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翟瑞民
2024年春运于1月26日正式启动。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数据,自1月26日至3月5日,春运为期40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4.8亿人次,同比2023年春运增长37.9%。1月26日春运首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060万人次。
在北京站,和拎着大包小包、匆匆走过站前广场的人不同,有一些人是带着极少的行李徘徊在广场上,等候自己乘坐的列车发车。
30岁的柴军(化名)是内蒙古通辽人。春运第一天,他从河北燕郊坐公交车进京,到国贸吃了个卷饼和一个煎饼,然后站在北京站站前广场等待火车发车。为了省钱,他准备坐14小时的卧铺回老家。大学没毕业,柴军就退学了,他先后从事过快递员、网管、保安等职业。2024年初,他辞掉了在深圳的工作,回到已经在此安家的河北燕郊。无业的状态让他有些发愁,“我还是想做网管,因为我爱打游戏。实话实说,我的工作和人生,就是为了乐趣而活。”
虽然晚上7点火车才发车,赵宋平夫妇中午一过就到了北京站。头一天晚上,他们在一个室外的雨棚下相拥睡了一晚。再往前几天,他们都寄宿在朋友家。在北京打工期间包工头没给发工资,这冲淡了他们过年的喜悦感。因为正月初八前,他们的大儿子就要结婚了,彩礼还需要凑20万元。这一次,他们买的是硬座车票,准备坐11个小时到合肥,然后辗转到巢湖,最终回到芜湖的农村老家。赵宋平夫妇不识字,2023年2月他们来北京打工,平时打车和买票都麻烦路人帮忙,“现在外面好人多。”
老陈携带的唯一行李是一只粉色袋子,因为嫌候车室太闷,他选择站在广场上等老乡晚上过来一起聚餐,然后再坐火车回山东济宁的老家。44岁的老陈在北京一处工地上工作,已经有七、八年的时间。他曾觉得“来大城市看看挺好”,但后来每周休息的两天时间里,他很少出门,只是在宿舍里“洗洗衣服、锻炼身体”。几位老乡是他在北京仅有的朋友,他们一年聚会一两次,总是一起吃山东菜,喝北京的二锅头。饭桌上,他们会聊工作,但很少聊到在北京的生活。来北京之前,老陈在广东卖鞋,不过,不管在什么地方工作,他几乎年年都回家。“我觉得和家人团聚最重要,也舍不得老人。我回家的行李一直是这么简单,简单生活多好。”老陈说。














*除特殊标注外,文中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