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事关金融监管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北京、上海等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说了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事关金融监管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北京、上海等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说了啥?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成立后,在全系统启动“新机构新作风新建树新形象”的建设工程。

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界面新闻记者 | 安震

1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北京监管局、上海监管局、安徽监管局、四川监管局、宁波监管局各派出机构负责人介绍相关情况。

北京监管局:及时叫停、规范“伪创新”“擦边球”金融行为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孙国栋介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成立后,在全系统启动“新机构新作风新建树新形象”的建设工程。

监管和政策协同方面,2023年全年,北京局与有关单位联合出台多份政策文件,广泛覆盖帮扶市场主体、助力产业恢复发展、支持持续扩大消费等领域。如依托多个部门的政务数据,筛选潜在首贷户向银行推送,由银行“送贷上门”,2023年全年推送企业近4万家次,银行对企业的综合触达率达到85%。优化中小微企业首贷贴息补助政策,累计为1.37万家企业提供贷款贴息支持超过8500万元。

在央地协同推进金融监管方面,孙国栋表示,2023年,北京局与市有关部门深化反保险欺诈联防联控机制,累计挽回经济损失4.3亿元;搭建行业联合、监管联席、部门联动“三联”反黑灰产机制,累计挽回经济损失约5500万元;联动人社部门强化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监管,为万余名农民工追发工资1.35亿元。

孙国栋表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聚焦股东股权、关联交易等实质性风险加大检查稽查力度,穿透识别、精准打击各类隐匿性、交叉性、关联性风险,及时叫停、规范涉嫌借创新之名行套利之实的“伪创新”“擦边球”行为,坚决惩治违法犯罪和腐败行为,严防“带病运行”。

上海监管局:加强股东行为穿透,资金流向穿透和业务实质穿透

谈到金融监管时,上海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俊寿表示,机构监管要强调整体性。一是抓机构法人,重点关注总行总公司资本约束、顶层设计、考核机制、合规文化、三道防线管控能力、科技支撑等方面,同时做好分类分层监管。二是抓公司治理,重点是关注党的建设,股东行为,防止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和外部人操纵。三是抓市场准入,重点是三个防止,防止产业资本在金融领域的无序扩张,防止高管与从业人员带病流动,防止各类伪创新有监管背书。

在金融监管一致性方面,王俊寿表示,坚持同一业务、同一标准、统一监管。用科学的监管标尺有效实现监管贯通,防止以金融创新之名行监管套利之实。重点是建立跨机构监管和跨市场协同的标准与机制,尤其是在交叉金融领域,资管类业务,以及普惠金融考评等方面提升监测统计标准的统一性。

在穿透监管方面,王俊寿强调精准性,重点加强股东行为穿透,资金流向穿透和业务实质穿透。

安徽监管局:聚焦重要产业布局,金融资源乡特色农产品全覆盖

在助推乡村振兴方面,安徽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覃刚介绍,统筹“软”“硬”兼修。一方面,完善“软环境”。以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为抓手,汇集涉农数据,开展信用评价,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夯实农村信用体系。目前已在全省近八成的1.2万个行政村,为53万户信用主体发放贷款600亿元。另一方面,提升“硬实力”。建立主要银行机构县域一对一“包保”服务结对机制,强化对乡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等领域支持。到2023年11月末,涉农贷款余额2.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0%,规模、增速均居全国前列。

覃刚表示,通过聚焦安徽重要产业布局,引导金融资源向“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产业链倾斜,联合开展“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大力推广畜禽活体贷、特色农险等适配金融产品,支持农业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2023年11月末,安徽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贷款和畜禽活体贷较年初分别增长52%、57%。开发110余类、500余个地方特色农险,基本实现优势特色农产品全覆盖。

宁波监管局:分类施策,完善金融服务供给格局

在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宁波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孙世重介绍,强化部门联动,近3年共牵头出台政策文件15份,推动金融政策与产业、财税政策有效协同,构建“1+N”金融惠企政策体系。

通过监管评价、监测通报、走访督导和现场检查,推动辖内金融机构建立服务小微“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截至2023年末,宁波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489.57亿元,较年初增长32.3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6.68个百分点;有贷户60.03万户,较年初增加10.71万户,小微企业金融覆盖率、可得性明显提高。

另外,坚持分类施策,完善金融服务供给格局。一是聚焦小微企业园及园内企业,联合推出银园企“双向选择、分类合作”的“伙伴银行”服务模式,建立“大小(银行)搭配、产品互补、服务分层”服务格局,满足园内企业多层次、全方位金融需要。二是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建立无贷户、首保户、无还本续贷、信用互认四项名单,配套主办行(司)机制,“一对一”提供精准服务。三是聚焦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全国试点,为“名特优新”商户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为“放心消费”商户构建“放心消费+信用”的融资模式。

四川监管局:引领金融机构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在支持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方面,四川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周卫江表示,四川局引领金融机构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引入量增、期长、面广、价优的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助力工业兴省制造强省建设。加强顶层设计,联合科技厅连续七年制定科技金融年度要点,出台科技金融“投贷服”融合发展意见,建立健全项目推送、银保企磋商、政府增信、风险分担等机制。针对科创企业特点,引导推出“天府科创贷”“科易融”“科融保”等40余项产品。

周卫江介绍,2023年前11个月,累计向近1.7万户科技型企业贷款 3241.5亿元,较年初增长19.4%,近半数为中长期贷款或信用贷款。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超230亿元。科技保险围绕前沿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环节,提供全链条全周期风险保障,承保企业4143家次,居全国第二,保障金额近600亿元。近三年来,四川制造业贷款余额、占比“双升”,贷款余额年均增速超过20%,对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授信5150亿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事关金融监管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北京、上海等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说了啥?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成立后,在全系统启动“新机构新作风新建树新形象”的建设工程。

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界面新闻记者 | 安震

1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北京监管局、上海监管局、安徽监管局、四川监管局、宁波监管局各派出机构负责人介绍相关情况。

北京监管局:及时叫停、规范“伪创新”“擦边球”金融行为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孙国栋介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成立后,在全系统启动“新机构新作风新建树新形象”的建设工程。

监管和政策协同方面,2023年全年,北京局与有关单位联合出台多份政策文件,广泛覆盖帮扶市场主体、助力产业恢复发展、支持持续扩大消费等领域。如依托多个部门的政务数据,筛选潜在首贷户向银行推送,由银行“送贷上门”,2023年全年推送企业近4万家次,银行对企业的综合触达率达到85%。优化中小微企业首贷贴息补助政策,累计为1.37万家企业提供贷款贴息支持超过8500万元。

在央地协同推进金融监管方面,孙国栋表示,2023年,北京局与市有关部门深化反保险欺诈联防联控机制,累计挽回经济损失4.3亿元;搭建行业联合、监管联席、部门联动“三联”反黑灰产机制,累计挽回经济损失约5500万元;联动人社部门强化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监管,为万余名农民工追发工资1.35亿元。

孙国栋表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聚焦股东股权、关联交易等实质性风险加大检查稽查力度,穿透识别、精准打击各类隐匿性、交叉性、关联性风险,及时叫停、规范涉嫌借创新之名行套利之实的“伪创新”“擦边球”行为,坚决惩治违法犯罪和腐败行为,严防“带病运行”。

上海监管局:加强股东行为穿透,资金流向穿透和业务实质穿透

谈到金融监管时,上海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俊寿表示,机构监管要强调整体性。一是抓机构法人,重点关注总行总公司资本约束、顶层设计、考核机制、合规文化、三道防线管控能力、科技支撑等方面,同时做好分类分层监管。二是抓公司治理,重点是关注党的建设,股东行为,防止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和外部人操纵。三是抓市场准入,重点是三个防止,防止产业资本在金融领域的无序扩张,防止高管与从业人员带病流动,防止各类伪创新有监管背书。

在金融监管一致性方面,王俊寿表示,坚持同一业务、同一标准、统一监管。用科学的监管标尺有效实现监管贯通,防止以金融创新之名行监管套利之实。重点是建立跨机构监管和跨市场协同的标准与机制,尤其是在交叉金融领域,资管类业务,以及普惠金融考评等方面提升监测统计标准的统一性。

在穿透监管方面,王俊寿强调精准性,重点加强股东行为穿透,资金流向穿透和业务实质穿透。

安徽监管局:聚焦重要产业布局,金融资源乡特色农产品全覆盖

在助推乡村振兴方面,安徽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覃刚介绍,统筹“软”“硬”兼修。一方面,完善“软环境”。以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为抓手,汇集涉农数据,开展信用评价,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夯实农村信用体系。目前已在全省近八成的1.2万个行政村,为53万户信用主体发放贷款600亿元。另一方面,提升“硬实力”。建立主要银行机构县域一对一“包保”服务结对机制,强化对乡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等领域支持。到2023年11月末,涉农贷款余额2.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0%,规模、增速均居全国前列。

覃刚表示,通过聚焦安徽重要产业布局,引导金融资源向“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产业链倾斜,联合开展“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大力推广畜禽活体贷、特色农险等适配金融产品,支持农业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2023年11月末,安徽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贷款和畜禽活体贷较年初分别增长52%、57%。开发110余类、500余个地方特色农险,基本实现优势特色农产品全覆盖。

宁波监管局:分类施策,完善金融服务供给格局

在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宁波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孙世重介绍,强化部门联动,近3年共牵头出台政策文件15份,推动金融政策与产业、财税政策有效协同,构建“1+N”金融惠企政策体系。

通过监管评价、监测通报、走访督导和现场检查,推动辖内金融机构建立服务小微“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截至2023年末,宁波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489.57亿元,较年初增长32.3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6.68个百分点;有贷户60.03万户,较年初增加10.71万户,小微企业金融覆盖率、可得性明显提高。

另外,坚持分类施策,完善金融服务供给格局。一是聚焦小微企业园及园内企业,联合推出银园企“双向选择、分类合作”的“伙伴银行”服务模式,建立“大小(银行)搭配、产品互补、服务分层”服务格局,满足园内企业多层次、全方位金融需要。二是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建立无贷户、首保户、无还本续贷、信用互认四项名单,配套主办行(司)机制,“一对一”提供精准服务。三是聚焦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全国试点,为“名特优新”商户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为“放心消费”商户构建“放心消费+信用”的融资模式。

四川监管局:引领金融机构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在支持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方面,四川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周卫江表示,四川局引领金融机构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引入量增、期长、面广、价优的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助力工业兴省制造强省建设。加强顶层设计,联合科技厅连续七年制定科技金融年度要点,出台科技金融“投贷服”融合发展意见,建立健全项目推送、银保企磋商、政府增信、风险分担等机制。针对科创企业特点,引导推出“天府科创贷”“科易融”“科融保”等40余项产品。

周卫江介绍,2023年前11个月,累计向近1.7万户科技型企业贷款 3241.5亿元,较年初增长19.4%,近半数为中长期贷款或信用贷款。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超230亿元。科技保险围绕前沿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环节,提供全链条全周期风险保障,承保企业4143家次,居全国第二,保障金额近600亿元。近三年来,四川制造业贷款余额、占比“双升”,贷款余额年均增速超过20%,对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授信5150亿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