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打造更开放、更创新、更普惠金融新生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助力金融强国建设|上海两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打造更开放、更创新、更普惠金融新生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助力金融强国建设|上海两会

新的一年,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道路上,保持创新、奋进的劲头,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与国际资本市场保持对话。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孙艺真 冯赛琪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当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制度型开放正在稳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正在助力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新的一年,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道路上,保持创新、奋进的劲头,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与国际资本市场保持对话。

以制度型开放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

1月20日,上海市委常委会举行扩大会议,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主持会议并强调,要强化助力金融强国建设的使命担当,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全面落实金融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新进展新成效,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贡献。

会议指出,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统筹在岸和离岸业务,加强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完善对共建“一带一路”的金融支持。

最新的两项排名显示,上海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保持全球领先。2023年9月,英国智库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发布“第34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34)”。在上榜的121个金融中心中,上海位居全球第七位;此外,2023年9月,由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编制的《2023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评价指数报告》报告显示,上海位居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第六位。

上海正以制度型金融开放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就在不久前的1月1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指出,将依托实施全面注册制及境外上市备案新规,支持符合条件的在沪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购重组等方式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挂牌;深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参与QFLP试点的管理人,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普通合伙人三者之一满足经营、管理或从事资产管理、投资、相关产业5年经验等条件的,支持其在中基协登记。

随着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推进,近年来,上海不断吸引和集聚外资金融机构、国际金融组织和长期资本展业兴业,多家外资金融机构纷纷在沪布局。

2023年,包括嘉民私募基金、三井住友德思私募、淡马锡全资子公司淡明资本等机构“落户”上海;近年来,摩根大通、贝莱德、富达、施罗德等国际资管行业巨头也先后在上海设立外资独资券商、独资公募基金、合资理财等机构。

“更创新”推动上海金融服务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强监管”行业的金融业,发展同样需要创新,创新与监管并不相悖。技术、制度、管理层面的革新,是上海金融业得以生生不息的重要力量。

为鼓励金融创新,上海市的金融创新奖已经举办了12届。2023年末,上海市政府揭晓了本届上海金融创新奖的获奖名单,名单范围丰富,涵盖了金融市场和基础设施领域、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科技等领域。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周小全表示,上海金融创新奖旨在推动上海金融改革创新,优化上海金融发展环境,增强上海金融综合竞争力,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近期,界面新闻记者走访了获得金融创新奖的多家机构。

其中,“债券南向通交易服务”获得上海金融创新成果奖特等奖。据外汇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项目是交易中心通过与境内外基础服务机构连接合作,依托服务境内债券交易的丰富实践,为境内机构有序“走出去”、配置全球债券提供安全便捷的交易通道。

上述负责人表示,南向通交易服务是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重要实质性进展,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积极举措,进一步强化上海在中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桥头堡地位;该服务继续沿用境内债券交易系统和交易流程,尊重原有投资交易习惯,实现“一点接入、投资全球”。

搭载数字平台建设快车,上海金融朝着更普惠、更绿色方向走去。

1月11日,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平台上线。实现了上海市企业政府公共数据、市场化数据和金融数据的有效整合,共归集约8.4亿条数据,破解绿色信息不对称和绿色信息归集难的问题,该平台实现了绿色产业、转型金融、气候投融资等绿色项目的统一管理。而据承建方上海数据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关于普惠金融的平台目前已在建设中。

上海数据集团投资总监、战略发展部总经理李荃向界面新闻表示,将持续发挥数据资源领域优势,依托区块链、隐私计算、高质量语料库等能力建设,持续探索数据要素在大模型等人工智能领域与金融产业的结合,打造数字金融上海最佳实践。

“上海价格”不断涌现

上海金融市场定价功能不断提升。人民币金融资产、重要大宗商品等“上海价格”在国际市场接受度更高、影响力更大。

2023年1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上海期货交易所考察调研,他强调,上海期货交易所要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为探索中国特色期货监管制度和业务模式、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作出更大贡献。

《上海期货交易所2023-2025年战略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上期所市场运行平稳有序,功能发挥显著提升,服务实体经济作用进一步凸显,“上海油”“上海铜”“上海胶”“上海金”“上海镍”“上海纸”等“上海价格”在国际市场接受度更高、影响力更大,亚太领先交易所地位更加巩固,努力打造服务型、国际型、数字化、绿色化、现代化期货交易所。

如今,上期所是全球铜的定价中心之一,铜、铝等有色金属期货价格早已成为现货贸易的定价基准。

2023年,为进一步服务国家战略布局、满足产业需求,上期所及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先后上市氧化铝期货、合成橡胶期货和期权、航运指数期货,“上海价格”品种不断扩容,对推动金融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8月份,我国首个航运期货品种集运指数(欧线)期货正式挂盘交易。据悉,该期货品种采用“服务型指数、国际平台、人民币计价、现金交割”的设计方案,是我国首个服务类期货品种,也是首个在商品期货交易所上市的指数类、现金交割的期货品种。

科创板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田”

金融体系是服务科创企业的重要引擎。历经近五年的发展,科创板已成为我国“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一批优质科创企业陆续登陆我国资本市场。

根据上交所1月19日发布的数据,科创板公司市值规模已达54238亿元。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底,科创板上市公司共计567家。其中,集成电路领域公司总数达110家,占A股同类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涵盖上游芯片设计、中游晶圆代工及下游封装测试,形成上下游链条完整、产业功能齐备的发展格局;生物医药领域上市公司总数111家,重点介入癌症、艾滋病、乙肝、丙肝等治疗领域,已成为美国、香港之外全球主要上市地;新能源领域,已有15家光伏企业,19家动力电池产业链公司,绿色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等产业链也已初具规模。

最新业绩方面,界面新闻查询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22日,已有44家科创板公司发布了2023年业绩预告,其中,包括奥特维、航亚科技、百克生物、传音控股等35家科创板公司 “预喜”,实现了业绩预增或续盈,在已经披露业绩的科创板公司中占比约80%。

“支持科技创新制度体系,强化市场约束和法治约束,提高投融资便利性,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以全面注册制为牵引,优化股权激励信息披露等制度,提升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效率,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拥有原创引领技术的企业上市发展,助力战略新兴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交所理事长邱勇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强调。

最新政策支持方面,界面新闻了解到,去年年底,监管部门正在积极研究建立完善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并购重组“绿色通道”,优化“小额快速”审核机制,落实好适当提高轻资产科技型企业重组估值包容性政策。

在1月20日的上海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强调,要根据科技创新不同阶段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支持。

此外,2024年新年伊始,科创板公司迎来监管新规,市场生态持续净化。

1月19日,上交所正式发布修订后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0号——纪律处分实施标准》(下称《实施标准》),上交所明确将科创板上市公司纳入该《实施标准》,将核心技术人员纳入监管对象,明确科创板公司违规减持、信息披露违规、以及未按照规定进行询价转让或者配售的处罚标准。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打造更开放、更创新、更普惠金融新生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助力金融强国建设|上海两会

新的一年,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道路上,保持创新、奋进的劲头,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与国际资本市场保持对话。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孙艺真 冯赛琪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当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制度型开放正在稳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正在助力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新的一年,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道路上,保持创新、奋进的劲头,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与国际资本市场保持对话。

以制度型开放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

1月20日,上海市委常委会举行扩大会议,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主持会议并强调,要强化助力金融强国建设的使命担当,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全面落实金融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新进展新成效,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贡献。

会议指出,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统筹在岸和离岸业务,加强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完善对共建“一带一路”的金融支持。

最新的两项排名显示,上海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保持全球领先。2023年9月,英国智库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发布“第34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34)”。在上榜的121个金融中心中,上海位居全球第七位;此外,2023年9月,由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编制的《2023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评价指数报告》报告显示,上海位居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第六位。

上海正以制度型金融开放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就在不久前的1月1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指出,将依托实施全面注册制及境外上市备案新规,支持符合条件的在沪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购重组等方式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挂牌;深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参与QFLP试点的管理人,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普通合伙人三者之一满足经营、管理或从事资产管理、投资、相关产业5年经验等条件的,支持其在中基协登记。

随着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推进,近年来,上海不断吸引和集聚外资金融机构、国际金融组织和长期资本展业兴业,多家外资金融机构纷纷在沪布局。

2023年,包括嘉民私募基金、三井住友德思私募、淡马锡全资子公司淡明资本等机构“落户”上海;近年来,摩根大通、贝莱德、富达、施罗德等国际资管行业巨头也先后在上海设立外资独资券商、独资公募基金、合资理财等机构。

“更创新”推动上海金融服务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强监管”行业的金融业,发展同样需要创新,创新与监管并不相悖。技术、制度、管理层面的革新,是上海金融业得以生生不息的重要力量。

为鼓励金融创新,上海市的金融创新奖已经举办了12届。2023年末,上海市政府揭晓了本届上海金融创新奖的获奖名单,名单范围丰富,涵盖了金融市场和基础设施领域、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科技等领域。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周小全表示,上海金融创新奖旨在推动上海金融改革创新,优化上海金融发展环境,增强上海金融综合竞争力,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近期,界面新闻记者走访了获得金融创新奖的多家机构。

其中,“债券南向通交易服务”获得上海金融创新成果奖特等奖。据外汇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项目是交易中心通过与境内外基础服务机构连接合作,依托服务境内债券交易的丰富实践,为境内机构有序“走出去”、配置全球债券提供安全便捷的交易通道。

上述负责人表示,南向通交易服务是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重要实质性进展,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积极举措,进一步强化上海在中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桥头堡地位;该服务继续沿用境内债券交易系统和交易流程,尊重原有投资交易习惯,实现“一点接入、投资全球”。

搭载数字平台建设快车,上海金融朝着更普惠、更绿色方向走去。

1月11日,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平台上线。实现了上海市企业政府公共数据、市场化数据和金融数据的有效整合,共归集约8.4亿条数据,破解绿色信息不对称和绿色信息归集难的问题,该平台实现了绿色产业、转型金融、气候投融资等绿色项目的统一管理。而据承建方上海数据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关于普惠金融的平台目前已在建设中。

上海数据集团投资总监、战略发展部总经理李荃向界面新闻表示,将持续发挥数据资源领域优势,依托区块链、隐私计算、高质量语料库等能力建设,持续探索数据要素在大模型等人工智能领域与金融产业的结合,打造数字金融上海最佳实践。

“上海价格”不断涌现

上海金融市场定价功能不断提升。人民币金融资产、重要大宗商品等“上海价格”在国际市场接受度更高、影响力更大。

2023年1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上海期货交易所考察调研,他强调,上海期货交易所要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为探索中国特色期货监管制度和业务模式、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作出更大贡献。

《上海期货交易所2023-2025年战略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上期所市场运行平稳有序,功能发挥显著提升,服务实体经济作用进一步凸显,“上海油”“上海铜”“上海胶”“上海金”“上海镍”“上海纸”等“上海价格”在国际市场接受度更高、影响力更大,亚太领先交易所地位更加巩固,努力打造服务型、国际型、数字化、绿色化、现代化期货交易所。

如今,上期所是全球铜的定价中心之一,铜、铝等有色金属期货价格早已成为现货贸易的定价基准。

2023年,为进一步服务国家战略布局、满足产业需求,上期所及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先后上市氧化铝期货、合成橡胶期货和期权、航运指数期货,“上海价格”品种不断扩容,对推动金融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8月份,我国首个航运期货品种集运指数(欧线)期货正式挂盘交易。据悉,该期货品种采用“服务型指数、国际平台、人民币计价、现金交割”的设计方案,是我国首个服务类期货品种,也是首个在商品期货交易所上市的指数类、现金交割的期货品种。

科创板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田”

金融体系是服务科创企业的重要引擎。历经近五年的发展,科创板已成为我国“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一批优质科创企业陆续登陆我国资本市场。

根据上交所1月19日发布的数据,科创板公司市值规模已达54238亿元。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底,科创板上市公司共计567家。其中,集成电路领域公司总数达110家,占A股同类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涵盖上游芯片设计、中游晶圆代工及下游封装测试,形成上下游链条完整、产业功能齐备的发展格局;生物医药领域上市公司总数111家,重点介入癌症、艾滋病、乙肝、丙肝等治疗领域,已成为美国、香港之外全球主要上市地;新能源领域,已有15家光伏企业,19家动力电池产业链公司,绿色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等产业链也已初具规模。

最新业绩方面,界面新闻查询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22日,已有44家科创板公司发布了2023年业绩预告,其中,包括奥特维、航亚科技、百克生物、传音控股等35家科创板公司 “预喜”,实现了业绩预增或续盈,在已经披露业绩的科创板公司中占比约80%。

“支持科技创新制度体系,强化市场约束和法治约束,提高投融资便利性,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以全面注册制为牵引,优化股权激励信息披露等制度,提升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效率,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拥有原创引领技术的企业上市发展,助力战略新兴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交所理事长邱勇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强调。

最新政策支持方面,界面新闻了解到,去年年底,监管部门正在积极研究建立完善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并购重组“绿色通道”,优化“小额快速”审核机制,落实好适当提高轻资产科技型企业重组估值包容性政策。

在1月20日的上海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强调,要根据科技创新不同阶段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支持。

此外,2024年新年伊始,科创板公司迎来监管新规,市场生态持续净化。

1月19日,上交所正式发布修订后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0号——纪律处分实施标准》(下称《实施标准》),上交所明确将科创板上市公司纳入该《实施标准》,将核心技术人员纳入监管对象,明确科创板公司违规减持、信息披露违规、以及未按照规定进行询价转让或者配售的处罚标准。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