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5.2%,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5.2%,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

其中,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长5.2%。

2023年9月13日,北京CBD。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国家统计局周三公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其中,四季度GDP同比增长5.2%。

去年四季度和全年GDP增速均不及市场预期。数据公布前,界面新闻采访的七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4%,全年GDP增长5.3%。

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的第一年,中国经济整体呈现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恢复过程。开局首季,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经济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二季度后,房地产行业再现下行势头,进而拖累整体消费、投资信心,经济修复力度明显减弱;下半年,宏观政策全面发力,经济复苏动能有所增强。

国家统计局表示,总的来看,2023年我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界面新闻表示,从全年看,我国较好地实现了经济增长、就业和物价等各项发展目标。消费稳步修复,内需动能增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但复苏曲线存在一定波动,经济元气恢复仍需要付出努力。

“当前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经济复苏仍不平衡,来自外部挑战不少,预计今年国内宏观政策继续偏积极,积极财政与稳健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发力,保持基建投资平稳扩张,通过财税、多种货币工具配合,进一步推动消费和投资成本下降,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他说。

经济学人智库高级分析师徐天辰表示,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基本达到预期,结构动能上有喜有忧。喜的方面,线下出行消费火热、“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口高增、地方债务问题也得到及时应对。忧的方面,地产行业依然未能摆脱困境,居民、企业信心并未伴随经济复苏而显著好转。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2024年,随着企业盈利改善以及经济转型持续升级,中国经济有望继续巩固和增强回升向好态势。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预计,今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5%左右的增速,“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净出口)将不同程度地协同推动经济增长。受基数效应影响,一季度和三季度增速可能快于二季度和四季度,呈现出倒“N”型走势。

徐天辰预计,2024年GDP增速达到4.9%。“在基数效应消失后,这仍然是一个较高的增速,主要拉动因素包括公共投资规模较大、地产负向拖累因素略有减弱、出口触底回升以及中低收入群体消费改善。”他说。

基建投资年内首次回升

2023年1-12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长5.9%,增速比1-11月加快0.1个百分点,为年内首次回升。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级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三大因素推高了年底基建投资增速。一是,稳增长需求再度增大,去年12月各地加快基建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进度;二是,12月央行抵押补充贷款(PSL)再出江湖,新增规模高达3500亿元,为包括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在内的“三大工程”建设项目贷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三是,截至12月,1万亿元增发国债资金下达已超八成,预计有部分资金在年底形成实物工作量。

王青还表示,尽管全年来看,基建投资增速比上年下降3.6个百分点,但考虑到2023年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持续出现负增长,这意味着扣除价格因素的基建投资实际增速要远高于上年,在稳增长过程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房地产投资延续负增长

2023年1-1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6%,降幅比1-11月扩大0.2个百分点。

房地产投资的持续回落源于市场的低迷。据克尔瑞地产研究公布的数据,2023年12月,百强房企单月操盘金额同比下降34.6%,降幅走扩且保持在较高水平。

分析师指出,房地产开发投资已经连续两年负增长,加上PPI通缩因素,投资实际降幅要远高于2022年,对宏观经济的拖累效应也相应加大。202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0%。

“本轮房地产下行周期明显超过以往,主要原因是政策宽松力度相对较弱,这集中体现在当前房贷利率持续处于偏高水平,2023年9月新发放居民房贷利率仍高达4.02%,这也意味着后期下调房贷利率等支持政策空间较大。”王青说。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居民收入和房价预期双弱将继续制约政策发力效果,加上前期地产企业拿地偏弱、销售下滑以及融资持续受限,地产投资增速企稳仍需时日。不过“三大工程”的推出,将有效缓冲房地产投资下降动能,预计今年房地产投资降幅有望收窄至4%左右。

制造业投资保持韧性

2023年1-12月,制造业投资同比上涨6.5%,比1-11月加快0.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

王青表示,2023年制造业投资韧性较强源于多方面因素支撑,首先是政策支持。“前三季度,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1.05万亿元,同比增长30.9%,增速比各项贷款余额高20.7个百分点,这显示政策面继续加大对制造业转型升级、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支持力度。”他说。

其次,去年下半年以来,工业产能利用率回升、PPI同比降幅趋于收窄,特别是受企业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影响,当前工业企业资产利润率持续高于贷款利率,制造业内生投资动能也在增强。

王青表示,2024年制造业投资有望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的稳中有升势头,预计全年增速将达到7%左右。“这显示经济内生增长动能改善。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将保持两位数高增状态,这是政策面支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具体体现。”他说。

伍超明预计,今年制造业投资增速或在6%左右,较上年略有放缓。他指出,总量层面,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面临前期盈利走弱和产能利用率低位的制约。行业层面,中游装备和上游原材料投资分别受政策支持和库存周期启动的支撑,但前者面临高基数和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压制,后者受限于需求恢复的弹性。

消费修复动力偏弱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上涨7.2%,比2022年回升7.4个百分点。其中,12月同比上涨7.4%,增速比11月放缓2.7个百分点。

从主要商品来看,2023年,增长最快的三类商品分别是金银珠宝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同比分别增长13.3%、12.9%和11.2%;增长最慢的三类商品分别是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速分别为-7.8%、-6.1%和0.5%。

王青表示,整体来看,2023年居民消费修复力度低于预期,背后是疫情三年带来的“疤痕效应”以及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对居民消费信心构成的冲击。

他表示,伴随疫情“疤痕效应”进一步消退,今年居民消费存在一定内生修复动能,剔除低基数影响的实际消费增长水平会明显高于2023年。

“可选消费有望持续引领消费复苏;居民旅游、出行消费有望继续保持较高增速水平,这是未来消费转型升级的主导方向。”他说。

经济学家普遍预计,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6%左右,仍低于2020年前8-9%的年增长水平。徐天辰建议,接下来,促消费政策应当着重从收入端下功夫,通过改善就业、夯实社保来改善消费;同时,减少供给侧、行业侧政策,如避免片面追求汽车消费而挤出其他消费。

工业生产继续复苏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比2022年提升1.0个百分点。其中,12月同比增长6.8%,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

王青表示,2023年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整体经济增长水平,除房地产低迷、消费需求不振,以及出口全年同比下行带来的影响外,还源于在后疫情阶段,经济修复主要由服务业大幅反弹拉动,这也是全球经济的一个普遍规律。

他进一步指出,在出口有望恢复正增长、房地产低迷对工业生产的拖累效应减轻以及居民消费继续修复的前景下,预计今年工业增加值增速在4.7%左右,与整体经济增长水平的差距趋于收窄。

徐天辰也表示,2024年,在产业升级大逻辑主导下,工业生产有望继续改善。“‘中国制造’竞争力不断获得国际市场份额,以及半导体、电子等行业的全球周期性回暖,这都将从外需层面为工业提供支撑。”他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5.2%,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

其中,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长5.2%。

2023年9月13日,北京CBD。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国家统计局周三公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其中,四季度GDP同比增长5.2%。

去年四季度和全年GDP增速均不及市场预期。数据公布前,界面新闻采访的七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4%,全年GDP增长5.3%。

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的第一年,中国经济整体呈现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恢复过程。开局首季,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经济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二季度后,房地产行业再现下行势头,进而拖累整体消费、投资信心,经济修复力度明显减弱;下半年,宏观政策全面发力,经济复苏动能有所增强。

国家统计局表示,总的来看,2023年我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界面新闻表示,从全年看,我国较好地实现了经济增长、就业和物价等各项发展目标。消费稳步修复,内需动能增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但复苏曲线存在一定波动,经济元气恢复仍需要付出努力。

“当前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经济复苏仍不平衡,来自外部挑战不少,预计今年国内宏观政策继续偏积极,积极财政与稳健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发力,保持基建投资平稳扩张,通过财税、多种货币工具配合,进一步推动消费和投资成本下降,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他说。

经济学人智库高级分析师徐天辰表示,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基本达到预期,结构动能上有喜有忧。喜的方面,线下出行消费火热、“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口高增、地方债务问题也得到及时应对。忧的方面,地产行业依然未能摆脱困境,居民、企业信心并未伴随经济复苏而显著好转。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2024年,随着企业盈利改善以及经济转型持续升级,中国经济有望继续巩固和增强回升向好态势。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预计,今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5%左右的增速,“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净出口)将不同程度地协同推动经济增长。受基数效应影响,一季度和三季度增速可能快于二季度和四季度,呈现出倒“N”型走势。

徐天辰预计,2024年GDP增速达到4.9%。“在基数效应消失后,这仍然是一个较高的增速,主要拉动因素包括公共投资规模较大、地产负向拖累因素略有减弱、出口触底回升以及中低收入群体消费改善。”他说。

基建投资年内首次回升

2023年1-12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长5.9%,增速比1-11月加快0.1个百分点,为年内首次回升。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级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三大因素推高了年底基建投资增速。一是,稳增长需求再度增大,去年12月各地加快基建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进度;二是,12月央行抵押补充贷款(PSL)再出江湖,新增规模高达3500亿元,为包括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在内的“三大工程”建设项目贷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三是,截至12月,1万亿元增发国债资金下达已超八成,预计有部分资金在年底形成实物工作量。

王青还表示,尽管全年来看,基建投资增速比上年下降3.6个百分点,但考虑到2023年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持续出现负增长,这意味着扣除价格因素的基建投资实际增速要远高于上年,在稳增长过程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房地产投资延续负增长

2023年1-1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6%,降幅比1-11月扩大0.2个百分点。

房地产投资的持续回落源于市场的低迷。据克尔瑞地产研究公布的数据,2023年12月,百强房企单月操盘金额同比下降34.6%,降幅走扩且保持在较高水平。

分析师指出,房地产开发投资已经连续两年负增长,加上PPI通缩因素,投资实际降幅要远高于2022年,对宏观经济的拖累效应也相应加大。202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0%。

“本轮房地产下行周期明显超过以往,主要原因是政策宽松力度相对较弱,这集中体现在当前房贷利率持续处于偏高水平,2023年9月新发放居民房贷利率仍高达4.02%,这也意味着后期下调房贷利率等支持政策空间较大。”王青说。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居民收入和房价预期双弱将继续制约政策发力效果,加上前期地产企业拿地偏弱、销售下滑以及融资持续受限,地产投资增速企稳仍需时日。不过“三大工程”的推出,将有效缓冲房地产投资下降动能,预计今年房地产投资降幅有望收窄至4%左右。

制造业投资保持韧性

2023年1-12月,制造业投资同比上涨6.5%,比1-11月加快0.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

王青表示,2023年制造业投资韧性较强源于多方面因素支撑,首先是政策支持。“前三季度,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1.05万亿元,同比增长30.9%,增速比各项贷款余额高20.7个百分点,这显示政策面继续加大对制造业转型升级、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支持力度。”他说。

其次,去年下半年以来,工业产能利用率回升、PPI同比降幅趋于收窄,特别是受企业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影响,当前工业企业资产利润率持续高于贷款利率,制造业内生投资动能也在增强。

王青表示,2024年制造业投资有望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的稳中有升势头,预计全年增速将达到7%左右。“这显示经济内生增长动能改善。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将保持两位数高增状态,这是政策面支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具体体现。”他说。

伍超明预计,今年制造业投资增速或在6%左右,较上年略有放缓。他指出,总量层面,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面临前期盈利走弱和产能利用率低位的制约。行业层面,中游装备和上游原材料投资分别受政策支持和库存周期启动的支撑,但前者面临高基数和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压制,后者受限于需求恢复的弹性。

消费修复动力偏弱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上涨7.2%,比2022年回升7.4个百分点。其中,12月同比上涨7.4%,增速比11月放缓2.7个百分点。

从主要商品来看,2023年,增长最快的三类商品分别是金银珠宝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同比分别增长13.3%、12.9%和11.2%;增长最慢的三类商品分别是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速分别为-7.8%、-6.1%和0.5%。

王青表示,整体来看,2023年居民消费修复力度低于预期,背后是疫情三年带来的“疤痕效应”以及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对居民消费信心构成的冲击。

他表示,伴随疫情“疤痕效应”进一步消退,今年居民消费存在一定内生修复动能,剔除低基数影响的实际消费增长水平会明显高于2023年。

“可选消费有望持续引领消费复苏;居民旅游、出行消费有望继续保持较高增速水平,这是未来消费转型升级的主导方向。”他说。

经济学家普遍预计,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6%左右,仍低于2020年前8-9%的年增长水平。徐天辰建议,接下来,促消费政策应当着重从收入端下功夫,通过改善就业、夯实社保来改善消费;同时,减少供给侧、行业侧政策,如避免片面追求汽车消费而挤出其他消费。

工业生产继续复苏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比2022年提升1.0个百分点。其中,12月同比增长6.8%,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

王青表示,2023年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整体经济增长水平,除房地产低迷、消费需求不振,以及出口全年同比下行带来的影响外,还源于在后疫情阶段,经济修复主要由服务业大幅反弹拉动,这也是全球经济的一个普遍规律。

他进一步指出,在出口有望恢复正增长、房地产低迷对工业生产的拖累效应减轻以及居民消费继续修复的前景下,预计今年工业增加值增速在4.7%左右,与整体经济增长水平的差距趋于收窄。

徐天辰也表示,2024年,在产业升级大逻辑主导下,工业生产有望继续改善。“‘中国制造’竞争力不断获得国际市场份额,以及半导体、电子等行业的全球周期性回暖,这都将从外需层面为工业提供支撑。”他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