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山东两会观察丨眺望新时代,实干烟台如何再跃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山东两会观察丨眺望新时代,实干烟台如何再跃升?

加快建设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市、宜业宜居宜游城市……烟台正以奔跑之姿踏上新征程。

文丨孟宝乐

2024年伊始,“引力一号”(遥一)运载火箭在山东烟台海域发射升空的消息刷屏,令人振奋。

此次发射任务一举创造了多个全国乃至世界纪录: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中国运力最大民商火箭、中国首型捆绑式民商火箭、国内民商火箭最大整流罩……

这不仅见证着中国航天里程碑式的胜利,也让世界刷新了对烟台这座滨海城市的认知,看到了烟台航天产业发展的雄厚实力。

而烟台更以现代化滨海城市为关键词,成功找到了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发展引力。

1月13日上午,烟台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市长郑德雁作政府工作报告。

“到2035年跃升成为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烟台篇章”……一系列新期许让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烟台,有了更为清晰的发展路径。

从“两会”入手,以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为基本参照,烟台交出了一份怎样的2023答卷,接下来一年的发展脉络如何,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入地探索。

图片来源:摄图网

擘画新蓝图,向环渤海中心城市进阶

一个区域想要加快发展,需要中心城市、龙头城市切实担当好“发展之核”的重任、发挥好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梳理今年烟台市“两会”,“奋力跃升成为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首次被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成为烟台城市发展的热词。

烟台市市长郑德雁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出,烟台市要主动融入渤海湾、全面衔接大战略、积极推进渤海大通道,加强与环渤海城市的协同联动,到2035年跃升成为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

放眼整个渤海湾,烟台是渤海之门户,与辽宁乃至东三省遥相呼应;把视野放至整个东北亚,烟台地处黄渤二海交汇处,向东沟通日本、韩国,向西接京津冀,北望东三省,南接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是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结合点。

烟台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一背景下,剑指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担当区域的“强引擎”,彰显着加快城市跃升的烟台雄心,更是烟台在发展进程中的应有担当。

在大局中找准节拍,向着未来加速奔跑,一个加快开创未来的崭新烟台令人憧憬。

图片来源:摄图网

事实上,城市目标和愿景的实现终究要取决于城市自身的发展实力。而梳理烟台城市发展脉络,产业版图日新月异、发展动能加速富集、综合实力跨越提升,高质量发展之路频频提速。

回顾过去一年,烟台先进制造业持续做强,全国首个海上经济开发区、全省首个海洋高新区获批建设,全国首艘数字孪生智能科研船交付首航,全国首个三产融合综合体“耕海1号”建成运营,国家级海洋牧场达到20处,数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蓝色药谷生命岛 90万平方米建筑全部封顶,绿叶制药一类新药“利培酮”在美国上市;

东方航天港累计成功发射9次、48颗卫星,“烟台一号”卫星成功入轨;

万华化学入选全国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名单、领军人才获省科 学技术最高奖……

数据显示,2023年烟台新增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2个,肉鸡产业入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九大制造业产值突破9000亿元。

重大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2023年,烟台牢牢扭住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400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60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左右。

其中,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陆续中交,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一期建设过半、乙烯二期全部装置开工,总投资560亿元的潍柴(烟台)新能源动力产业园、上汽通用东 岳奥特能超级工厂启动建设,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形成“千亿领航、百亿支撑、十亿带动”的重大项目竞相推进格局。

极为吸睛是,2023年烟台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00家左右,“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长1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6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10个百分点以上,释放出烟台正走向创新驱动发展道路的强烈信号。

从数据上看,2023年的烟台可谓硕果累累。根据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预计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6.5%左右,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左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烟台的提速发展有目共睹,这也将构筑起城市跃升的最大底气。

图片来源:摄图网

示范引领,打样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聚焦2024年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绿色低碳”在报告中着墨颇多,成为烟台的另一城市关键词。

当前,在碳中和碳达峰的时代浪潮中,低碳竞争力,正在成为各大城市竞争乃至国际博弈的主战场。

山东是全国首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肩负着为全国探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新模式的时代重任。

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引领城市,烟台理应先行一步,努力建设全国、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踏浪潮而来,衔使命而生。烟台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升至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方面,以建设国际领先的智能低碳城市为目标,烟台构建以近海旅游岛链、夹河生态中轴、城市山体公园、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等为重点的绿色低碳城市发展格局,催生出数字化虚拟电厂、清洁能源供、节能机场等智能低碳城市应用场景,将绿色消费、绿色家居、绿色出行融入居民日常。

另一方面,烟台实施“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开展核心竞争力提升五年行动计划,推动生物医药、石化及化工新材料、清洁能源等16条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紧盯目标、精准发力。如今,烟台已形成有色及贵金属、绿色石化2个2000亿级,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汽车、食品精深加工4个千亿级,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清洁能源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当绿色化工的理念深入人心,烟台正在建设总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裕龙石化产业园、烟台化工产业园、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三大千亿级产值的园区,到2026年末投资将超过4000亿元、产值超5000亿元。

图片来源:摄图网

值得一提的是,在清洁能源领域,烟台实现了“六个第一”,即发出山东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和全球深远海漂浮式海上光伏第一度电,建成全国首个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研究实验项目,形成山东第一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海阳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

2023年,烟台在中国低碳城市试点中期评估中位列全国第三,再次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国内首个900兆瓦远距离跨区域核能供暖工程投入运营……这既是对烟台绿色低碳发展成就的肯定,也将增加烟台的底气与信心。同时,也透露着对烟台的新期待。

“我们要全方位提升城市能级,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以更高定位、更大格局谋划未来,拓宽全球视野,链接八方资源,汇聚起城市蝶变升级的巨大能量。”“两会”上,烟台市长郑德雁的讲话思路清晰、方向明确、催人奋进。

面向2024,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全力奔跑的烟台,将围绕提升城市能级、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构建新能源体系、持续改善民生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城市”“产业”“能源”“生活”等领域全面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向阳而生、向绿而行,聚焦“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烟台,将加速蝶变升级。

图片来源:摄图网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幸福烟台更具质感

现如今,考量一座城市的发展能级,已不仅仅局限于产业、投资等层面,更要关注民生、环境等彰显城市“软实力”的要素。

烟台是一座充满温情的城市。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烟台抓建设、提品质,让城市再上发展新台阶,终究是为人民福祉而努力。

今年的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亦多次提到“民生”。

聚焦民生领域,过去一年,烟台25个重点片区改造全面展开,虞美人广场、海韵路、凤凰湖、蓬莱湾等成为新的“打卡地”。

烟台新建改建市政道路60条,贯通双河东路等丁字路、断头路13条,改扩建地下管网1300多公里。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62个。

新增海绵城市面积3800万平方米,可透水地面占比达到41%以上。新建汽车充电桩 1万个,获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改造农村公路2135公里,4900多处农村路口实现交通设施“三必上”。完成11万农户清洁取暖改造、605个村庄规模化供水改造。

新改扩建中小学33所,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95%。

新增托位5850个、养老床位3150张。发放救助保障资金14.5亿元,救助困难群众21万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随着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生根,一个个民生愿景变成现实图景,烟台正让社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居民,绘出一幅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的民生蓝图。

图片来源:摄图网

烟台市长郑德雁在作政府报告时,有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让广大市民更清晰地听到城市生长的声音,感受到拔节向上的力量。”

这也传达出,烟台将在新阶段新征程上努力让社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居民,不断增强人们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坚定决心。

而人与城的温暖同频共振,也将凝聚起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之力。

民生改善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24年,烟台将推进 7 大片区、67 个城市更新项目,改造284 个老旧小区,新增海绵城市面积 3400 万平方米;

高标准规划建设夹河·幸福新城,打造夹河美丽河湖生态廊道,开工建设双碳科普馆、万华城市公园,崛起一座生态之城、科创之城、文化之城;

加快建设大南山中央山体公园,打造 20 公里山海步道,推动中心城区水塘水库公园化、景观化改造提升,让广大市民沿着山水遇见美;

推进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亿元以上,帮扶2万失业人员再就业……

这既是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不管是过去的发展还是接下来的规划,烟台都以一种润物无声的姿态把民生工作摆在一定发展高度谋篇布局,持续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美好新生活。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

眺望前行路,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市、宜业宜居宜游城市、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烟台正以奔跑之姿踏上新征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山东两会观察丨眺望新时代,实干烟台如何再跃升?

加快建设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市、宜业宜居宜游城市……烟台正以奔跑之姿踏上新征程。

文丨孟宝乐

2024年伊始,“引力一号”(遥一)运载火箭在山东烟台海域发射升空的消息刷屏,令人振奋。

此次发射任务一举创造了多个全国乃至世界纪录: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中国运力最大民商火箭、中国首型捆绑式民商火箭、国内民商火箭最大整流罩……

这不仅见证着中国航天里程碑式的胜利,也让世界刷新了对烟台这座滨海城市的认知,看到了烟台航天产业发展的雄厚实力。

而烟台更以现代化滨海城市为关键词,成功找到了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发展引力。

1月13日上午,烟台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市长郑德雁作政府工作报告。

“到2035年跃升成为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烟台篇章”……一系列新期许让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烟台,有了更为清晰的发展路径。

从“两会”入手,以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为基本参照,烟台交出了一份怎样的2023答卷,接下来一年的发展脉络如何,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入地探索。

图片来源:摄图网

擘画新蓝图,向环渤海中心城市进阶

一个区域想要加快发展,需要中心城市、龙头城市切实担当好“发展之核”的重任、发挥好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梳理今年烟台市“两会”,“奋力跃升成为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首次被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成为烟台城市发展的热词。

烟台市市长郑德雁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出,烟台市要主动融入渤海湾、全面衔接大战略、积极推进渤海大通道,加强与环渤海城市的协同联动,到2035年跃升成为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

放眼整个渤海湾,烟台是渤海之门户,与辽宁乃至东三省遥相呼应;把视野放至整个东北亚,烟台地处黄渤二海交汇处,向东沟通日本、韩国,向西接京津冀,北望东三省,南接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是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结合点。

烟台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一背景下,剑指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担当区域的“强引擎”,彰显着加快城市跃升的烟台雄心,更是烟台在发展进程中的应有担当。

在大局中找准节拍,向着未来加速奔跑,一个加快开创未来的崭新烟台令人憧憬。

图片来源:摄图网

事实上,城市目标和愿景的实现终究要取决于城市自身的发展实力。而梳理烟台城市发展脉络,产业版图日新月异、发展动能加速富集、综合实力跨越提升,高质量发展之路频频提速。

回顾过去一年,烟台先进制造业持续做强,全国首个海上经济开发区、全省首个海洋高新区获批建设,全国首艘数字孪生智能科研船交付首航,全国首个三产融合综合体“耕海1号”建成运营,国家级海洋牧场达到20处,数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蓝色药谷生命岛 90万平方米建筑全部封顶,绿叶制药一类新药“利培酮”在美国上市;

东方航天港累计成功发射9次、48颗卫星,“烟台一号”卫星成功入轨;

万华化学入选全国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名单、领军人才获省科 学技术最高奖……

数据显示,2023年烟台新增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2个,肉鸡产业入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九大制造业产值突破9000亿元。

重大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2023年,烟台牢牢扭住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400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60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左右。

其中,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陆续中交,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一期建设过半、乙烯二期全部装置开工,总投资560亿元的潍柴(烟台)新能源动力产业园、上汽通用东 岳奥特能超级工厂启动建设,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形成“千亿领航、百亿支撑、十亿带动”的重大项目竞相推进格局。

极为吸睛是,2023年烟台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00家左右,“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长1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6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10个百分点以上,释放出烟台正走向创新驱动发展道路的强烈信号。

从数据上看,2023年的烟台可谓硕果累累。根据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预计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6.5%左右,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左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烟台的提速发展有目共睹,这也将构筑起城市跃升的最大底气。

图片来源:摄图网

示范引领,打样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聚焦2024年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绿色低碳”在报告中着墨颇多,成为烟台的另一城市关键词。

当前,在碳中和碳达峰的时代浪潮中,低碳竞争力,正在成为各大城市竞争乃至国际博弈的主战场。

山东是全国首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肩负着为全国探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新模式的时代重任。

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引领城市,烟台理应先行一步,努力建设全国、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踏浪潮而来,衔使命而生。烟台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升至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方面,以建设国际领先的智能低碳城市为目标,烟台构建以近海旅游岛链、夹河生态中轴、城市山体公园、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等为重点的绿色低碳城市发展格局,催生出数字化虚拟电厂、清洁能源供、节能机场等智能低碳城市应用场景,将绿色消费、绿色家居、绿色出行融入居民日常。

另一方面,烟台实施“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开展核心竞争力提升五年行动计划,推动生物医药、石化及化工新材料、清洁能源等16条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紧盯目标、精准发力。如今,烟台已形成有色及贵金属、绿色石化2个2000亿级,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汽车、食品精深加工4个千亿级,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清洁能源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当绿色化工的理念深入人心,烟台正在建设总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裕龙石化产业园、烟台化工产业园、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三大千亿级产值的园区,到2026年末投资将超过4000亿元、产值超5000亿元。

图片来源:摄图网

值得一提的是,在清洁能源领域,烟台实现了“六个第一”,即发出山东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和全球深远海漂浮式海上光伏第一度电,建成全国首个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研究实验项目,形成山东第一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海阳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

2023年,烟台在中国低碳城市试点中期评估中位列全国第三,再次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国内首个900兆瓦远距离跨区域核能供暖工程投入运营……这既是对烟台绿色低碳发展成就的肯定,也将增加烟台的底气与信心。同时,也透露着对烟台的新期待。

“我们要全方位提升城市能级,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以更高定位、更大格局谋划未来,拓宽全球视野,链接八方资源,汇聚起城市蝶变升级的巨大能量。”“两会”上,烟台市长郑德雁的讲话思路清晰、方向明确、催人奋进。

面向2024,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全力奔跑的烟台,将围绕提升城市能级、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构建新能源体系、持续改善民生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城市”“产业”“能源”“生活”等领域全面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向阳而生、向绿而行,聚焦“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烟台,将加速蝶变升级。

图片来源:摄图网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幸福烟台更具质感

现如今,考量一座城市的发展能级,已不仅仅局限于产业、投资等层面,更要关注民生、环境等彰显城市“软实力”的要素。

烟台是一座充满温情的城市。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烟台抓建设、提品质,让城市再上发展新台阶,终究是为人民福祉而努力。

今年的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亦多次提到“民生”。

聚焦民生领域,过去一年,烟台25个重点片区改造全面展开,虞美人广场、海韵路、凤凰湖、蓬莱湾等成为新的“打卡地”。

烟台新建改建市政道路60条,贯通双河东路等丁字路、断头路13条,改扩建地下管网1300多公里。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62个。

新增海绵城市面积3800万平方米,可透水地面占比达到41%以上。新建汽车充电桩 1万个,获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改造农村公路2135公里,4900多处农村路口实现交通设施“三必上”。完成11万农户清洁取暖改造、605个村庄规模化供水改造。

新改扩建中小学33所,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95%。

新增托位5850个、养老床位3150张。发放救助保障资金14.5亿元,救助困难群众21万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随着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生根,一个个民生愿景变成现实图景,烟台正让社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居民,绘出一幅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的民生蓝图。

图片来源:摄图网

烟台市长郑德雁在作政府报告时,有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让广大市民更清晰地听到城市生长的声音,感受到拔节向上的力量。”

这也传达出,烟台将在新阶段新征程上努力让社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居民,不断增强人们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坚定决心。

而人与城的温暖同频共振,也将凝聚起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之力。

民生改善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24年,烟台将推进 7 大片区、67 个城市更新项目,改造284 个老旧小区,新增海绵城市面积 3400 万平方米;

高标准规划建设夹河·幸福新城,打造夹河美丽河湖生态廊道,开工建设双碳科普馆、万华城市公园,崛起一座生态之城、科创之城、文化之城;

加快建设大南山中央山体公园,打造 20 公里山海步道,推动中心城区水塘水库公园化、景观化改造提升,让广大市民沿着山水遇见美;

推进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亿元以上,帮扶2万失业人员再就业……

这既是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不管是过去的发展还是接下来的规划,烟台都以一种润物无声的姿态把民生工作摆在一定发展高度谋篇布局,持续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美好新生活。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

眺望前行路,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市、宜业宜居宜游城市、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烟台正以奔跑之姿踏上新征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