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对于中国影市来说
是喜忧参半的一年
这一年大盘在600亿的面前落空
在临近年末赶上了
及格线440亿的末班车
这一年年末
中国内地的银幕数突破4万块,
超越美国这一世界第一电影市场
成为“世界第一”
2016一年,“保底发行”几乎成为失败和片方过犹不及的“虚荣和野心”的代名词,大牌导演的作品表现不及预期甚至于遭受到口碑票房的滑铁卢,但是,资本的跨国流动却变得空前顺利,我们第一次看到有中方资本不仅仅参与,更是主导的合拍片横空出世;而同时,2016年的中国本土院线,电影类型趋于向多元化演进,引进限额的逐步放款和“批片”的惊艳表现,都让院线和发行方看到了低成本制造高回报的“实惠买卖”的现实的上演。
2016年中国影市“六宗罪”
1.“票房造假”——“偷票房”、“票房注水”层出不穷
——按照业内人士的估算,全国电影票房在过去几年中,有10%的份额都被“偷走”。
由于分成比例不尽相同,影院本身为了多获取分成,经过与发行方的协议之后,为了获取小体量影片更多的分成,会通过虚假出票,或者用其他影片影票冲抵偷票房影片的影票等方式,帮助其“偷票房”,偷下的票房则会被片方和影院瓜分。
而因为影片的票房表现很大程度上与资本方的投资产出相挂钩,为了追求收益,制片方自己购买票房的行为,被称为“注水”。
▲2016年初,[叶问3]的“注水”事件令业内开始重新审视一些电影的“优异表现”背后的资本运作“内幕”
“偷票房”和“注水”资本运作痕迹在2016年越演越烈,让电影距离“真实”越来越远,而作为一部主打情怀的怀旧作品,[叶问3]“黔驴技穷”的资本运作拙劣手段,抵消掉了电影所力图传达的美好,也让电影蒙受了质量本身之外的不白“冤屈”。
2.资本暗战手段——“保底发行”的寒冬
2016年,参与了保底发行的电影,基本上都以失败告终。
▲年初[美人鱼]的票房大爆不仅让参与投资的光线、星美文化等几家大巨头赚地盆满钵满,更捧出了和和影业这一个靠“保底”起家的大黑马
但是,黑马的神话并没能被复制,在今年暑期档,多达6部影片都加入了保底发行的行列,却均铩羽而归:其中,微影时代保底[致青春 原来你还在这里]4亿,票房为3.36亿;联瑞影业、和和影业、北京中联华盟文化公司联盟保底[绝地逃亡]10亿,最终票房8.86亿;博纳影业保底[封神传奇]10亿,最终票房仅2.83亿;恒业影业保底[夏有乔木,雅望天堂]4亿,最终票房为1.56亿;
其中,仅仅有世纪长龙保底的[盗墓笔记]险胜,在上映近一个月之后过了10亿,没有让10亿保底的计划落空。
▲博纳影业是最早尝试国内电影保底发行的公司。2002年,博纳以400万的票房保底费和300万的宣传等费用,成为[天脉传奇]的发行方,最终[天脉传奇]收获3000万票房成绩,保底发行的概念就此被业界熟知
采用保底发行之后,一旦票房超过了保底金额,发行方可以收获更多的票房收益。保底发行,实则上是将电影的投资风险转移到了发行方一方,让投资者的回款周期缩短;但对于发行方来说,在这种近似于赌博的保底方式下,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前有[美人鱼]的成功,后有[潘金莲]五亿保底的尴尬收尾,“保底发行”成了一把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双刃剑,折射出的是业内人士配不上才华的野心,或是输于野心的才华。
▲2016年贺岁档,[长城]、[摆渡人]和[铁道飞虎]三部压轴大戏里,据传,后两者都参与了保底发行的契约,分别有和和影业和微影保底10亿
3.“领头羊”缺席,暑期档“高潮”来得晚
▲今年暑期档国产片冠军[盗墓笔记],票房表现和口碑都逊于去年的[捉妖记]
2016年暑期档,票房前三影片分别为[盗墓笔记](33.9亿)、[绝地逃亡](15.3亿)和[寒战2](14.7亿),三者总票房为25.45亿;而2015年暑期档[捉妖记]、[煎饼侠]和[大圣归来]三部影片的总票房为45.55亿,暑期档票房前三甲和去年差距近20亿。
▲[盗墓笔记]、[绝地逃亡]和[寒战2]成为暑期档国产片票房前三,通过延长放映秘钥勉强过“10”的[盗墓笔记]成为下半年第一部过10亿的电影,另两部仅仅以8.8亿和6.7亿收官
去年7月单月票房接近55亿,今年7月票房却只有45.08亿(这一数字仅仅与去年暑期前三甲的总票房持平),同比跌17.9%——横向比较,2016年暑期档华语片和引进品的双双失手,直接延后了暑期档高潮的来临。
7月的总票房较去年下降近两成,但8月票房随即实现微涨幅度12.7%。显然,[盗墓笔记]这样的实力吸金选手对于暑期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2015年到2016暑期档的转变,也侧面衬出观众对于合家欢喜剧的忠实度,尤其是针对暑期档而言。
4.票补趋于理性,秘钥延期成常态
同比2015年的网购影票“补贴大战”,今年的网购影票价格明显上涨,已经无法吸引更多新受众进入影院观影,而类似于“9块9”观影的特价补贴也难觅踪影;影票价格回归正常之际,实则是各大票务平台在培养了用户后的回归理性,但2016年实体观影人数仍然保持了小幅增长。
2015年,票补更多还是作用于影片上映之初,为了吸引首周观影人次,拿到较高的预售成绩,争取首日甚至首周排片份额,票补由片方与售票平台共同支付。
▲2016年,票补逐渐转变为片方宣传的手段,贺岁档的[摆渡人]和[铁道飞虎]票补力度都较大——前者依靠投资方阿里的自家平台享受到票价补贴;后者则成为出品方耀莱自家掏腰包,嬴击[长城]、[摆渡人]两个劲敌的宣传手段
而同样在2016年成为宣传手段还有延长放映密钥。
国内数字放映普及之后,国产高票房几乎都获得过密钥延期,从2015年开始,越来越多的电影发行方乐意将延期的消息通过媒体发布,成为一种宣传手段。2016年这种情况已经逐渐成为常态。
2016年从年初春节档到年末贺岁档,票房表现良好的电影——从[美人鱼]、[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盗墓笔记]、[使徒行者]、[七月与安生]、[湄公河行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海洋奇缘]到近来的[你的名字],都有延长放映日程
延长放映密钥,实际上起到的效用有限,在国内院线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除却[大圣归来]这样生命力顽强的卖座电影,其对于票房的助力甚微。
▲[疯狂动物城]密钥延期半个月内斩获8000万票房,最终内地票房15.3亿,成为2016上半年进口片票房冠军;[美人鱼]上映的30天斩获33.26亿票房,在延长上映的三个月里共收获6600万票房,“延期”的收益仅相当于总票房的1.9%
但是,相比于后期的宣发成本,大体量电影更乐意把延档本身作为一种宣发手段,或是宣传的附属,2016年“延长密钥”的影片,其后续排片并不理想,但对于片方来说,其是能占的“最划算”的便宜了。
5.日影引进打破在华记录,批片势头阶梯上涨
2016年,以批片形式进入中国院线的日影多达11部,其中[你的名字。]以5.6亿打破了此前[哆啦A梦:伴我同行]创下的5.3亿日影引进最高记录。
▲今年引进日影里,靠着IP认知度与日本二次元文化的热潮,动画电影引进引依旧占据多数——[火影忍者剧场版:博人传]、[圣斗士星矢:圣域传说]、[哆啦 A 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航海王之黄金城]和[樱桃小丸子:来自意大利的少年]
[你的名字。]的票房表现也改变了日本批片在国内的行情。由于引进成本低廉,以批片形式出现的日本动漫改编电影,低风险高回报的“性价比”,吸引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光线等行业大头都开始开拓自己日影引进购买甚至改编的战略版图。
2016年上半年,43部进口片获得116.2亿的票房成绩。其中分账片票房占比37.51%,批片票房占比9.6%,平均票房1.12亿,均创历史新高。随着批片票房逐渐走高,批片业务的行情被业内看好,民营公司在购买版权,协助推广之外,越多地以以项目投资等多种方式介入到进口电影运作中去。
▲[你的名字。]和[血战钢锯岭]两部批片更是在12月贺岁档前哨大放异彩,其中光线负责了前者的版权购买和国内发行一系列工作,[血战钢锯岭]的则直接为7家中国公司联合出品
6.好莱坞六大:迪士尼份额过半;动画电影大展拳脚
2016年,进口分账片里,迪士尼在上半年称雄。
▲迪士尼凭借[疯狂动物城]、[美国队长3:内战]、[奇幻森林]等8部大片,斩获超过60亿美元成绩,创下好莱坞六大进入中国市场后的最高纪录;
而动画电影在今年的表现也尤为突出,全年贡献了将近65亿的票房,同比增幅达到40%。
▲除了引进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的绝佳发挥,暑期档的[大鱼海棠]、日影当中以批片形式引进的动漫剧场版,都在下半年井喷式引进,带动了动画电影市场,而[你的名字。]更是以低成本制造了5.69亿大爆的奇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