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成为“互联网显学”,是王家卫的飞升还是下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成为“互联网显学”,是王家卫的飞升还是下坠?

拥抱大众艺术。

文|雪豹财经社 陈丹

长达36年的导演生涯中,王家卫第一次尝到了被流量追逐的滋味。

从演员、编剧、美术到原著作者,与《繁花》有关的每一个人,都乐于在采访中讲起与他有关的二三细节。“王家卫风格”成了一门互联网显学,模仿视频和照片层出不穷。就连网友对他的称呼,也从“墨镜王”变成了“我们家卫”。

这并非偶然的形象逆转,而是一场名导与流量之间“蓄谋已久”的双向奔赴。

2019年筹拍《繁花》期间,王家卫就曾在与腾讯视频制片人见面时表示,市面上的热门剧集他都看过。《繁花》播出期间,王家卫会问平台,3万的热度好不好?还能更高吗?就在最近,王家卫“精读”弹幕到深夜两三点的爆料上了热搜。

被争议包围了30多年的王家卫,踩着2023年的尾巴,制造了他导演生涯中的又一次大事件。在《摆渡人》丢掉的面子,靠《繁花》捡起来了。

《繁花》剧照 图源:豆瓣

拔河

创作者和观众之间的拉扯就像一场拔河。被贴上“文艺”标签的王家卫,在这场拔河中时常处于下风。

他曾经在很多次采访中聊起《阿飞正传》的观众反应。

在中国香港首映时,他能感觉到焦躁的氛围,“观众有点坐立难安了”。散场灯光亮起,整个影院非常安静,王家卫立刻意识到“事情不妙了”,“周围一片死寂,大家都想躲着我”,他的好朋友刘镇伟甚至在影院门口不敢承认自己认识王家卫。

他去餐厅吃饭,“周围的人都在谈论他们有多讨厌这部电影”,他饭都没吃完就走了。这部电影在韩国上映时,观众气得朝银幕扔易拉罐,然后骂骂咧咧地离开。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在洛杉矶一家影院看《星球大战》首映的经历。

“我从来没有在中国电影院看过那样的场面。许多人,父母——都是老系列的粉丝,带着他们的孩子。音乐响起,卢卡斯影业的标志出现时,就像是一场派对。他们尖叫、鼓掌,前十分钟根本听不见电影的声音。”

即使对于成名已久的王家卫而言,这个问题仍然是有意义的:如何获得更多观众?

过去,王家卫坚持自我表达,试图把观众拉过来。现在,他花心思琢磨观众到底要什么。

《繁花》黄河路剧照 图源:官微

有人曾在《繁花》沪语版的话剧现场,遇见王家卫和原著作者金宇澄。王家卫那几天几乎每一场演出都在现场,他不是来看戏,而是观察北方地区观众的反应。后来,王家卫决定先拍电视剧版,“就用沪语”。

拍摄期间,有人猜测,因为资金不足,王家卫跑去拍广告为剧组赚钱。《繁花》播出后,总制片人李尔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超期超支,导演自己扛了”。

《繁花》演员透露,播出期间,王家卫仍在剪辑一线,希望为二刷、三刷的观众打磨出一版更完美的剧集。

虽然延续了以往的影像风格,但剧版《繁花》的叙事迥然不同。与以往王家卫电影中暧昧、模糊的表达不同,《繁花》故事完整、情节跌宕,甚至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完整的故事线。

高晓松说,以前看王家卫的电影都是被掏空了,现在是被填满了。李诞则震惊于王家卫可以变得这么幽默。B站一位用户直呼“活久见”,以前王家卫的作品要费力品,但《繁花》跟爸妈都能聊情节,“这本身就很离谱了”。

用王家卫的话说,“每次试过之后,便会知道与观众的距离有多远,如果有问题便再试,直到与观众的距离拉近。”

当然,大前提是,“不可失去自己想做的”。

两极

围绕王家卫的争议,始于1990年的《阿飞正传》。

在那之前,他是备受瞩目的影坛新星。首部作品《旺角卡门》票房、口碑双丰收,还获得了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

在那之后,他是特立独行、口碑两极的“墨镜王”。

在1991年的金马奖上,《阿飞正传》打败了李安的《推手》、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和关锦鹏的《阮玲玉》,拿下最佳影片。1994年的《重庆森林》,在斯德哥尔摩国际电影节赢得了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1997年,王家卫凭借《春光乍泄》成为首位拿下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华人导演。2000年上映的《花样年华》,让他的影响力达到了巅峰。

直到现在,《迷失东京》的导演索菲亚·科波拉,《爱乐之城》的导演达米安·查泽雷,《月光男孩》的导演巴里·詹金斯,《瞬息全宇宙》导演关家永、丹尼尔·施纳特等——这些拿下过奥斯卡最佳导演或最佳影片奖的导演们,都自称是王家卫的影迷。

但他也是影评人眼中香港电影的“坏小子”。

《阿飞正传》票房仅900万港元,王家卫当时的老板邓光荣,因此公司破产。《阿飞正传》之后,没有人愿意再投资王家卫的电影,他只能走上独立制片之路。

即便声名鹊起后,他的很多电影也依然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花样年华》经历过所有投资人的退出。《一代宗师》的制片人江志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为了拍片,王家卫把房子抵押给了银行。

著名影评人John Powers这样评价《阿飞正传》:它是王家卫职业生涯的覆舟之作,艺术上的救生艇。导演李安则评价他,“我不知道哪一位导演能吸引如此多的兴趣、争议、赞赏和模仿。”

爱王家卫的,视他为艺术片导演的典范。王家卫的豆瓣小组有超4万成员,远高于其他导演。他的影迷热衷于收集周边、组织观影会。时至今日,王家卫的电影仍在世界各地的艺术院线不断重映,且上座率不俗。

不爱王家卫的理由,却往往只有简单粗暴的三个字——看不懂。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王家卫被贴上文艺的标签。甚至有批评者给他打上了“装X”的标签,认为其内容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2013年上映、国内累计票房2.89亿元的《一代宗师》,是王家卫最卖座的电影,也被视为他艺术创作的一道分界线。学者张建德认为,《一代宗师》体现了王家卫创作上的转向——在通俗电影和类型片上投入更多精力。

《一代宗师》剧照 图源:豆瓣

2016年,王家卫拉近与观众距离的又一次尝试——《摆渡人》失败了。这部电影虽然拿下了4.82亿元的票房,但豆瓣评分只有4.1。甚至有偏激的影迷,将他打入了为了圈钱拍片的导演之列。

对王家卫这类以独特风格著称的导演来说,“下凡”拥抱大众艺术,必然伴随着对其艺术水准是否走下神坛的审判。

《繁花》也不例外。

不响

在每一个试图剖析《繁花》的视频或文章的评论区里,都少不了争吵和辩论。

在豆瓣短评区,有人批评王家卫“既想接地气,又想摆格调,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也有人认为,“《繁花》像糖果包装纸一样乏味,明亮且空洞,是导演对自己过往的高仿。”有粉丝质疑他在这部剧中的技术退步和对市场的妥协。

知名影评人戴锦华将多年前评价王家卫的视频重新发布,重申观点——“我期待《繁花》电影,对电视剧保持某种谨慎态度”。

心理学家李玫瑾则批评《繁花》“剧情乱七八糟、演员用力过猛,一群不正常的人把日子过得乱哄哄”。不出意料,网友们又在评论区吵了起来。

《繁花》剧照 图源:腾讯视频

有观点认为,王家卫的创作核心是“浪漫”,但电视剧是琐碎的生活日常,根本就不具有电影制作浪漫的能力,导演的创作风格与故事形式,互相较劲、两败俱伤。

但可以确定的是,让铁杆粉丝或感失望的王家卫,如愿拥抱了更大范围的观众和从未有过的汹涌流量。

在王家卫之前,不少擅长商业片类型的电影导演在拍剧时栽了跟头。

冯小刚执导的悬疑剧《回响》,爱奇艺热度虽然逼近9000,但豆瓣评分仅5.9。更早之前,他拍摄的都市女性群像剧《北辙南辕》豆瓣评分只有5分,最高热度7827。

路阳的《风起陇西》虽然豆瓣评分高达8.1分,但出圈却是因为收视率低。他执导的另一部古装奇幻题材剧《天启异闻录》,最高热度仅7504。

在上线之初饱受争议的《繁花》则已经安全着陆。豆瓣评分一路从8.1上升至8.5,收官一周后的有效播放量和市场占有率依然位列第一(云合数据)。

这甚至让王家卫过去被频繁“攻击”的拍片拖沓、耗资甚巨,重新成为轶闻和美谈,佐证他作为一个完美主义电影大师的传奇色彩。

金宇澄说,王家卫在拍摄前做足了田野调查。马伊琍说,王家卫几乎看遍了她所有的影视作品。演员董勇观察到,王家卫的饭盒里放的是黄瓜、胡萝卜条和瓜子,一边嗑瓜子一边工作,一天只睡不到三小时。跟随《繁花》剧组长达7年的作家李舒则表示,王家卫办公室里光有关黄河路的材料,就堆到一人高。

中国香港制片人江志强曾经常告诫年轻导演:一个新导演想出来,最重要的是要赚钱。面对记者举出王家卫这样的反例时,他脱口而出——王家卫是不同的。

有导演曾拿着辛苦写了几年、充溢着自我表达的剧本给投资人看,对方拒绝了,并说了一句“可惜你不是王家卫”。

如是种种,王家卫不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王家卫

  • 《繁花》过后,大剧营销有了教科书
  • 让年味与浪漫撞个满怀,六种在香港过年的正确打开方式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成为“互联网显学”,是王家卫的飞升还是下坠?

拥抱大众艺术。

文|雪豹财经社 陈丹

长达36年的导演生涯中,王家卫第一次尝到了被流量追逐的滋味。

从演员、编剧、美术到原著作者,与《繁花》有关的每一个人,都乐于在采访中讲起与他有关的二三细节。“王家卫风格”成了一门互联网显学,模仿视频和照片层出不穷。就连网友对他的称呼,也从“墨镜王”变成了“我们家卫”。

这并非偶然的形象逆转,而是一场名导与流量之间“蓄谋已久”的双向奔赴。

2019年筹拍《繁花》期间,王家卫就曾在与腾讯视频制片人见面时表示,市面上的热门剧集他都看过。《繁花》播出期间,王家卫会问平台,3万的热度好不好?还能更高吗?就在最近,王家卫“精读”弹幕到深夜两三点的爆料上了热搜。

被争议包围了30多年的王家卫,踩着2023年的尾巴,制造了他导演生涯中的又一次大事件。在《摆渡人》丢掉的面子,靠《繁花》捡起来了。

《繁花》剧照 图源:豆瓣

拔河

创作者和观众之间的拉扯就像一场拔河。被贴上“文艺”标签的王家卫,在这场拔河中时常处于下风。

他曾经在很多次采访中聊起《阿飞正传》的观众反应。

在中国香港首映时,他能感觉到焦躁的氛围,“观众有点坐立难安了”。散场灯光亮起,整个影院非常安静,王家卫立刻意识到“事情不妙了”,“周围一片死寂,大家都想躲着我”,他的好朋友刘镇伟甚至在影院门口不敢承认自己认识王家卫。

他去餐厅吃饭,“周围的人都在谈论他们有多讨厌这部电影”,他饭都没吃完就走了。这部电影在韩国上映时,观众气得朝银幕扔易拉罐,然后骂骂咧咧地离开。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在洛杉矶一家影院看《星球大战》首映的经历。

“我从来没有在中国电影院看过那样的场面。许多人,父母——都是老系列的粉丝,带着他们的孩子。音乐响起,卢卡斯影业的标志出现时,就像是一场派对。他们尖叫、鼓掌,前十分钟根本听不见电影的声音。”

即使对于成名已久的王家卫而言,这个问题仍然是有意义的:如何获得更多观众?

过去,王家卫坚持自我表达,试图把观众拉过来。现在,他花心思琢磨观众到底要什么。

《繁花》黄河路剧照 图源:官微

有人曾在《繁花》沪语版的话剧现场,遇见王家卫和原著作者金宇澄。王家卫那几天几乎每一场演出都在现场,他不是来看戏,而是观察北方地区观众的反应。后来,王家卫决定先拍电视剧版,“就用沪语”。

拍摄期间,有人猜测,因为资金不足,王家卫跑去拍广告为剧组赚钱。《繁花》播出后,总制片人李尔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超期超支,导演自己扛了”。

《繁花》演员透露,播出期间,王家卫仍在剪辑一线,希望为二刷、三刷的观众打磨出一版更完美的剧集。

虽然延续了以往的影像风格,但剧版《繁花》的叙事迥然不同。与以往王家卫电影中暧昧、模糊的表达不同,《繁花》故事完整、情节跌宕,甚至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完整的故事线。

高晓松说,以前看王家卫的电影都是被掏空了,现在是被填满了。李诞则震惊于王家卫可以变得这么幽默。B站一位用户直呼“活久见”,以前王家卫的作品要费力品,但《繁花》跟爸妈都能聊情节,“这本身就很离谱了”。

用王家卫的话说,“每次试过之后,便会知道与观众的距离有多远,如果有问题便再试,直到与观众的距离拉近。”

当然,大前提是,“不可失去自己想做的”。

两极

围绕王家卫的争议,始于1990年的《阿飞正传》。

在那之前,他是备受瞩目的影坛新星。首部作品《旺角卡门》票房、口碑双丰收,还获得了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

在那之后,他是特立独行、口碑两极的“墨镜王”。

在1991年的金马奖上,《阿飞正传》打败了李安的《推手》、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和关锦鹏的《阮玲玉》,拿下最佳影片。1994年的《重庆森林》,在斯德哥尔摩国际电影节赢得了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1997年,王家卫凭借《春光乍泄》成为首位拿下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华人导演。2000年上映的《花样年华》,让他的影响力达到了巅峰。

直到现在,《迷失东京》的导演索菲亚·科波拉,《爱乐之城》的导演达米安·查泽雷,《月光男孩》的导演巴里·詹金斯,《瞬息全宇宙》导演关家永、丹尼尔·施纳特等——这些拿下过奥斯卡最佳导演或最佳影片奖的导演们,都自称是王家卫的影迷。

但他也是影评人眼中香港电影的“坏小子”。

《阿飞正传》票房仅900万港元,王家卫当时的老板邓光荣,因此公司破产。《阿飞正传》之后,没有人愿意再投资王家卫的电影,他只能走上独立制片之路。

即便声名鹊起后,他的很多电影也依然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花样年华》经历过所有投资人的退出。《一代宗师》的制片人江志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为了拍片,王家卫把房子抵押给了银行。

著名影评人John Powers这样评价《阿飞正传》:它是王家卫职业生涯的覆舟之作,艺术上的救生艇。导演李安则评价他,“我不知道哪一位导演能吸引如此多的兴趣、争议、赞赏和模仿。”

爱王家卫的,视他为艺术片导演的典范。王家卫的豆瓣小组有超4万成员,远高于其他导演。他的影迷热衷于收集周边、组织观影会。时至今日,王家卫的电影仍在世界各地的艺术院线不断重映,且上座率不俗。

不爱王家卫的理由,却往往只有简单粗暴的三个字——看不懂。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王家卫被贴上文艺的标签。甚至有批评者给他打上了“装X”的标签,认为其内容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2013年上映、国内累计票房2.89亿元的《一代宗师》,是王家卫最卖座的电影,也被视为他艺术创作的一道分界线。学者张建德认为,《一代宗师》体现了王家卫创作上的转向——在通俗电影和类型片上投入更多精力。

《一代宗师》剧照 图源:豆瓣

2016年,王家卫拉近与观众距离的又一次尝试——《摆渡人》失败了。这部电影虽然拿下了4.82亿元的票房,但豆瓣评分只有4.1。甚至有偏激的影迷,将他打入了为了圈钱拍片的导演之列。

对王家卫这类以独特风格著称的导演来说,“下凡”拥抱大众艺术,必然伴随着对其艺术水准是否走下神坛的审判。

《繁花》也不例外。

不响

在每一个试图剖析《繁花》的视频或文章的评论区里,都少不了争吵和辩论。

在豆瓣短评区,有人批评王家卫“既想接地气,又想摆格调,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也有人认为,“《繁花》像糖果包装纸一样乏味,明亮且空洞,是导演对自己过往的高仿。”有粉丝质疑他在这部剧中的技术退步和对市场的妥协。

知名影评人戴锦华将多年前评价王家卫的视频重新发布,重申观点——“我期待《繁花》电影,对电视剧保持某种谨慎态度”。

心理学家李玫瑾则批评《繁花》“剧情乱七八糟、演员用力过猛,一群不正常的人把日子过得乱哄哄”。不出意料,网友们又在评论区吵了起来。

《繁花》剧照 图源:腾讯视频

有观点认为,王家卫的创作核心是“浪漫”,但电视剧是琐碎的生活日常,根本就不具有电影制作浪漫的能力,导演的创作风格与故事形式,互相较劲、两败俱伤。

但可以确定的是,让铁杆粉丝或感失望的王家卫,如愿拥抱了更大范围的观众和从未有过的汹涌流量。

在王家卫之前,不少擅长商业片类型的电影导演在拍剧时栽了跟头。

冯小刚执导的悬疑剧《回响》,爱奇艺热度虽然逼近9000,但豆瓣评分仅5.9。更早之前,他拍摄的都市女性群像剧《北辙南辕》豆瓣评分只有5分,最高热度7827。

路阳的《风起陇西》虽然豆瓣评分高达8.1分,但出圈却是因为收视率低。他执导的另一部古装奇幻题材剧《天启异闻录》,最高热度仅7504。

在上线之初饱受争议的《繁花》则已经安全着陆。豆瓣评分一路从8.1上升至8.5,收官一周后的有效播放量和市场占有率依然位列第一(云合数据)。

这甚至让王家卫过去被频繁“攻击”的拍片拖沓、耗资甚巨,重新成为轶闻和美谈,佐证他作为一个完美主义电影大师的传奇色彩。

金宇澄说,王家卫在拍摄前做足了田野调查。马伊琍说,王家卫几乎看遍了她所有的影视作品。演员董勇观察到,王家卫的饭盒里放的是黄瓜、胡萝卜条和瓜子,一边嗑瓜子一边工作,一天只睡不到三小时。跟随《繁花》剧组长达7年的作家李舒则表示,王家卫办公室里光有关黄河路的材料,就堆到一人高。

中国香港制片人江志强曾经常告诫年轻导演:一个新导演想出来,最重要的是要赚钱。面对记者举出王家卫这样的反例时,他脱口而出——王家卫是不同的。

有导演曾拿着辛苦写了几年、充溢着自我表达的剧本给投资人看,对方拒绝了,并说了一句“可惜你不是王家卫”。

如是种种,王家卫不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