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明一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2024年伊始,山东因一篇新年贺词成功“出圈”。1月1日,山东省省长周乃翔发表新年贺词。排比有序的贺词,简洁的行文因直述数据成绩,以及具体施策方向,可谓亮点颇多、干货满满。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聚力推进十大创新、十大扩需求、十强产业‘三个十大’行动计划,全省经济持续回升、巩固向好。”
读懂山东的2023、展望2024的方向,这篇贺词信息量十足。

9万亿与破万亿,不仅是单纯的数据
贺词中“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迈上9万亿元台阶”一度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这是来自官方的强心剂。
2022年,山东GDP总量就已达到8.74万亿,距离9万亿梯队仅一步之遥,而根据山东官方此前公布的2023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经济增速同比高达6%,超过年初5%的目标。从上述维度分析,让“预计”变为现实,问题并不大。
此外,对于山东而言,“全年GDP迈上9万亿台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以2022年全国省份GDP排名为例,前三位分别为——广东12.91万亿、江苏12.29万亿、山东8.74万亿。虽为第三经济强省,但山东与广东江苏之间的梯队断档差距十分明显。而本次山东冲击9万亿能级,不但可以填补断档,还可以进一步拉近与先进省份的距离。
事实上,2023年,山东可谓“双喜临门”。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回顾总结了2023年全省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省委财经办有关负责人提到,“经济规模稳步扩大,据相关预测,能够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经济总量有望迈上9万亿元台阶、过万亿城市有望达到3个。”
这“有望过万亿”的第三座城市,正是烟台。
从烟台官方树立“万亿城市”的目标,到一季度领导层率队积极走出去招商引资,再到前三季度,烟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60.1亿元、同比增长6.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5个和0.7个百分点。烟台追逐梦想的形象积极努力。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工业土壤深厚的烟台,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自上半年达到两位数增幅后,持续保持高位运行,前三季度增长达到11.6%,分别高于全国、全省7.6个和4.5个百分点。
其中,烟台37个规上工业行业大类有21个实现正增长,增长面56.8%。“9+N”产业实现产值6095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5.3%。
可以看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业大项目成为烟台发展的动力引擎和关键支撑。
前三季度,烟台谋划实施的402个工业增量项目已投产329个,新增产值923.8亿元,为工业经济稳定运行积蓄强力后劲。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作为烟台的招商引资质效提升年,全市聚焦16条重点产业链,建机制、搭平台、优服务,构建在谈、签约、注册“三个一批”调度机制,强化土地、资金、能耗要素保障,推动项目早落地、早见效,为冲击“万亿城市”做足了保障准备。

文化“两创”,“双料”大省的担当
回顾新年贺词,文化“两创”被醒目标注、单独成段。
而在山东,文化大省与农业大省的“双料”荣誉,使得文化“两创”与乡村振兴早已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们勇担新的文化使命,扎实推进文化‘两创’,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着力打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高地。”
值得关注的是,国家文化公园、“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山东文脉”工程等名词赫然出现在贺词之上。
2023年2月10日,山东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启动会议召开,聚焦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对启动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沿胶济铁路线“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和“十大展示带”建设作出安排部署。
会议提到,要“打造山东文化‘两创’新标杆,构建全省全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振兴”。
尤其,五条文化轴线涵盖的文化体验廊道,覆盖全省16个市、93个县(市、区)、1200多个乡镇(街道)、5万多个村(社区)、7000多万人口,总体规模占到全省的70%以上。
文化体验廊道,着眼于“文化”,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诞生于农耕时代,农村又是传统文化最完整厚重的地方,这也是本次会议让文化体验廊道赋能“区域协调”与“乡村振兴”的出发点之一。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同样,如果传统文化停留在历史层面仅供瞻仰观赏,无法充分挖掘深度的价值。而盘活丰富的文化资源,树立文化“两创”标杆,产业先行是最可能的路径。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儒家思想的发源地,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省,这里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8个、国家级名录186项,居全国前列;山东又是农业大省,2022年农业生产总值达1.2万亿元,稳居全国首位,2023年粮食生产再次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单产、总产创历史新高,增量居全国第二、粮食主产区第一。
坐拥天赋异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必然是山东攻坚的关键。
以近年来火爆全网的“山东手造”为例,“山东手造”工作已列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强省建设重点任务,而大多数手造产品,诸如曹县汉服、龙口线编、博兴布老虎等,其灵感均源于农业农村。
因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期,诞生于传统文化内涵之中的手造产品将再次回归传统文化的源生地,积极转化为生产力,助力农业农村建设。而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赋能发展,这也是文化“两创”的意义之一。
不难看出,以文化体验廊道建设为代表的文化“两创”新实践,是一场“文化+产业”的双向共赢,为山东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产业赛道。
那么,2024年,山东的目标是什么?贺词言简意赅。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
新的一年,山东将“深入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着力塑造现代产业、有效需求、数字经济、乡村振兴、区域协调、改革开放、绿色低碳、民生福祉、安全发展和舆论宣传新优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迈出新步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