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23大型机场客流盘点:白云机场四连冠,首都机场仍“负重前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23大型机场客流盘点:白云机场四连冠,首都机场仍“负重前行”

疫情下被洗牌的北上广深机场格局,在复苏的一年时间内并未改变。

来源:深圳机场供图

界面新闻记者 | 薛冰冰

岁末年初,国内多个大型机场接连发布2023年度旅客吞吐量“成绩单”。在经历疫情三年低谷期后,2023年各家机场触底反弹。航站楼内再现人潮涌动、机坪上一架架飞机频繁起落,“增长”、“突破”成为各个机场的年度关键词。

在这一年里,广州白云机场实现年旅客吞吐量“四连冠”,深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重回5000万人次。长沙黄花、三亚凤凰、乌鲁木齐地窝堡等千万级机场纷纷宣布年旅客吞吐量创历史新高,其中长沙黄花机场稳坐中部第一的位置。

虽然行业整体快速复苏,但是疫情下被洗牌的北上广深机场格局,在短短一年内并未得到修复。疫情前,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雄踞国内机场前二,首都机场甚至凭借上亿级的客流量比肩美国亚特兰大机场。疫情冲击后,京沪机场元气大伤,广深两机场逆势反超,2020年广州白云机场一度登上全球机场年度客流量第一的宝座。

北上广深机场格局洗牌,主要在于国内、国际航空市场的分化。2023年以来,我国国内、国际航空市场依然呈冷热不均之势,由于国际航班恢复相对滞后,京沪机场要重现昔日辉煌时刻,并非一件易事。而国内市场快速复苏,造就了广深机场高增长势头。

首都机场、浦东机场漫长复苏路

据界面新闻梳理,2023年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六座机场中,广州白云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北京首都机场占据前三名,深圳宝安机场、上海虹桥机场和北京大兴机场排名依次靠后。若参照疫情前即2019年机场客流量排名,广州白云机场晋升了两名,上海浦东机场保持不变,北京首都机场是唯一一个仍在下滑的,下滑名次为两名。

制图:顾乐晓

从客流量恢复程度来看,深圳宝安机场恢复程度最高,与2019年基本持平;上海虹桥机场恢复率也高达93%;广州白云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6300万人次,对比2019年的7337万人次,恢复程度达到85%。

恢复率最低的为浦东机场和首都机场,其中上海浦东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为5425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71%;首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为5287万人次,仅达到疫情前的52%。

各个机场客流量恢复进度不同,主要和机场自身的航线网络布局、客源构成有很大关系。

首都机场、浦东机场一直是举足轻重的国际航空枢纽,国际(地区)航线占比颇高。年报数据披露,2019年首都机场通航65个国家和地区的294个航点,其中国内(含港澳台)航点161个、国际航点133个;浦东机场方面,2019年旅客吞吐量中出入境旅客占比超过了50%。

但是受地缘政治、保障能力、航权申请等多重因素影响,2023年以来国际航班恢复远不及预期。首都机场日前数据披露,2023年其国际及地区旅客量约768万人次,在旅客总量中占比不足15%。

航班管家统计也显示,2023年我国国际/地区航线客运航班日均1077班次,同比2019年下降59.1%。整体而言,国内供给充沛、国际运力不足,航班结构发生一定变化,国内占比提升至92.0%,国际/地区航班仅占8.0%,同比2019年下降10.2个百分点。

对于首都机场而言,除了国际市场的拖累以外,大兴机场分流也是其客流量规模被削弱的原因之一。北京大兴机场于2019年9月份正式投运,不少航司转场至大兴机场运营。

尽管复苏之路更为漫长,但是过去一年首都机场客流量增速却是最快的。民航局发布的《2022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生产统计公报》显示,当年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不到1300万人次,排名跌出全国前十,而当时的广深机场、上海两机场排名均在前八位。2023年以来首都机场客流量迅速提升,同比增幅达到316%。

首都机场方面表示,2024年将联合航司持续加频欧洲航线,并逐步恢复北美航线,预计全年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将超过1200万人次。目前机场出入境区域主要免税店面已恢复经营,香化、烟酒、百货等商品将逐步丰富。今年1月1日起,国际候机区域十余家免税精品店面也已恢复营业。

多家千万级机场突破历史客流水平

如果说一线城市大型枢纽机场是“几家欢喜几家愁”,那么分布在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千万级机场已然是全面开花。

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疫情前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国前25名的机场中,有不少机场2023年旅客吞吐量已接近或者超越疫情前水平。

制图:顾乐晓

杭州萧山机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22日,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4011万人次,创历史新高,重回“4000万级”全球最繁忙机场行列。预计全年旅客吞吐量达4110万人次,航班量预测超29.7万架次。民航局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杭州萧山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居全国第十,当年客流量为4010万人次。

得益于冰雪旅游、商贸等行业快速复苏,黑龙江航空运输市场持续向好。哈尔滨太平机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20日,哈尔滨太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成为东北地区首家突破2000万的机场,也是哈尔滨机场自2018年、2019年以来,旅客吞吐量第三次突破2000万大关。

网红城市长沙在旅游市场的带动下,航空运输业也迅速升温。长沙黄花机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28日,长沙机场年累计旅客吞吐量突破2700万人次大关,创历史新高,累计保障运输航班起降19.9万架次,年旅客吞吐量和起降架次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1.1%、102.7%。预计全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2720万人次,连续三年保持中部第一。

作为中国第三座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成都也在2023年交出亮眼的成绩单。据四川省机场集团消息,截至2023年12月上旬,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突破7000万人次,成为北上广之后中国内地第四个年航空旅客量超过7000万人次的城市。

细分来看,天府机场客流量水平目前已超越双流机场。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1月23日,成都天府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4000万人次。天府机场目前国际(地区)航线达51条,恢复水平居全国前列,累计开通国内航线303条、航点182个。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23大型机场客流盘点:白云机场四连冠,首都机场仍“负重前行”

疫情下被洗牌的北上广深机场格局,在复苏的一年时间内并未改变。

来源:深圳机场供图

界面新闻记者 | 薛冰冰

岁末年初,国内多个大型机场接连发布2023年度旅客吞吐量“成绩单”。在经历疫情三年低谷期后,2023年各家机场触底反弹。航站楼内再现人潮涌动、机坪上一架架飞机频繁起落,“增长”、“突破”成为各个机场的年度关键词。

在这一年里,广州白云机场实现年旅客吞吐量“四连冠”,深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重回5000万人次。长沙黄花、三亚凤凰、乌鲁木齐地窝堡等千万级机场纷纷宣布年旅客吞吐量创历史新高,其中长沙黄花机场稳坐中部第一的位置。

虽然行业整体快速复苏,但是疫情下被洗牌的北上广深机场格局,在短短一年内并未得到修复。疫情前,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雄踞国内机场前二,首都机场甚至凭借上亿级的客流量比肩美国亚特兰大机场。疫情冲击后,京沪机场元气大伤,广深两机场逆势反超,2020年广州白云机场一度登上全球机场年度客流量第一的宝座。

北上广深机场格局洗牌,主要在于国内、国际航空市场的分化。2023年以来,我国国内、国际航空市场依然呈冷热不均之势,由于国际航班恢复相对滞后,京沪机场要重现昔日辉煌时刻,并非一件易事。而国内市场快速复苏,造就了广深机场高增长势头。

首都机场、浦东机场漫长复苏路

据界面新闻梳理,2023年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六座机场中,广州白云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北京首都机场占据前三名,深圳宝安机场、上海虹桥机场和北京大兴机场排名依次靠后。若参照疫情前即2019年机场客流量排名,广州白云机场晋升了两名,上海浦东机场保持不变,北京首都机场是唯一一个仍在下滑的,下滑名次为两名。

制图:顾乐晓

从客流量恢复程度来看,深圳宝安机场恢复程度最高,与2019年基本持平;上海虹桥机场恢复率也高达93%;广州白云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6300万人次,对比2019年的7337万人次,恢复程度达到85%。

恢复率最低的为浦东机场和首都机场,其中上海浦东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为5425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71%;首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为5287万人次,仅达到疫情前的52%。

各个机场客流量恢复进度不同,主要和机场自身的航线网络布局、客源构成有很大关系。

首都机场、浦东机场一直是举足轻重的国际航空枢纽,国际(地区)航线占比颇高。年报数据披露,2019年首都机场通航65个国家和地区的294个航点,其中国内(含港澳台)航点161个、国际航点133个;浦东机场方面,2019年旅客吞吐量中出入境旅客占比超过了50%。

但是受地缘政治、保障能力、航权申请等多重因素影响,2023年以来国际航班恢复远不及预期。首都机场日前数据披露,2023年其国际及地区旅客量约768万人次,在旅客总量中占比不足15%。

航班管家统计也显示,2023年我国国际/地区航线客运航班日均1077班次,同比2019年下降59.1%。整体而言,国内供给充沛、国际运力不足,航班结构发生一定变化,国内占比提升至92.0%,国际/地区航班仅占8.0%,同比2019年下降10.2个百分点。

对于首都机场而言,除了国际市场的拖累以外,大兴机场分流也是其客流量规模被削弱的原因之一。北京大兴机场于2019年9月份正式投运,不少航司转场至大兴机场运营。

尽管复苏之路更为漫长,但是过去一年首都机场客流量增速却是最快的。民航局发布的《2022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生产统计公报》显示,当年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不到1300万人次,排名跌出全国前十,而当时的广深机场、上海两机场排名均在前八位。2023年以来首都机场客流量迅速提升,同比增幅达到316%。

首都机场方面表示,2024年将联合航司持续加频欧洲航线,并逐步恢复北美航线,预计全年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将超过1200万人次。目前机场出入境区域主要免税店面已恢复经营,香化、烟酒、百货等商品将逐步丰富。今年1月1日起,国际候机区域十余家免税精品店面也已恢复营业。

多家千万级机场突破历史客流水平

如果说一线城市大型枢纽机场是“几家欢喜几家愁”,那么分布在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千万级机场已然是全面开花。

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疫情前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国前25名的机场中,有不少机场2023年旅客吞吐量已接近或者超越疫情前水平。

制图:顾乐晓

杭州萧山机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22日,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4011万人次,创历史新高,重回“4000万级”全球最繁忙机场行列。预计全年旅客吞吐量达4110万人次,航班量预测超29.7万架次。民航局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杭州萧山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居全国第十,当年客流量为4010万人次。

得益于冰雪旅游、商贸等行业快速复苏,黑龙江航空运输市场持续向好。哈尔滨太平机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20日,哈尔滨太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成为东北地区首家突破2000万的机场,也是哈尔滨机场自2018年、2019年以来,旅客吞吐量第三次突破2000万大关。

网红城市长沙在旅游市场的带动下,航空运输业也迅速升温。长沙黄花机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28日,长沙机场年累计旅客吞吐量突破2700万人次大关,创历史新高,累计保障运输航班起降19.9万架次,年旅客吞吐量和起降架次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1.1%、102.7%。预计全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2720万人次,连续三年保持中部第一。

作为中国第三座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成都也在2023年交出亮眼的成绩单。据四川省机场集团消息,截至2023年12月上旬,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突破7000万人次,成为北上广之后中国内地第四个年航空旅客量超过7000万人次的城市。

细分来看,天府机场客流量水平目前已超越双流机场。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1月23日,成都天府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4000万人次。天府机场目前国际(地区)航线达51条,恢复水平居全国前列,累计开通国内航线303条、航点182个。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