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估值近360亿,这家公司筹划港股IPO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估值近360亿,这家公司筹划港股IPO

2020年就已实现持续盈利。

文丨直通IPO 王非

超45万台充电桩,有望撑起一个港股IPO。

彭博社引述消息称,充电桩服务提供商星星充电(Star Charge)考虑香港上市,募资约5亿美元,已聘请中金、摩根大通、招银国际及国泰君安等投行参与香港IPO工作。

知情人士指出,星星充电可能寻求在上市时获得约50亿美元(约359.02亿元)的估值,又指IPO细节或有所变动。

这一数值,相较于两年多前星星充电完成B轮融资时,155亿元的投后估值,翻了一番。

来源:星星充电

运营45万台充电桩,服务超1400万用户

据《21世纪商业评论》消息,星星充电是万帮汽车创始人丁锋面向新能源赛道的关键落子。他从一开始就深居幕后,交由部下猛将——邵丹薇。

80后的邵丹薇是江苏常州人,2004年大学毕业即加入万帮汽车。她从一名销售顾问步步晋升,29岁便升任公司总裁,带领团队拿下不少汽车经销界大奖。

作为万帮汽车的内部孵化创业项目,星星充电母公司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帮数字)于2014年10月注册成立。

邵丹薇作为掌舵者,直接持有万帮数字约1.36%股份(与丁锋持股比例相当),并通过最终受益股份略高于丁锋,约为39.66%。

星星充电系万帮数字的核心品牌之一,主要为全球客户提供设备、平台、用户和数据运营服务,借助车辆销售、私人充电、公共充电、金融保险等业务打造用户充电全生命周期平台。

与此同时,星星充电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推出了“云、管、端”的充电桩管理模型,将充电过程智能化和高效化。

2020年,星星充电首创提出“移动能源网”概念。基于此,公司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运营商打通形成全国一张网,并作为一个开放平台,将自身技术与“硬件+软件+服务”系列资源整体支持同行小微企业的发展。

2021年3月,星星充电发布旗下全新经营品牌——美丽充,可为客户提供完整成熟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工程建设施工、场站运营管理、光储充放一体化与能源交易等在内的全流程服务。

2023年11月,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星星充电创始人邵丹薇,刚刚在2023须弥山大会上发布了最新核心战略,聚焦移动能源网生产、存储、传输、管理、交易、消费6个链路产品全矩阵、全球标准、全栈自研,形成以充电网为主的星星充电品牌和以能源微电网为主的星星能源品牌,并全面开放充电网、微电网与虚拟电厂运营网,助力数字基础设施与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官网信息显示,截至目前,星星充电已持续申请研发专利超400件,是全球60多家知名车企充电生态战略合作伙伴。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至2023年12月末,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272.6万台,其中星星充电在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过45万台,行业排名仅次于位列第一的特来电。

今年1月18日,邵丹薇在一次活动现场透露称,星星充电平台充电网已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和地区,服务用户超1400万,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备研发、制造和电动汽车充换电运营头部企业。

6年半4轮融资,已实现持续盈利

自2014年成立至今,星星充电仅对外披露过两轮融资,另有两轮投资未公开披露。

其中,2018年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国开发展基金。2020年的股权融资,则引入了康源汇盈、嘉兴晨熹、德载厚资本。

2020年9月,星星充电宣布获得8.55亿元A轮融资,这是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启动社会化融资。本轮融资由中金资本旗下基金和施耐德电气领投,建银国际、国创中鼎、上海国和、武进高新区平台公司等跟投。

仅仅半年后,星星充电宣布于2021年5月完成B轮融资,由高瓴资本领投,IDG、北京泰康投资、禹达投资、宝龙与远洋地产等跟投,投后估值为155亿元,并成为亚洲数字能源领域头部独角兽。

来源:烯牛数据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中金资本持有星星充电母公司万帮数字3.1262%股权,系最大的外部机构股东,同时厦门中金盈润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还持有约0.3349%股份;新希望集团紧随中金之后,持股比例约2.2623%。

早在2020年,邵丹薇就曾透露,“星星充电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持续盈利的充电企业。”或许也正是因此,自B轮融资后,星星充电并未进行和披露过公开融资。

另一方面,充电桩领域的投融资活跃度也在持续升温。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2023年充电桩领域投融资事件23起,涉及投融资金额达26.25亿元。

资本市场火热的背后,与充电桩市场的迅速扩张同频共振。据中国充电联盟公布的2023年全国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营情况,2023年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量338.6万台,同比增加30.6%。

除星星充电、特来电外,蔚小理、比亚迪、特斯拉等车企的布局正在如火如荼展开。与此同时,华为、滴滴、能链等企业也兴致昂扬。

需要注意的是,充电桩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仍然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张存在差距。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9月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43.2万台,而同期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高达627.8万辆,桩车增量比约为1:2.6。

换言之,充电桩市场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充电桩专题研究及发展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显示,按终端销售口径统计,2022年中国充电桩市场规模为372亿元,2023年约为431亿元。该机构分析师预测,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517亿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星星充电

  • “一秒一公里”的超充时代来了,充电行业盈利难题有解了吗?
  • 中国电动车充电设备公司星星充电据悉考虑香港IPO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估值近360亿,这家公司筹划港股IPO

2020年就已实现持续盈利。

文丨直通IPO 王非

超45万台充电桩,有望撑起一个港股IPO。

彭博社引述消息称,充电桩服务提供商星星充电(Star Charge)考虑香港上市,募资约5亿美元,已聘请中金、摩根大通、招银国际及国泰君安等投行参与香港IPO工作。

知情人士指出,星星充电可能寻求在上市时获得约50亿美元(约359.02亿元)的估值,又指IPO细节或有所变动。

这一数值,相较于两年多前星星充电完成B轮融资时,155亿元的投后估值,翻了一番。

来源:星星充电

运营45万台充电桩,服务超1400万用户

据《21世纪商业评论》消息,星星充电是万帮汽车创始人丁锋面向新能源赛道的关键落子。他从一开始就深居幕后,交由部下猛将——邵丹薇。

80后的邵丹薇是江苏常州人,2004年大学毕业即加入万帮汽车。她从一名销售顾问步步晋升,29岁便升任公司总裁,带领团队拿下不少汽车经销界大奖。

作为万帮汽车的内部孵化创业项目,星星充电母公司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帮数字)于2014年10月注册成立。

邵丹薇作为掌舵者,直接持有万帮数字约1.36%股份(与丁锋持股比例相当),并通过最终受益股份略高于丁锋,约为39.66%。

星星充电系万帮数字的核心品牌之一,主要为全球客户提供设备、平台、用户和数据运营服务,借助车辆销售、私人充电、公共充电、金融保险等业务打造用户充电全生命周期平台。

与此同时,星星充电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推出了“云、管、端”的充电桩管理模型,将充电过程智能化和高效化。

2020年,星星充电首创提出“移动能源网”概念。基于此,公司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运营商打通形成全国一张网,并作为一个开放平台,将自身技术与“硬件+软件+服务”系列资源整体支持同行小微企业的发展。

2021年3月,星星充电发布旗下全新经营品牌——美丽充,可为客户提供完整成熟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工程建设施工、场站运营管理、光储充放一体化与能源交易等在内的全流程服务。

2023年11月,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星星充电创始人邵丹薇,刚刚在2023须弥山大会上发布了最新核心战略,聚焦移动能源网生产、存储、传输、管理、交易、消费6个链路产品全矩阵、全球标准、全栈自研,形成以充电网为主的星星充电品牌和以能源微电网为主的星星能源品牌,并全面开放充电网、微电网与虚拟电厂运营网,助力数字基础设施与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官网信息显示,截至目前,星星充电已持续申请研发专利超400件,是全球60多家知名车企充电生态战略合作伙伴。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至2023年12月末,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272.6万台,其中星星充电在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过45万台,行业排名仅次于位列第一的特来电。

今年1月18日,邵丹薇在一次活动现场透露称,星星充电平台充电网已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和地区,服务用户超1400万,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备研发、制造和电动汽车充换电运营头部企业。

6年半4轮融资,已实现持续盈利

自2014年成立至今,星星充电仅对外披露过两轮融资,另有两轮投资未公开披露。

其中,2018年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国开发展基金。2020年的股权融资,则引入了康源汇盈、嘉兴晨熹、德载厚资本。

2020年9月,星星充电宣布获得8.55亿元A轮融资,这是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启动社会化融资。本轮融资由中金资本旗下基金和施耐德电气领投,建银国际、国创中鼎、上海国和、武进高新区平台公司等跟投。

仅仅半年后,星星充电宣布于2021年5月完成B轮融资,由高瓴资本领投,IDG、北京泰康投资、禹达投资、宝龙与远洋地产等跟投,投后估值为155亿元,并成为亚洲数字能源领域头部独角兽。

来源:烯牛数据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中金资本持有星星充电母公司万帮数字3.1262%股权,系最大的外部机构股东,同时厦门中金盈润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还持有约0.3349%股份;新希望集团紧随中金之后,持股比例约2.2623%。

早在2020年,邵丹薇就曾透露,“星星充电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持续盈利的充电企业。”或许也正是因此,自B轮融资后,星星充电并未进行和披露过公开融资。

另一方面,充电桩领域的投融资活跃度也在持续升温。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2023年充电桩领域投融资事件23起,涉及投融资金额达26.25亿元。

资本市场火热的背后,与充电桩市场的迅速扩张同频共振。据中国充电联盟公布的2023年全国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营情况,2023年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量338.6万台,同比增加30.6%。

除星星充电、特来电外,蔚小理、比亚迪、特斯拉等车企的布局正在如火如荼展开。与此同时,华为、滴滴、能链等企业也兴致昂扬。

需要注意的是,充电桩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仍然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张存在差距。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9月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43.2万台,而同期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高达627.8万辆,桩车增量比约为1:2.6。

换言之,充电桩市场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充电桩专题研究及发展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显示,按终端销售口径统计,2022年中国充电桩市场规模为372亿元,2023年约为431亿元。该机构分析师预测,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517亿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