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围绕睡觉这件事,衍生出多少生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围绕睡觉这件事,衍生出多少生意?

想要松弛感,先睡好觉。

文|窄播  丛文蕾

编辑  | 张娅

2019年,葛大爷(葛优)登上春晚舞台,联合蔡明、潘长江、乔杉上演了一出不法分子利用中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实施诈骗的故事。葛大爷诈骗方式就是说服对方买「保健床垫」。

睡眠问题一直是国人长期讨论的焦点。喜临门睡眠研究院主编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发现,2022年,近半数受访者的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不足8小时,有67%的受访者睡眠自评质量为「尚好」。围绕「睡眠」进一步又催生出千亿级消费市场。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睡眠经济市场规模将达4955.8亿元。随着消费者改善睡眠质量的需求日益增长,助眠产品供给品类增多和科技水平提升,2027年中国睡眠经济市场规模有望达6586.8亿元。

年轻人重视睡眠不仅在于睡觉这件事本身,还包括睡眠引发的一系列健康问题。于是在2023年末,年轻人之间在玻尿酸之后流行起了辅酶Q10、虾青素之后有了叶黄素、学习完韩国人美妆护肤之后吃起了韩国人的「防猝死套餐」。

更加关注身心健康的年轻人在运动健身选择上也有了新变化。更内修、更安静的徒步、登山和骑行成为去年的新潮流。居家健身博主帕梅拉在「魔鬼虐腹」之后,也推出了更加平和、更符合中国年轻人养生需求的八段锦。

这些都揭示了当代年轻人一边熬夜一边养生这种矛盾却又难以改变的生活现状,瓶瓶罐罐装不下的是他们因社会压力带来的焦虑情绪。

一部分人选择调节内心状态对抗外在焦虑。松弛感一度成为2023年的热词。从穿衣风格到家庭关系再到个人情绪,国人把对松弛感的追求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要做到悦纳自我、和生活的各种问题和平共处,对于神经紧绷又脆弱的人来说多少有点难度。

但或许可以从睡眠这件事练习起来——换上舒适睡衣、试着调整呼吸、整理思绪、放松身心,明日的轻松状态从今晚的睡眠开始。

焦虑的年轻“牧羊人”

融融的失眠已经持续了4年多。起初是因为准备毕业论文,工作之后她的失眠问题日趋严重。「感受不到自我价值」「对未来感到渺茫」这些负面情绪在每个夜晚缠绕着她。

睡眠问题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等多种,失眠问题属于较为常见的。而像融融这种因焦虑引发的失眠更是不在少数。

就在和融融交流后的三天,她又发微信告诉我,看到自己曾经的同学在上海买房结婚了。尽管她强调自己不羡慕对方,可言语中还是透露出对自己现状的不满和一层潜在的迷惘。「在学校那会还感觉自己算是靠前的,现在感觉哪里都不如别人。有时候不知道自己在干嘛(捂脸哭emoji)」

「很少有纯粹的失眠问题,它一般跟在另一个诊断后面。比如,焦虑状态和失眠、抑郁状态和失眠、躯体疼痛导致失眠。」上海某精神卫生中心医生潘文井向我们介绍。

并且,睡眠体验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就连精神科主要的辅助治疗设备多导睡眠监测仪也只能通过监测脑电波的变化大致判断一个人的睡眠质量,高质量的睡眠没有绝对科学标准。潘文井曾接触过一位脑电波显示深度睡眠时间很长的患者,每次护士巡房也没有发现对方醒来。但他却声称自己晚上只睡了两三个小时,睡得不好。「每个人的睡眠因人而异,高质量睡眠定义很大程度是主观的。」潘文井说。

网上流行的各种「睡眠是否达标」自测题也反映了年轻人对睡眠质量的迷思。然而,一些人却因为对高质量睡眠的过度追求变得愈发焦虑。焦虑的人一般会更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当焦虑情绪影响到他们的睡眠,他们又会睡不着或睡眠质量不及预期变得更加焦虑。

 

精神科使用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自己的睡眠,睡眠问题也的确逐渐年轻化,但选择就医的年轻人并不多。主要原因在于,睡眠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话题,一些人不认为自己需要就医,也有人认为就医也很难根治。当然,不排除部分人对精神心理方面知识的陌生带来的就医恐惧化甚至污名化,还有人担心诊断时间过长耽误工作。

可睡眠问题却又实实在在的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这就触发了睡眠经济的兴起。

据天猫国际数据,2021年下半年,超200万年轻人在天猫国际上同时购买了进口咖啡和助眠功能性食品,这种生活方式也被称为「早C晚M」——早上咖啡(coffee)提神,夜晚褪黑素(melatonin)助眠。功能性食品品牌BUFFX创始人亢乐告诉《窄播》,2023年BUFFX睡眠类产品复购率已经达到15%。其睡眠软糖中的核心成份GABA,是一种对脑部神经具有安定作用,能放松和消除神经紧张的化学物质。

不仅如此,睡不着的年轻人还催生了新型的线上助眠服务。据2021年艾媒咨询对中国助眠应用知名度调查显示,蜗牛睡眠知名度最高,占比37.2%;潮汐APP以34%的占比紧随其后。此外,小睡眠、考拉睡眠、Pillow、睡眠周期跟踪器等助眠应用也有不少用户使用,占比分别达到33.7%、32.8%和31.8%。

精神安慰剂

融融并不倾向使用功能性食品来缓解自己的睡眠问题,A.S.M.R.是她的睡前选择。

暖紫色的灯光填满房间,一头黑长秀发的女生仿佛坐在你的对面,细声细语地向你介绍起她手上的文身贴。「给你贴这两朵小花,可以吗?」接着她害羞一笑说,「感觉你很喜欢这个。」这是融融喜欢的A.S.M.R.博主2021年在抖音发布的一条名为《A.S.M.R. 嚼口香糖给你介绍纹身贴》的视频,这条视频至今留在融融的收藏夹中,她时不时的还会重温一下。

在这条长达近7分钟的助眠视频中,你甚至可以清楚听到博主因嚼口香糖说话带来的口水吞咽声音。但这不会令人反感,相反视频下的不少评论表示迷恋这种声音,称有一种头皮发麻的感觉。

A.S.M.R.其实是一种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常被形容为从大脑和头皮中产生的令人愉悦的酸麻感,沿着脊柱一路下滑,并使人全身感到放松。

这个听起来很专业的术语却并非临床词汇,而是一位名叫詹妮弗·艾伦(Jennifer Allen)自己命名的。她在谷歌上搜索为什么自己看到太空视频脑袋里会有「电火花迸发」、兴奋的「大脑高潮」、头皮上「像起鸡皮疙瘩一样」的感觉,却没有找到满意解释。于是在2010年,詹妮弗在Facebook上创立了「A.S.M.R.」讨论小组,这个小组也涌进了一批和她产生过同样感觉的人。

后来一批相关的YouTube视频出现扩大了A.S.M.R.的传播,并形成了一个维基百科词条。如今,A.S.M.R.视频摇身一变成为睡眠辅助工具、指导冥想的替代品,以及网络版的阿普唑仑(多用于抑郁伴有失眠或焦虑的患者)。

A.S.M.R.助眠博主@张大温柔 2021年刷到的一条国外A.S.M.R.视频引起了她的兴趣。起初,她只是觉得这种内容形式很有趣,一次偶然机会她真的听着A.S.M.R.视频睡着了,便想着把这类内容分享给更多人。截至目前,整个抖音平台上#A.S.M.R. 助眠视频已有超过112亿次播放。

不过,迄今为止,科学研究尚未阐明A.S.M.R.等声音视频具有改善睡眠的作用机制。潘文井认为,A.S.M.R.之所以能带来助眠效果,一方面是它向大脑释放了「听A.S.M.R.代表接下来我要进入睡眠状态」的暗示信号,另外就是当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A.S.M.R.或者白噪音上时,会自动屏蔽外界声音干扰和内部的思维干扰。

百万网友深夜围观A.S.M.R.这件事更像是在群体性孤独时代下,网友们在自己认同的环境中牵手抱团,以此摆脱白天工作时的原子化孤独状态。张大温柔提到,她做A.S.M.R.助眠更像是给老铁们提供一种情绪价值。「现在大家生活压力都比较大,可能现实生活中比较孤独,尤其是在晚上,需要有一个人陪伴着自己的感觉。当然,他们也给我提供了情感支持。」

类似的情绪价值,一些人从颂钵音疗中获得。安静舒缓的颂钵音疗就是他们线下的A.S.M.R.,在颂钵音疗中他们的身心可以得到放松。

颂钵音疗主要通过声波共振的方法来舒展紧张焦虑的情绪。在拥有近70%含水量的人体中,颂钵的声音和振动经由水共振,传达到人体对应频率的器官。比如,颂钵敲击的声音和振动,能够帮助练习者进入更加放松的α波和睡眠的θ波脑波段,这也常被用于解释为什么有的人会在颂钵音疗课程中睡着。

如果把颂钵音疗视作物理治疗的一种,似乎褪去一层玄学色彩多了一层科学支持。「我们在治疗睡眠问题时也会使用音疗或者艺术疗愈,这都是引起你潜意识层面的情绪变化。这种情绪变化或感受会激活特定脑区,然后起到助眠效果。」潘文井曾在自己的播客「空井效应」中提到,无论是光波和声波对脑波的影响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直接,其在脑内通过的环路众说纷纭,但他们提供的心理安慰作用是肯定的,而「安慰剂效应」本身也是被科学认可的。

也难怪疗愈岛颂钵学院创始人康珠向我们强调,线上平台也有颂钵音疗课程,但线下颂钵音疗课程能让疗愈师与案主的互动中建立情感链接。在这个层面上,颂钵音疗师更像是更像是一位陪伴者,他们在倾听和与案主的沟通交流中去疗愈对方。

事实上,一节颂钵音疗课程费用堪比一次心理咨询。疗愈岛资深颂钵音疗师一小时课程价格在2000元,即便是资历较浅的颂钵音疗师价格也在300元或400元。而心理健康服务平台「简单心理」上的心理咨询师,每小时最高咨询费用在1200元,最低为300元。

打造舒适疗愈场景

对于现在那些重视睡眠乃至生活品质的人来说,他们除了愿意付费睡个好觉之外,更直接的就是实体消费。

有很大一部分人倾向通过改善寝具带来好睡眠。据《2023中国健康睡眠白皮书》,59.5%的受访者通过舒适寝具的方式改善睡眠,位列各种方式第二名,第一名是调整情绪。

床垫不只是家具,还是提升生活品质的健康产品。一般而言,床垫随着使用时长会出现承托力、抗菌性及透气性下降等问题,最终可能导致深度睡眠时间缩短。中国银河证券发布的《睡眠健康行业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居民的床垫更新观念相对薄弱,但随着国民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其睡眠消费观也会不断更新。

过去几年传统的寝具行业出现了升级,产品朝着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营销上也愈发年轻化。喜临门在2017年提出智能睡眠的概念,推出智能床垫;梦百合则在2021年推出了智能睡眠系统主打的智能床垫、智能止鼾枕和智能电动床三款产品;慕思股份在同年推出智能床垫之外,还为消费者提供睡眠报告、APP 线上睡眠咨询、声音疗法、睡眠知识科普讲座等一系列增值服务。

消费者为了打造卧室舒适的睡眠场景,除了对床上用品升级,还会添置放置无线音箱、香薰或加湿器等用品。这些用品往往也被称作「提升居家幸福感的好物」。「DT财经」在2018年调研就发现,彼时的卧室消费升级产品主要集中在治愈方面,其次才是专业、健康和审美,这一点似乎到今天仍适用。

现代工业社会让睡眠从私人空间扩大到半公半私,酒店也是打造舒适的睡眠场景的重要参与者。去年凭借「枕头」出圈的亚朵,就是抓住了消费者床上用品消费升级的趋势。回顾其主业发展历史,亦是抓住了消费者对酒店行业体验性升级的需求,抢滩中高端酒店市场。

亚朵创始人兼CEO王海军曾公开表示,希望「为每一位奔忙在路上的旅人,营造松弛、治愈的环境。」2023年11月亚朵发布的4.0版酒店产品,增加了至少一个深睡楼层,且深睡房在隔音、睡眠、智能等方面全面升级。

而随着工作节奏加快,一些创业者挖掘出打工人在工作细缝间的休息需求。前几年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出现了披着共享经济外衣的创业项目「共享睡眠舱」。这些项目主要解决打工人午休趴在工位睡觉休息不好的需求,因此他们也把「酒店」从特定场所搬进了购物中心、写字楼等空间。

共享睡眠舱浪潮之下的「享睡空间」主要分布在北京的银河SOHO、望京的洪泰创新空间等创业空间,以及一些知名的网咖。2017年,享睡负责人向「北青网」介绍,中午午休时这里总是满舱的,晚上也会有加夜班的用户使用。但到了2023年,享睡空间因为消防安全问题把在北京的所有业务全部召回。不过,其他城市的睡眠舱创业者仍盯着办公区域这块蛋糕蠢蠢欲动。

然而,无论是商务酒店还是共享睡眠舱解决的只是打工人短暂的睡眠需求,提供的放松服务也有限。当都市焦虑人把更多时间用于自我觉察、亲近自然上时,融合了疗愈主题(如冥想、瑜伽等)、健康膳食、身体护理、依托自然风光及人文特色的轻奢旅修方式随之兴起。

只是旅修度假方式在国内仍是少数。《中国旅修行业调研报告》称,旅修游客主要来自欧美国家富裕阶层,他们整体上比其他游客多花费130%,亚洲市场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国人更青睐「花小钱办大事」。一些人选择周末在当地的中高端酒店,只要几百元就能实现「精神闭关」或体验到一场「疗愈之旅」。这种原地度假模式表面上看是花钱换个地方睡觉,实则更像是当代人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小小的GAP一下,去追求身心平衡和生活松弛感。

没有所谓的“好”睡眠

融融还在继续寻找新的A.S.M.R.视频。「听半小时发现在自己没睡着,又开始刷手机找新的A.S.M.R.助眠视频。」

像融融这样随着时间推移,对A.S.M.R.愉悦感阈值抬高的人不在少数。抖音和小红书上均有#A.S.M.R.免疫相关话题或笔记,里面是「更高能」的A.S.M.R.视频。埃塞克斯大学的心理学讲师、全球A.S.M.R.的主要研究人员之一Giulia Poerio博士解释,在专门的A.S.M.R.视频出现之前,A.S.M.R.完全是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在生活中出现的,它的效果比较好是因为你对某事的期望在某种程度上被违背了。

A.S.M.R.精神抚慰剂对「牧羊人」作用减退,助眠类产品同样也无法安抚他们。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面对睡眠问题,63.2%的中国消费者会选择购买助眠产品,助眠产品接受度较高;52.4%的消费者认为助眠产品实际效果较弱、宣传夸大效果,解决成因复杂的睡眠问题成难点。

当社会进入工业化、信息化之后,睡眠似乎成为不可避免的牺牲品。

「手机成瘾」如今已不只存在于某一个年龄段的人群中。在能及时处理工作问题或者享受更丰富娱乐生活的同时,手机的弱蓝光会影响褪黑素分泌节律,并且互联网上的大量信息也对个人情绪不断轰炸,这些都影响睡眠。

与此同时,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地加班、熬夜都打破了生物作息节律,可能导致人的睡眠时间颠倒以及睡眠质量变差、失眠等情况。

亢乐发现,年轻人从之前不良作息习惯导致的「习惯性失眠」转向「焦虑型失眠」。焦虑型失眠还在二线城市的体制内30岁上下的人群中出现。他认为,相较于经常面对工作变动的一线城市工作人群,二线城市的体制内人群随机应变的能力较差,近两年工作上的被迫变动加大了他们的压力和焦虑。

有意思的是,当代人追求的「8小时睡眠」同样也是现代概念。《睡眠革命:如何让你的睡眠更高效》指出,在19世纪兴起工业革命和采用人造光之前,人们不太可能会在夜间一连睡上8个小时,更不可能会担心睡眠问题。8小时其实是每晚的人均睡眠时间,但不知从何时起,它却变成了普遍适用的推荐睡眠时间。

潘文井从社会心理角度分析,现在大家都在追求唯一客观标准,希望证明自己的「好」,从而获得确信感,8小时睡眠便成为这些人认定的睡眠标准。

若想从睡眠入手拥有一个轻松的生活状态,可以改善自己的入睡习惯以及在睡前做一些有仪式感的事情,训练大脑进入休息状态的节律、时间。比如,换上一件舒适的睡衣,或是找到适合的室内湿度、温度,点燃一支香薰蜡烛等。

退后一步来说,如果睡眠问题真的出现也不要指责自己。「你可以把客观因素和『睡不着』这个客观结果联系在一起,进行观测和干预的实验,而不是把自己主观上的『我想不想睡觉』和睡眠结果联系在一起,这样可能会好一点。」潘文井建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围绕睡觉这件事,衍生出多少生意?

想要松弛感,先睡好觉。

文|窄播  丛文蕾

编辑  | 张娅

2019年,葛大爷(葛优)登上春晚舞台,联合蔡明、潘长江、乔杉上演了一出不法分子利用中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实施诈骗的故事。葛大爷诈骗方式就是说服对方买「保健床垫」。

睡眠问题一直是国人长期讨论的焦点。喜临门睡眠研究院主编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发现,2022年,近半数受访者的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不足8小时,有67%的受访者睡眠自评质量为「尚好」。围绕「睡眠」进一步又催生出千亿级消费市场。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睡眠经济市场规模将达4955.8亿元。随着消费者改善睡眠质量的需求日益增长,助眠产品供给品类增多和科技水平提升,2027年中国睡眠经济市场规模有望达6586.8亿元。

年轻人重视睡眠不仅在于睡觉这件事本身,还包括睡眠引发的一系列健康问题。于是在2023年末,年轻人之间在玻尿酸之后流行起了辅酶Q10、虾青素之后有了叶黄素、学习完韩国人美妆护肤之后吃起了韩国人的「防猝死套餐」。

更加关注身心健康的年轻人在运动健身选择上也有了新变化。更内修、更安静的徒步、登山和骑行成为去年的新潮流。居家健身博主帕梅拉在「魔鬼虐腹」之后,也推出了更加平和、更符合中国年轻人养生需求的八段锦。

这些都揭示了当代年轻人一边熬夜一边养生这种矛盾却又难以改变的生活现状,瓶瓶罐罐装不下的是他们因社会压力带来的焦虑情绪。

一部分人选择调节内心状态对抗外在焦虑。松弛感一度成为2023年的热词。从穿衣风格到家庭关系再到个人情绪,国人把对松弛感的追求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要做到悦纳自我、和生活的各种问题和平共处,对于神经紧绷又脆弱的人来说多少有点难度。

但或许可以从睡眠这件事练习起来——换上舒适睡衣、试着调整呼吸、整理思绪、放松身心,明日的轻松状态从今晚的睡眠开始。

焦虑的年轻“牧羊人”

融融的失眠已经持续了4年多。起初是因为准备毕业论文,工作之后她的失眠问题日趋严重。「感受不到自我价值」「对未来感到渺茫」这些负面情绪在每个夜晚缠绕着她。

睡眠问题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等多种,失眠问题属于较为常见的。而像融融这种因焦虑引发的失眠更是不在少数。

就在和融融交流后的三天,她又发微信告诉我,看到自己曾经的同学在上海买房结婚了。尽管她强调自己不羡慕对方,可言语中还是透露出对自己现状的不满和一层潜在的迷惘。「在学校那会还感觉自己算是靠前的,现在感觉哪里都不如别人。有时候不知道自己在干嘛(捂脸哭emoji)」

「很少有纯粹的失眠问题,它一般跟在另一个诊断后面。比如,焦虑状态和失眠、抑郁状态和失眠、躯体疼痛导致失眠。」上海某精神卫生中心医生潘文井向我们介绍。

并且,睡眠体验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就连精神科主要的辅助治疗设备多导睡眠监测仪也只能通过监测脑电波的变化大致判断一个人的睡眠质量,高质量的睡眠没有绝对科学标准。潘文井曾接触过一位脑电波显示深度睡眠时间很长的患者,每次护士巡房也没有发现对方醒来。但他却声称自己晚上只睡了两三个小时,睡得不好。「每个人的睡眠因人而异,高质量睡眠定义很大程度是主观的。」潘文井说。

网上流行的各种「睡眠是否达标」自测题也反映了年轻人对睡眠质量的迷思。然而,一些人却因为对高质量睡眠的过度追求变得愈发焦虑。焦虑的人一般会更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当焦虑情绪影响到他们的睡眠,他们又会睡不着或睡眠质量不及预期变得更加焦虑。

 

精神科使用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自己的睡眠,睡眠问题也的确逐渐年轻化,但选择就医的年轻人并不多。主要原因在于,睡眠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话题,一些人不认为自己需要就医,也有人认为就医也很难根治。当然,不排除部分人对精神心理方面知识的陌生带来的就医恐惧化甚至污名化,还有人担心诊断时间过长耽误工作。

可睡眠问题却又实实在在的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这就触发了睡眠经济的兴起。

据天猫国际数据,2021年下半年,超200万年轻人在天猫国际上同时购买了进口咖啡和助眠功能性食品,这种生活方式也被称为「早C晚M」——早上咖啡(coffee)提神,夜晚褪黑素(melatonin)助眠。功能性食品品牌BUFFX创始人亢乐告诉《窄播》,2023年BUFFX睡眠类产品复购率已经达到15%。其睡眠软糖中的核心成份GABA,是一种对脑部神经具有安定作用,能放松和消除神经紧张的化学物质。

不仅如此,睡不着的年轻人还催生了新型的线上助眠服务。据2021年艾媒咨询对中国助眠应用知名度调查显示,蜗牛睡眠知名度最高,占比37.2%;潮汐APP以34%的占比紧随其后。此外,小睡眠、考拉睡眠、Pillow、睡眠周期跟踪器等助眠应用也有不少用户使用,占比分别达到33.7%、32.8%和31.8%。

精神安慰剂

融融并不倾向使用功能性食品来缓解自己的睡眠问题,A.S.M.R.是她的睡前选择。

暖紫色的灯光填满房间,一头黑长秀发的女生仿佛坐在你的对面,细声细语地向你介绍起她手上的文身贴。「给你贴这两朵小花,可以吗?」接着她害羞一笑说,「感觉你很喜欢这个。」这是融融喜欢的A.S.M.R.博主2021年在抖音发布的一条名为《A.S.M.R. 嚼口香糖给你介绍纹身贴》的视频,这条视频至今留在融融的收藏夹中,她时不时的还会重温一下。

在这条长达近7分钟的助眠视频中,你甚至可以清楚听到博主因嚼口香糖说话带来的口水吞咽声音。但这不会令人反感,相反视频下的不少评论表示迷恋这种声音,称有一种头皮发麻的感觉。

A.S.M.R.其实是一种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常被形容为从大脑和头皮中产生的令人愉悦的酸麻感,沿着脊柱一路下滑,并使人全身感到放松。

这个听起来很专业的术语却并非临床词汇,而是一位名叫詹妮弗·艾伦(Jennifer Allen)自己命名的。她在谷歌上搜索为什么自己看到太空视频脑袋里会有「电火花迸发」、兴奋的「大脑高潮」、头皮上「像起鸡皮疙瘩一样」的感觉,却没有找到满意解释。于是在2010年,詹妮弗在Facebook上创立了「A.S.M.R.」讨论小组,这个小组也涌进了一批和她产生过同样感觉的人。

后来一批相关的YouTube视频出现扩大了A.S.M.R.的传播,并形成了一个维基百科词条。如今,A.S.M.R.视频摇身一变成为睡眠辅助工具、指导冥想的替代品,以及网络版的阿普唑仑(多用于抑郁伴有失眠或焦虑的患者)。

A.S.M.R.助眠博主@张大温柔 2021年刷到的一条国外A.S.M.R.视频引起了她的兴趣。起初,她只是觉得这种内容形式很有趣,一次偶然机会她真的听着A.S.M.R.视频睡着了,便想着把这类内容分享给更多人。截至目前,整个抖音平台上#A.S.M.R. 助眠视频已有超过112亿次播放。

不过,迄今为止,科学研究尚未阐明A.S.M.R.等声音视频具有改善睡眠的作用机制。潘文井认为,A.S.M.R.之所以能带来助眠效果,一方面是它向大脑释放了「听A.S.M.R.代表接下来我要进入睡眠状态」的暗示信号,另外就是当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A.S.M.R.或者白噪音上时,会自动屏蔽外界声音干扰和内部的思维干扰。

百万网友深夜围观A.S.M.R.这件事更像是在群体性孤独时代下,网友们在自己认同的环境中牵手抱团,以此摆脱白天工作时的原子化孤独状态。张大温柔提到,她做A.S.M.R.助眠更像是给老铁们提供一种情绪价值。「现在大家生活压力都比较大,可能现实生活中比较孤独,尤其是在晚上,需要有一个人陪伴着自己的感觉。当然,他们也给我提供了情感支持。」

类似的情绪价值,一些人从颂钵音疗中获得。安静舒缓的颂钵音疗就是他们线下的A.S.M.R.,在颂钵音疗中他们的身心可以得到放松。

颂钵音疗主要通过声波共振的方法来舒展紧张焦虑的情绪。在拥有近70%含水量的人体中,颂钵的声音和振动经由水共振,传达到人体对应频率的器官。比如,颂钵敲击的声音和振动,能够帮助练习者进入更加放松的α波和睡眠的θ波脑波段,这也常被用于解释为什么有的人会在颂钵音疗课程中睡着。

如果把颂钵音疗视作物理治疗的一种,似乎褪去一层玄学色彩多了一层科学支持。「我们在治疗睡眠问题时也会使用音疗或者艺术疗愈,这都是引起你潜意识层面的情绪变化。这种情绪变化或感受会激活特定脑区,然后起到助眠效果。」潘文井曾在自己的播客「空井效应」中提到,无论是光波和声波对脑波的影响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直接,其在脑内通过的环路众说纷纭,但他们提供的心理安慰作用是肯定的,而「安慰剂效应」本身也是被科学认可的。

也难怪疗愈岛颂钵学院创始人康珠向我们强调,线上平台也有颂钵音疗课程,但线下颂钵音疗课程能让疗愈师与案主的互动中建立情感链接。在这个层面上,颂钵音疗师更像是更像是一位陪伴者,他们在倾听和与案主的沟通交流中去疗愈对方。

事实上,一节颂钵音疗课程费用堪比一次心理咨询。疗愈岛资深颂钵音疗师一小时课程价格在2000元,即便是资历较浅的颂钵音疗师价格也在300元或400元。而心理健康服务平台「简单心理」上的心理咨询师,每小时最高咨询费用在1200元,最低为300元。

打造舒适疗愈场景

对于现在那些重视睡眠乃至生活品质的人来说,他们除了愿意付费睡个好觉之外,更直接的就是实体消费。

有很大一部分人倾向通过改善寝具带来好睡眠。据《2023中国健康睡眠白皮书》,59.5%的受访者通过舒适寝具的方式改善睡眠,位列各种方式第二名,第一名是调整情绪。

床垫不只是家具,还是提升生活品质的健康产品。一般而言,床垫随着使用时长会出现承托力、抗菌性及透气性下降等问题,最终可能导致深度睡眠时间缩短。中国银河证券发布的《睡眠健康行业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居民的床垫更新观念相对薄弱,但随着国民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其睡眠消费观也会不断更新。

过去几年传统的寝具行业出现了升级,产品朝着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营销上也愈发年轻化。喜临门在2017年提出智能睡眠的概念,推出智能床垫;梦百合则在2021年推出了智能睡眠系统主打的智能床垫、智能止鼾枕和智能电动床三款产品;慕思股份在同年推出智能床垫之外,还为消费者提供睡眠报告、APP 线上睡眠咨询、声音疗法、睡眠知识科普讲座等一系列增值服务。

消费者为了打造卧室舒适的睡眠场景,除了对床上用品升级,还会添置放置无线音箱、香薰或加湿器等用品。这些用品往往也被称作「提升居家幸福感的好物」。「DT财经」在2018年调研就发现,彼时的卧室消费升级产品主要集中在治愈方面,其次才是专业、健康和审美,这一点似乎到今天仍适用。

现代工业社会让睡眠从私人空间扩大到半公半私,酒店也是打造舒适的睡眠场景的重要参与者。去年凭借「枕头」出圈的亚朵,就是抓住了消费者床上用品消费升级的趋势。回顾其主业发展历史,亦是抓住了消费者对酒店行业体验性升级的需求,抢滩中高端酒店市场。

亚朵创始人兼CEO王海军曾公开表示,希望「为每一位奔忙在路上的旅人,营造松弛、治愈的环境。」2023年11月亚朵发布的4.0版酒店产品,增加了至少一个深睡楼层,且深睡房在隔音、睡眠、智能等方面全面升级。

而随着工作节奏加快,一些创业者挖掘出打工人在工作细缝间的休息需求。前几年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出现了披着共享经济外衣的创业项目「共享睡眠舱」。这些项目主要解决打工人午休趴在工位睡觉休息不好的需求,因此他们也把「酒店」从特定场所搬进了购物中心、写字楼等空间。

共享睡眠舱浪潮之下的「享睡空间」主要分布在北京的银河SOHO、望京的洪泰创新空间等创业空间,以及一些知名的网咖。2017年,享睡负责人向「北青网」介绍,中午午休时这里总是满舱的,晚上也会有加夜班的用户使用。但到了2023年,享睡空间因为消防安全问题把在北京的所有业务全部召回。不过,其他城市的睡眠舱创业者仍盯着办公区域这块蛋糕蠢蠢欲动。

然而,无论是商务酒店还是共享睡眠舱解决的只是打工人短暂的睡眠需求,提供的放松服务也有限。当都市焦虑人把更多时间用于自我觉察、亲近自然上时,融合了疗愈主题(如冥想、瑜伽等)、健康膳食、身体护理、依托自然风光及人文特色的轻奢旅修方式随之兴起。

只是旅修度假方式在国内仍是少数。《中国旅修行业调研报告》称,旅修游客主要来自欧美国家富裕阶层,他们整体上比其他游客多花费130%,亚洲市场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国人更青睐「花小钱办大事」。一些人选择周末在当地的中高端酒店,只要几百元就能实现「精神闭关」或体验到一场「疗愈之旅」。这种原地度假模式表面上看是花钱换个地方睡觉,实则更像是当代人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小小的GAP一下,去追求身心平衡和生活松弛感。

没有所谓的“好”睡眠

融融还在继续寻找新的A.S.M.R.视频。「听半小时发现在自己没睡着,又开始刷手机找新的A.S.M.R.助眠视频。」

像融融这样随着时间推移,对A.S.M.R.愉悦感阈值抬高的人不在少数。抖音和小红书上均有#A.S.M.R.免疫相关话题或笔记,里面是「更高能」的A.S.M.R.视频。埃塞克斯大学的心理学讲师、全球A.S.M.R.的主要研究人员之一Giulia Poerio博士解释,在专门的A.S.M.R.视频出现之前,A.S.M.R.完全是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在生活中出现的,它的效果比较好是因为你对某事的期望在某种程度上被违背了。

A.S.M.R.精神抚慰剂对「牧羊人」作用减退,助眠类产品同样也无法安抚他们。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面对睡眠问题,63.2%的中国消费者会选择购买助眠产品,助眠产品接受度较高;52.4%的消费者认为助眠产品实际效果较弱、宣传夸大效果,解决成因复杂的睡眠问题成难点。

当社会进入工业化、信息化之后,睡眠似乎成为不可避免的牺牲品。

「手机成瘾」如今已不只存在于某一个年龄段的人群中。在能及时处理工作问题或者享受更丰富娱乐生活的同时,手机的弱蓝光会影响褪黑素分泌节律,并且互联网上的大量信息也对个人情绪不断轰炸,这些都影响睡眠。

与此同时,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地加班、熬夜都打破了生物作息节律,可能导致人的睡眠时间颠倒以及睡眠质量变差、失眠等情况。

亢乐发现,年轻人从之前不良作息习惯导致的「习惯性失眠」转向「焦虑型失眠」。焦虑型失眠还在二线城市的体制内30岁上下的人群中出现。他认为,相较于经常面对工作变动的一线城市工作人群,二线城市的体制内人群随机应变的能力较差,近两年工作上的被迫变动加大了他们的压力和焦虑。

有意思的是,当代人追求的「8小时睡眠」同样也是现代概念。《睡眠革命:如何让你的睡眠更高效》指出,在19世纪兴起工业革命和采用人造光之前,人们不太可能会在夜间一连睡上8个小时,更不可能会担心睡眠问题。8小时其实是每晚的人均睡眠时间,但不知从何时起,它却变成了普遍适用的推荐睡眠时间。

潘文井从社会心理角度分析,现在大家都在追求唯一客观标准,希望证明自己的「好」,从而获得确信感,8小时睡眠便成为这些人认定的睡眠标准。

若想从睡眠入手拥有一个轻松的生活状态,可以改善自己的入睡习惯以及在睡前做一些有仪式感的事情,训练大脑进入休息状态的节律、时间。比如,换上一件舒适的睡衣,或是找到适合的室内湿度、温度,点燃一支香薰蜡烛等。

退后一步来说,如果睡眠问题真的出现也不要指责自己。「你可以把客观因素和『睡不着』这个客观结果联系在一起,进行观测和干预的实验,而不是把自己主观上的『我想不想睡觉』和睡眠结果联系在一起,这样可能会好一点。」潘文井建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