现。

这里的黑马主要是指没有名导、名IP或大制作加持的电影,它们在上映前并不是档期里最受关注的影片,但却在品质和口碑的助力下,跑出了一条漂亮的逆袭曲线,取得了远超预期的票房。以2023年电影票房TOP10影片为例,《孤注一掷》《消失的她》《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等都属于此类,数量之多、成绩之显著都高于往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总体说来可以归结为中国电影市场更加成熟。而具体来说,可以拆解为以下两点:

一是新人创作者大胆创新,影片类型更为多元、题材更有新意。比如《孤注一掷》就是近年来非常贴近现实的反诈题材电影,导演很好地处理了境外诈骗科普和电影艺术性之间的关系,让影片的可看性、话题讨论度和社会教育属性大大增强,最终取得了38.48亿元的票房成绩,位列年度影片TOP3。而《长安三万里》将诗词传统文化与动画电影形式相结合,开创了一个新的类型题材空间,好评度满满。

二是黑马电影更善于捕捉大众情绪,贴合当下时代精神,能够最大限度地引起社会的共鸣,从而出圈。比如影片《消失的她》刚开始上映的时候票房表现只能算中规中矩,但是影片中关于“她力量”的话题贴合了女性力量的时代思潮,开始在圈层中讨论和传播。当时猫眼率先洞察到这一趋势,认为影片具备破圈传播的势能,于是最先预测票房落点将在35亿左右,随后“猫眼疯了”话题立刻登上热搜。结果影片确实以35.23亿成绩收官,准确印证了猫眼的预测地位。

这是典型的“小切口、大传播、准预测”的案例。市场已经多次证明,如果影片具备击中时代情绪的话题,就存在破圈传播进而带动全社会热议的可能性,从而实现影片逆袭。只不过在之前更多地是靠猜或者事后复盘,而借助猫眼这样的大数据技术积累和AI预测能力,我们能够在早期敏锐洞察到,并实时见证票房逆袭的过程。

类型多元、题材创新和贴近大众情绪,不仅是黑马影片所反映出来的特质,更大范围可以扩展到整个国产电影层面。2023年国产电影在内容质量、题材创新、用户情绪捕捉方面都表现地十分亮眼,这也是2023年国产电影起势、引进片相对衰落的原因之一。

根据《报告》,在2023年电影票房大盘中,国产影片贡献了83.8%的市场份额,占绝对主导地位;而进口片市场份额跌至16.2%。以往在中国电影市场受追捧的特效大片、超英电影,在2023年变得不再那么受欢迎,票房成绩直线下滑,究其根源还是这些进口大片创新乏力,观众已经产生审美疲劳,面对中国观众的口味变迁,他们显然需要尽快调整预期并找到合适的应对方向。

电影更长、宣发更精细化

2023年的另一个突出现象是电影更长,宣发更精细。

所谓电影更长,一层指的是电影本身的时长更长。根据《报告》,2023年的影片总平均时长为102.1分钟,而过亿影片的平均时长达到了120.7分钟。换句话说就是过亿影片平均时长超2个小时,为近10年之最。

而另一层意思是长线放映更普遍。过去的一年,我们时常可以听到“密钥延期”这个词,这就是说在正常的放映周期之后,众多影片选择再次延期放映。这点从影片长线指数(长线指数=影片总票房/首日票房)可以直观反映出来。《报告》显示,2023年上映影片总长线指数为10.7,其中票房过亿影片的长线指数为11.8,这两项指标都是近五年之最。

电影更长给宣发带来了诸多的挑战,而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长周期下宣发更精细化。如果说之前电影的宣发动作侧重映前的预热阶段,而2023年则更聚焦“以映代宣”,即在上映的过程中更有针对性、更及时地进行宣发动作的调整,引导影片长线口碑的发酵和话题营销,对团队的执行能力和舆情敏感性要求更高。

以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为例,虽然影片的质量较好,但是前期热度增长较为缓慢,宣发团队在长达2个月的路演中就不断调整宣发节奏和方向。一个不为外界关注到的细节是,每天路演之前团队都会收集前一天网络上的所有反馈,在第二天路演中,要由主创和现场观众就前一天收集到的反馈互动。这种实时的宣发调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费翔回应商务殷语”等话题热搜不断,加上全民“争当自来水”效应的加持,最终帮助影片成功破圈,荣登微博、抖音、B站、小红书等多个平台年度热门电影TOP10,最终斩获票房26.34亿元。

宣发精细化对数据的透明性和时效性要求更高。片方在宣传的时候都急切想要了解大盘数据,物料投放等营销动作效果如何等,只有掌握了这些数据,宣发的精细化才能有抓手、有方向。为此,猫眼专业版在已有的数据功能基础上,优化升级了“猫眼实时想看”“映后实时预售”“电影战报功能”等更多专业功能,给精细化宣发提供更灵活的数据工具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猫眼专业版的票房地图功能。猫眼不仅将其升级至APP入口显著位置,增加了透明度;还能够以小时为单位跟进项目数据区域变化,达到“一时一更”的实时状态。这种高质量数据服务能够推动从业者提升决策效率,帮助宣发团队在短时间内获取到最新的市场反馈,在暑期档、国庆档和元旦档这种竞争激烈的档期中已经广泛应用,并得到了效果验证。

市场增量何处寻?

过去的2023年,在国民消费经济复苏的大环境下,电影行业成为受益股之一,迎来了市场修复的良机。而回暖的过程中如何获得增量观众更受关注,因为这是决定电影行业能否持续繁荣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此前市场的共识多集中在影片质量方面,类型多元且水准出众的影片是拉动增量观众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经过2023年一年市场的洗礼,除了影片质量外,有更多的变量因素值得关注:

一是影院建设进入稳定期,渠道端扩招告一段落。影院数量的增长曾成为行业增量的一个重要推动力,但是进入到2023年,影院建设告别了过去的高速增长期,进入稳定期。根据《报告》的资料,2023年新建影院数为613家,为近五年数量最少的一年;而影院总数也缩水至11839家,同为近五年最少。

二是年轻观众成为2023年市场增量的主群体。根据《报告》显示,25岁以下年轻男性和女性在新用户结构中的比例明显偏高,这些年轻的消费者给影片和行业带来了活力。

比如2023年3月上映的《铃芽之旅》,因兼具青春爱情类型和日本二次元动画两个特征,在年轻观众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猫眼专业版的数据显示,《铃芽之旅》24岁及以下观众占比超过66%。最终助力影片取得总票房8.07亿元的好成绩,刷新了多项行业纪录,成为了2023年的爆款电影之一。

三是分线发行市场潜力值得期待。分线发行是指一部影片可以不再由全国院线统一放映,片方可以选择提供较优条件的院线或影院投资管理公司进行交易,如提供的黄金场次较多、排片比例较高、放映周期较长、影片票房结算分账比例较高等,都属于择优考虑的范畴。

分线发行既可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观影需求,也可以提高片方与影院的收益,是政策在同一放映体系下的一种更灵活的放映方式。在新版的猫眼专业版上,用户可以查询到实行分线发行的各部影片,也能看到当日有哪些影院排映了分线发行的影片,新的“分线发行影片库”可以为片方和影院搭建沟通渠道,帮助双方快速达成合作。未来分线发行政策将如何得到市场的检验,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四是多样化、创新玩法的宣发策略依然奏效。2024年元旦档上映的影片《一闪一闪亮星星》率先推出下雪场观影概念,引爆话题圈,也帮助影片取得了远超预期的预售成绩;紧接着《金手指》《年会不能停!》《非诚勿扰3》以及亲子动画《舒克贝塔·五角飞碟》等几部影片亦跟进,推出了“暴富专场”“跨年啤酒场”“特别橙意场”“童年专鼠主题场”等多种形式的特殊场。从食物到饮品,从氛围到主题,将跨年与观影的仪式感拉满,带来了非常好的效果。

五是档期效应的合理利用。2023年电影市场总体成绩非常好,但是也出现了明显的档期效应,其中春节档和暑期档效应显著,带动观影热度直线上升;但是国庆档、清明档等,乃至日常冷档期的大盘热度较低。这种档期之间的冷热不均现象,还存在可优化的空间。未来如果能适当地熨平这种档期差,那么明年的年度票房将更有看点。

总体来说,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在政策、从业者、观众等多重力量的努力下,正在快速回暖中。展望2024年市场,在类型丰富、题材多元的内容储备和体系化宣发方法论的支撑下,有望在今年近550亿元的市场基础上更上一层楼,甚至有可能重回600亿元大关,我们对此且行且期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